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虚无主义-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
内容提要:
历史虚无主义为达到歪曲历史的目的,其手法往往是“戏说”、“恶搞”历史,抹黑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模范人物;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的文章,颠倒黑白;刻意编造和扩大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曲折和错误,否定和歪曲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妄图以细节代替历史主流和主线;等等。我们除了要充分了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改革开放中的几种主要表现外,还要深入分析它的思想方法特点。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 思想方法特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展史的“三种版本”
新时期,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交往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许多异化现象,引发了西方有觉悟的学者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在哲学和文学方面,早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后来演化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虽然表现形式怪异,也不无西方颓废文化的象征,但是其中的灵魂还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荒谬和腐朽。但是,这种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思潮,一旦被引进社会主义国家,就变异成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历史和领袖人物的批判。比如,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本来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作品,来到中国反而变异成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挑战的东西。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被引进中国也是走了这样的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原始版本是西方学者批评资本主义的一种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初期。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昭示产生世界性大危机的可能性,一些西方学者根据这一危险,开始怀疑西方资本主义历史上树立的“理性”观念,转而颂扬“非理性”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尼采把这种以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为特点的现象统称为虚无主义。一般认为,这就是最早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高涨和随之而来的低落,这种思潮就变成了无规律兴衰起落的潮汐。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从上世纪50年代进入苏联,便变异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催化剂。它曾经滥觞于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后来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苏联大肆泛滥起来。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苏联版本。
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了把一切错误推到斯大林身上,大反斯大林,激起了苏联内部动荡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高涨。到了自称为赫鲁晓夫时代“产儿”的戈尔巴乔夫等人上台,则全面展开了否定自己的一切历史的恶浪。在“公开性”和“重新评价历史”、“不留历史空白”的口号下,出现了更加疯狂地全面涂黑自己国家和党的历史的现象。起初还解释说“反对斯大林是为了保护好的列宁”,很快就露出了马脚:“要揭露斯大林罪恶的列宁主义根源。”这种思潮散布种种谎言,涂黑苏联的革命历史,说十月革命是一场“阴谋政变”、“魔鬼之歌的序曲”;肃反错杀了几千万人;农业集体化运动不得人心;苏联的社会是“兵营社会主义”;共产党人与社会党人漫长的历史对立过程,责任全在共产党方面;等等。戈尔巴乔夫在指示编纂《苏共历史概要》的讲话中明确表示,为了“改革”的需要,对于历史上的“痛苦”和“灾难”,“应该表现充分的明确性和彻底性”。[1]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到1989年达到高潮,结果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历史被彻底颠覆和丑化,70多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被称为欺骗,无产阶级领袖人物被丑化并赶出历史舞台,沙皇、贵族、地主阶级人物被饰以光环,奉为历史的主人。历史的颠倒最终导致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亡党亡国的命运就是这样落在了苏共和苏联头上。历史虚无主义的苏联版本,是一场悲剧。
可以说,西方敌对势力在上世纪80年代借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否定和虚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入手,使得处于改革高潮的中、苏等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冲击和考验。在这场考验中,苏联落入了亡党亡国的漩涡而不能自拔,中国在这场考验中虽然也经历了曲折,但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巍然屹立于东方。回顾和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应对未来的冲击,极有意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改革中几经起落,但万变不离其宗。人们对这一思潮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
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路”,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一些人借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一些人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或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或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在于,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世界的这三种版本,内容和作用各不相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第一种版本即原始版本以批判资本主义为主,无论存在什么个性和偏颇,毕竟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第二种版本即苏联版本,却成为否定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工具,从思想上和舆论上瓦解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第三种版本即中国版本,虽然几经鼓吹,气势汹汹,但到头来被人们彻底看穿了它的真面目。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改革中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为达到歪曲历史的目的,其手法往往是“戏说”、“恶搞”历史,专门抹黑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模范人物;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的文章,颠倒历史黑白;刻意编造和扩大实践中出现的曲折和错误,否定和歪曲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挖掘细节,妄图以细节代替历史主流和主线;等等。
首先,借纠正“文革”错误之机,丑化和否定领袖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一次冲击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借粉碎“四人帮”和中央理论务虚会的召开,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采取散布“小道消息”和“解放思想的发言”的形式,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当时还出现了所谓“民主讨论会”,散布诽谤毛泽东的言论,声称“彻底批判中国共产党”。[2]他们在西方散布的“非毛化”舆论的鼓舞下,不仅攻击毛泽东,而且攻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二次冲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借我们党起草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为刘少奇平反之机,极少数人企图干扰历史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以刘少奇平反一事全盘否定毛泽东。一些文学作品追究“文革伤痕”,追问“是谁种下这祸殃”,其矛头所向,对准了毛泽东。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三次冲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中,有人借引进大量的西方思潮,数典忘祖,借批评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有人直接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二为方针”,还有人贬低毛泽东的哲学著作,说《矛盾论》是哲学的“算术”,吹捧西方的哲学流派是哲学的“微积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四次冲击发生在1988~1989年,有人借深化改革之机鼓吹私有化,把毛泽东思想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时期有人借境外报刊发表否定毛泽东的言论,有人甚至喊出:“中国的落后与毛泽
中国历史故事 音频
东有分不开的关系。”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五次冲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以后,有人借我国实行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以“
中国历史上的黄河的故事
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名,否定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人还编写了所谓《左祸》的书籍和文集,否定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的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毛泽东评价的第六次冲击发生在21世纪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有人借深化改革之机,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他们企图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理论成果对立起来,用贬低前者的手法突出后者,制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的论调。
但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次次的图谋被党和人民粉碎了。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的理论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接着他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之后,历届中央领导都分别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长篇讲话,系统论证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3]
其次,借深化改革之机,歪曲和否定新中国的历史。
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思潮是借纠正“文革”时期的错误而发生的。这种思潮的特点就是把整个“文革”十年统统作为“文革”运动来否定,然后逐步扩大否定历史的范围,把否定新中国历史的范围扩大到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再继续上溯,直至否定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股潮流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借否定“文革”之机丑化和污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文艺作品。剧本《苦恋》及其拍成的电影《太阳和人》就是这样的作品。邓小平看了之后愤怒质问:“这样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作者的党性到哪里去了呢?”[4]接着,80年代初期出现了“社会主义异化论”、抽象“人道主义”思潮。有人甚至公开叫喊,新中国“30年没干多少好事情”,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是“民族旗帜下的封建主义,基本上是独裁制、集权制”。[5]有的人还把党和国家的历史歪曲为极“左”的历史,认为“建国之后,肃反发展到以言治罪,以思想划阶级。1957年前后反胡风,反右派,反地方主义……庐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奋斗故事
山会议后反右倾……四清运动,认为有多数基层组织不在我们手中。十年文革更是遍地敌情,如山冤案”。[6]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打着“纠左”的旗号丑化历史,对此邓小平指出,像他们这样“纠左”,实际上就成了“纠正社会主义”。
这种否定新中国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的思潮,引发了全国全党的警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而
中国历史上的守信故事简短
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新中国的历史作出了科学结论,堵塞了历史虚无主义侵入的空隙。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会上讲话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7]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手法,提出了预防错误思潮泛滥的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9/530686.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虚无主义-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