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
蒋日记周周读37:蒋介石一纸调令,胡适成了“过河卒”
1937年9月5日至9月11日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对于争取外援的重要性认识得很清楚。中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承诺对华援助军械。一方面多少缓解了中国军队军械困乏的问题,更多的是提高了军民的士气。当然,蒋与苏联方面有历史的恩怨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使他对苏联的疑虑未除。为取得更大的互信,蒋甚至在考虑派宋美龄访问苏联的利弊得失,他在9月6日日记的“注意”栏中写,“派妻赴俄之利害。”
蒋介石需要的是国际间更广泛的支援,尤其是欧美各国的同情与支持,当时,孔祥熙正以他特使的名义在德国访问,蒋日记中有不少催促孔向德国方面解释中国的处境,与德国交涉,购买军械的记录。
国民政府的外交人员,特别是驻外使节,主要是职业外交官,他们中许多是从北京政府时期延续下来的,熟悉国际事务,但过于程式化,因循守旧,危机时刻打不开局面。蒋介石意识到此一弊端,决定变招,启用一些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民间人士做外交,运用他们的形象与人际关系,打开局面。作为思考的结果,蒋在9月7日写道:“派胡适之赴美,蒋百里赴德、意。”
胡适是知名的学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在北京大学等高校执教,因参与新文化运动而得大名,在美国也颇有知名度。
7月11日,胡适经南京到庐山参加“庐山谈话会”。当天下午,蒋介石即邀请其吃茶。7月16日,庐山谈话会开幕,胡适代表受邀者致辞,赞成“精诚团结”,一致抗日。蒋介石在20日下山前,又邀请胡适在
中国历史近现代故事大全
内的教育界代表参加茶话会。胡适与蒋介石在对日策略上有明显的分歧。胡基于对中日实力对比的分析,希望通过外交交涉,策略性地拖延全面战争的爆发,谋得一个喘气的时间,更好地进行抗战准备。胡适为此还专门给蒋介石长信,要求蒋在决定“应战之前,还应该做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8月19日,蒋介石约见胡适征询对时局意见,提出要胡适到美国去做些工作,胡当即并不以为然,说“我能做什么呢?”。
9月7日,胡适再次见到蒋介石。蒋又提出要胡与钱端升、张忠绂3人到分别英、美去做非正式的外交使节,争取国际支持。蒋不容胡适推辞,说要电告驻美大使王正廷。这次,胡已经有思想准备,二人谈得“很中肯,也得体”。
9月中旬,胡适衔蒋介石之命,踏上了赴美国的行程。
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
(胡适在美活动)
9月26日,胡适经檀香山到达旧金山,开始了他在美国的宣传。当天午餐后即对华侨进行演讲,告诫侨胞要做长期抗战的准备:“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作最大的努力。” 10月8日,他与中国驻美国大使王正廷同去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谈话中希望罗斯福能“果断放弃妥协思想。”
胡适“国民外交”的工作成效获得蒋介石的首肯。差不多一年后,1938年7月,胡适乘船赴欧洲进行“国民外交”。7月20日,胡刚到法国就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要他出任驻美国大使。胡适考虑了一周的时间,最终决定就任。在给蒋介石的回电中,胡适写到:“现在国家是战时,战时政府对我的征调,我不敢推辞”。这次受命,也改变了胡适的一生轨迹,开始了从学人到“官员”的从政之路,如他自己所说,成了难能拼命向前的“过河卒子”。
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
