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清代翰林中的孔圣后裔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孔子-清代翰林中的孔圣后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代翰林中的孔圣后裔
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师,自汉代以后,地位直线飙升,直至被清康熙帝奉为“万世师表”[1]。其后裔也一直享有极高礼遇,北宋至和二年(1055)三月丙子,仁宗封孔子直系裔孙为“衍圣公”[2],此后历代相沿,直至清末。明洪武时,太祖设翰林院,以为储养人才之地,登进高官之阶,并于院内置“五经博士”官职,以孔子、孟子、颜子和曾子后裔充任,不治院事[3]。清因之。但此举与“衍圣公”之封相类,皆属政策性优待,而与圣裔文才素质无关,亦于敦促孔氏后人发奋进取无补。清承明制,置翰林院,且规模、影响远盛于明,汉族进士通过考选庶常而入院,孔子后裔亦多有得选者,因而在翰林官中,不乏孔子后裔之身影。现就所知予以展示,以就正于方家。
孔子后裔得馆选,
中国历史故事摘抄及感悟
始于康熙九年(1670年)庚辰科之孔兴釪。据《词林辑略》卷二,兴釪,字霁庵,山东曲阜人,康熙庚辰科进士,散馆改御史,官至陕西潼南道[4]。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孔尚
中国历史科技故事有哪些
先得馆选,成为孔氏家族中第二位真正意义上的翰林。尚先,字庵山,山东海宁人,散馆授检讨。但从籍贯上看,其先世已离开曲阜故里,当属孔子远支苗裔也。
据《词林辑略》统计,其他得馆选者为:孔广森,字众仲,山东曲阜人。袭封衍圣公传铎之孙,户部主事继汾之子。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孔昭铭,字涤非,号东厓,江西新城人,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主事。
孔昭虔,广森子。字元敬,号荃豀,山东曲阜人,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浙江布政使。
孔传纶,字言如,号梦鸥,又号茧园,浙江钱塘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科会试会元,殿试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福建邵武府知府。
孔继勋,字炽庭,广东南海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二甲进士,散馆授编修。
孔昭慈,字云鹤,山东曲阜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广东饶平县知县。瑴
孔庆鍸,字稷臣,号诚甫,山东曲阜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官至贵州按察使,著有《省香斋诗集》。
孔宪瑴,字玉双,山东曲阜人。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官至广东肇罗道,著有《玉双诗稿》。
孔继钰,字润生,号选楼,山东曲阜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广东乐会县知县。
孔祥霖,字少霑,号话琴,山东曲阜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河南提学使。
孔宪曾,昭慈子,字以鲁,号筱云,山东曲阜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散馆授编修。
孔昭乾,字伯南,号樛园,江苏吴县人。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进士,散馆改主事。
孔宪教,字静垓,湖南长沙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福建知县。
孔繁昌,字仲光,贵州贵筑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山西临县知县。以事罢。
据此可知,有清一代,共有以上十六位孔子后裔得馆选,其中九位以山东曲阜人为籍贯,七人因先世外迁,卜居在外,籍贯省份分别为山东、江西、浙江、广东、江苏、湖南,贵州,可见孔子后裔分布之广也。
关于孔子后裔之确认,乃以家谱为准。而随着时光推移,子孙繁衍,生齿难以数计。为使长幼有序,以定尊卑,明太祖特赐孔子后裔行辈。孔府为此颁布《孔氏行辈告示》,云“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为目不能遍识,且耳不能便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列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5]。明太祖朱元璋所赐行辈共八字,加之原有二字,共计十字。曰“希、言、公、彦、承、弘、文、贞、尚、胤”。后“胤”改为“衍”。至明崇祯时,以上十字已用罄,孔府于崇祯二年(1629年)奏准,增行辈十字,曰“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时,以上十辈字又告罄,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于同治二年(1863年)奏请皇帝恩准,又新增十字,曰“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至民国初年,为便于全国各地族人编修家谱,以垂后世,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新拟二十字,咨请当时已退位的清廷内务府核准备案,于民国八年(1919年)颁布全国,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6]上述16位翰林名字皆依行辈而取,可证其圣裔之身份也。
