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五胡十六国-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

  • 五胡十六国,冉闵,晋书,阶级矛盾,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4 15:1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五胡十六国-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五胡十六国-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


曾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近网上有一位作家,在微博上吐槽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五胡乱华”,结果被出版社方面要求改为“少数民族南下”。这让很多网友感到不满,一时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话题又变得比较热门。那么,“五胡乱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么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这是必须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只有认清历史的真相,才能获得经验教训,以史为鉴,维护民族团结。

一、网络上对五胡乱华的传言有所夸大


根据一些网友的盛传,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百姓生活在人间地狱中,据说北方汉族人口只剩下大约四百万,在这些网络文章中,“五胡食人”是其中著名的传言之一。这个传言说五胡中的慕容鲜卑吃汉族少女,被称呼为“两脚羊”: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 ,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1]
遍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史料,没有证据证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存在“两脚羊”这样的传说,而“两脚羊”是南宋时期的史料《鸡肋编》里的记载:
老瘦男两脚羊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2].
由上可知此典出自南宋时代之史料。而西晋末年的战乱中的确存在军阀残害妇女的记载,如西晋军阀王浚的部队就有此类行为:
王浚入邺,士众暴掠,死者甚众……浚还蓟,以鲜卑多掠人妇女,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3]
而网络上誉为“民族英雄”的冉闵麾下的部队也有残害妇女的行为。公元352年,前燕国主慕容儁围攻邺城,此时冉闵已被慕容鲜卑所捕获处死,冉闵部下拥戴其太子据守邺城以抗慕容,导致邺城大饥,“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4].由此可见,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胡汉两族统治者都存在残害百姓的残暴行为,这是不容忽视的。

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确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虽然网上对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所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确存在较为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害和压迫是很常见的。
应该看到,西晋统治者的腐朽及其对各族人民的压迫是导致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和五胡建立政权的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发动的“八王之乱”给汉族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时他们竟“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食”[5],也造成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刻不满。而各族少数民族贵族看到西晋统治者自相残杀的丑行,纷纷趁机起兵反晋,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奴役或屠杀其他民族人民的欲望,“必然鼓动本族人民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报复”[6].可见,由于西晋统治者的腐朽,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才是“八王之乱”最终发展为“永嘉之乱”的重要原因。
继西晋而起的是匈奴汉帝国和后赵政权。匈奴汉帝国的建立者是匈奴贵族刘渊。刘渊是匈奴贵族后代,但汉化较深,他以恢复汉朝为名,所以其政权自称是汉帝国的建立者,他人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天下。吾又汉室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匈奴汉国也自称汉朝后代,“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7],可见其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收买汉族人心之目的。但是,匈奴汉政权对西晋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分青红皂白残酷屠杀的手段。永嘉五年三月,其麾下大将石勒率兵追击东海王司马越所率部队于苦县宁平城(今河南),对晋军将士进行残酷屠杀,据载“王公士庶死者数十万”[8].后匈奴汉军队攻占洛阳,也纵兵杀掠,三万多人死难,这种十分落后的屠杀政策注定不能长久。
匈奴刘氏的汉帝国很快因为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而崩溃,继之而起的后赵帝国也重蹈覆辙。后赵的创立者石勒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虽然也曾率军队对西晋的王公百姓进行屠杀,但是在他胜利进军的过程中逐渐开始注意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后赵政权在北方逐渐巩固下来,但是好景不常,石勒死后,政权落到其侄石虎手中,石虎是一个残暴的暴君,他在石勒麾下之时就残忍好杀,“至于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少有遗类”[9].在石虎的残暴统治下,人民所受到的压迫空前深重。《晋书》曰:
沙门吴进言于季龙曰:“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若役晋人以厌其气。”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鄴北,广长数十里。赵揽、申钟、石璞等上疏陈天文错乱,苍生凋弊,及因引见,又面谏,辞旨甚切。季龙大怒曰:“墙朝戌夕没,吾无恨矣。”乃促张群以烛夜作。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10]
石虎还大发百姓家女充后宫,“夺人妻女,十万盈宫”,在他的残暴统治下,“时众役繁兴,军旅不息,加以久旱谷贵,金一斤直米二斤,百姓嗷然无生赖矣”[11].石虎死后,后赵统治阶级很快陷入分裂,出身后赵宗室阶层,其父为石虎养子其为石虎养孙,曾改姓石的冉闵夺取了政权,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诛杀石赵宗室阶层和上层贵族统治者,虽然这种行为在客观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他将斗争的对象从占少数的羯族统治者扩大到一切胡人,下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12],并“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而“高鼻多须者至有滥死者半”,这就扩大了打击范围,更加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13].而冉闵政权很快受到周边胡族统治者的围攻,只能控制河北一隅之地,仅仅几年左右就被慕容鲜卑所消灭。因此可见,冉闵政权虽然是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但是冉闵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胡人,不仅不能缓和民族矛盾、缓解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他和胡族百姓的矛盾。再加上冉闵所控制的区域,北不过常山,南不过黄河,在冉闵政权建立之时,鲜卑慕容氏的势力已渗透入河北,氐人苻洪也率领关

