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胡惟庸-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了解:明代胡惟庸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如何结束了中国千年以来的丞相制度?
每遇新皇登基,皇帝都会根据昔日往事和经验调整朝廷的人事关系,这不仅关乎着皇帝的绝对权威,更是为了将这份基业传给千秋万代而扫平障碍。然而横阻在无上皇权面前,首当其冲的却是由皇权而出的相权,而为了加强皇权压制相权,历代皇帝们哪怕无所不能,但都没有废除这个百官之首。胡惟庸案,宰相之位被废,元勋宿将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历时十二年才结束问罪,为何是胡惟庸来承担明太祖朱元璋的怒火?
一、平步青云,君相矛盾
在朱元璋的势力发展到一个关键点的时候,胡惟庸的投效为他解了燃眉之急。此时,朱元璋在和州驻守,胡惟庸帮他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问题,加上胡惟庸是在他声名不显时就积极投效的人,这样一份功勋让胡惟庸添列明代开国功臣之一,更是因为圣宠隆恩官居宰相一职。洪武三年(1370年),胡惟庸被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标志着其已经有了补录丞相的资格,“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可见朱元璋对胡惟庸的重用。不久后,胡惟庸因同乡李善长的推荐被拜为右丞相,后又进位左丞相,居百官之首,一时间位极人臣。
朱元璋宠信的“情
二、密谋逆反,皇帝之心
当权数年,胡惟庸从如履薄冰的参知政事,摇身一变成了位极人臣的左丞相,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自行奏章的批阅,仿佛没把皇帝当回事。与胡惟庸同为开国元勋的刘基曾对朱元璋说:“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说的是皇帝你如果想要胡惟庸来当驾车人,要小心翻车啊,胡惟庸因此记恨刘基。在刘基归乡时,胡惟庸唆使朱元璋免去其岁禄,更是在刘基生病的时候,胡惟庸落井下石对其下毒,刘基在见到朱元璋时曾说出此事,朱元璋不以为然。皇帝的纵容让胡惟庸越发跋扈,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犯事,
朱元璋曾设立“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掌管皇帝仪仗的同时,也是朱元璋的直属情报机构。要说胡惟庸造反而朱元璋不了解,那么只能说锦衣卫被传得玄乎其玄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朱元璋不想管并不是不能干,而是时机未到。胡惟庸想不想谋反朱元璋并不想了解,因为他更想下一步大棋——扳倒宰相,现在身居宰相之位的胡惟庸露出破绽,朱元璋要说不趁机了解这个职位,都对不起他日益渴望加强中央集权的野心。加上猜忌多疑的性格,在明知胡惟庸想要害死刘基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问罪胡惟庸,此举既可以敲打那些昔日功勋,又能助长胡惟庸的嚣张气焰,朱元璋其实早就做好胡惟庸谋反的准备。
三、宰相被废,身后之事
就算胡惟庸不反,朱元璋也会逼其反,甚至将陆仲亨、费聚这些名将往自己对立面推。朱元璋认为:他的宰相,不能是尸位素餐之辈,有碍他的英明神武;不能是清高雅士,否则会加剧他草根出身的自卑;不能是善政知兵之辈,他不会允许功高震主黄袍加身的事发生,最主要的是:他的宰相,不能掌握实权。于是纵容胡惟庸骄傲跋扈了七年,朱元璋动手了,从占城国进贡这件“小事”入手,动作之迅速,立刻诛杀胡惟庸、陈宁,就连主动告发的涂节也没放过,为的就是把胡惟庸的谋反坐死,然后以此为借口废除宰相之位,甚至教导子孙后代不得再用之,“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
“胡惟庸案”的风波并未结束,准确来说是朱元璋打算借此继续扳倒他心中认为怀有“二心”的诸臣,其中最想也是最难扳倒的便是第一功臣李善长了。从胡惟庸谋反被杀,再到其再次出现在众人眼里,已经过去六年,所谓胡惟庸通倭之事被查出,这表明朱元璋还是提得动刀的,果不其然,借胡惟庸、蓝玉斗倒了勋臣第一的李善长,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又牵连了数万人,为的是临死前给孙子朱允炆铺平道路,毕竟这些被诛的罪臣,每个都是手握实权还飞扬跋扈,不杀他们何以维继老朱家的大明?
朱元璋苦心积虑的谋划,不仅是为了打压权臣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还打算提前为太子朱标和皇孙朱允炆铺平道路。废除宰相有利有弊,在还是“人治”主导的明代,若是皇帝如同朱元璋这样的勤政爱国,朝廷办事效率自然是高的。但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皇权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旁落到依附皇权的群体,然而这次没有落在外戚、宦官的头上,却是被朱棣所设的内阁给揽走,这不得不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18548.html
以上是关于胡惟庸-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胡惟庸-胡惟庸案结束千年丞相制度 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zggs/23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