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尔賏”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再释“尔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再释“尔賏”
(首发)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簡27:“
再释“尔賏”
其A。”對應文字今本作“挫其銳”。帛書甲本作“坐其閱”,帛書乙本作“銼其兌”,並當依今本讀爲“挫其銳”。李零(2002:13)認爲“
再释“尔賏”
”爲“剒”之誤字,其說可從。A整理者隸定爲“
再释“尔賏”
”。“閱”字《古文四聲韻·薛韻》引《古老子》作B,
雪岗中国历史故事集小学生
引《義雲章》作C,均從“賏”,與A所從相同。聯係今本和帛書本,“
再释“尔賏”
”字無疑應該讀爲“銳”。
按照漢字一般的構形規律,B、C二字當是從賏聲,那麽A也當是從賏聲。《說文》有“賏”字,訓爲“頸飾”。但是我們認爲A、B、C的聲符“賏”與訓爲“頸飾”的“賏”無關。郭店楚簡有“纓”D字,其所從之聲旁即訓爲“頸飾”的“賏”,其下部作“火”字形,與A、B、C所從之“賏”不同。而且,A、B、C是月部字,而訓爲“頸飾”的“賏”是耕部字,從語音看,A、B、C所從的也不可能是訓爲“頸飾”的“賏”。
我們認爲A、B、C的聲旁與“敗(贁)”的聲旁相同。《說文》謂“敗”從攴、貝,段注謂貝亦聲。《說文》“敗”字籀文從“賏”,段注謂從二貝。依上文所論,“敗”字所從也非訓爲“頸飾”的“賏”,所以段注當不誤。金文和楚簡中的“敗”字亦多作從二貝。比較楚簡中A和“敗”E的寫法,所從均爲二貝,衹是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區別,這應當是根據字形結構的不同而做的調整,在古文字中是常見的現象。“貝”在漢字中做形旁多,而做聲旁少,做聲旁時作二貝,或許是有意與形旁相區別。
認爲A(銳)從貝聲困難之處在於語音。“銳”和“貝”雖然都是月部字,但是“銳”是以母,而“貝”是幫母。按照通常的古音體系,二字聲母相差太遠。但是根據我們的研究,這兩個字在楚方言中卻很有可能是同音的。據趙彤(2005),以母來自*ql-,在楚方言中變爲*k-。據趙彤(2006),楚方言中後元音前的圓唇舌根音變爲雙唇音。月部的主要元音是a,也是後元音,也應該發生同樣的音變,但是先前我們沒有找到月部字由圓唇舌根音變爲雙唇音的例子。根據我們總結的楚方言的語音特點,“銳”、“貝”二字在楚方言中的音變如下:
銳 *paih< *kwath< **qluath(**qwlath)
貝 *paih< **path
“銳”字在經過一系列音變之後變得與“貝”同音,所以在楚簡中“銳”可以寫作從“貝”聲的字。與“銳”字同諧聲的“脫”字《古文四聲韻》引古《老子》作“默”,也說明楚方言中“銳”的聲母爲唇音。[1]
至於A所從
初二中国历史故事音频
的“尔”,按照漢字一般的構形規律應當是形旁。楚簡中“矛”字有一種寫法作F形。[2]A所從的所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
謂“尔”與F非常接近,特別是A所從的“尔”上部兩筆分開,與常見的“尔”字不同,此簡字跡清晰,此處筆畫不當有殘缺,而是原本如此,所以A所從的所謂“尔”很可能是“矛”的變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A分析爲從矛賏(貝)聲,當爲楚系文字中“銳”字的或體,其上部可以隸定作“尔”,也可以嚴格隸定作“矛”。
再释“尔賏”
A郭店·老甲27
再释“尔賏”
B古文四聲韻·薛韻
再释“尔賏”
C古文四聲韻·薛韻
再释“尔賏”
D郭店·老乙06
再释“尔賏”
E郭店·老甲11
再释“尔賏”
F天策
參考文獻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守奎(2003)《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滕壬生(1995)《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
趙彤(2005)以母的上古來源及相關問題,《語言研究》4期。
趙彤(2006)中古舌根聲母字和雙唇聲母字在戰國楚系文獻中的交替現象及其解釋,《中國語文》3期。
附記:
我們曾經在“簡帛研究”網上發表過一篇題爲《釋“
再释“尔賏”
”》的小文(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zhaotong01.htm)。提出根據《古文四聲韻》“閱”字的寫法,郭店簡《老子甲》的“
再释“尔賏”
”當依今本讀爲“銳”。但是那篇文章在對該字結構的分析上還有一些問題。最近有一些新的想法,將此文重新寫過,題爲《再釋“
再释“尔賏”
”》,希望就正於方家。 [1]李零、劉新光整理《汗簡·古文四聲韻》76頁上右。“默”是職部字,用作“脫”可能與語流音變有關。
[2]參看參看《楚文字編》231頁和《楚系簡帛文字編》303頁“
再释“尔賏”
”所從“矛”的寫法。 (责任编辑:a
中国历史兴废的故事
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930.html
以上是关于再释“尔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再释“尔賏”;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