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岁有歇行”看《耆夜》的著作时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从“岁有歇行”看《耆夜》的著作时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岁有歇行”看《耆夜》的著作时代
(鞍山鋼鐵公司第二初軋廠)
清華簡《耆夜》篇有“月有城(盛)缺,歲有歇行”一語。“月有盛缺”即月有園缺,不存在疑問。歲與月相對
虫界战争电影中国历史故事
,自是歲星。“歲有歇行”,學者或釋歇爲伏,謂歲有見伏,則文意不暢。因爲圓缺都是可見時的狀態,歇行也應是可見時的狀態,若釋爲見伏,上句應作月有晦明才對。歇字簡文作?(從臬從刀),字書所無,整理者讀爲歇是合理的。歇與行相對,應指休息、停止,曆家稱之爲留。
這裏先說歲星。
古人何時認識歲星?何以稱之爲歲星?這要從對五星的認識說起。
五星中金星最亮,亮度在-3.3至-4.7等之間,是日月之外最爲耀眼的天體,而木星最亮時只有-2.9等。又,金星出現在一早一晚,最容易看到,應是古人最先認識的行星。《詩·大東》曰:“東有啓明,西有倉庚,”以其方位不同,名稱各异,當時還認爲是兩顆星,此篇蓋西周晚期所作,那時連金星尚未認識,遑論木星?
古人認爲,人間的吉凶上天都有預兆,所以十分注重天象。他們發現有大星在群星中移動,不知主何吉凶。直到戰國初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動搖了舊的禮制和觀念,諸侯奮發圖强,史官(掌管文史星曆)在究天人之際的過程中,逐步創立了觀測日月五星周天運行的坐標——二十八宿體系。這一體系的確立,帶來了天文學的飛躍,不消三十年,就可以測得五星運行的周期,只是較爲粗疏。
他們根據金星在列宿中運行的軌迹,認識到啓明、倉庚原是一顆星,測得會合周爲六百多天,以其大而能白,命曰太白。
測得土星二十八年一周天,以其歲填一宿,命曰填星。
火星,以其見伏無常,亮度多變,又有逆行(《史
中国历史战争故事
記·天官書贊》曰:“故甘石曆五星法,唯獨熒惑有反逆行。”)命曰熒惑。
水星很難見到,應是在觀測金星軌迹時發現的。以其僅見于太陽所在辰,命曰辰星。
木星,測得十二年一周天,因分周天爲十二次,對應地上的十二國,幷以十二年爲周期,逆溯若干歷史事件,證明歲星所在國吉,創造了星次——分野之說。以其“歲處一國,是司歲,”命曰歲星。可見歲星一名,出自星次——分野之說。
此說創立之時,歲星所次必合天。今推得歲次斷續合天的年份在公元前468——319年之間,連續合天的年份爲413——385年(詳見拙著《先秦年代探略》第135、136頁),則此說的創立,只能在這29年之內,而且在它的後期。
由此可知,歲星之名爲戰國前期所命,自不得出現在春秋以前。《國語·仱州鳩論七律》章的“武王伐殷歲在鶉火”,乃劉歆僞造,不再贅述。
下面再說“歇行”
歲星在一個會合周內的運行次序是:晨現、順行、留、逆行、留、順行、夕伏。戰國前期,人們只知道熒惑
中国历史神话故事背景介绍
有逆行,因爲它逆行17度,容易看出,而歲星逆行只9度,未被注意。但它在140天內停滯不前,總是應該看出來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的前六章,除金星的行度有所修訂外,都是戰國原文,其第一章說:“歲星所久處者有慶”,久處就是留。足見戰國時已知道留,《耆夜》篇稱爲歇。春秋以前,坐標未立,是不知道留的。
以上,從《耆夜》篇的歲星名稱及有關表述來看,它應作于戰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韩信
前期。
(編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436.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从“岁有歇行”看《耆夜》的著作时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从“岁有歇行”看《耆夜》的著作时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