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

  • 文化,君子,读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06:5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60、61號簡有一段文字,原文內容如下:
凡於路毋畏毋獨言獨居則習父兄之所樂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性情論》與《性自命出》內容基本相同,上引一段文字見於30、31號簡文。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性情論》“路”字上有一“道”字,“害”字上無“大”字,其他文字相同或是通用的關係。[2]
據我所知,關於這段文字的標點斷句主要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是郭店竹簡整理者提出的,另外兩種意見都是李零先生提出的。郭店竹簡整理者的標點為:
凡於路毋畏,毋獨言。獨居則習父兄之所樂。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3]
李零先生在郭店竹簡整理者標點的基礎上,只把“獨居”屬上讀同“獨言”並列,是為第二種意見。[4] 後又把“小枉”也屬上讀同“大害”並列,是為第三種意見。即:
凡於路毋畏,毋獨言獨居,則習父兄之所樂。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

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阅读

[5]
我們認為李先生的這兩處改動都是有問題的。把“獨居”屬上讀就是讓它作“毋”的賓語,“毋獨居”的說法很奇怪,於文獻無徵;而且“則”是承接副詞,如果把“獨居”屬上讀,它將失去可以承接的對象,這不符合古代漢語的語法。把“小枉”屬上讀也是讓它作“毋”的賓語,“毋大害”可以納之,“毋小枉”又怎麼可以納之呢?可能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學者在引用這段話時一般都仍從郭店整理者的標點。
其實郭店整理

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故事

者的標點也是有問題的。首先,“獨居則習父兄之所樂”的說法很不合情理,“父兄之所樂”應當是在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觀察學習到的,應該說“與父兄居則習其所樂”才對。其次,“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一句沒有主語,所指不明。尤其是句首的這個“苟”字,顯得特別突兀,沒有來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內禮》6、8號簡有一段講君子應該怎樣侍奉父母的文字,對我們正確理解《性自命出》的這段話很有幫助,現在抄寫在下面:
君子事父母,無私樂,無私憂。父母所樂樂之,父母所憂憂之。善則從之,不善則止之。止之而不可,隱而任之,如從己起。[6]
《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下引一段話意思與之相近:
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諫。諫而不用,行之如由己。從而不諫,非孝也。諫而不從,亦非孝也。孝子之諫,達善而不敢爭辨……孝子無私樂,[無私憂]。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
這兩段話都是講君子侍奉父母要順從他們的喜好,但也要有原則,當父母所樂所行不善或不中於道時要進行勸止。但是如果過於堅持原則,勸止爭辯激烈,就會引起父母的不快,孝子也就不成其為孝子了。這就需要君子在諫與不諫、止與不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一些小的不觸動基本原則的事情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性自命出》所說“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也是這個道理。“苟毋大害”前的詞語為“父兄之所樂”,如果不作上句“習”的賓語而作此句的主語,則與《內禮》和《曾子事父母》所表達的思想一致。這提示我們,“父兄之所樂”一詞應該是屬下讀的,《性自命出》這段文字正確的標點應該如下:
凡於路毋畏,毋獨言,獨居則習。父兄之所樂,苟毋大害,小枉納之可也,已則毋復言也。
把“父兄之所樂”屬下讀後,“獨居則習”獨立成句。過去把“父兄之所樂”屬上讀,是認為“習”為及物動詞,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是;但是“習”也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如《禮記·月令》“鷹乃學習”是;所以“獨居則習”的說法在語法上是成立的。就像老鷹所學習的肯定是飛

关于外国的中国历史故事

翔、捕食等一樣,君子所學習的肯定是君子所應該具備的學識技藝和道德規範等,這個不用點明,當時人誰都知道。之所以要強調“獨居”,我們認為跟“君子慎其獨”的意思是一致的。《禮記·中庸》說: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16號說:
“淑人君子,其儀一也”,能為一,然後能為君子,[君子]慎其獨也。[7]
君子“獨居則習”,小人獨居則無所不為,這是君子和小人最根本的區別。《論語·憲問》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小人之學也是為人的,是裝裝樣子給別人看的,所以獨居的時候就不需要學習。君子之學是為己的,是為提高自身修養的,所以在人前也學習,獨居時也學習,並沒有區別。只有這樣,君子才不會流於小人一般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才能表裡如一,堅持一貫,成其為君子。君子強調“獨居則習”的意義正在於此。
附記:小文草成後,曾請沈培、李天虹二位先生審閱。他們向我指出,裘錫圭先生已有此說(《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簡研究專案介紹》,《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頁)。但當時《內禮》材料沒有發表,裘先生無法用之佐證自己的意見。裘先生認為“獨居則習”是沒有人可以切磋只能自己復習之意,跟我的理解也不相同。故此文不廢,作為裘先生意見的補充。
(編者按:[1]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65、66頁。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0、101頁。
[3]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181頁。
[4]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英语作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39頁。
[5]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66頁。
[6]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77、79頁。
[7]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32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7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郭店竹簡《性自命出》句讀辨正一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83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