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茅海建 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军事-茅海建 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茅海建 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50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数以百计的著作,其中不乏精彩之笔;但没有理由认为,目前的研究状态已经到达了令人满意的水平。
(一)
中国近代军事史最初一批研究成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与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支经历22年战争且保存丰富档案资料的军队,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开始总结历史经验。1949年10月,原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叙述东北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其中详细介绍了第四野战军所属12个军、东北军区所属10个军区的组织沿革、人事变更和装备情况;并依据当时的战斗总结和作战记录,编述历次重大战役。这部近百万字的资料不仅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且为后来此类著述的编写,创立了范式。1952年至1956年解放军各军区以军为单位,由军司令部组织人员编写本不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56年以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部队,又以军为单位编写了《抗美援朝战史》。这批著述的主要特点是编写一人员多为战争过程的亲历者,熟悉情况,对本部队的作战经过、政治思想工作和军队建设均有详细、准确的叙述,且对本部队的失败教训,也能如实记载。各军的《抗美援朝战史》,因编写时间仓促,内容及篇幅均不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丰富。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和军事科学院于5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和北京相继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研究有了专业的机构。军事学院为了教学的需要,编写了解放军历史上重要战役的《战例选编》。在叙述基本作战过程时,更注重决策、战术上的理论分析。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后更名为军事历史研究部)和图书资料处(后更名为军事图书馆)整理档案资料,编辑了多卷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资料选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资料选编》。这两套大型资料书的编选、校勘、排列均见功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为了编写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历史,有关军区成立了战史编辑室,这一类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稳定的专业机构,但存在时间较长,除了文献材料的搜集外,还采访高级将领,进行专题研究,并于1962年前后完成了四人野战军的《战史》初稿和《战史资料选编》。以上的研究上作,都是军队内部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相应的研究成果,除上送有关高级指挥员及有关高级教学研究机构参考外,皆存档。自50年代后期起,解放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在政治上受到错误对待,他们的历史功绩逐渐成为研究的禁区。60年代的“左”倾思想,更使军事史上的杰出人物毛泽东被置于不恰当的位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研究人员遇到了困难。
晚清军事史的研究,其最初的成就为史料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同建立后,近代史逐渐成为显学。中国史学会组织了全国学术界的力最,编辑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在五六十年代,该丛刊出版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该丛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北洋军阀》于70年代、90年代出版)。这些大型资料书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军事史的内容。然而,非军事系统的研究人员,较少军事学的专门知识,也少军事史的兴趣。尽管晚清历史中军事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晚清历史的著述中,军事史经常性地成为政治史、对外关系史乃至经济史的陪衬。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中华民国史是最为薄弱的一环,而中华民国军事史的研究近于一片空白。然于60年代初起,全国政协及各地政协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委员会,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撰写军事回忆录,这些资料于60年代起陆续在各级《文史资料选辑》中发表,其中相当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弥补档案文献之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以为,在50―60年代虽少见中国近代军事史的上佳研究著作,但在史料整理上有着不俗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结实的地基。
(二)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截断了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学科也不例外。自“文化大革命”后期起,工作有所恢复。197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料书《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即是其中的一项。该书大多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编选得体实用。而197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保卫海疆斗争史》,则明显留有那个时代的色彩,政治性冲淡了学术性;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叙述1840年至1974年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专题性著作,在研究海军海防问题上尚有一定参考价值。
未过多久,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如同其它学科一样,发展渐渐增快。
最先突起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史及相关的海军史研究。1981年,戚其
曾经中国历史故事
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孙克复、关捷的《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张侠、杨志本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出版;1983年,戚其章的论文集《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孙克复、关捷的《甲午中日陆战史》和《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此题目下同时还有许多研究者发表了一大批论文。这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出现的第一个热点,初步建立了关于甲午战争与清末海军的知识体系,且对后来研究的深入有很大的推力。与此同时兴起的另一个热点是太平天国军事史的研究。1982年,郦纯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下编出版(中华书局),张一文、舒翼、沈渭滨等数十名研究者在此前后对太平天国的战役战斗及战略决策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其他的领域虽没有如此的热度,但牟安世的《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江南造船厂厂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书也有不少相应的军事史内容。
