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杨奎松: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军事历史-杨奎松: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奎松: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
凡熟悉近20年抗日战争史研究发展状况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体验。那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史的研讨会,无论国内国际,大都较为客观冷静,即使是讨论日本侵华罪行的话题,通常也都较为学术。然而自90年代末以来,抗日战争史的研讨会日趋明显地出现了情绪化、甚至政治化的苗头。今天,在不少讨论抗日战争问题的学术会议上,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学者言辞激烈地斥责日本民族的劣根性的情况。
导致部分学者的抗日战争研究逐渐情绪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日本自由主义思潮的泛起,和日本一些人在教科书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以及慰安妇等问题上,否认当年战争罪行的顽固态度。但是,无论是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前,还是建交后,日本社会上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美化侵略战争,否认战争罪行的思潮和现象,为什么过去我们几乎从未见到有谁试图把学术研讨会变成深挖日本侵华罪行的声讨会和斥责日本民族劣根性的批判会呢?很显然,除去日本方面的原因,以及中国现实政治环境较以往为宽松等因素以外,中国学人心态的变化应当也是造成今天这种情况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自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中国的国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伴随而来的,则是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明显升温。这种情绪自然也波及到学术界中来了。因为逐渐开始热衷于看到政府在国际关系当中对人说“不”,因此,日本政府及其少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面对过去战争罪行的态度,难免会愈加激起部分学人情感上的愤怒。
学者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对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深恶痛绝,对现实中日本政府和少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抹杀甚至美化日本战争罪行的态度忿忿不平,这些也都在情理之中。但是,
香烟的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因为不理解日本人在过去战争期间的残暴和部分日本人始终不敢正视自己战争罪行的态度,转而把这一切归结为日本民族的劣根性,甚至运用学术的手段来论证日本人天生残忍、虚伪,却明显地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使自己滑入了民族主义的泥潭。
民族主义有激励国民奋进的效用,但它同时也容易导致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民族国家的矛盾,过分夸大他民族的缺点,甚至仇视他民族的倾向。而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从事抗日战争研究的学者都有一些日本友人,我们深知这些友人的可爱与真诚。甚至,正如方军在《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即使是他随机采访的那些杀害过中国人的老日本鬼子,又有几个是残忍、虚伪的呢?他写道:“当年的老鬼子们不过是一群开机床的、种菜的、送信的、做木匠、开饭馆的、修铁路的、教书的、敲锤子的、当会计的普通劳动者,总之和你我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把他们变成魔鬼的,是战争,是战争环境下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狂热政治煽动,并非是日本民族本身的特性使然。
战争会使人性扭曲,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了。不独日本人如此,德国人又何
中国历史人物孔融的故事
尝不是如
汉林达中国历史故事在线
此?甚至不独日本人、德国人如此,中国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远的秦军坑赵卒、清兵屠扬州不必说了,近的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因攘权夺利,自相残杀的战争就不在少数。国人所熟悉的名目繁多的刑讯逼供乃至坑杀异己的酷刑与惨剧,不少也发明和发生在这近百年生杀予夺的政治军事斗争当中。因国民党的“清党”和共产党的“肃反”,死的人还少吗?即使举国军民一致抗日的八年期间,不也还是出现了诸如皖南事变、平江惨案等一系列同类相噍的悲惨事件吗?十分明显,只要在战争的环境下,只要摆在面前的是你死我活的选择,猜疑和仇恨的种子就必定会在原本善良的国民心中生根发芽和开花,直至结出罪恶的苦果。与其说它与日本民族的特性相关,倒不如说它是整个人类的一种劣根性更准确。
今天,中日之间早已没有了战争,但是,在中日两国国民心中播种什么依然是一个极为现实且相当严峻的问题。我们大家都清楚,我们坚持批评日本当局对中学教科书问题的态度,正是希望能够在日本年轻一代的内心深处中,种下热爱和平的种子。但我很怀疑,在我们希望日本人能够让他们的下一代了解日本当年对中国犯下过战争罪行的同时,我们的一些学者却有意无意地在中国国民当中播种鄙视日本民族的种子,这能够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带来持久的和解与和睦吗?
中国有句俗话,叫“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更需要和日本等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因此,尽管今天
中国历史故事全部
有许多人对当年国共两党坚持用以德报怨的方法来处理中日关系问题持有强烈的批评态度,但我相信,它还是有效果的。至少我们一直到今天都可以不断地听到那些感受到这一政策恩惠的日本军人充满感激的话语,看到他们由此所产生的对当年战争行为的由衷忏悔。而他们的现身说法,至今还在日本民间产生着巨大的宣传效力。试想,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亲历者的声音存在,自由主义历史观的鼓噪和影响,会不会更多更大呢?
日本不是德国,我们不能指望日本全国上下都能在短时期内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历史。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剂。显而易见,今天的日本就已经不是过去的日本了,我们虽然依旧会发出警告,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的观念同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日本作为一个民族,要想脱出崇尚和平民主和高度尊重人权的思想轨道,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身为历史学工作者,我们理应具有历史的眼光,理应秉承理性和客观的精神来看待过去和现在,既不被民族主义情感所左右,更不以民族主义的情绪去影响国人。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4488.html
以上是关于军事历史-杨奎松: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军事历史-杨奎松: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