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秦漢簡中有眾多關於物資“借貸”的記録,如里耶8-481號簡有專門統計財物貸出的“貸計”,[1]張家山漢簡中有專門計算貸錢與利息的“息錢”算題。[2]而《肩水金關漢簡(肆)》[3]中也有不少關於“貸錢”的記録,比如以下兩條:
(1)出錢六十王殷貸
出錢三百卌王譚貸
出錢百一十王武貸 73EJT37:1307A
□二石八斗又麥一石 73EJT37:1307B
(2)出錢卌七常良貸 出錢十五侯盧貸
出錢七十一陳功貸 出錢十四郭良貸
出錢二百七十七李放貸 凡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180
九百卅四 73EJT37:1312A
大凡千一百七十四 73EJT37:1312B
觀察兩則記録可以發現,二者內容相似,且木簡的形制、書寫風格等方面均較爲接近(見附圖),二者或許存在關聯。再據兩者所記貸錢數值來看,這一猜測便能得到確認。爲方便説明,先將其出錢數值、貸錢者、總計貸錢數列表如下:
貸錢者出錢數73EJT37:1307
王殷
60
王譚
340
王武
110
73EJT37:1312
常良
47
陳功
71
李放
277
侯盧
15
郭良
14
合計8人934通過上表可以看到:73EJT37:1307號簡共出現三名貸錢者,其總出錢數爲510錢;73EJT37:1312號簡共5名貸錢者,其總出錢數爲424錢。將八人的總貸錢額相加則是934錢,這正與73EJT37:1312所記“凡九百卅四”一致。再結合兩支簡的形制、書寫風格、出土編號等信息來看,兩支簡可能存在綴合或連讀的可能。由於兩支簡的首尾處經刀削的痕跡較爲明顯,且二者的茬口并不能較好地吻合,因此難以判斷兩支簡是否能直接拼合。[4]不過二者可以連讀當無問題,連讀后的釋文當作:
出錢六十王殷貸; 出錢卌七常良貸; 出錢十五侯盧貸;
出錢三百卌王譚貸; 出錢七十一陳功貸; 出錢十四郭良貸;
出錢百一十王武貸; 出錢二百七十七李放貸。凡九百卅四 73EJT37:1307A+1312A
□二石八斗又麥一石 大凡千一百七十四 73EJT37:1307B+1312B
其中73EJT37:1307簡背“二石”前一殘字,其原圖作“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該字似从“米”,或爲“粟”字殘筆。金關簡中貸出“粟”
中国历史故事著名书籍
的記載頗多,如73EJT37:915云“出錢五十、
粟五斗驪靬,出錢五十、
粟五斗顯美”
中国历史故事研究汇
,可爲佐證。
還需指出的是,73EJT37:1312簡背有一個“大凡千一百七十四”的統計數據,這個數值要比该简正面所記“凡九百卅四”多出“二百四十”。據此可知:“凡”和“大凡”均可用於統計相關數據,但“大凡”較之前者顯然是最終的結果。具體來説,73EJT37:1312簡所記“凡”的數據,僅統計了73EJT37:1307A、1312A這兩支簡;而簡背所記“大凡”的數值可能還包括了其他簡中的錢數。也即除了上述兩支簡之外,可能還存在其他“借貸”簡,它們大概屬於同一組記録。
附圖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
73EJT37:1307A
73EJT37:1307B
73EJT37:1312A
73EJT37:1312B
附記:小文寫作中蒙姚磊兄指正,謹致謝忱。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8月4日20:00。)
[1]陳偉主編,何有祖、魯家亮、凡國棟撰著:《里耶秦簡牘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64頁。
[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40頁。
[3]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
中国历史故事之暗度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西書局,2015年11月。
[4]二者可能原屬於同一支簡,後被人爲削成兩個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778.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肆)》中的兩條“貸錢”記録;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