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 中国古代史,读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2 10:2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君子為禮》整理者張光裕先生指出:「由第五簡『凡色毋憂』以下至第七簡『足毋墜、毋高』,所述多與容禮有關。」[1]其說誠是。在學者的努力之下,這些關於容禮的詞語已大部分得到正詁,惟第七簡尚有討論的空間,今試釋如下:
(一)身毋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毋倩
張光裕先生考釋說:「『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從身、從安。『安』,簡文多用為『焉』。因讀『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為『偃』。身宜正直,故云『毋偃毋靜』。」[2]謹案:張先生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讀為「偃」可以信從。《說文》:「偃,僵也。」段注曰:「凡仰仆曰偃,引申為凡仰之稱。」[3]朱駿聲說:「仰而倒曰偃。」[4]《廣雅‧釋言》:「偃,仰也。」《廣雅‧卷四上‧釋詁》:「崩、頓、偃、仆,僵也。」王念孫《疏證》曰:「頓之言委頓也。《淮南子‧道應訓》云:『趨則頓,走則顛。』偃仆者,《說文》:『偃,僵也』、『仆,頓也』…… 《吳越春秋》云:『迎風則偃,背風則仆』,仆是前覆,偃是卻倒。」[5]但是將「倩」讀為「靜」卻與身體正直沒有關係。筆者以為「倩」應讀為「傾」。青,清紐耕部;傾,溪紐耕部。疊韻,聲紐看起來似遠,但如陳劍先生指出:有一些精組字跟見系字是有密切關係的,如「僉」是清母字,以之為聲符之字聲母或為精系,如「憸」字,大多聲母在見系,如「檢、劍」(見母)、「厱」(溪母)、「儉」(羣母)等。[6]至於通假證據如:《說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字異體作「赬」、「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則【貞與丁】聲系可通。《戰國策‧趙策》:「誠聽子割矣」,《新序‧善謀》作「請聽子割矣」,而「成」從「丁」聲,則【青與丁】聲系可以通假, 而《君人者何必安哉》甲2+3「楚邦之中有食田五貞」,「貞」讀為「頃 」。[7]總結以上可見「倩」讀為「傾」是沒有問題的。《禮記‧曲禮下》「傾則奸」,鄭玄注:「傾或為側」,孔疏:「傾,欹側也。」古籍本有「傾身」或「身傾」的說法,如:
《史記‧酷吏列傳》:「周陽侯始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為之。」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
《晉書‧恭思褚皇后傳》:「南風熾虐,國喪身傾。」
而古籍亦常見「傾偃」的說法,即倒下、傾倒的意思,如:
《晉書‧桓玄傳》:「玄入建康宮,逆風迅激,旍旗儀飾皆傾偃。」
《魏書‧島夷桓玄傳》:「玄入建鄴宮,逆風迅激,旌旗、服章、儀飾一皆傾偃。」
《陳書‧高祖陳霸先本紀》:「但運不常夷,道無恆泰,山岳傾偃,河海沸騰」。
或作「偃側」,義同於「偃傾」,如:
漢枚乘〈七發〉:「魚鱉失勢,顛倒偃側。」
唐馬戴〈谒仙詩〉之一:「寒松多偃側,靈

中国历史故事手册内容摘抄

洞遍清虛。」
前者釋為「翻覆」,後者釋為「低俯傾斜」。[8]看得出來,「偃傾」是欹側不正的意思,正可理解簡文「身毋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偃)、毋倩(側)」。此外《新書‧容經》:「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容而任。」「則」一本作「側」,而「側,傾也。」[9]《事林廣記‧卷九‧幼學類》:「【八曰斈立】拱手 立身,毋得跛倚欹斜。」皆可作為「倩」讀為「傾」的證據。
(二)行毋蹶、毋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本文所釋的「蹶」,張光裕先生隸定作「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並考釋說:「『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疑讀為『眡』,《說文》:『眡,視貌。』『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讀為搖。行容應端莊,不宜顧盼搖晃。」[10]按:張先生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讀為「搖」應可信從。但是「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的考釋卻有待斟酌。此字作: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看起來的確從氏從止。但是我們知道古文字「氏」與「氒(厥)」常常因形近而訛混,如: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孔子詩論》16「吾以葛覃得氏〈氒-厥〉初之詩」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上博緇衣》19「其集大命于氏〈氒-厥〉身。」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融師有成》5「氏〈氒-厥〉狀若生」)[11]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保訓》4的「自稽氏〈氒-厥〉志」
可見本簡的字形有可能是上從「氒」的。而其下的「止」旁與「足」旁可義近通

中国历史故事真实英语作文

用,如《陳簠齋手拓古印集》164頁著錄一「劉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漢印,「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字劉釗先生認為應該釋為「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國文字學史》415頁)。[12]又如《說文》古文「企」作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許慎云:「古文企從足。」張富海先生指出:「從『足』與從『止』同義。」[13]可見本簡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字確實有可能是「蹶」。《說文》:「蹶,僵也。一曰跳也。」《禮記‧曲禮》:「衣毋撥, 足毋蹶」,鄭玄《注》:「蹶,行遽貌。」孫希旦《集解》曰:「足毋蹶者,謂勿得行遽,恐有蹶礩之貌也。……趨走則衣易撥開,行易卒遽,毋撥毋蹶,皆為其失容也。」[14]可為簡文「行毋蹶」之注腳。又如《國語·越語》:「臣聞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蹶」亦是疾行也。《禮記‧玉藻》:「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孫希旦《集解》曰:「鄭氏曰:『移之言靡迤也。毋移,欲其直且正。』孔氏曰:『移,謂靡迤動搖也。』愚謂徐趨,徐行也。上言『行』,此言『徐趨』,一也。……疾趨,則欲起踵而離地也,行疾則手足易動,故欲其無移。」 [15]可見「行毋蹶」自然可以「毋搖」。又《新書‧容經》曰:「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容而任。」疾行甚至跌倒會導致身體的大幅搖動有失端莊,不能「從容而任」,前引《淮南子‧道應訓》亦云:「趨則頓,走則顛」,所以簡文才會說「行毋蹶、毋搖」。魯士春先生也指出:「徐鍇《說文繫傳》對『行』字的意思有較為具體的說明,曰:『行者,安行,兩足相待為行也。』意思是說:前足安定,後足才移動,這與『趨』是前足踏地,後足即起,有所不同。綜合上述各家所言,可見『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步法。」[16]特別是《釋名‧釋衣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行不得蹶,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17]「行不得蹶」的說法正好可以對應簡文「行毋蹶」。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8頁。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
[3]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

中国历史上有故事的桥吗

,1985年10月)381頁。
[4]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6月)711頁。
[5]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117頁。
[6] 陳劍:〈甲骨文舊釋「眢」和「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的兩個字及金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頁143-144。又見於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223頁。
[7] 參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武大簡帛網,2009.01.21。
[8]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一冊1535頁。
[9] 〔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0年7月)235頁注38。
[1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
[11] 見單育辰:〈上博竹書研究三題〉《簡帛研究二OO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48頁注2引陳劍先生的意見。
[12] 見施謝捷:〈《漢印文字徵》及其《補遺》校讀記(一)〉《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308頁。
[13] 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之研究》(北京:線裝

中国历史中的伟大人物故事

書局,2008年7月一版一刷)117頁。
[14]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2月)上冊38頁。
[15]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2月)中冊832頁。
[16] 魯士春著:《先秦容禮研究》(台北:天工書局,1998年7月)106頁。
[17] 〔東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祝敏徹、孫玉文點校:《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179頁。
点击下载附件: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0564《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307.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蘇建洲:《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82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