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 读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8 02:1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慎子曰恭儉》札記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慎子曰恭儉》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六册中的一篇,由李朝遠先生整理[1]。本文結合陳偉老師的觀點,[2]作了进一步探討。淺陋之處,敬請方家指教。
1.慎子曰:恭儉以立身,堅強以立志,忠疐(實)以反(返)俞,干(諫)友以載道,精法以選藝。【1】
“忠”后一字原釋文依原形隷定后讀作“步”,圖版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按:此字也見于包山楚簡,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包山167)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包山194)
皆從兩止從田。其中“田”也有寫作“日”的,如: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包山151)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包山151)
也有作爲偏旁存在的,如竹書本與今本《周易》對應的“窒”字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周易》4)
較早的有中山王壺的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趙誠先生已提出釋為“疐”的意見,[3]
濮茅左先生《周易》考釋認爲:“懥”,讀為“窒”,上古音近,《說文·穴部》:“窒,塞也。”即採用這一意見。楊澤生則讀為“恎”或“恤”:[4]
考慮到帛書本作“洫”,簡文“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也可以讀作“恤”。《晏子春秋·問下二十》:“共恤上令,弟友鄉里。”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晏子春秋新證》卷二:“恤,慎也。‘共恤’即敬慎。”[5]……值得注意的是,簡文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字與中山王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壺銘文中的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字都從“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 現在看來,此字的釋讀還需要重新考慮。根據上引《周易》竹書本和帛書本有關異文的情況,我們認爲當讀爲“恤”,意爲體恤、憐憫。《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恤士卒而循其私,非社稷之臣。”“恤愛”猶“愛恤”、“惠恤”。《漢書·晁錯傳》:“賓禮長老,愛卹(恤)少孤。”《左傳·成公二年》:“無德以及遠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因此簡文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仍然可以讀作“恎”或“恤”,銘文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仍然可以讀作“恤”。
最新的“疐”字見于《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簡5: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陳斯鵬先生讀為“實”或“恤”:[6]
愚意以爲,“疐”應讀為“實”,“實”為船母質部字,與“疐”古音甚近,例可通假。上文已推測楚簡“疐”字所從的“日”為聲符,而《說文》、《白虎通》、《釋名》等書均以“實”來聲訓“日”,可見“實”、“日”音通,若“疐”果可以“日”為聲,則其可通“實”也是自然之事。“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當讀為“侮”,楚簡習見,例煩不舉。簡文云:“名則可畏,實則可侮。”意思是:表面看來很可怕,但實際上卻可得而侮之。……竊疑或可讀“恤”,與“愛”為近義連文,順志于此,以備後考。
可見,此字及以之為聲符的字一直以來有兩種讀法頗為可取,即“實”或“恤”。陳偉老師改釋爲“疐(質)”,訓爲“實”。當是比較好的意見。可見簡文此字直接讀爲“實”。也是可以接受的。
簡文“忠疐”疑當讀作“忠實”。《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上以為廉,忠實無他腸”。《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後漢書·蔡邕傳》“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並宜為謀主,數見訪問。”顯然忠實是一種比較可貴的政治品格。在簡文中則是與恭儉、堅強並列的,一種比較好的修身方法。
干,原隸作“逆”,陳偉老師隸作“干”,認爲:
楚簡逆字所從屰的橫筆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或多或少帶有弧形。這個字辵旁之外的寫法其實更像是楚簡中的“干”,可能是用作動詞的“干”。干有求的意思。《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孔傳:“干,求也。”干友,即求友、結交朋友。
按:2號簡也有此字,疑當进一步讀作“諫”。“諫友”意與“諍友”同。《白虎通·諫諍》引《孝經》:“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今本《孝經·諫爭》作“爭友”。
“反”似可讀作“返”。“反”后一字李朝遠先生隸爲“享”,讀爲“敦”。陳偉老師隸爲“貞”。今按:此字疑從亼從舟,疑即“俞”字。“俞”有安定的意思。《吕氏春秋·知分》:“古聖人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 高诱注:“俞,安。”簡文當指忠實的品格會帶來自身內心的安定。
2.干(諫),以為體(禮)囗;[7]莫偏干(諫),信以為言;莫偏干(諫),咨以庚志【2】
此簡“干”字三見,疑當讀作諫。《鬼神之明》簡2有“訐(諫)”字[8],可以爲證。
“咨”,原釋文僅作隸定,陳偉老師改釋作“强”。此字圖版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也見于5號簡,分析字形,似從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夷)從口。其字與本篇第1簡“強”字比較,口形在二橫筆之下,似与“强”字不類,同簡有“强”字,《恆先》簡10有“强”字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不過近似的字形也見于: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包山80)
古文字中從弓從人或無別,如“强”字從弓,也變作從人: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上博恆先10)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郭店老子甲7)
劉信芳先生把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釋為“剛”。[9]簡文此處若釋為“剛”,或可与簡1所謂“堅强”相呼應。但相同的字形也見於《古陶字彙》第161頁,原釋為剛,徐在國先生改釋為“強”。[10]若徐說可信,則此字或許可以釋為“強”。不過,我們發現《古文四聲韻》第九頁引《王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切韻》“咨”字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11]作爲另一可能,此字或可釋爲“咨”。“咨”,谋也。《書·堯典》:“咨十有二牧。”偽孔傳:“咨,亦謀也。”“庚”,續也。《逸周書·度邑》:“汝幼子庚厥心,庶乃來班,朕大環茲于有虞意。”黄懷信《校注》:“庚,續也。”[12]簡文或許指不要偏諫,要多謀劃以續志。
3.勿(物)以坏(附)身,中處而不皮(頗),任德以竢;故曰:青斷室【3】
“坏”以“不”爲聲,似可讀作“附”。“身”字疑當屬上讀。
4.襄(讓)得用于世,均分而廣施,時(恃)德而方(傍)義。[13

