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哲-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孔门十哲-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的故事。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称卜子(夏),南阳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门十哲之一。
性格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人,曾为莒父宰。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
孔子去世后,孔门丧乱,前往魏国西河郡教学育人,收李悝、吴起为弟子,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独创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葬于温县。名列“孔门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追封为魏侯。
卜商生平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
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儒林列传》)。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
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25478.html
以上是关于孔门十哲-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孔门十哲-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zggs/23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