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韩非-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
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其想法可以从《初见秦》中看出来,这是《韩非子》一书的开篇,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初见秦》一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建议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大一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此文首先强调的是战争,然后具体阐述了秦国与六国的对比,并举例分析秦国的优势以及三次错失良机的失误,最终落脚到统一战争的重要性上。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战争从来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决定着国家的存亡,因此《初见秦》写到“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而秦国则早已具备赢得决定万乘之存亡的战争的条件。
秦国之所以有这些条件,离不开一个人,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卫人商鞅来到秦国,于是一场影响深
因此,韩非子清晰地认识到了此时秦国的优势,相比其他诸侯国,作为国君的秦昭襄王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国家大治。反观六国,韩非子以三点论述其必败之因:“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前后两点倒是这个道理,秦国治而六国乱,秦国前进而六国退步,这两点从历史发展上来看问题不大,不过中间秦国正义而六国邪恶这点恐怕还是韩非子在给秦国粉饰外表。正所谓“春秋无义战”,而比春秋更乱的战国,又何谈正义与邪恶,无非各为其利而已。
韩非子在文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六国败弱而秦军善战的原因。“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
但是这么强大的秦军为何没有成就霸业呢?韩非子归结为谋臣不为,三次失去机会,没有拔去祸根,“削株无遗根”,这也许就是斩草除根的早期思想。韩非子以齐国为例,用齐国在强大的
并进一步提出要避免这样的事就需要斩草除根,而秦国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谋臣不作为,导致几近于灭楚之时,与楚国讲和,没有一举灭楚,得其地、获其利,错失良机。这样的事情又在与魏国战争的时候再次发生。
从韩非子对这些事情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在韩非子的思想里,已经从春秋时期乃至春秋之前的战争思维中转变出来,变为战国兼并战争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末期统一战争的思想。
春秋战争较少灭国并地,往往只是签订盟约而已,而战国时期已经是赤裸裸的兼并了,因此,韩非子在此时的思想大致就是通过不断地兼并别国,获得利益,从而以战养战,最终赢得大一统。如果按照破其国而另立新君复国这样的战争思维,秦国必然会在不断地战争过程中大量耗费国力,一蹶不振,所以韩非子在《初见秦》中强调战争胜负的重要性,更强调兼并战争的重要性。
《初见秦》中所举例的楚、魏两国正是在秦国与之讲和之后,收拾河山,卷土重来,不断地联合诸侯挑战秦国,给秦国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使得秦国失去了兼并楚国、魏国以向东、向北继续扩张从而称霸乃至大一统的机会,因而韩非子为秦惋惜不已。
《初见秦》中基本上反映了韩非子这位法家集大成者关于大一统战争的重要性思想,而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正是通过灭国战争,兼并其地而置郡县实现的。
其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莫过于秦国与六国之间赏罚法令的对比了,但凡是一个组织,一个人群集合体,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激发活力,爆发出生机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18786.html
以上是关于韩非-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韩非-韩非子对于秦国是怎么看的?详解其看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zggs/23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