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 宋太宗,赵恒,宋朝,中国古代史,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8-31 21:1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太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为何不传位皇长子,而让皇三子上位?赵恒既非赵光义长子,又不是皇后所生,为何能逆袭上位?

  “烛影斧声”中的赵光义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11月14日),赵匡胤在万岁殿崩逝,享年五十岁。宋太祖驾崩时,孝章皇后急令宦官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入宫,料理后事。可是他却径自去南府宣召皇弟赵光义,继而促使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

  关于赵匡胤的死,与赵光义的“接棒”,引

中国历史诚信有关的故事

发了时人与后世的诸多怀疑,并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为了证明自己接班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了“金匮之盟”自证。所谓“金匮之盟”,是指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皇位实行兄终弟继,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赵光义到底是如何继位的,终成历史之谜。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宋太宗即位,属于自立,大太监王继恩功不可没。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王继恩倍受信任和重用,任排阵都监,久领兵于河北。公元994年,领众数万的李顺,连破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县),占成都,建国号大蜀。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军分两路入川,攻陷成都,李顺被俘。王继恩攻占成都后,因功被授予宣政使,并领顺州防御史。

  错失皇位的皇长子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

  赵光义有史可查的后妃有12人,共为他生养了9子7女。其9个儿子分别为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佑、三子赵元侃、四子赵元份、五子赵元杰、六子赵元偓、七子赵元偁、八子赵元俨、九子赵元亿。

  赵光义的皇位有点“来路不正”,传位时,也得按照他当初的说法,应依杜太后留下的遗命行事——“兄终弟继”,即传位给四弟、秦王赵廷美,这样的结果,他当然不能接受,所以,他要趁崩逝前,除掉这个障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宋太宗因害怕四弟秦王赵廷美继承皇位,便诬陷赵廷美与卢多逊密谋造反,将赵廷美废为庶人,迁居涪陵。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来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因忧悸成疾而病逝,享年三十八岁。

  由于五弟赵光赞幼年夭亡,赵廷美这一死,赵光义的后继者,只能是自家子孙了。按照立长的继位传统,这太子之位,就会历史性地落到皇长子赵元佐的头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在赵廷美受谄被贬事件中,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鸣冤,这个人就是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赵元佐深知四叔赵廷美实乃受父皇所迫害,因而出面向宋太宗申辩。但是,这

中国历史上青年担当的故事

却无法改变赵光义的决定。

  赵廷美死后,赵元佐因伤心加恐惧,因而致病发狂,以致因为小错就用尖刀杀伤侍者。雍熙二年(985年),病情略有好转,宋太宗很高兴,为此而大赦天下。重阳日宫内宴会,赵元佐病刚好,不在赴宴之列,诸王宴会后回来,晚上经过赵元佐的宅第。赵元佐说:“你们都侍候皇上宴会,只有我未到,这是抛弃我啊!”于是发怒,喝醉酒后在晚上纵火烧宫。宋太宗诏令派御史捕捉赵元佐,送到中书省审问,废为平民,安置在均州。宰相宋琪率领百官三次上表,请求

中国历史英雄故事30字

留赵元佐在京师。赵元佐走到黄山,宋太宗召他回来,废居南宫,派使者守护。

  被“馅饼”砸中的皇三子

  皇长子赵元佐因疯癫被贬,想接棒赵光义是不可能的了。皇长子不在考虑之列,皇次子赵元佑的希望最大,可是,赵元佑还没等到他老爸驾崩,他就早于赵光义5年就病逝了。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元佑获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雍熙年间,任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淳化三年(992年)去世,年仅27岁,连个后代都留下一个。

  四弟死了,长子疯了,次子没了,赵光义的年龄也大了,身体也日渐衰弱,身后事是亟待考虑的。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参知政事寇准劝太宗议立太子,二人商定,立赵元侃为太子。这对于赵元侃来说,无异于是件“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赵元侃,初名赵德昌,系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亲为宋太宗的嫔妃李夫人。赵德昌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深得宋太祖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赵元休。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赵元侃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恒。赵恒既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是,由于其长兄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佑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