张玉田、陈崇桥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是在此题目下第一部尝试性的著作,内容涉及到 1840年至1919年军事史的各个方面。这部书的弱点正如许多批评者所言,军事特点不够充分,这恰恰反映出那时中国近代军事史的各个领域研究尚不充分,作为综合性的著作也一时无法达到人们所企盼的水准。而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部第三室编写的《中国近代战争史》上、中、下3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1985年版),正以其较浓的军事特色引人瞩目。该书叙述了1840年至1919年历次内外战争,并对战略战术的得失作了初步的分析,且附有34幅彩色作战示意图,是一部成熟之作。
这一时期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应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这部3卷本的人书是在60年代初编辑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于文革结束后正式编写而成的。该书反复征求意见,多次修改,以极高的成本确保其准确性和严肃性。书后附有作战地图和各类统计表。读者对这部权威性著作的好评,时时可闻,但该书作者对于解放军战史中的经验教训,似过于惜墨。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性的军事史刊物也于此时出现。1985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办知识性双月刊《军事史林》;1986年,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创办学术性季刊《军事历史研究》;同年,原为《军事学术》增刊的《军事历史》,也改为学术性与知识性结合的双月刊,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主办,独立发行。中国近代军事史是以上各刊关注的主要内容、1987年,《抗日战争研究》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创办,这一学术性的季刊,也以相当大的篇幅论及军事史。
(三)
自8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开始细化。研究者的视野,不再看重整体性的综合研究,而是更注重历史关键变化中的各个因素。由此至90年代末,大约出版了数以百计内容各异的著作和达到四位数的水准不一的论文。
限于本文的篇幅与本文作者的观察能力,对于这一时期的论文无法一一恭读,难于作出整体性的评价。过细地介绍各篇论文的内容及特点,哪怕是最简略的,也必会使读者生厌,故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论文不再专门提及。好在已有一些综合性述评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①
又由于最近几年各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缺口甚大,最近几年的各种图书发行方式也有不小的缺陷,要在图书馆将有关中国近代军事史的图书全部查完,也是很费力的。以下的介绍,仅基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书及本文作者之所见,且只能是一种概貌,很可能有一些极为优秀值得介绍的著作由于我们的工作不慎而遗漏。
晚清战争史 晚清历史中,战争是最主要的事件,所有的晚清史著作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晚清战争史,相关的著作很多。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甲午战争史》(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该书的特点在于考证,对战术动作的描述已到“营”一级,是同类著作中叙述最为精准者。《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该书的特点也在于考证事实,在战术的分析上也见功力。《太平天国军事史》(张一文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该书以战争史为主,又突破了战争史的范围,对太平天国的军制、训练、供给、战术、战略等方面均有专门的研究。《中法战争诸役考》(黄振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中、法、越南史料综合比较。破陈出新,很值得一读。
晚清陆军史 在这一方面著作不多,其中最显功力的有两种:《湘军史稿》(龙盛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淮军史》(樊百川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这两部著作的材料搜集相当完备,对湘军和淮军的起源、组织编制、经费供给、派系集团等方面,均有细密的叙说,然在军事特点上,尤其是建军原则和惯用战术方面,尚欠火候。而关于军事史上意义更大的完全采用西式装备和西式编制的北洋陆军,则没有具如此功力的著作。
海军史 海军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军种,相应的研究也较多。值得注意的著作有:《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姜鸣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1860―1911》(姜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中华民国海军通史》(陈书麟、陈贞寿著,海潮出版社1993年版)、《近代中国海军》(海潮出版社1994年版)、《晚清海军兴衰史》(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学问的递进,其中《近代中国海军》是由海军司令部组织人员编写的,时限至1949年,内容包括晚清海军与中华民国海军,章节设计也更富军事特点。
空军史 空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要短了许多,相应的著作也少了许多。在此领域,全面系统的著作当推《中国军事航空1908―1949》(马毓福著,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该书对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美国援华航空兵也辟专章介绍。
红军及其战史 在这一领域最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是,由中共中央军委牵头组织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审委员会编写,于1989―1993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战史》,此外,还整理出版了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战史资料选编》。萧克的《朱毛红军侧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以亲身经历探讨与反思厂红军创建时期的组织路线、建军原则与相关战略战术。
《红军长征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汇集了众多研究成果,显得更新也更系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阎景堂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也是一部系统全面之作。
抗日战争战史与军队史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的《中国抗日战争史》3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与同类著作相比显得更加完整与准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支绍增、罗焕章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也注重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王辅的《日军侵华战争》4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则从日方资料入手,颇具特色。《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张廷贵等著,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叙述了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及其根据地、游击区的发展史,对组织沿革、重要作战及战果亦作考证。《新四军发展史》(马清武、童志强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新四军简史》(王辅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皆为目前新四军研究较完整的专著。《中国远征军战史》(徐康明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全面且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抗战中滇缅远征作战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起推出
