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表哔哩哔哩,二战历史年表哔哩哔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历史年表哔哩哔哩,二战历史年表哔哩哔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1、中国历史年表哔哩哔哩 ;2、二战历史年表哔哩哔哩。
文明曙光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
元谋人或元谋直立人(学名: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又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
约115万年-70万年前 蓝田人
蓝田人(学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约100-80万年前 郧县人
郧县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因出土地名而被中国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命名为“郧县人” 。
约70万-30万年前 北京人
北京人是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的猿人,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石器)。
约20-15万年前 大荔人
大荔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
约12.5-10.4万年前 许家窑人
许家窑人,最初在1973年被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之间,距今约10.4万年到12.5万年。属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类型。
约35000年前 资阳人
资阳人是发现于在中国四川省资阳县黄鳝溪桥下的智人化石,于1951年发现,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大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约距今35000年左右 仙人洞遗址
仙人洞遗址是目前吉林省经过正式发掘的保存最完整、层位关系最为清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经过系统科学研究的吉林省内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指1933年发现于中国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的晚期智人化石。因化石地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北京猿人洞穴上方的“山顶洞”内而得名。
公元前10000年-前8000年 玉蟾岩遗址
玉蟾岩遗址是一处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一处文化遗存,位于中国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
约距今9000-7000年前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可能跨越约2000年左右。
约距今7500-8000年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距今约7500-8000年。
约距今8000-7100年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得名于1933年在河北省武安县发现的磁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7100年前。
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分布于中国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 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文化为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距今7000年至6000年前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5000年-前2900年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
公元前4400年前-前3000年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较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因发现于热河省(今属内蒙古)的红山而得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5000至6000年前,持续时间约2000年。
距今6300年-4500年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年-4500年前)是中国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4500年或稍晚,大约公元前2500年前后过渡为龙山文化。
公元前3900年-前2000年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
公元前3300年-前2100年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
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夏朝
约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00年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约公元前2100年 夏部落的早期活动
夏部落早期活动于崇山附近,当时河水泛滥,为抵御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
约公元前21世纪
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洪水
大洪水是世界多个民族的共同传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
禹建立夏朝
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因此夏禹成为上古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
禹划九州
相传大禹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启与“家天下”
禹时候,其子启即位,成为中国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
后羿代夏
后羿,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擅射,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权。
约公元前20世纪 人祭
人祭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动物祭。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为牲礼的现象。
约公元前1875年-前1855年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指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少康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公元前1831年或公元前1652年 泰山震
泰山震,是于公元前1831年或公元前1652年在中国泰山地区发生的一场地震或雷震,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的地震。
公元前1589年-1559年 暴桀亡国
桀,夏朝末代君主,发的儿子。史称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暴虐无道,遭到商部族首领汤的讨伐亡国。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建国
汤,商朝的创建者,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一。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王,一举灭夏。
公元前1391年-前1315年 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是商朝从仲丁开始,连续九代发生王位纷争,使王朝中衰,诸侯叛离。
约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殷
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
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 武丁中兴
武丁中兴是指在商朝国王武丁统治年间,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约公元前1204年-前1171年 祖甲改制
祖甲建立了完备的周祭制度,还在晚年时开创了王位嫡子继承制,但并未形成长子继承制。
约商晚期
甲骨文与金文
五鼎时期开始大量出现甲骨文卜辞,中国历史学迈入信史时代。
武王伐纣
周武王帅军与商纣王于牧野展开决战,消灭了商王朝,一统中原。
西周
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 周文王
周文王,姓名姬昌,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其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谥他为周文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周武王
周武王,姓名姬发,,是西周的开国君主,被儒家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公元前1046年 西周建立
武王灭殷后建立周朝,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此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约公元前985年 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昭王即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三次南征荆楚,遭到全军覆没的惨败,周昭王本人也溺死于汉水之中。西周王室的军事实力遭到重创,各地诸侯的实力开始抬头,直接导致西周的国运由盛转衰。
约公元前976年 周穆王西行
周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喜好游历,据传曾西至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
约公元前891年 周孝王分封非子
周孝王把秦地赐给非子,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
公元前842年 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也称彘之乱,是中国西周时期一次以首都镐京四郊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公元前841年-前828年 共和行政
周厉王逃跑后,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政,正是从共和行政开始,中国的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从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来不曾间断,是中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
公元前841年 周宣王
