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先生
一代史家唐德刚先生(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
唐德刚先生,美籍华人学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唐德刚在口述历史方面有重大贡献,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等。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馆唐家圩。毕业于入重庆国立中
中国历史伟人小故事
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后留校任教,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
唐德刚先生是中国口述历史的开创者之一,著名历史学家。曾负责民国史重要人物胡适、李宗仁、张学良、顾维钧等先生的口述史工作,留下了宝贵的民国历史资料。2009年10月26日,在89岁高龄,因病逝世美国。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先生采访张学良将军
唐德刚以口述传记闻名,“活在别人的历史中”,但他的一生也与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书答案
中国近代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说过对胡适等人的口述史研究是为了“找出这类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成长的经过,把他们与整个民国史做平行的研究。这样相辅相成……秘史、内幕自在其中”,同样,对唐德刚生平和史学思想的研究,也可以丰富我们对民国社会和知识分子的认识。这
中国历史抗日名人故事
是我想研究唐德刚生平和史学思想的一个原因。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另外一个原因是,喜欢读唐德刚的书,觉得其文字痛快淋漓,诙谐幽默,但有时候又流露出对家国和历史深深的哀痛。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因缘,2012年春节,在姨夫家闲聊,突然发现唐德刚先生是姨夫大伯!交谈中对他的家庭和家族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了一个书香世家在二十世纪复杂变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动荡飘零、艰难求生的命运。于是想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
姨夫给我看的唐德刚先生给他的信件,我给大家分享一封:
文蓮贤妹弟媳惠鉴:
瑶弟逝世,使我悲痛不已。一年之内连折一弟一妹,人何以堪?然人生如此又为之奈何呢?你的悲痛,当然有甚于我。可时为着你自己的监考,希望你多多保重。以瑶的身体状况,他如没有你,他或许还活不到现在的年纪。作为一个远在数万里之外的哥哥,我对你是万般感激和钦佩不已的。逝者已已,生者还要活下去,您务必要保重自己,千万千万……
………………………………………………………………………………………暂时写到此为止。希望你千万保重。光伟、光俊同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愚哥德刚1999.1.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刚(亲笔签名)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书信与信封保存完好。书信信封信息,或为唐德刚先生手写,主要为收信人地址相关信息。左侧为手写汉字“中国云南楚雄自治州科委转唐德瑶夫人温文莲女士收”。信封中间为英文手写:Mis.Wen Wenlian tangC/o Science Commission Chu-Xiong,Yun-N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书信为A4纸打印,抬头为“文蓮贤妹弟媳惠鉴”,落款为“愚哥德刚1999.1.18”有亲笔签名“德刚”二字。
从文字中,可以看到唐德刚先生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对家人的爱护牵挂,流露无疑,让我们见到了史家之外的属于家人与兄长的唐德刚先生。
此信为1999年1月18日所写,唐德刚先生在得知弟弟唐德瑶去世之后,写给弟媳温文莲女士的书信,首先表达了弟弟去世的悲痛哀思,对弟媳进行安慰,并感激弟妹多年对身体状况并不好的唐德瑶的照顾。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再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做的口述记录。
唐德刚先生弟媳和侄儿的口述回忆
口述者:唐光伟
记录着:周浩
地点:云南昆明唐光伟家中
时间:2012年2月
唐德刚弟媳:唐德刚出生于安徽肥西唐家圩,
家里是地主大家庭,土地很多,很多族人聚集而居。据说唐家圩还有围墙和护城河,用来在战乱和匪患的时候保护大家族的人和财产,当然这些在解放后就拆光了。这个家族迁徙到这里很多年,家族的人除了收取地租还在北京等地经商,渐渐富裕,有的还走上仕途,在政府和军队里面当官,出了很多人物。总之,唐家到唐德刚时候已经是兴旺发达了,才有余力在赚钱之外供养一个读书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传统上的书香门第里有着读书的风气。唐德刚的父亲和堂叔都是读书人,在外求学和经商过,结交广泛,见识远大,从小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唐德刚最开始是在村中的私塾上的学,这私塾也是家族办的,土改时候收归国有了,一直比较破败,也没人管理,直到2002年才还给唐德刚。唐德刚说:“我要这房子做什么。”于是他用这房子办了一所希望小学,还专程回国,捐献了5000美金。好几十年了,这房子才又变成学校。