孔氏翰林官中,才华最为出众者当属孔广森。广森乃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传铎之孙,户部主事继汾之子,属孔氏近支也。据《清史稿》,广森年少入官,性淡泊,躭著述,不与要人通谒。告养归,不复出。及居大母与父丧,竟以哀卒,时乾隆五十一年,年三十五。
广森聪颖特达,尝受经于戴震、姚鼐之门,经史、小学,沉览妙解。所学在公羊春秋,尝以左氏旧学湮于征南,穀梁本义汨于武子。王祖游谓何休志通公羊,往往为公羊疚病。其余啖助、赵匡之徒,又横生义例,无当于经,唯赵汸最为近正。何氏体大思精,然不无承讹率臆。於是旁通诸家,兼采左、穀,择善而从,著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序一卷。凡诸经籍义有可通于公羊者,多著录之。
其不同于解诂者,大端有数事:谓古者诸侯分土而守,分民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各得纪年于其境内。而何劭公谓唯王者然后改元立号,经书元年,为讬王于鲁,则自蹈所云反传违戾之失。其不同一也。谓春秋分十二公而为三世,旧说“所传闻之世”,隐、桓、庄、闵、僖也;“所闻之世”,文、宣、成、襄也;“所见之世”,昭、定、哀也。颜安乐以为:襄公二十三年“邾娄鼻我来奔”,云“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又昭公二十七年“邾娄快来奔”,传云“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以近书也”:二文不异,同宜一世,故断自孔子生后,即为“所见之世”,从之。其不同二也。谓桓十七年经无夏,二家经皆有夏,独公羊脱耳。何氏谓:“夏者阳也,月者阴也,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所不敢言。其不同三也。谓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此三科九旨。而何氏文谥例云:“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三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其不同四也。他如何氏所据间有失者,多所裨损,以成一家之言。又谓左氏之事详,公羊之义长,春秋重义不重事。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其为说能融会贯通,使是非之旨不谬于圣人大旨,见自序中。仪徵阮元谓读其书始知圣志之所在。
又著有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骈体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江都汪中读之,叹为绝手。然广森不自足,作堂于其居,名曰“仪郑”,自庶几于康成。桐城姚鼐谓其将以孔子之裔传孔子之学,虽康成犹不足以限之。惜奔走家难,劳思夭年,不充其志,艺林有遗憾焉。[7]堪称孔氏后裔中之才高学富者也。
孔氏翰林官中,尚有为国捐躯者,即至圣七十一代裔孙孔昭慈。前已述及,昭慈乃道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广东饶平县知县。据《清史稿》,昭慈忧归,服阕,发福建,署莆田、沙县。摄兴化通判,授古田县。二十八年,调闽县,进邵武同知,移台湾鹿港。时南北匪徒洪恭等陷凤山,知县王廷幹、高鸿飞相继死,郡城岌岌不保。昭慈闻警,航海赴援,协力守御,歼擒甚众。咸丰四年,擢台湾府知府,督捕余孽,次第荡平。进道员,备兵台、澎,加按察使衔,兼督学政,以助饷加二品衔。在台五年,威信大著,外裔内番悉畏服。
同治元年,彰化乱民戴万生等纠众结会谋乱。昭慈侦知,督兵驰抵彰化,部署未定,变起仓卒,城陷,巷战,力竭不支,殉节文庙先圣前。
昭慈为政,兴利剔弊,不遗余力。莆田俗好斗,推诚谕禁,劝以惩忿保身,治正凶不少贷,民惮法罢斗。邑多孔氏寄籍,为创立义学。沙县土利艺茶,少耕植,游民竞逐末,暇则事攘夺。为拔茶禁之,而农桑始兴,至今利赖。所至停采买,革津贴,捐粟平粜,多
中国历史记载人物故事简短
损己益民。尤爱才,重林文察材略,白其复父仇可宥而荐之,杀贼立功,官至提督。治盗严明,诛止其魁,盗之良者,或重其贤而避之。殁后,匪为敛殡归丧,愧叹曰:“吾辈负孔使君矣!”卒,年六十八,恤世职,谥刚介,于立功地方建祠。[8]堪称孔氏后裔中之勇武刚烈者。
明清翰林,世称荣选,朝廷青睐,士子钦敬。而连续两代获选,则属翰林世家,可为士林佳话也。而孔广森、孔昭虔父子,孔昭慈、孔宪曾父子,皆连续两代得入翰林,圣人之流韵遗响,潜德幽光,于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清代有十六位孔圣后裔得入翰林,尤其以广森之光华文采,昭慈之慷慨死国,皆至圣传人苗裔之佼佼者。今将诸贤嗣功名事迹罗列于上,以告慰先师孔子在天之灵也。
[1] 《清史稿》,卷84,页2534,《礼志·先师孔子》。中华书局,1976年版。
[2]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朗诵内容
《宋史》卷,页237,《仁宗本纪》。中华书局,1976年版。
[3] 《明史》卷73,页1785,《职官志·翰林院》。中华书局,1974年版。
[4] 朱汝珍:《词林辑略》,卷二。北京中央刻经院铅印本。
[5] 刘瑞林:《孔氏家族》,页27,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同上。
[7] 《清史稿》卷481,页13207—13209,《孔广森传》。
[8] 《清史稿》卷490,页13541—13542,《孔昭慈传》。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622.html
以上是关于孔子-清代翰林中的孔圣后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孔子-清代翰林中的孔圣后裔;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