周宣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执政期间曾短暂中兴,但后期穷兵黩武为西周的灭亡埋下伏笔。
公元前782年 周幽王失国
周幽王,奢侈腐化,贪得无厌,烽火戏诸侯博褒姒一笑,周室危机更为严重,已到亡国之时。
约公元前771年 犬戎之祸,西周灭亡
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礼崩乐坏
东周初期,诸侯并起,周皇室微弱,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
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公元前685年-前643年 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公元前659年-前621年 秦穆公
秦穆公,部分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名任好。谋求向东发展,被晋所阻后称霸西戎,成为霸王。
公元前650年-前637年 宋襄公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兹甫,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
公元前636年-前628年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chóng)耳,晋献公之子,继宋襄公之后的霸主,开创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公元前613年-前591年 楚庄王
楚庄王,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为晋文公之后的霸主。
公元前594年 鲁初税亩
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首次实行的按田亩征税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税法。
约公元前590年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诗经》原名《诗》,因其收录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直至汉代才尊称为《诗经》。
约公元前570年-前471年 老子与道家思想
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约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丘,子姓后裔,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约公元前515年-前512年 孙子与《孙子兵法》
孙武,孙氏,名武,字长卿。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创立《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公元前514年-前496年 吴王阖闾
阖闾,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号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重用孙武,伍子胥开创江南霸业。
公元前507年-前444年 鲁班
鲁班,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
公元前496年 越王勾践
勾践,本名鸠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卧薪尝胆,灭吴称霸。
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为姬燕、嬴秦、子楚、田齐、韩、赵、魏,合称为“战国七雄”。
公元前422年 魏国李悝变法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促使魏国富强,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404年-前221年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指的是中国先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晋
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氏族等晋大夫势力所瓜分。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公元前386年-前381年 楚国吴起变法
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公元前386年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奠定秦国在战国七雄的雄厚实力。
公元前354年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计,来自“孙膑救赵”的故事。魏围攻赵都邯郸,孙膑引兵攻魏都大梁解赵国之围。
公元前344年 逢泽之会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打秦国。
约公元前318年 合纵连横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即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连横”,即强国联合弱国去进攻另外的弱国。
公元前307年-前296年 赵灭中山之战
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加强骑兵训练,史称“胡服骑射”,提升了赵国军事实力灭掉中山国。
公元前301年 垂沙之战
秦国、齐国、韩国、魏国四国联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
公元前298年 三国攻秦之战
战国时代齐、韩、魏三国联军攻打秦国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交战,秦国取得重大胜利,第二次,遭到了巨大失败。
公元前293年 伊阙之战
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
公元前284年 济西之战
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以及楚国攻打齐国,齐国近乎亡国。
公元前279年 将相和
赵国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解,同心辅佐赵惠文王,对抗强大的秦国。
公元前278年
战国四名将
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屈原与楚辞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留下千古绝唱《离骚》。
公元前268年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的一计。秦国将地理位置较近的韩国、魏国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与地理位置较远的齐国等国保持良好关系。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 长平之战
秦国白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公元前259年-前257年 邯郸之战
秦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国都邯郸进行的一场城池攻防战争,秦国受到了自商鞅变法后少有的一场大败。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秦朝
公元前256年-前249年 秦灭周
秦国灭亡周朝。此举有象征意义,至此秦代周,为统一六国建立根基。
公元前247年-前210年 秦始皇
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世称秦王政和始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郡县制度制度及推行中央集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不含追尊皇帝)。
公元前227年 荆轲刺秦王
荆轲,姜姓,庆氏,字次非。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最终失败而死。
公元前234年-230年 秦灭韩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腾攻韩,俘获了韩王安,得到韩国的土地。
公元前232年 秦灭赵
秦国对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公元前227年-前222年 秦灭燕
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 秦灭魏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六十万大军出关中,三月后灭亡魏国。
公元前223年 秦灭楚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再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率军攻打齐国,齐军措手不及,齐王田建听从后胜的建议,不战而降。
秦朝建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朝代,使中国由一个抽象的地理名称转为具体的大一统帝国,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荆楚文化与齐鲁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础,使得“秦”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豪华宫殿。
三公九卿制
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它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历朝沿袭,其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郡县制
郡县制,指对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的总称。
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东巡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巡视各地风景,希望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秦攻百越
秦朝发动三次战争使岭南地区首度成为现代中国地理区域内统一政权的领土。
公元前215年 秦蒙恬攻匈奴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蒙恬率秦军夺取了河套附近地区,保障了秦朝首都及附近地区不受匈奴侵扰。
公元前214年 筑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军事工程,其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15个省市自治区,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公元前213年-前212年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下令焚毁“诗、书、百家语”、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是古代文化专制的代表性事件,《史记·儒林列传》称“焚诗书,坑术士”。
公元前210年 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
公元前209年-前207年 秦末民变
中国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秦的战争。秦灭楚后楚地流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原楚国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公元前207年 子婴投降刘邦
