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
(甘肅
中国历史爱情传奇故事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月12日,從考古工地回來,收到邢義田先生寄來的《居延漢簡(貳)》連同以整理小組發表在《古今論衡》(第28期2015.12)上的《校讀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的新收穫》(下簡稱“新收穫”),猶久旱之甘霖,得以再見簡牘大作。甚是感激。前者厚重,不及一二;後者為抽印本,攜帶方便,得以便覽。後者詳述居延舊簡再度整理之發端緣由、艱辛歷程與許許多多開心收穫,其中附列可以與大家分享者91例,足見新技術、新成果、新見解對重讀居延漢簡的重要性。“是役之艱辛”“收穫之豐”不贅美言。唯舉起意猶未盡者數例,足見簡牘整理之艱辛與歷久。
“新收穫”列舉已有不同版次的簡牘圖版尤詳,惜再版重印清晰度略有差強。雖大陸方面的學者不方便得到《古今論衡》之原文,應該再贅列圖版,但是考慮到清晰度原因此處從略見諒。
一、“新收穫”之(四)簡35.3A
使將茭尉史□在□鉼庭部即□□□□□□封
案:本簡原有諸家均未釋讀,從“新收穫”所附圖版來看,本簡屬於木牘。“尉史”與“在”之間原來存在一個墨點,可能是尉史人名被塗抹消迹所致。其中的“□”可從。“在”後之“□”,可作“所”,即“在所”。可以句讀為“使將茭尉史□在所”,指“將茭尉史□”所在的地方,“鉼庭部”立馬辦理……。唯“將茭尉史”居延漢簡不見有載。
“少吏某在所”文例如“候史包在所”(《合校》108·19)、“……送詣守候在所第二十三隧毋以它為解?”(E.P.F22:680)和“司空嗇夫尊在所還受遣
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
”(ⅠT0109S:45)。
二、“新收穫”之(四)簡54. 14
丁卯日迹盡□毋越塞出入迹
案:本簡確如原作者所言“迹盡”甚妥。按照日迹簡格式一般是前一個干支日到後一個干支日積多少日,類似格式簡如:
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
六月甲辰日迹盡癸酉卅日毋 E.P.T57:93
候長壽候史勝之 七月丙午日迹盡乙亥
中国历史故事集清朝故事
積卅日從第十隧南界盡第十六隧北界毋越塞天田出入 E.P.T56:22
但是也有一種格式使用“某日日迹盡晦”的文例,如:
庚午日迹盡易毋越塞出入 《合校》280·17
上簡之“易”字,明顯有誤,當是“晦”字。“庚午”始日迹到月末,沒有發現明顯的偷越邊塞迹象。此類文書形式恰與簡54. 14類似,懷疑其中的“□”可能是“晦”字,只是殘存筆跡略有差異而已。
三、“新收穫”之(二六)簡70. 7
入茭十束 錢七已付屯卿 三月
案:本簡下殘,“新收穫”在對原有誤釋進行修正的同時,並沒有注意到原有諸家的“屯卿”之“屯”也有問題
中国历史上悲剧的故事
。作為姓氏“屯”比較少見,實為“毛”字。“毛”字寫法可參見E.P.T40:38和E.P.T51:126。
四、“新收穫”之(三五)簡90. 37
六月戊戌卒作范
卒百五十四人 卩
案:漢簡中“作范”僅此一見,其意為何無解。“作范”實為漢簡中常見“作簿”之誤。如“·建始元年六月省卒茭日作簿”(E.P.T52:51)、“癸巳省卒日作簿”(E.P.S4.T2:20)等。“作簿”是指記錄勞作人員績效的一種簿類文書。
五、“新收穫”之(三五)簡188. 5
□石字某公
□[就多]若干發月日
案:本簡有點類似“功勞案”文書例,“就多”當為“視事”、“發”當為“歲”。詳見漢簡“功勞案”文書例與73EJT31:163 (見武漢大學簡帛網2
历史手抄报 中国历史故事
014-12-03之《金關漢簡73EJT31:163解讀》)。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6月23日10:05。)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801.html
以上是关于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居延漢簡“新收穫”獻疑;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