胡适自题照片,自喻为“过河卒子”
进入9月,战局颓势有些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本周,津浦路方面,马厂失守;晋绥方面,日军逼近大同;淞沪方面,中国军队自月浦与杨行部队撤退以后,中间阵地薄弱。蒋介石9月11日写道:“本日,各战区局势渐趋劣势,必有方法以挽此颓势也”。
蒋在11日通令前线各官兵,“我军抗战必须以攻为守,以近为远,以积极牺牲行动方能达到消极抗战,坚持到底之目的。”他在日记“本周反省录”中亢奋地写道:
凡我中国之寸土尺地, 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略与惨杀之痛史,必使倭寇侵略之武力摧毁灭绝,期达我民族斗争最后胜利之目的。吾知以我将士过去牺牲之壮烈悲惨,总理与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必能佑辅我军将士,完成复兴民族之使命也。
全国人民心系抗战,最高将领如此,文化教界的精英更是如此。
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
(蒋与胡适)
蒋介石日记
九月五日 星期日 晴 温度九十五度
雪耻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而为之,最后胜利必归于我也。
预定:一、发各师犒赏。二、电话催湘保安团。三、吴褔线从
十五分钟看中国历史故事
速派队组成。四、首都及东南阵地工事与江渐各据点,限期完成。五、铁丝网与地雷之使用及存数。
注意:一、共党失信反动当在意中,但无足为虑。二、第六师应令撤至澄锡线整顿。三、特务团留一营在渝,余开京。
本日,第六师左翼被敌突破,惟宝山城尚为我军掌握,故东与北面敌人连系犹难也。上、下午,批阅,会客。
九月六日 星期一 晴 大热
雪耻 敌势滞钝,我军源源增加,持久之目的似可实现乎。
预定:一、防车炮分发各军。二、十三军在开封、洛阳整顿。三、见康泽。四、催令刘汝明归还建制。五、蔡之任务。六、浦东、京滤线便衣队,教民害敌之法。七、陈雪喧事。
注意:一、共党对策应忍之。二、派妻赴俄之利害。三、津浦战事。四、敌军后续部队尚未发现,究用于何方面。五、薛岳行期。
本日,由虬江码头为敌占领,宝山城有否失守尚不可知,敌虽各处登陆,但其锋已挫。彼最精之第十二师强被我军扼于罗店,而不能进展寸步也。召集首都将领,催筑国防工事,到空军部训话。晚,我空军轰炸敌舰己中三艘云。
九月七日 星期二 阴 凉 申刻微雨
雪耻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为我军所有,敌国焉得而不败乎。
预定:一、伤病兵慰劳组应经常组织。二、每周一奖勉勇战部队。三、每星期日发表敌我胜负实情周报。四、拟劝告敌军中东北同袍携械来归之奖赏条例。 五、不许张与卫兵接近。六、破坏与修理后方公路。七、收拾弹壳。八、嘉乍线械弹之补充。九、张銮基旅换枪。十、派陈送胡。
注意:一、敌后续部队不过第三师与东北新编师,仅得补充其伤亡之数,仍无补于战局,实不能挽救其颓势。二、刘多荃军用处。三、补充兵计划。
今日,南北战线皆己稳住,此乃转危为安之关键也。批阅,见俄使与敬之等。
派胡适之赴美,蒋百里赴德、意。
九月八日 星期三 晴
雪耻 忧虑不可独闷于心,当与知心者直道明言之,此不但可以解忧消虑,而且可以增智获益也。
预定:一、驻徐一军调沪。二、抽调四十五
中国历史故事漫画手绘
师、五十二师各四营,四十一师、四十八師各四营。三、冯兴贤师现在何处。四、令在陕、豫各师各抽老兵四营二千人来前方补充。五、南市防御工事。六、金融机关移动。七、增加田赋案。八、石团在渝招足三团。九、令川、陕、黔各师每师招募补充兵各三团。
注意:一、主和意见派应竭力制止。二、时至今日,只有抗战到底之一法。
本日,杨行与月浦间第一军左翼阵地被敌突破。闻阳高失陷消息,不信为真, 神明较前更安矣。批示约五千余言,不觉其倦也。
九月九日 星期四 晴
雪耻 革命如超巅其始,绝对无路可通,继则攀登危险,终到坦坦平路,乃可驰骋自由矣。
预定:一、调刘多荃部到晋。二、见卢作孚。三、立夫问俄息。四、催定训练名单。五、戴民权副师长派刘进。