刘邦进入关中,子婴向刘邦军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西楚
秦汉之际的诸侯国,上承秦朝、下接西汉。秦亡后,项羽分天下诸侯,以梁、楚地九郡自立为西楚霸王。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力到前202年项羽于乌江边自刎结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灭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统一战争。
汉朝
公元前202年-前195年 汉高帝刘邦
刘邦,字季,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史称西汉,为汉朝开国皇帝,是中国第一位有庙号及谥号的皇帝。
公元前200年 白登之围
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之后开始了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公元前180年-前140年 文景之治
中国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治世,奠定了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汉朝推上顶峰的基础。
公元前154年 七国之乱
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公元前141年-前87年 汉武帝刘彻
刘彻,汉朝第七位皇帝,在位达54年。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绩显赫,和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
公元前138年-前119年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公元前134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明确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天人感应等一系列君权神授、维护皇权专制和大一统的思想。
公元前133年-前119年 汉匈战争
汉朝对付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130年,最终由于汉朝的持续打击和内部纷争,凸显人物卫青,霍去病。匈奴逐渐衰落,不再是汉朝主要的边境威胁。
公元前127年 推恩令
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公元前91年 巫蛊之祸
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造成大量军事政治人才的流失。
公元前91年 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山西河津人),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公元前89年 《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所下达的诏书,公开向臣民反省过错,使到汉朝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急剧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及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避免了像秦朝般迅速败亡的结局。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府
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6年-23年 王莽篡汉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终死于乱军之中。
24年 《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5年 刘秀建立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
67年 佛教传入
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像来华,被视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年。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奉命出使西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80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被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转播的重要大发明。
92年 《汉书》
《汉书》,又名《前汉书》,主要由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132年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
168年 十常侍
中国古代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以张让为首的宦官操纵政权,只手遮天。
181年-234年 汉献帝刘协
刘协,字伯和 ,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无实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
184年 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又称黄巾起义,指的是中国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较大形的分别有两次,即发生在184年由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军叛乱,以及发生在188年较分散、难以讨伐的民变。
184年-220年 汉末群雄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崛起,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
190年-192年 讨伐董卓
关东各地诸侯群雄组织地方联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之后关东诸侯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190年-220年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旧姓夏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194年-223年 刘备
刘备,即汉昭烈帝,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200年-252年 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三国时期吴的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东吴政权,三国的东吴大帝。
208年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战役,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208年-263年 三国鼎立
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 曹丕篡汉
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曹丕篡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完成并得以传续的“篡代禅让”。
221年 蜀汉建立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开始,建立蜀汉,共历二帝。
223年-234年 诸葛亮治蜀
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于诸葛亮,刘禅即位后,孔明辅政。
228年 《出师表》
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29年 孙吴建立
中国三国时期由孙策奠定基础,再由孙权建立的政权。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
249年-265年 司马氏专权
司马懿家族领袖司马懿(第一代)、司马师和司马昭(第二代)及司马炎(第三代)在不同时期控制魏国实权的局面。
263年 魏灭蜀
曹魏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蜀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蜀汉灭亡。
266年 西晋建立
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后世称“西晋”。
279年-280年 晋灭吴
晋朝为统一全国发动对吴的战争,吴主孙皓正式投降。不久,吴国各地守军陆续向晋国归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全国。
291年-306年 八王之乱
西晋末年一场由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政治动乱。
303年-361年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304年-439年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317年 东晋建立
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统治范围大部分在江东地区。
429年-500年 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467年-499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534年 北魏分裂
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
550年-577年 北齐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地理范围包括今天中国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
557年-589年 南陈
南陈,又称陈朝或者南朝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
557年-581年 北周
北周,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地理范围包括今天川、陕、甘绝大部分。
575年-577年 北周灭北齐
南北朝时期灭亡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通过这场战争,北周统一了北方,对南方的陈朝形成绝对优势,中原统一指日可待。
隋朝
581年 杨坚受禅
隋文帝杨坚,字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即位为帝,为隋朝开国皇帝。
581年-600年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581年-602年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北防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的突厥进攻,以及一次反击的战争。隋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587年-589年 隋朝统一战争
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
604年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本名杨英,小字阿
以上是关于中国历史年表哔哩哔哩,二战历史年表哔哩哔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年表哔哩哔哩,二战历史年表哔哩哔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