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黄河-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
开封位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平无山,气候温和,土壤湿润,河网密布,沃野千里,是农耕文明与先民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之一。开封的城市史和都城史都很长,由于早期历史纪年的缺乏,今人只知开封有确切文献可考的历史是从战国大梁城开始。魏惠王六年(前365)魏国将都城自安邑迁到大梁,由此拉开了开封建都史的序幕。五代时梁、晋、汉、周、北宋及金,都以此为都。明初还曾有十年的陪都史。在开封都城史中,北宋当最为繁华,至今仍被人称颂和追忆。
要深刻揭示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必须置身于城市产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中去,从长时段、总体上进行思考。开封城市历经春秋仪邑、战国大梁城、秦汉至东魏浚仪县城、东魏至北周浚仪州城、隋代汴州城、唐代汴州城、五代东京城、北宋东京城、金代汴京城、元代汴梁城、明清开封城、民国至1954年河南省会、1954年至今的省辖市等轨迹。1954年省会西迁,开封由省会城市降为地方中心城市,政治地位下降,经济持续滑坡。198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郑州依靠省会体制优势,划走了开封下辖的新密、登封、新郑、中牟、巩义等5个经济强县,经济形势急转直下。2005年至今,随着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郑汴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故事简短
体化”战略决策,以及近期提出“郑汴核心都市区”规划,开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城市面貌有所改观。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开封城市的发展轨迹并非如李长傅“三段论”那样以北宋为最高点,前期为直线的上升发展,后期为直线的下降衰落,而是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开封城市的发展周期,可重新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历程。
周期一,春秋至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历时899年以上。这是开封城市经历了从产生、兴盛、衰落与缓慢复苏等阶段的一个完整发展过程。产生期的春秋仪邑,年代不清楚;兴盛期的战国大梁城,计有141年;衰落期的秦汉至东魏浚仪城,计有758年。
周期二,534年至2005年,共计1471年。534年是开封城市上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从534年起至北宋,开封城市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时期,计有373年;五代、北宋达到了兴盛期,计有220年。其中,北宋为极盛期,计有168年;北宋之后,开封又进入衰落时期,这一过程十分缓慢,直到2005年,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才算基本结束,长达878年。878年的衰落期中,又是上升和衰落交错进行,是城市相对衰落与绝对衰落并存时期。金至1954年是相对衰落期,1954年至2005年是绝对衰落期。金代20年国都和明初10年陪都以及此后的“势若两京”地位,是相对衰落期中的短暂兴盛期。
周期三,2005年至今。2005年,这是开封城市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开始。2005年起,随着郑汴一体化和郑汴核心都市区等战略的实施,开封城市迎来新的机遇,今日开封已经踏上新的发展之路。不过,这是否真正能构成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还有待时间检验。
综观开封整个城市发展历史,可谓盛衰至极,反复无常。七朝都会时的开封,是城市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其他发展阶段,要么处于蛰伏上升期,要么处于衰落下降期。总体上,开封的衰落周期要比兴盛周期长很多,这是由其政治地位、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第一,开封城市兴衰的主因:政治地位的变迁。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兴盛期,为七朝都会时期,这是由其政治地位所决定的。魏迁都大梁以及鸿沟水利工程的开凿,是开封城市兴盛的决定因素。开封由春秋卫国的一个小城仪邑,一下跃身为国都,使得城市发展迎来第一个兴盛。秦灭大梁后,在此设浚仪县,作为普通的县治城市,决定了开封城市难有太多发展。534年在开封设梁州,由普通的县治城市上升为州一级的治所,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五代、北宋,确立汴州为国都,又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
中国历史故事 听后感
的政治地位,城市发展也就迎来了第二个兴盛期。
北宋之后,都城迁走,政治地位下降,城市开始出现衰落。但元至1954年省会西迁,开封始终是河南省的首位城市,这得益于其一直是河南省行政级别最高的省会级城市。
第二,战争。政权更替之际的军事手段,对开封破坏严重。如战国末年的王贲引鸿沟水灌大梁,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金末金元战争导致的“疫病流行”,明末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及河灌开封等重大事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大劫难。这些都是构成开封在某一阶段衰落的因素,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但从纵向、宏观看,并非主因。政权更替完成,新政权建立,只要政治地位不变,社会渐趋稳定,城市定会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第三,黄河水患。在政治地位未变,政权稳定的情况下,黄河水患也并非导致城市衰落的主因,但会阻碍城市的恢复和发展。北宋之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自濮阳北行流入渤海,距离开封数百里,对开封城市的直接影响不大。金朝后期,黄河经过多次改道,移至开封附近。到了元代,黄河河道便开始在开封境内滚动,并经常决溢,频繁的水患给开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得黄河治理与开封兴衰休戚相关。黄河在某个特殊阶段或某次重大水灾事件中对城市的影响,不容小视,今后应加强黄河对开封城市影响的微观过程研究,这是推进探讨开封城市兴衰影响因素的重要视角。
