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范旭东-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
1913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一个名叫范旭东的青年人辗转奔走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希望考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企业,学习工业制碱法。然而,所到之处尽遭冷遇。在号称“世界碱王。的英国卜内门(Brunner Mond)公司,厂家负责接待的人知道他来自中国后,竟然将他领进锅炉房,目中无人地说:“你们中国人看不懂苏维尔制碱工艺流程,只配参观我们的锅炉房!范旭东由此愤然离开英国,发誓创建中国的制碱工厂。
时光流转到1917年,早已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的首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目的就是要与刚诞生不久的永利碱厂的创办人进行会谈。这家工厂的创办人正是范旭东。
卜内门公司企图通过“合作方式将甫将崛起的对手消灭于无形,范旭东早明其意。他虽然同意与内门公司的首脑尼可逊见面,却以决然的态度宣布,公司“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拒绝了卜内门公司提议。这也算是对内门公司当初过于傲慢的有力回击。
永利碱厂坚持走自主之路,在熬过最初的艰难之后,发展成近代中国规模最大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制碱企业。范旭东也成为近代中国化工产业的奠基人,他的麾下不仅有当时中国第一座精盐厂,还开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一永利化学公司碱厂,远东第一化工厂永利南京硫酸厂。
求学立志,初奠根基
范旭东,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因幼年丧父,跟随母亲谢氏和兄长范源濂辗转到长沙定居。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不仅无钱读书,连糊口都很难。一度靠长沙城中的慈善机构保节堂供养度日。其兄范源濂早年受社会进步风气影响,曾与蔡锷同时就学于梁启超主讲的时务学堂,并获到梁启超赏识,得以在学堂半工半读,赡养老母和培育幼弟读书。
范旭东也很上进,在兄长帮助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幼年的经历使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在留学期间,他将原名源让改名锐,字旭东,以表自强奋进的爱国之志。据说他为改用新的名号,特地
在中国历史故事集里
摄像立誓,在照片上加注日:“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其勿忘之。”
1905年,他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堂,想“习兵救国,为此找校长商议。校长不以为然,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1908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他认为,中国只有效法日本,改革政治,发展实业,才有出路。由于学行兼优,他在1910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
但革命后的政治状况仍然让他失望,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不到两月,他就不满官场的腐败,毅然辞职。他争取到了到西欧考察工业的机会,这趟欧洲之行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坚定了他创办实业的决心。
1914年,范旭东与人共同招股5万元,以抵制洋盐走私、增加国家税收为由,获得政府许可,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由于范旭东留学时专修化学,深知制盐工艺的奥妙。他采用钢板平底锅升温蒸发出来的精盐,比原晒场所制粗盐更受欢迎。范旭东适时扩大久大的生产规模,在增募股本时,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社会富有之士在入股时对范旭东说“我们看见你出入不坐汽车,同别的公司经理不一样,所以我们拿辛苦积攒的钱来投资。
久大的资本很快扩展到100余万元,且先后在青岛、汉I:1及连云港等城市设立分厂,产品畅销全国,还远销台湾、南洋、朝鲜和日本。
雄心万丈真丈夫
虽然久大公司为范旭东带来滚滚财富,但制盐毕竟只是一种简单的提炼工艺,并没有高附加值。在天津塘沽勘选久大厂址时,一望无垠的长芦盐滩,让他心中的化工之梦又涌动起来。长芦盐区是中国最为著名的产盐区之一,在明清时期曾经诞生了无数的盐商巨富,但垄断式的纲盐制度并没有培育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面是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一面是本国新兴的肥皂、纸张、玻璃、印染、食品等工业所需的纯碱均由外国高价采购而来。范旭东在盐滩上发誓:“为了这件事,虽粉身碎骨,我也要硬干出来!”他还说:“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1917年,范旭东向久大精盐公司董事会正式提出建立永利碱厂,他还拿出了在天津寓所内通过实验设备试制的九公斤纯碱作为证明,最终设厂计划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新厂由范旭东亲任总经理。
当时,世界上通行两种工业制碱方法:一种是路布兰法,技术简单,但是质量较羞一种是苏维尔法,技术复杂,但产品质量好,成本低。苏维尔法的实验较易掌握,但是要实现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则需要精确的中间性数据,关键性的设备安装也很复杂。范旭东曾尝试向苏维尔集团购买制碱技术,对方却提出了控制生产工序、限制产品数量等无理要求。外购技术计划就此搁浅,自主研发成为惟一的选择。
在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持之前,要实现工业化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范旭东虽然说服了董事会,但是他深知技术自强必有赖于杰出人才。曾在海外留学的范旭东没有将眼光局于
中国历史故事表演视频大全
一隅,他在美国招聘了几位化工专业的留美学生,还委托纽约华昌公司的经理.美籍华人在美国延聘专家。在李国钦的推举下,范旭东找到了日后与他共同推进中国化工事业的杰出科学家一一侯德榜。
侯德榜是福建闽侯人,早年考入清华大学留学预备学堂高等科。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回国,加入永利的技术团队。范旭东委任他为永利碱厂的技师长,全权负责纯碱研发工作。
1924年8月,永利依靠自己的技术生
中国历史故事简单概括
产出第一批产品,但质量低劣,完全不能上市。一时之间,股东们怨声载道,要求以外国工程师取代侯德榜。范旭东不为所动,他说:“我搞不成碱,宁可去自杀”。最终力排众议,继续支持侯德榜从事研究。侯德榜身负巨大的压力,深入车间,夜以继日,反复试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纯碱。
自制纯碱的成功令范旭东欣喜若狂。永利纯碱还参加了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质奖章,一扫几年之间的低糜
