宋朝-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朝-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
丞相陆秀夫抱住少帝赵昺(bǐng,宋朝最后一位皇帝)面对无可挽回的败局,为了汉人皇帝的尊严,跳入大海之中。军民见状,纷纷跟随跳海,十万军民全部跳海自杀殉国。
一触即发
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丞相陆秀夫和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带着少帝赵昺逃到崖山,准备继续抗元,拥有二十万的宋军,各类船只两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南宋叛徒)有兵力三十万,战船数百艘。张世杰决心破釜沉舟,下令将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方式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弹尽粮绝
战斗进行初,元军以小船载茅草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宋军没有忘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他们在船身外层涂了一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御元军的火攻之快船。元军改变战术,围困宋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被迫吃干粮十余日,捕鱼充饥,淡水渐缺。
过零丁洋
张世杰为摆脱被动的局面,决定首先消灭元军水师,打开缺口。双方在珠江入海口激战数日,宋军损失惨重,未打破元军的封锁。此间,文天祥被元军押送崖山,临死前文天祥写下那首流芳百世的《过零丁洋》
壮烈殉国
1279年2月7日,元军决向弹尽粮决的宋军从四个方向发起突袭,使宋军阵脚大乱,很快,宋军的船只已在敌弓箭射杀范围之内。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斩断大索突围而去,因飓风毁船,溺水而死。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九岁的赵昺投海自尽。十余万军民非死既跳海,壮烈殉国!
浮尸10万
崖门海战之后1天,,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起来;而小皇帝赵昺的尸体则为元军寻得,只见一眉清目秀的小儿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当时的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
宋朝覆灭
此战之后,宋朝覆灭,蒙元完全控制华夏,并根据民族的时序,依次分为蒙人、色目人(蒙汉南以外的民族)、汉人(北方)、南人(南方)四个等级。汉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贱民,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不只是简单观点上的对和错,而是一个民族被奴化的耻辱。
但是,学术界声称,迄今并没有发现元朝有把国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滴!)
历史评价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规模较
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伟大尝试化为泡影。或许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崖山之战是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正是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syls/6811.html
以上是关于宋朝-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宋朝-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0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