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
如今,提到“南京大屠杀”,大家很快能明白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底,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实施的40多天惨绝人寰的屠杀和焚烧、强奸、抢掠等暴行。
这个词已经成为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司法界、外交界、军事界等广泛应用与认定的专业术语。
不过“南京大屠杀”一词是这么来的?
是谁先用起来的?
美国人乔治费奇,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
1938年初,他把马吉拍摄的胶片藏在大衣里,冒险带到上海……
1938年3月1日到达香港的当天,他立刻应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的邀请,做了“日本兵在南京”的演讲,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当时各国驻广州的外交使节,包括纳粹德国驻广州的外加使节,都倾听了费奇的演讲。
费奇的演讲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随即对乔治·费奇的演讲做了报道,并于1938年3月16日,以题为“南京的暴行”,副题为“美国目击者进行讲述入侵者的放荡,屠杀解除武装的
报道内容分为五个小段,分别是“难民之死”“凄惨的场景”“掠夺和防火”“强奸妇女”“奇怪的海报”,揭露了几个月前,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
英文《南华早报》的这篇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该报道很快被中国抗战地区的多家报纸翻译转载。
其中就有一个汉口出版的新闻半月刊——《世界展望》。
1938年4月5日,《世界展望》第3期上刊登了“汪思梦”翻译的稿件——“南京大屠杀目击记”!
不过汪思梦没有直译原报道的英文标题“南京的暴行”,而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使用了“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
刊登这篇题“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世界展望》,可能是至今发现的最早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的报刊。
《申报
《世界展望》使用“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也是中文新闻媒体第一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意义重大。
只可惜,《世界展望》发行量不大,当时没
时间又过去了七年。
1945年抗战胜利,那年11月2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以“南京大屠杀罪行将公布”为题的文章。
《申报》可是发行量大、传播面广的媒体,因而“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不久,
在南京“国防部宣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书中,多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作为判词。
“南京大屠杀”一词终于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外交界、司法界、军事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应用和认定的专业术语。
这个词,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与罪恶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让我们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遇难同胞
铭记历史、寄托哀思、守望和平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jds/2617.html
以上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一词的由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0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