注意:一、燥急骄矜,应切戒之。二、除牺牲到底外,再无他路。主和之见, 书生误国之尤者,此时尚能议和乎。三、俄国外交,深信其为己不能不助我也。四、如何打破倭寇之封锁政策。
今日,沪区战五十七师在虬江码头损失较大,其余如常也。据报,敌又有大批陆军登陆,似不确也。批阅,与汪谈话,程、白等来见。薛岳与韩德勤对调为宜。
九月十日 星期五 晴
雪耻 义无反顾。
预定:一、搜集钢筋与水泥。二、贵州主席问题。三、军医监问题。四、令黄杰招募新兵。五、派员慰劳各路部队。六、组织失业工人与难民。
注意:一、贵州问题。二、补充军官组织、失业工人。三、前方工事。四、后方物料。五、苏俄犹豫。六、打破敌舰封锁计划。七、浦东多射击。八、褔山以东注重。
三日来上海敌军全线总攻击。本日十三时,杨行右翼阵地被敌突破一点,乃令各部抽队反攻,未能得效,但仍能对峙,不为所动,敌终不能达到目的。然而各部死伤大半,已觉精疲力尽,若不支撑到底,何以摄服倭寇,完成使命也。河北正面阵地甚静寂,必有变故,应切实注意。
九月十一日 星期六 晴
雪耻 坚忍不拔。
预定:一、调刘多荃部赴冀或晋。二、调冯赴河北指挥。三、毁坏上海机场。四、催第四军增援上海。五、催俄飞机。六、英法外交之运用。七、重炮配备置刘海沙。
注意:一、内部团结。二、各省各派形势。三、津浦路马厂失守,宋哲元失土自私,诚可杀也。四、月浦与杨行部队撤退以后,中间阵地薄弱,为可虑也。 五、晋绥敌军逼近大同。
本日,各战区局势渐趋劣势,必有方法以挽此颓势也。批阅,会客。
本周反省录
一 、通令前线各官兵,我军抗战必须以攻为守,以近为远,以积极牺牲行动方能达到消极抗战,坚持到底之目的。须知敌军优长者惟飞机与炮兵,而其步兵之怯弱,不堪言状。然而战场决战之主兵乃在步兵,以我精勇之步兵而抗战敌军萎靡怯弱之步兵,必可操最后之胜利。开战以来得一战斗最大之经验, 即我军如不自动撤退,则敌军决不能击退我军也。于此,我军官兵只要能在阵地内坚忍不拔,一面沉着应战,一面以屡次之经验,研究应敌之战术,减少我军之杀伤,加强工事,多设伪装,虽至最后之一兵一弹,亦必与敌在阵中抗战到底。上下共存,一息尚存,此志不懈之决心,凡我中国之寸土尺地, 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略与惨杀之痛史,必使倭寇侵略之武力摧毁灭绝,期达我民族斗争最后胜利之目的。吾知以我将士过去牺牲之壮烈悲惨,总理与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必能佑辅我军将士,完成复兴民族之使命也。
毛泽东在1937年
9月7日,为八路军活动区域问题,再致电周恩来等,指出汤恩伯、卫立煌、刘汝明三部六万余人已将蔚县、涞源、广灵、灵丘四县及其东北地区占据,上述地区已无八路军活动余地。
9月10日,出席中常会,会议讨论宣传教育工作
《竺可桢日记》中的1937年
9月5日,上午校中警卫消防大检阅,下午开会讨论迁移至天目山事。
9月6日,上午李乔年来,张荩谋、董伯豪、陈叔谅来。下午齐学启来。晚晤仲翔(注:苏渊雷,一名仲翔)。在院中打枣,枣尽熟,有烂者。
9月7日,晨潘承圻来。偕乔年等赴西天目。下午余有壬、王受卿、齐学启来,下午昭复(注:华昭复,胡刚复妻)、陈应雄来,夏教官来。
9月8日,中午十二点倭机在松江炸我运难民车,死三百人,伤二百余人。上午程远帆来,午后刚复等自天目山回。梅迪生来,陈应雄来。
9月9日,晨偕侠、刚复、迪生赴莫干山。午后晤黄膺白
相关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夫人沈景英。
9月10日,晨张荩谋、潘承圻、朱仲翔来。夏教官、陈柏青来。午后学生梅嘉祥、梁庆椿来。
9月11日,晨齐学启来,屠启东、王季梁来。西天目禅源寺住持妙定及释误净来。下午开校务会议,高工今日上课。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0900.html
以上是关于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胡适-走向抗战丨蒋日记周周读(三十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