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书法-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

  • 书法,楷书,艺术,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发展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03: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书法-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书法-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


在世界艺术长廓里,中国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奇葩独放。因为我国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而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拼音文字的根本特点,是能“因形见义”。汉字因形见义的特点,造成了汉字特有的形体美,从而产生了表现汉字形体美的艺术--书法。
或问:中国书法艺术何以长命无衰竭?答曰:我国书法的艺术生命,薪传于汉字线条的不断抽象之中。
汉字与绘画,都源于“象形”自然美。但汉字又与绘画不同。绘画的线条因摹拟写实而变化无穷;汉字当初虽然产生于对对象的模拟写实,但其线条却日渐符号化,最后形成了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呈现出风采各异的艺术美,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汉字产生的初期,书法是以实物的自然美为对象的“象形”。这种“象形”的过程,就是一种超越模拟对象的抽象过程,把模拟的对象抽象成简单的线条,造型出符号化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由模拟的对象到汉字的最初产生,由最初的象形汉字发展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规范的汉字,整个发展变化过程,其本质就是人们对线条的不断抽象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我国书法演变的历史,其本质也是一部对线条(点、画)不断进行抽象的历史。没有从模拟对象的自然美到书法表现的艺术美的抽象,就没有中国的书法艺术。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书法艺术的这一演变、抽象的历史。
1.汉字的草创:仰观俯察,任心所成
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性状者矣。(李阳冰《论篆》)
这里说的是汉字初创的情况。造字者“仰观俯察”,对模拟的对象进行观察把屋,然后对它进行抽象,用简单的线条把它概括地表现(不是“再现”)出来,这一概括地表现的抽象过程,就是“任心所成”。由“观察”到“所成”的“任心”创作过程,描绘的就是一个由客观对象到线条造型的主观抽象过程。
以甲骨文为例,尽管它们都有明显的“象形”性,但毕竟不同于图画,具有文字的符号特征。如果我们把半坡期到庙底沟期再到马家窑期彩陶花纹中的“鸟纹”(参见李泽厚《美的历程》26页)与甲骨文、金文、秦篆的“鸟”字比较,就明显地表现出图画与文字(再出与表现)的区别来。
汉字的产生,这是“仰观俯察”,“任心所成”的抽象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之长,说明抽象的艰辛,但表现出先民的天才创造力,其对文明社会的贡献,远在四大发明之上!
甲骨文、金文之所以能奠定我国书法艺术大厦的基础,根本原因就是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抽象为纯然抽象的线条结构,如同音乐的旋律,表现出多样流动的线条的艺术美。
2.汉字的隶变:遒丽俯仰,波磔骏发
汉字形体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隶变”。“隶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完成了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质的飞跃。篆书结构繁复,用笔单纯,迂回盘曲,不便于书写,于是从战国开始,人们进一步对篆书进行抽象改造,到汉代终于完成了“隶变”。
“隶变”的抽象,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变繁为简,笔画上变圆转为方折,以波磔点掠不同的点画形态,取代了篆书单一的粗细均匀线条,遒丽俯仰,波磔骏发,对汉字形体作了一次根本性的改造。如果说篆书还带有象形的图画遗韵,那么,隶书已彻底扫除了象形的图画式线条,抽象成纯然符号化了的线条,为楷书的登堂入室,为汉字的定型规范,奠定了基础。
隶变,不仅使汉字成为抽象的状物符号,而且通过用笔的轻重快慢、虚实强弱,给书写者带来了更为灵活的主观抒情的艺术灵魂。
3.汉字的定型:真书绝妙,大巧若拙
楷书,也是由隶书在实用过程中不断“隶变”而形成的新书体。楷书定型于魏晋。
楷书以横和捺,取代了隶书的蚕头燕尾,使汉字变得方正平直,简易规范。从此,汉字造型的基本笔画定型了。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的符号化,看似简单呆板,造出的汉字实则高逸绝妙,大巧若拙。它们在书法家笔下,如“壮士拔剑,雍水绝流;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杆,若虎卧风阁;自上揭竿,如龙跃天门。”(《唐人书评》)评王羲之)构成楷书的简易符号(点画),正因为它们经过高度的抽象,所以在不同艺术修养的书法家笔下,或浑厚刚健,或灵巧潇洒,或婀娜秀美,风格各殊,给人以不同的审

中国历史真实战争故事

美趣味。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20个“之”字,8个“以”字,5个“其”字,5个“怀”字,5个“亦”字,5个“于”字,7个“不”字,2个“感”字,2个“盛”字等,无一雷同,各具匠心。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字,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

苏轼中国历史故事

、有个性,不是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兼备造型和抒情,表现出活泼的、流

中国历史军事家的故事

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正因为楷书点画的抽象,使得书家在具体运用时,呈现出千汇万状,这就是书法艺术几千年来,如长江后浪催前浪,从不停滞,永远焕发着迷人的魅力之所在。
4.汉字的行草:笔走龙蛇,昂扬激越。
汉字笔画,在楷书中,法度森严。苏轼所谓“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用英文介绍中国历史故事

是说汉字赖以造型的基本笔画,在楷书是最为清楚齐备;书法艺术在楷书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而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形态。
“真生行,行生草”。行书、草书都只是楷书的变体。三者的关系,前人以“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跑)”作比喻,准确而形象地指出三者之间的变化在“动”“静”之间。
“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向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书断》草书的特点,正如唐张彦远评张芝草书云:“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谓一笔书。”行书讲究点画呼应与对比,草书注重行笔快速,钩引牵连,流畅飞动,气脉贯通。行、草都是在线条的流动美上下功夫,把法度谨严的楷书点画,变得更抽象,更富于书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唐代韩愈曾这样描述草书表现的艺术个性:“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因此,书法大师们在化静为动的行草书法中,凭借笔画的抽象,特别是狂草书法,通过感情的浪漫抒发,对汉字笔画进行高度的主观抽象,把书法艺术推向颠峰,建构起一座座风采各异、个性天成、莫可穷测的艺术殿堂而雄视古今。
汉字从草创到篆、隶、真、行、草的定型并流传至今的历史,就是汉字线条造型的不断抽象过程。正是在汉字线条的不断抽象过程中,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独特的书法艺术。
(文章来源:《云梦学刊》社科版1994年第4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64.html

以上是关于书法-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书法-汉字的线条抽象与书法的艺术生命;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16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