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
摘要:《肩水金關漢簡(貳)》有“居令延令”兩處,加之《肩水金關漢簡(壹)》(除正文首次提及外,其餘各處均稱《壹》、《貳》)六處“居令延印”,凡八處,《漢書·地理志》並無“居”縣,“居令延印”乃“居延令印”之誤寫,則此八處為誤寫文書;另“潁川陽翟邑”與“翟邑”並見於《(壹)》,陽翟乃漢縣,歷史上並未為邑,馮小琴先生據居延簡得出陽翟曾在漢宣帝時為邑,“翟邑”乃漢成帝宰相翟方進之封邑,其地望可能在漢代圉縣“翟”里附近;“滎陽”、“熒陽”並見於《(壹)》、《(貳)》,地名更改似與漢哀帝“再受命”,劉向劉歆父子對“五德終始說”的發展及當時的影響有關。
關鍵詞:“居令延印” “翟邑” “滎陽” “熒陽”
一、釋文“居令延印”當為“居延令印”《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居令延印”凡六處[1]:
居令延印
四月己巳佐明以來 73EJT6:81B
居令延印子□印 73EJT9:62B
居令延印 73EJT9:111B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印曰居令延印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9:152B
居令延印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9:221B
居令延印
十二月乙丑騂北卒奉世以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10:226B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印曰居令延印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9:152B
《肩水金關漢簡(貳)》凡兩處:
居令延印一封詣酒泉會水一封詣張掖大守府一封詣氐池一封居延甲候詣姑臧二封張掖廣地候印一封詣
╲尉府一封詣肩水城尉府一封郭全私印詣肩水城官檄二居延令印詣昭武
□□卒高宗受橐他莫隧卒趙人即行日蚤食時付沙頭亭卒充73EJT23:938[2]
……詣肩水都尉府一封居令延印
╲檄一封居延倉長詣張掖大守府
卒充即行日蚤食時付沙頭亭卒合73EJT23:1021[3]
按:依漢代慣例,縣戶在萬以上稱“令”,萬戶以下設“長”。那麼“令”之前的子就可以理解為漢代縣級行政單位的名稱。漢代無“居”縣,有“居延”縣。據汪獻唐先生《臨封泥淄文字敘目》漢代官印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吏員印,二為官署印。[4]吏員印是二百石以上官吏佩戴使用的官印,專官專印;官署印則是各個官署所有掾史等百石以下少吏共同使用的官印,這種官印應是由專門的監印官吏監督,使用時需白請,用畢交回。[5]《肩水金關漢簡(壹)、(貳)》這樣的例子甚多,茲特舉幾例:
犁陽丞印
/ 掾譚令史賞 73EJT6:23B[6]
印曰居延丞印73EJT24:240B[7]
又這批公佈的簡中有“印曰居延令印”,[8]筆者傾向於認為“居令延印”是“印曰居延令印”的錯寫。因為這八隻簡只有9:152B格式為“印曰+縣+令或長+印”,其餘均為“居令延印”,可以大致推測上面的幾隻都是寫錯的行政文書。
二、“翟邑”與“陽翟邑”非一處“翟邑”見於《肩水金關漢簡(壹)》:
戍卒穎川郡翟邑陽郵里公乘司馬乙年卌四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9:81
“陽翟邑”也見於這批簡: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穎川郡陽翟邑汲陽里張樂年廿八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73EJT9:206[9]
“陽翟”見於《漢書·地理志》,潁川郡屬縣。馮小琴以敦煌、居延漢簡出現的“陽翟邑”,認為陽翟在漢宣帝時曾一度為“邑”。[10]其地約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那麼“翟”邑又在何處呢?我們在《貳》中發現了下面這隻簡:
田卒淮陽郡圉翟里祈道年廿五╲73EJT21:425[11]
查《漢書·地理志》圉是淮陽國屬縣,其地在今天的河南省扶溝縣北,縣境與潁川郡相接,那麼圉有沒有過屬於潁川郡呢?
“翟侯壽”見於《漢書·王子侯表第三上》:城陽頃王子,四月戊寅封,五年,坐酎金免;下注“東海”。[12]據馬夢龍《西漢侯國地理》考證:城陽國,元朔至元封年間,城陽國先後裂地分封王子侯國三十三個,太初元年翟侯國分屬東海郡。[13]《漢書地理志匯釋》“城陽國”條:【編者按】:永始元年王俚以云弟紹封,則鴻嘉四年前後,城陽王出現空缺,但城陽國並未除為郡,全說似未有據。[14]《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傳》曾記:“事丞相翟方進,方進亦善為星曆,除尋為吏,
近代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數為翟侯言事。”[15]《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諡曰恭侯,長子宣嗣。”[16]可見,漢代城陽頃王子翟侯于武帝年間國除,此“翟邑”
关于平方的故事中国历史
當是漢成帝呈現翟方進之侯國,似分淮陽國圉部分里所置。
三、說“滎陽”與“熒陽”《(壹)》有“滎陽丞印”(73EJT10:213B),《(貳)》也有“滎陽令印”(73EJT14:11B)。也有“滎陽”之稱,如下:
章曰熒陽令印□□╲73EJT21:175B[17]
四月辛卯熒陽╲ 73EJT21:336[18]
熒陽始成里程武年卅 字恩方箱車騅
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
馬齒十五歲五月壬子出
73EJT23:58[19]
熒陽丞印╲73EJT24:23B[20]
熒陽右尉王□□□╲ 73EJT24:234[21]
“滎陽”、“熒陽”俱指一地,兩稱恐與漢哀帝“再受命”
新中国历史事件故事简短
有關,史載:“漢家曆運中衰,當再受命,宜改元易號。”[22]似劉向父子發明了漢為火德,又“五德終始說”在當時已有相當影響,故改“滎陽”為“熒陽”。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6月27日13:47。)
[1]張俊民:《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簡帛網,2011年9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55。
[2]甘肅省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古代故事
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漢簡(貳)·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第124頁。
[3]甘肅省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肩水金關漢簡(貳)·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第131頁。。
[4]王獻唐:《臨淄封泥文字敘目》,山東省立圖書館,1936年。
[5]汪桂梅:《漢印制度雜考》,《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
[6]同1
[7]同2,第154頁。
[8]同1,簡號73EJT17:166B
[9]同1
[10]馮小琴:《居延敦煌漢簡所見漢代的“邑”》,《敦煌研究》,1999年第1期
[11]同2,第41頁。
[12]《漢書·王子侯表第三上》,第473頁。
[13]馬孟龍:《西漢侯國地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71頁。
[14]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63頁。
[15]《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傳》,第3179頁。
[16]《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第3424頁。
[17]同2,第24頁。
[18]同2,第34頁。
[19]同2,第61頁。
[20]同2,第138頁。
[21]同2,第153頁。
[22]《漢書·哀帝紀》,第340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28.html
以上是关于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肩水金關漢簡》雜識(三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