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人物漫画

陇胡汉两族流民攻占关中,不久建立前秦国,黄河以南也是东晋的势力范围,冉闵政权存在的短短三年内几乎无日不战,因此汉族人民也遭受到很大危害。所以,网络上那种“若世无冉闵,汉族已亡”的论调是错误的。

三、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本质是阶级矛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十六国时期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矛盾。那么,如何认识这种民族矛盾呢?马克思主义

日本和中国历史的故事简介

认为,民族矛盾是一个历史范畴 ,其产生、存在和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一定的发展状况,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是由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 ,因此 ,要消灭民族压迫、消除民族斗争,就必须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
应该看到,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起封建政权的状况,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他们起兵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吸纳汉族统治阶级作为支持,以石勒为例,石勒在进军中原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拉拢汉族文人,他曾将河北当地的士人集合为君子营,并以汉族文人张宾为谋士执掌朝政,有不少中原士大夫出仕后赵政权。又如慕容鲜卑也“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14],并侨置郡县以置流亡汉人,大量引用汉族地主阶级参加政权。可见,在共同的阶级利益面前,胡汉统治阶级很快融为一体,到了南北朝时代,各族统治者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胡汉两族统治者的差别就更加模糊了。
与此同时,胡汉两族的被统治阶级也团结起来共同反对专制统治者的压迫。石赵时期的梁犊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建武十四年(公元348 年)后赵太子石宣被杀,卫士十余万人谪戍凉州。次年石虎称帝,大赦,这些被谪戍的士兵不在赦例,其中“高力”(勇猛多力者的称谓)万余人正行达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在“高力”督梁犊领导下举行起义,梁犊自称晋征东大将军。梁犊在起义之时“阴令胡人颉独鹿微告戍者,戍者皆踊挻蠛簟盵15],而关中胡汉各族人民听闻起义的消息,纷纷加入梁犊的起义军,比至洛阳,众已达十万余。而后赵政权派出汉族大将李农、石闵(既冉闵)镇压起义军,连战不利,最后依靠氐族流民帅苻洪、羌族流民帅姚弋仲的力量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这说明所谓民族矛盾,本质还是阶级矛盾的体现,胡汉人民之间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在共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方面,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由上所述,可以认为,所谓民族矛盾,其本质是阶级矛盾的体现形式,由于胡汉两族人民习俗有异、语言有差,当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有时候在统治阶级的纵容与挑拨下,在某些历史阶段,民族矛盾是十分尖锐的,因此我们应该肯定那些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英雄人物。但是更应该看到,不论胡族统治者还是汉族统治者,他们在共同统治、压迫人民上,其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各族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随着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各族人民逐渐认识到那些残暴的统治者才是共同敌人,因此也就团结起来共同反抗统治者的斗争中团结起来,而各族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也促使那些想有所作为的统治者认识到了人民群众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们也就主动发扬中原文化,缓和阶级矛盾,注重民生发展,从而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四、结论:正确认识历史、捍卫民族团结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确存在较为尖锐的民族矛盾,

应该秉承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理性的认识,既不能粉饰,也不能夸大。应该看到,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同各民族百姓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各族百姓之间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以及统治阶级的挑拨分化所造成的矛盾、冲突和战争是次要矛盾,因此那种将民族矛盾视作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矛盾的观点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既然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只有彻底消灭阶级矛盾存在的土壤,推翻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群

中国历史故事最短的

众的阶级压迫,才能真正做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相比世界上其他资产阶级国家因为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极端民族主义而导致民族分裂和战乱,各族人民深受其害,我国的民族政策从整体上捍卫了民族团结,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国近七十年以来的高速发展和稳定的政局就是明证,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团结,才能有效地消除形形色色的民族隔阂和冲突,更好地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 五胡乱华-一段令人作呕的历史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03/14/4770277_74671293.shtml
[2] 《鸡肋编》卷中
[3]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晋纪第七
[4]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
[5] 《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
[6]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

中国历史励志故事

217页。
[7] 《晋书》卷一百一《刘元海载记》
[8] 《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
[9] 《晋书》卷一百六《石季龙载记上》
[10]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
[11] 《晋书》卷一百六《石季龙载记上》
[12]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
[13]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
[14] 《晋书》卷一百九《慕容皝载记》
[15] 《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057.html

以上是关于五胡十六国-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五胡十六国-曾磊: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461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