中国历史故事及课后习题
的“抗日战争丛书”汇集了一批中青年学者的成果,其中林治波《大捷:台儿庄会战纪实》颇见功力。
解放战争史 80年代末起,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陆续组建了解放战争各野战军战史编辑室,整理、修改或重写60年代编写的各野战军战史。此项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野战军战史》、《第一野战军战史》、《第三野战军战史》、《第四野战军战史》记于1990―1998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全国解放战争史》5卷,也于1997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上各书可谓全面系统之作。湖北省军区的《中原突围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则是一部不错的专题研究著作,叙述了1946年那段壮烈的战史。《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刘统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是区域性战史解析的专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电影
著。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研究者关注的领域,此中值得注意的著作有《辽沈决战》(系研究与文献结合的3卷本汇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淮海战役史》(何晓环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抗美援朝战争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属专门机构长期研究之作,叙述全面。《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O年版),包含了作者个人的许多思考,富有意义。
军事制度史军 事制度史本是军事史研究的重点,然在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却是令人遗憾的弱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合作的《中国军事制度史》(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对近代的军事组织体制编制、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兵役制度、后勤体制、武官制度等均有涉及,但尚欠完备。后勤史的研究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推动下相对先进,从1983年起,解放军后勤学院(后更名为后勤指挥学院)等机构开始着手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资料选编》,现已由金盾出版社出版了18册。相关的著作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1840―1927年》(陈崇桥、张玉田主编,金盾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简史》(乔光烈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战争后勤史简编》(徐庆儒主编,金盾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吴学海上编,金盾出版社1992年版)、《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史简编本》(周和编,金盾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史》(刘鲁明主编,金盾出版社1995年版)等。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是在资料编纂基础上编写而成,共分4卷,分别叙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代中国的后勤史,显得更为扎实上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探讨;《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史简编本》更具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特点,注重理论性的建设。在军事教育方面,《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史全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也值得一读。
传记与回忆录 由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军事人物往往同为政治人物,有关的人物传记已有不少,但写出传主军事特色的却为数不多。其中应予重视的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朱德传》、解放军各元帅传记组撰写的《彭德怀传》、《刘伯承传》、《贺龙传》、《陈毅传》、《罗荣桓传》、《徐向前传》、《聂荣臻传》、《叶剑英传》(皆由当代中同出版社出版),诸书立意严谨,考证详细;《彭德怀传》、《陈毅传》、《刘伯承传》军事特色更显突出,这与传主的军事生涯更丰富相关。由星火燎原编辑部组织编写的《解放军将领传》,目前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了14集,收入了百余名高级将领的传记。由王成斌等主编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也已出6卷(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收入北洋和国民党将领百余人。军事人物回忆录出版的总数难以准确统计,就本文作者感觉而言,《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因融入传主军事思想,使人感到特别有价值;《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讲真话,讲实话,使人感到作者的坦诚。
资料编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甲午战争》(戚其章主编,中华书局1989―1996年版),共约400万字,分11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张振鹍主编),共约300万字,已于1995―199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第1、2卷。以上两书的特点是注重了外文史料的搜集。《中华民国海军史料》(杨志本等编,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出版虽早,但相当有用。文史资料出版社从80年代起.将全国政协等机构组织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编写的回忆录,辑为专题,已出《围剿中央苏区亲历记》、《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等十余种,可资研究中参考。而必须指出且应积极关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该书由中共中央军委部署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及军事科学院等机构编纂,分43个专题,250分册,共约2亿字,1994年起已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渡江战役》、《后勤工作》等110册。待到该“资料丛书”出齐之后,研究者可大体摸清解放军历史各领域的基本脉络。
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是中央军委组织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等机构编写的大型工具书,其中相当部分涉及中国近代军事史。这两部书的条目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战役战斗、军兵种及其发展、军队组织沿革、高级指挥员简历,释义简练且准确。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所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依据档案等材料,将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团以上建制序列与领导成员、解放战争时期师以上建制序列与领导成员,详尽列出,相当准确.使
书籍中国历史故事推荐手抄报
用方便。