夫妻战争电影中国历史故事
阴晦之气。
英国内门公司吞并之计未成,转而采取减价竞销的办法,企图将刚刚恢复元气的永利碱厂压垮。范旭东毫不手软,一面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一面降价应战,还与日本三井公司达成代销协议,将产品远销日本,使战火延伸到内门公司的固有势力范围,迫使内门公司放弃在华竞销策略。
由于打破了外国工厂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永利碱厂迎来了大发展时机。在全国各地的特约分销处也达到31家,日产纯碱达900余吨,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化工行业对纯碱的需求。中国每年进口洋碱的数量由最初的100余万担减至40余万担,价格也大幅降低。
制酸是化学工业的另一重大领域,只有酸碱并行,才能说民族化学工业初步立稳足跟。1934年,范旭东将永利碱厂改组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争取到上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又在南京兴建了永利硫酸铵厂。范旭东派侯德榜远赴美国,细致考察制酸工艺及建厂规划。1937年,永利硫酸铵厂投产成功。
范旭东说:“我国先有纯碱、烧碱,现在又有硫酸、硝酸,我国化学工业有了两只脚,就可以阔步前进了。”
注重科学,工业有望
范旭东在留学及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技不如人、仰息于人的痛苦,从创办实业的第一天始,他就将技术自立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在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缘起中,他说:“第近世工业,非学术无以立其基,而学术非研究无以探其蕴,是研究一事尤为最先之要务也。”将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建立在工厂,以市场引导研究的方向,以研发推动产品的创新,范旭东的发展思路十分明确。
在自主研发方面,范旭东有几条主要的政策。其一是注重引进人才,建立研发团队。1922年,他将久大精盐公司和永利碱厂提给自己的酬金全部用作科研经费,以久大精盐公司实验室为基础,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社。除在早期引进了侯德榜等技术带头人之外,他还陆续延聘留美化学博士孙颖川任黄海化学工业社社长,陆续网罗专攻化学的大学毕业生和留学生40多人来社工作。化学工业社成立后,其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久大精盐公司和永利碱厂进行技术研究。
其二是注重产研结合。范旭东认为,“欲中国工业与学术之发达,莫要于使研究者有密切于工业之机会,而其研究之目的物,即为工业上之某种用料,如是则致力不虚而成效乃著,当为事之确然无疑者。”他要求研究者都要参与一线生产实践,永利碱厂的技术人员也要参加黄海化学工业社的研究工作,既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注重长期投入,毫无保留地支持研发工作。范旭东知道技术攻关非一日之功,在刚建立永利碱厂时,他就做好了时间及物质上的准备。因为有久大精盐公司的丰厚利润为后盾,范旭东得以实施其研发计划。他坚持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深造,聘请国外有成的化学专家来华交流,使永利厂的技术力量跟上国际一流的研发水平。
在近代中国的企业史上,范旭东与侯德榜的合作与友谊历来传为佳话。范旭东是企业的经营者,侯德榜是企业的技术领袖,从1921年到1945年,共事24年。他们都曾留学海外,都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虽然在性格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要振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爱国心和抱负是一致的。范旭东非常佩服侯德榜的技术水平,侯德榜也曾经将自己在海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送给范旭东作礼物,二人相互引为知己。
范旭东为了工厂废寝忘食,将自己的酬金也投入到技术开发之中。侯德榜也是公而忘私,一心为厂。据他的秘书回忆,他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常常午餐就是一碗阳春面。他去美国纽约购买仪器的时候,为了给公司省钱,连公共汽车都不坐,每天步行,回来的时候,张张票据都非常清楚。在产品研发处于困境中时,范旭东顶住了所有的压力。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之中,资本、设备、待遇等物化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技术自强的志气、推心置腹的协作或许是更为关键。
1937年,永利公司刚刚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炮火蔓延到上海后,在南京的日本商人曾一再要求“合作”,但范旭东发下誓言:“宁举丧,不受奠仪”。日军恼羞成怒,出动飞机三次轰炸工厂。范旭东规划在西部另建新厂他在美国订购了大批先进设备,准备运往四川,这批设备最终仍毁于战火之中。
除了设备之外,永利还面临着更大的难题。抗战前永利一直使用自我摸索的的“苏维尔制碱法,原料为廉价海盐,而在四川只能使用昂贵的井盐,需要研制出符合井盐的制碱法,企业才能生存。范旭东派化工专家侯德榜远赴美国进行研究,并在国内成立相应的研究试验机构。功夫不负有心人,1943年,侯德榜终于研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远优于苏维尔制碱法。由于侯德榜对制碱技术的重要贡献,人们把联合制碱法称做“侯氏制碱法。
技术上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是在抗战时期,受设备、资金短缺的影响,永利一直处在惨淡经营的状况。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旭东正准备派员分赴久大、永利,永裕等厂接收原有财产之时,突然身患急性肝炎,经医治无效,于1945年10月4日与世长辞。
对范旭东的逝世,社会各界澡感痛惜。蒋介石赞其“力行致用”,当时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则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郭沫若的挽联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胡厥文的挽联是:“建国方新,忍看工业有心人溘然长逝;隐忧未已,何图生产实行者弗竞全功”。范旭东的千秋功业,已然史迹在册。
有学者在评论近代中国之所以制造水平低落之时,曾分析其原因之一是“国内专门技术人员有限,而在有限之人才中,一部分或不见重于企业主持人,或自抬身价不允低就,以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两厢对比,更见永利经验之可贵。
本文刊于《竞争力》2007年第12期,感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硕士云嘉南提供稿件。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3622.html
以上是关于范旭东-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范旭东-魏文享:化工之父范旭东;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