中国历史故事集pdf微盘

]民之……(4)
“襄”,從李朝遠先生意見,不過在簡文中疑讀爲“讓”。
5.祿,不繮其志,故曰:咨!首首(從之)(置)茅芙(蒲),榗(搢)筱執樝,丘(從辵)畎備囗,必于【5】
“祿”,原釋為“厚”。“繮”,原釋文隸定不誤,但讀作“强”則恐需作進一步考慮。“繮”恐當讀如本字。《說文》:“繮,馬紲也。”《白虎通·誅伐》:“人銜枚,馬勒繮,晝伏夜行為襲也。”“繮”在簡文中應該用作動詞,由於字書未收入“繮”字作為動詞的義項。我們可以參考作為同義詞的“紲”在作為動詞時候的含義。”《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 杜预注:“絏,馬繮。”《国语·晋语四》:“從者爲羈紲之僕。”絏、紲同,作爲名詞也有“馬繮“的意思,但是也用作動詞。如《釋名·釋車》:“紲,制也,牽制也。”《廣雅·釋詁二》:“紲,係也

中国历史上和亲故事书籍

。”可見“繮”用作動詞時有牽制之意。“祿,不繮其志”當指个人志向不受厚祿牽制。
“首”前一字,也見於本篇第2簡,原僅作隸定,陳偉

中国历史故事的发展

老師釋爲“强”。或可釋為“咨”,在這裏爲嘆詞。《書·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僞孔傳:“咨,嗟。”《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敷在爾躬。允執其中。’”朱熹《集注》:“咨,嗟歎聲。”
“首”後一字原釋文隸作從首從之,幷讀作“之首”。按:此字與下文“執”相對應,當同為動詞,疑讀作“置”。郭店《尊德義》28號簡有“置”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14],其聲符與之同。“置”可指購買;置辦。《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茅芙”疑讀作“茅蒲”。“芙”、“蒲”皆屬于魚部幷紐,音同可通。而從甫與從夫之字典籍多可通作,如《左傳》昭公十三年:“飲冰以蒲伏焉。”《釋文》:“蒲本亦作扶。”《詩·邶風·穀風》:“匍匐救之。”《禮記·檀弓下》、《孔子家語·論禮》、《漢書·谷永傳》引匍作扶。因此“茅芙”讀作“茅蒲”應該是可以的。“茅蒲”即斗笠,一種擋雨遮陽用的笠帽。《國語·齊語》:“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韋昭注:“茅蒲,簦笠也。”“首置茅蒲”即頭上置備有斗笠。
“榗”,原隷定有誤,此字右部當爲“晉”字變體,[15]其上所從“至”的寫法見于包山簡“以解小人之桎”的“桎”(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字。“榗”本爲木的一種。《說文》木部:“榗,木也。《書》曰:‘竹箭如榗。’”段玉裁注:“疑當作《周禮》曰:‘竹榗。讀如晉。’”“榗”在簡文中疑讀作“搢”,訓作插。《儀禮·鄉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個。” 鄭玄注:“搢,插也。插於帶右。”《周禮·春官·典瑞》云:“王大圭,鎮圭,藻五采五就以朝日。”簡文

中国历史故事七年级

中“搢”、“執”作爲動詞連言的用例與上引文例頗爲相近。而“筱”據整理者所引《說文》竹部“箭屬,小竹也。”