  吕端大事不糊涂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听说过伟人的一句话,那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称赞某帅的。前文中的吕端,就是太宗朝时的宰相,赵光义对他的评价就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吕端,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生于官宦之家,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吕端自幼好学上

喜欢中国历史故事的理由

进,最初以父荫补官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995年),吕端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宋太宗欲用吕端为相时,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理由是:“吕端为人糊涂。”赵光义却执意要任用吕端,并对人言:“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宋史·吕端传》)

  宋太宗确实没看错人,关键时刻,就是这个“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维护了他的决策。至道三年二月,宋太宗赵光义病重,朝廷中为谋立新皇帝展开了明争暗斗。李皇后和手握重兵的大太监王继恩(就是前文述及的那个拥立赵光义上位有功的太监)不喜欢赵恒,因此王继恩乘太宗病重期间,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被软禁的赵元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问疾。这时太宗已危在旦夕,吕端见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他担心王继恩会故伎重演,在传位之事上耍花招,急忙回到宰相府,秘密写了一封信,让心腹送给太子,催促他赶快入宫,以防不测。

  正在这时,宋太宗已经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告诉吕端,吕端知道有变,抽身出阁,反手将王继恩锁在中书画阁中,并派人看守王继恩。吕端从中书省来到万岁殿,以宋太宗的生前意愿为依据和李皇后理论,最后拥立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即位后的“赏罚分明”

  宋真宗上位后,对与其皇位之争利益相关的诸人,各有赏罚。吕端因力挫李皇后及王继恩的阴谋,扶立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司空,谥号“正惠”。王继恩则被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后死于贬地。

  宋真宗即位后,念及赵元佐是自己的同母兄长,起任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赵元佐被宋太宗剥夺的楚王爵位。听任他养病不上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宋真宗封禅泰山后,实任赵元佐为太傅;祭祀汾阴,升为太尉兼中书令,又加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拜任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带剑上殿和诏令上书不称名的待遇。

  真宗之子宋仁宗赵祯即位后,又加封其大伯赵元佐为江陵牧,并增加其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追封齐王。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为潞王,后又改封为魏王。

  宋真宗的“文治武功”

  真宗赵恒即位之初,勤于政事,也能注意节俭,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社会较为安定,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但是,真宗在位时的一个特定事实是,宋朝建立之初,与北方的辽朝之间已有多次较量,双方互有胜负。宋太宗北伐失败之后,宋廷被迫改变策略,逐渐由主动进攻转向被动防御。由于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北部边陲无险可守,辽朝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饮马黄河。

  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澶渊之盟”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不料有一天,大臣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即指“澶渊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凖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赵恒泼了一盆冷水,从此怏怏不乐。

  王钦若、丁谓看准了赵恒的弱点,趁机狂拍赵皇帝的马屁,二人终于上位为相。上位后,王、丁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晚节不保。乾兴元年(1022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

  另外,赵恒还爱好文学与书法,是一名较有影响的诗人。他比较著名的诗作有《励学篇》,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求贤若渴的宋真宗,以诗的形式勉人读书,。尽管诗中有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之嫌,但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结语

  宋真宗上位之初,也是一心想做个好皇帝的,所以才开创了“咸平之治”。但是,随着在位日久,被身边的近臣给拍舒服了,曾经的圣主也变得越来越昏聩。脱脱在《宋史》中对他的评价,确为肺腑之言:“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不唯宋真宗如此,即便如后世评价更高的“秦皇汉武”,晚年无不“昏聩”——秦始皇因为没安排好继任,让奸人得隙,扶苏死,胡亥立,以至于秦朝二世而亡;汉武帝英明神武,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晚年又听信小人,巫蛊狱兴,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俱死于此,株连甚广。不久,即察知太子无辜,乃建“思子宫”,自责悔过,向天下发“罪己诏”以自责:“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所以,一个好的皇帝,不仅能善始,更应善终。

原文出处:https://www.66lishi.com/lishi/18280.html

以上是关于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宋太宗-非嫡非长的赵恒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本文链接:http://gazx.sd.cnhttp://gazx.sd.cn/zggs/23892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