以上的介绍,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书名的罗列,所作内容提要与评价,也只是本文作者粗浅且一般性的看法,未必准确。还有一点必须说明,以上介绍的分类,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现有研究成果状况,与中国近代军事史学科体系应有的分类有着不小的差距。
(四)
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学科相比,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是比较滞后的。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学科体系。现有的研究,集中于战争史与军队建设史,尤其是解放军的战史与军史。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近代军事史是一门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人员最好能有多学科的训练,这还要求此项研究工作最好能有专业的教学研究机构。
非军事系统的历史学界,绝大多数人没有军事学训练,致使其从事该项研究时,军事特色并不突显。军事系统的研究人员,则开始时史学训练稍显不足,80年代以后,此类人员的史学知识与功夫因学习与积累有了相当的成长,由此推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具有阶段性标志的成功之作。除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和各军事院校的战史或历史教研室外,在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和推动下,解放军各大单位建立了各种临时性或相对长期性的编辑、研究机构,其中绝大多数专门进行解放军历史的研究,由此推出了一大批质量可靠的解放军战史和军史著作。而对晚清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方面的研究,则没有如此的幸运,没有专门的史学研究机构和必要的财力支持,主要靠个人兴趣,成果相对要少一些,且缺乏系统性,尽管个别研究成果已达到很高水准。
对于中国近代的军事技术、军队制度、军事教育与训练、军事学术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经常性地处于乏善可陈的窘境。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军队完成了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到多军兵种的转变,然而,对于这一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现有的各种著述,尚难以反映这一转变的实际状况。而对这一时期武器装备的引进、研究开发、生产、配套,研究更少。一些军事工业企业的研究,着眼点在于经济山而非军事史,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工史的背景。没有武器装备的历史的深入研究,就无从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军队的编制组织和基本战术,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如果更进一步分析,军事学术和军事思想的探讨又以军队编制与战术的研究为基础。正因为如此,本文对后勤史研究的突显予以尽可能的介绍。在总后勤部推动下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后勤历史丛书”,使后勤史几乎成了继战争史和军队建设史之后研究较深的领域。也因为如此,在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中,时常可以看见“业余”研究者的身影。
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不同,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已列世界诸强。鸦片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两大座标。要说明这一历史演变,仅靠短时段、单方面的研究是不行的 建立相对完整的本学科体系,应当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者进入21世纪之际迎面而来的课题。而这一类的思考,也并非本文作者所仅有,有识之士已经呼唤多年。
即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与军史领域,其成果也多为有瑕之玉。有组织的集体编写是此一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部头的著作,且能保证一定的质量。然这种方法的基本缺陷就是缺乏个性。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审稿意见,最容易在审稿中被抹去的恰恰是那种有特色的见解,使得著述看似全面,实则平淡。军事史研究中的学术争鸣与百花齐放,不仅可使军事史学科常青常新,也可为军事学的发展提供有用的素材。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本是中外历史上屡败屡战的千古典范,正是这种惨烈的经历培植了他们的能力,使之最终能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决高下,尽管再一次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在许多描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著作中,本文作者感受个到这种力量。一路凯歌行进的壮剧原本只存在于戏剧舞台上,感人的历史总是让人悲喜交加。更让本文作者感到此项不足的是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的传记。传主们几乎个个深谋远虑且战无不胜。打仗原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实打实的事情,书生议兵流为千古的荒唐,然在相当数量此类读物中只是一派白面书生相,感受不到解放军军事人物特有的那种务实、狡黠、勇猛、质朴的底色。毛泽东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与不事思想的研究一直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的显学.然而那种过于理论化的叙述与分析,使之失去了他的极富号召力的个人魅力,我们在读他的军事传记时,失去了如同读拿破仑军事传记时引人入迷的心绪。
最后,本文作者还有责任对眼下书肆坊间流行的“纪实”文学说明自己的看法。在商品浪潮冲击下,许多近代军事史题材不可避免地成为商业炒作的“卖点”。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使人吃惊的是,一些专业的军事史研究者竟厕身其间。这个世界上的文抄公古今中外没有消灭过,但教授不许抄书;商业性的所谓“纪实”看来一时还不会衰败,但专业的军事史研究者须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不然,我们在读其著述时无法辨别作者的用心和用力程度。参与创作那种“纪实”的研究者,慢慢会在其他研究者心中死去。
注释:
*本文的写作,承蒙刘庆、金钰、皮明勇提供相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本文为行文之便,对研究者皆直呼其名,非为不敬,在此说明。
①沈渭滨、夏林根、朱学成:《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述评》,《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孔德琪:《1987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述评》,《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张一文、刘庆、皮明勇:《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概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世界军事年鉴》(该年鉴1993年至1998年各册,皆有“军事理论研究”专栏,而该专栏大略用1.5―2万字的篇幅,专门介绍相关年度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的大致内容及主要观点);江英:《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新进展》,《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近两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新进展》,《军事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1996年第1期。本文的撰写也参考上引文字,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 《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4334.html
以上是关于军事-茅海建 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军事-茅海建 刘统: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