唐德刚的事情我其实知道的不多,因为他在解放前出国了就音讯全无,两边直到七十年代才联系上的。但建国后的唐家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因为他家是大地主,还有个“投靠”美国的儿子,在当时是很大的罪名,五十年代初土改受到清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共产党向村里的农民宣传他家的剥削历史,农民把他家围住要搞批斗,他父亲当时就被农民活活打死了。还好有个土改的负责人是他们的亲戚,先把农民的情绪都稳定下来,要不他母亲和弟弟都逃不了的。他们被关在家里,晚上被那个亲戚偷偷放走,跑到了芜湖,从此就一直没敢再回去了。据说那些农民后来找过他们好几次,甚至还到过芜湖,但最终都没有结果。
唐德刚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都有很高的文化,但命运和经历很不一样。他的妹妹唐德纯早年在安徽大学读书,很早就参加了地下党的活动,办报纸,领导学生运动,可以说觉悟非常高。她在建国后自然以老党员的身份当上了大学的领导,工作很顺利。她的母亲和弟弟从唐家圩出来就是到了她那里。但在政治局势紧张的时候,亲属之间都要划清界限的,她曾宣布和旧家庭这种剥削地主阶级一刀两断,还登上了报纸。另一个妹妹唐德縜也是在大学里当教授,文革中遭遇也是很悲惨的。
唐德刚在国外知道了父亲的死讯,悲痛万分,更加希望能见到母亲一面。但当时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离严重,普通人基本不能联系上的。他在想念母亲的时候,托人在国内寻找,母亲也担忧这个远在天边的儿子。还好老人高寿,等到了他回来探亲,那已经是1972年,距他离开已经24年,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老人一直活到八十多岁。
他的弟弟唐德瑶,就是我的先生,建国后考上了厦门大学化学系,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毕业后分配到云南工作。那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国家说分配到哪里,你明天就要收拾铺盖去了,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而他看到了土改中父亲的惨死,政治敏感度要高一些,也希望能躲远一点,逃避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他被分配到云南,本来是可以留在昆明的大学任教的,但他决定去了一个地级市的水利部门,觉得那里更安全。然而,该来的总是躲不了的,再小心也没用,文革中还是被批斗,吃了苦头。
唐德刚侄儿:父亲和我们的交流是不多的,他文笔很好,退休后就自己写点东西自娱自乐,也在报上发表一些,但对政治却闭口不提。他希望我们读理工科,做点实用的工作。他和我的大伯唐德刚分别了几十年,八十年代在杭州见面,都快认不出了,但两人感情还是很好,经常有书信往来,毕竟血浓于水。也许是环境关系,他比大伯小很多,却走到了大伯前面,在97年去世的。而大伯对我们和家族的其他成员一向都是很关心的,特别是在学业上,曾建议我也留学,家族里现在还出清华北大的学生,在美国的就有很多人。我的父亲和大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个人文笔都很好,人也聪明,但环境不同,命运迥异。而他们都非常希望下一代学习理工科,一方面可能是适应时代发展,寻求好的生活质量,理工科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需要的,不怕没饭吃;另一方面可能是在经历一辈子的风雨之后希望后人远离政治漩涡。我想,我们这个家族在半个世纪多以来命运起伏波折,虽
中国历史上聪明故事
然经受了土改和文革的摧残,但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只要条件适宜,它就又能兴盛起来,因为这是一个书香门第,有着文化的根基。
我的爷爷严格说不是商人就是地主做的那些事,但口碑很好,原因就不多说了,老头子喜欢字画和历史,家里的字画挂了不少都是有名人士的,据说还有王羲之的一副字,但文革时被红卫兵烧了,只拿走了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因老头子平时日最喜欢与人闲聊谈论历史和当时的政治,可能间接影响了自己子女,加之家里对教育比较重视请了专门的老师无论男女还是仆人家的子女如愿意都可以去听课,所以家中几个孩子文学素养都不差。我大伯是家里的老大老爷子自然全力支持,他考上了中央国历大学,蒋介石是校长,多年后我大伯从美国到台湾做学术演讲,蒋介石知道他是国立大学毕业的还接见了他,当时见面蒋介石称呼唐教授,我大伯称蒋为校长,后来听我大伯说当时说出校长两字时他就后悔了,蒋神情恍惚了一下,原因自不用说,这件事后我大伯深自反醒很长时间并一辈子都引以为戒。80年他到北京做报告,晚上邀亲戚朋友吃饭,饭后执意要到后厨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据我父亲说当时几个工作人员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摆在现在如果一个普通员工他最平凡的工作能得到一个名人真心感谢,除了作秀那已经是很稀奇的事了,更何况当时文革才结束不久,整个社会风气被扭曲倒退还未回转的那个时代。
后记:最近和姨夫交流,又听他讲了一些唐德刚先生生活细节,从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中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学者的谦谦君子之风,厚德载物之德,让人感叹不已!君子之泽,流芳百世!诗书传家,生生不息!从唐德刚先生身上,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读书学问之事,更是做人治家的大学问。
永远怀念你,史家唐德刚先生!
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浩哥的小书屋”,作者周浩。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2739.html
以上是关于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德刚-一封家书与一份口述采访——怀念唐德刚先生;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