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主父偃-“齐临菑十万户”辨

  • 主父偃,史记,汉书,苏秦,武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5 03:1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主父偃-“齐临菑十万户”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主父偃-“齐临菑十万户”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齐临菑十万户”辨


西汉前期,齐都临菑非常繁荣。《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曰:
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
“齐临菑十万户”等语,《汉书》卷38《高五王传》所记与《史记》相同。《史记》中还有一条关于战国时期临菑人口的材料,即卷69《苏秦列传》曰:“临菑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这是苏秦游说齐宣王的话。今本《战国策·齐策一》所记与此略同。由于中国古代关于城市人口的记载十分缺乏,没有其他材料可资印证,不少学者据此认为临菑人口由战国时的七万户增长到西汉前期的十万户,并以之作为这一时期城市迅速发展的证据。
笔者近来将《史记》和《汉书》对照阅读,越来越怀疑上述看法。“七万户”还是“十万户”,差别只在“七”和“十”两个字上,而笔者在《史记》和《汉书》中发现大量同记载一件事而“七”、“十”相混的例子。这里只举数例,以见一般:
《史记》卷56《陈丞相世家》曰:“七年而卒。”《汉书》卷40《王陵传》曰:“十年而薨。”
《史记》卷102《张释之冯唐列传》曰:“七年,景帝立。”《汉书》卷50《冯唐传》曰:“十年,景帝立。”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曰:“计然之策七,

推荐中国历史故事的作文

越用其五而得意。”《汉书》卷91《货殖传》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
以上三例,分别都是讲同一件事,《史记》和《汉书》却“七”、“十”各异,而且都是《史记》作“七”,《汉书》作“十”。其原因盖在于古代时二字形近,极易讹误。在其他古籍中,“七”和“十”相混的例子也很多。而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形体来看,“七”很容易误为“十”,“十”却不容易误为“七”。笔者由此怀疑主父偃所说的“十万户”可能是“七万户”之讹,汉武帝时临菑户口非为十万户。今试为辨析如下。
我们首先来考察,主父偃说“齐临苗十万户”这句话,其可能的资料根据是什么。是根据的当时户口统计呢,还是别有所据?当时制度,户口资料在地方上由郡县长吏统计和掌握,以上计的形式报送到中央后,由御史掌管,属于国家档案,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史载高帝登上曲逆城,望见屋室甚壮,想了解当地户口,还要向身边的御史询问。主父偃在人长安前为布衣,虽然游历各地,但穷困不得志,未任官职。后来因上书得武帝赏识,遂人长安。元朔中他虽短时间任过齐相,但那已经是他向武帝进言,说出“齐临菑十万户”一段话之后的事了。通观主父偃的经历,可以判定在他向武帝进言之前,他不具备得见当时齐国或中央的户口资料的条件。那么,主父偃说“齐临菑十万户”只能是别有所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说他“学长短纵横之术”,遍游齐地,又北游燕、赵、中山,后来“以为诸侯莫足游者”,才西人关.其行为颇似战国时的纵横家。主父偃说“齐临苗十万户”,很可能就是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野史故事

依据他所学的“长短纵横之术”。纵横之学到汉武帝时期仍很盛行。《汉书·武帝纪》云:武帝初即位,诏举贤良方正,丞相卫绾称所

中国历史故事作文1000

举贤良或治“苏秦、张仪之言”。纵横家的著述名目很多,据刘向所说,即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等,都是纵横家的著作,说明这类著作在社会上很流行。《汉书·艺文志》著录了汉初至武帝时6位纵横家的著作,其中主父偃有“二十八篇”,而另5家合计为17篇。这说明主父偃在西汉纵横家中的地位很突出。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主父偃对苏秦的言论应该很熟悉。《艺文志》载有《苏子》三十一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下载

篇,是单独流传的。成帝时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其中有不少苏秦的言论,自战国以来一直也在社会上流传。主父偃熟读苏秦的著作,加上他是临苗人,对苏秦游说齐宣王的那段话肯定稔熟于胸。主父偃当时所处策谋之臣的位置,以及他同武帝的关系,都使得他在向武帝进言时极可能搬用苏秦游说齐宣王的话。苏秦原话是“临苗之中七万户”,又说“三七二十一万”,可知临苗原本当是“七万户”。主父偃对武帝讲的也应是“七万户”,是据战国时而言。西汉前期的一些著述和言论,往往是就战国和汉代概括言之,不甚区分,例如《史记》和《盐铁论》表现的就特别明显。这一点已被很多学者指出。我们可以说,主父偃向武帝进言时,论西汉当时之事而杂用战国纵横家言并不足怪。
由于主父偃的关系,齐厉王忧惧自杀,国除。事在元朔二年(前127)。到元狩六年(前117),武帝又封皇子刘闳为齐王。闳母为王夫人,幸于武帝。《史记》卷60《三王世家》褚补载武帝对王夫人曰:“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菑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这段话极可能与前引主父偃的话有关。齐厉王死后国绝,武帝乃从公孙弘之议,诛主父偃“以塞天下之望”。这件事对武帝震动很大。十年之后,当武帝要封皇子刘闳为齐王时,想起主父偃的话自在情理之中。武帝说“古时独临苗中十万户”,多了“古时”二字,正表明所云是战国时事。由此也可以证明主父偃称“齐临菑十万户”是战国纵横家言,“十万户”本应作“七万户”。《史记》和《汉书》记作“十万户”,应是传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以上主要是从“七”、“十”二字形近易讹的角度,并结合有关史实,对“齐临菑十万户”作的若干辨析。汉武帝时临苗户口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战国晚期至汉初这段时间,战争不断,社会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秦末楚汉战争时,齐地遭到很大破坏。惠帝至文景时期有几十年休养生息,齐地人口有较大回升,但临菑的户口可能还没有恢复到战国全盛时的水平。这不仅是因为人口恢复的速度有限,人口自然增殖的效果必须在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还因为这时临菑的政治地位与战国时不同了。战国时临菑是堂堂的齐国之都,政治地位使它聚集了大量人口。进入西汉,临苗不仅失去了这种政治优势,还成为重点受控制的地区。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徙民实关中的政策,齐地诸田都在被徙之列,作为齐都的临菑首当其冲,户口数必然大受影响。后来历次徙吏二千石和高訾富人,临菑也是人口输出之地。全国的政治中心已经移至长安,临苗不再拥有以前列国纷争时代曾经有过的政治优势和环境了。而对于古代的多数政治性城市来说,政治地位的丧失往往意味着人口的迅速减少。从情理推测,汉武帝时临苗不要说有10万户,就是7万户也不大可能。《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平帝元始二年10个县的户口数,都在4万户以上。临苗不在其中,可能西汉末年时它的全县在籍人口已不足4万户。
(资料来源:《学术月刊》2005年第7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684.html

以上是关于主父偃-“齐临菑十万户”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主父偃-“齐临菑十万户”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011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