“丘(從辵)”,原未釋,字當從辵,右部從丘。包山90號簡丘字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與之近似。“丘(從辵)”在簡文中讀作“丘”,指田壟。《文選·李康〈運命論〉》:“命駕而遊五都之市,則天下之貨畢陳矣;褰裳而涉汶陽之丘,則天下之稼如雲矣。”李善注:“曹子曰:願請汶陽之田。”“畎”指田間小水溝。《書·益稷》:“濬畎澮距川。”孔傳:“一畒之間,廣尺深尺曰畎。”“畎”、“圳”同义。《漢書·食貨志上》:“以趙過為搜粟都尉。過能為代田,一畮三圳。”顏師古曰:“圳,壟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漢書·楚元王劉交傳附劉向傳》“欲終不言,念忠臣雖在圳畝,猶不忘君,惓惓之義也。念忠臣雖在圳畝,猶不忘君,惓惓之義也。”顏師古曰:“圳者,田中之溝也。田溝之法,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圳,六圳而為一畝。圳音工犬反,字或作畎,其音同耳。”“畎”指田中之溝壟,與“丘”同為表示田間地形的詞。
“備”後一字原釋為“畎”,字形頗為可疑,待考。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圖版93~101頁,釋文考釋273~28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2]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簡帛網,2007年7月5日。以下意見皆出此文。
[3]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年,第253頁。
[4]楊澤生:《竹書〈周易〉劄記(四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8日。
[5]原注:于省吾《雙劍誃群經新證 雙劍誃諸子新證》,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256頁。
[6]陳斯鵬:《讀〈上博竹書(五)〉小記》,簡帛網2006年4月1日。
[7]原釋爲“儉”,此從陳偉老師意見。
[8]陳偉:《上博五〈鬼神之明〉篇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9]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第77頁,[臺灣]藝文印書館2003年。
[10]徐在國:《〈古陶字彙〉正文釋文校訂》,《文物研究》第 13輯,第279頁,黃山書社2001年10月。
[11]宋 郭忠恕 夏竦:《汗簡與古文四聲韻》,中華書局1983 年。
[12]黃懷信:《逸周書校補注譯文》第218頁,三秦出版社2006年9月。
[13]“時(恃)德而方(傍)義”從陳偉老師意見。
[14]此字整理者原未破讀,將首字隸定爲從“之”。裘按謂第一字從“之”聲,第二字從“又”聲,讀爲“置郵”,幷指出《孟子·公孫丑上》引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陳偉武先生將第一字隸定爲“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謂所從“之”由“首”旁上端的頭髮聲化而來,同類寫法的“首”見于古璽文和天星觀簡等,字爲“植”字异體,以音近讀爲“置”(參見陳偉武:《楚系簡帛釋讀掇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第360-364頁,中華書局2002年7月)。我們這裏采用裘先生意見。
[15]如《姑成家父》簡3“晉”字作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
。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742.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慎子曰恭儉》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26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