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事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朝-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事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事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端方、戴鸿慈由日本转到美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大学请端、戴二人赴大学演讲。端方和戴鸿慈竟同时并立在演讲台上,开始相互谦让,端方对戴鸿慈说:“请老前辈发言。”戴鸿慈说:“端兄和西方人交往多,
乾隆给英使的诏书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勋爵率常驻使团来到中国,欲与清朝建立长期的外交关系,没想却遭到了乾隆皇帝的严词拒绝。当时乾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诏书是这样说的:“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鉴于你们倾心于中华文化,不远万里的派遣使节前来叩祝我的万寿,我见你词意恳切恭顺,深为嘉许。但你们表奏上说要派你国人常驻天朝,照管你国买卖,这和天朝的体制不相符合,万万不行。西洋国家很多,又不是只你一国,如果大家都请求派人留居北京,如何是好?所以不能因你一国的请求,破坏天朝的制度。天朝富有四海,奇珍异宝早已司空见惯,看在你们诚心诚意、远道而来的份上,我已下令让有关部门收纳你们的贡品。天朝的恩德和武威,普及天下,任何贵重的物品,应有尽有,所以不需要你国货物,钦此。”
驻日大使的遭遇
清末时,清廷曾派三品以上大臣出使各签约国,并驻在该国首都,开府设属,亦即通常所说的大使,其次还有参赞等官。每遇该国的节庆日,大使都要率参赞以下的各官前去朝贺。杨枢任日本大使时,有年元旦率众向天皇朝贺。按日本惯例,凡外国朝贺,天皇都要面朝南立于桌内,使臣则在离桌子一丈来远的地方,向北三鞠躬,之后再趋步走到桌前,与天皇握手,然后侍立于桌子一侧,说明随行各官同贺之意,再依次唱名,向天皇介绍参赞以下各官,各官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即上前朝贺,礼节和大使一样。日本握手都是握右手,
李鸿章吃鸡
在英国餐桌上有很多礼仪,比如吃烤鸡时,要先用叉子按住,再用刀切割,之后再用刀子摁住,用叉子戳来吃。1896年李鸿章访问英国,受到热情款待,席间,李鸿章用手抓烤鸡,英人愕然,但出于对李鸿章的尊重,也用手抓吃。自此,英国人吃鸡也不拘泥于刀叉了。
向英国人炫耀八音盒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勋爵率常驻使团来到中国,并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英国使团的船刚一靠岸,来迎接他们的清军便给他们的船队插上了许多光彩的旗帜,上面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而在英使提供的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吏又把“礼物”改成了“贡物”。这些改动让英国使团很是不快。觐见后,乾隆命福康安陪英国使团参观行宫。福康安见马戛尔尼对一个八音盒表现出浓厚兴趣,以为他从未见过这类东西,便傲慢地问他,英国是否也有这些东西。马戛尔尼说:“这东西就是我们大英帝国的产品。”福康安听后十分扫兴。
吃不饱
日本每年有两个重要节日,春天的樱花节,秋天的菊花节,每逢这两个节日,日本天皇都要招集百官,设宴赏玩,各国大使以下各官也都要参加。不过宴会采用的是西方礼仪,饭菜并不端上桌,而是放在大盆里,由个人去盛取,相当于现在的自助餐。于是便出现下面的状况:占了座位的,没有饭吃了;去取餐时,座位又被别人占了。清朝使臣的衣服都很宽大,袖子也很长,不利于操刀拿勺,往往行动缓慢。而宴会的时间又很短,往往刚盛好食物,才吃一口,还没下咽,宴会便结束了,所以大多数中国使臣根本吃不饱。
官员不敢先说话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在中国待得时间很长,对中国的各种事务也很熟悉,他曾写过一本日记,里面记载了他与总理衙门打交道时,官场上发生的一些趣闻,读来令人唏嘘感
日记中还记载了一个他本人经历的事例:“一天,我去衙门办事,诸大臣谁也不敢先说话,我等得不耐烦了,便说‘今天天气很好’,没想到诸大臣谁也不说话,最后还是一个姓沈的老官员打破了沉默,说‘今天天气确实好’,于是诸大臣纷纷作答‘今天天气确实好’,之后又没了声音。”
嘉庆让英国人滚出去
1816年8月底,阿美士德勋爵率领“阿尔赛斯特”号战舰来到中国。在觐见嘉庆皇帝前,中国的大臣劝阿美士德同意给皇帝叩头,被阿美士德拒绝。随后便发生了一场混乱,中国大臣有人推,有人拽,连吆喝带喊,非要英国人学习叩头。阿美士德等人坚决不从,并抗议中国官员对使节动武。当他的抗议被汇报上去后,嘉庆皇帝龙颜大怒,命令英国人立刻滚出北京去。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qcls/6208.html
以上是关于清朝-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事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朝-令人哭笑不得的清朝外交事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0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