第四.交通条件的改变。综观开封城市的发展历史,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盛衰节点上,似乎都与其附近水运交通的兴废关系密切。从鸿沟水系的开
中国历史故事蔡伦改进造纸术
凿与大梁城的发展、鸿沟水系的兴废与开封城市的变化、通济渠的疏浚与汴州城的兴起、汴河的兴盛与东京的繁荣、黄河南泛对豫东黄河平原的破坏与开封城市的衰落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水路交通的兴废,对开封城市兴衰起伏的影响。
在传统农业社会,古代城市是政治型城市,基本上都符合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规律。城市政治地位的高低,往往会决定这个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开封七朝都会时期,发展最快,其他时期发展较慢。北宋作为中原王朝的国都,在开封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其他都城时代或地区级别时期的城市,都不能与之相比。战争、黄河水患、交通条件的改变等,都不是影响开封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但在某个特定阶段或某次重大事件中,会使城市稍微偏移正常的发展轨道,起着加速或延缓城市发展的作用。
1994年,《经济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开封何时能“开封”》,对持续滑坡、衰落的“开封现象”进行了深度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开封
幽默短篇中国历史故事
城市衰落与如何振兴发展的第一轮思考。但此后的十多年间,开封依然在徘徊、彷徨,没有找到城市发展的增长点。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了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一时间开封成了“衰落典型”而轰动全球。这次冲击波更大,直接导致了上层领导对开封城市的重大决策,开封的发展机遇来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批示:“要把开封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要采取特殊措施促进开封的发展,把振兴开封作为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来实施。”随后,在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中,“郑汴一体化”被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郑汴洛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开封的发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通过对1954年以来开封城市衰落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区域行政中心地位的丧失,体制内资源配置功能的剥离,使得开封城市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工业时代,政治因素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84年行政区划调整,对开封城市影响很大,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加上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封又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潮流,导致了彻底的衰败。2005年以来,政府政策的扶持,又使开封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1954年河南省省会西迁郑州,缘于郑州的交通枢纽和区位中心的综合优势,这一决策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合理、正确的。但对做过七朝国都和元代以来长期为河南省会的开封来说,多少有些失落感。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直到今天开封市民对省会迁址仍耿耿于怀。历史不能改变,未来可以争取。开封应摆正心态,轻装上阵,找准定位,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是惊人的相似,2005年以来开封的这次新机遇,犹如隋代大运河的开凿,定会促进城市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开封如果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当下,在政治中心远离开封的背景下,开封城市可能难以再现作为国都时的辉煌了,所谓“世间已无开封城”,但应根据现代开封城市所具备的资源禀赋,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合理定位,科学谋划,走一条适合开封自身发展的特色城市化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自《江汉论坛》2013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1/543769.html
以上是关于黄河-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黄河-开封城市生命周期探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