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清朝-皇太极的人才战略

  • 清朝,历史,中国古代史,明朝,努尔哈赤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5 22:1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清朝-皇太极的人才战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朝-皇太极的人才战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皇太极的人才战略


皇太极继位伊始,面对的是努尔哈赤留下内外交困的乱摊子。当时,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虽然早已脱明独立,雄踞辽东,但由于其晚年逆势而行,举措荒谬,导致内外形势严峻,统治者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

评书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盾。汉人的反抗与逃亡不断发生,满汉对立日益尖锐。后金同明朝的战争不仅毫无进展,且因宁远一败而锐气大丧。作为一国之主,皇太极痛感朝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卡边框

中人心不稳、人才匮乏,明智地提出了“图治以人才为本”(《清太宗实录》)。他所实施的人才战略较为成功,为清朝立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一、营造留住人才的氛围
为留住人才,皇太极积极调整民族政策,争取汉人支持,创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他不再强行让满汉合住,令广大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修改《离主(解除主奴关系)条例》,主张宽大处理逃人,要求限制杀戮,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皇太极颁令说:“治国之道,莫先安民。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令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意在安抚稳定人心。他对努尔哈赤时期有过叛逃记录或被怀疑者,多重新加以任用,如被罢免的副将刘兴祚、游击李延庚等再获重任。努尔哈赤弃置不用的总兵李永芳也重现政治舞台,皇太极旋以其投诚最早,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嗣后皇太极又一再颁发优养汉人之谕,严厉处置屠戮永平汉人的大贝勒阿敏。他在训诫八旗将士时说:“向者我国将士于辽民多所扰害,至今诉告不息。今新附之众,一切勿得扰害。若仍前骚扰,实为乱首,违者并妻子处死,必不姑恕。”
经过努力,努尔哈赤晚年造成的满汉尖锐对立的紧张局面有所缓和,社会环境逐渐趋于安定。
二、广泛搜求人才的举措
皇太极鉴于努尔哈赤时期选拔人才没有定规、缺乏人才保证的问题,决定通过开科考试、直接提拔等方式广纳贤才。从天聪三年(1629)四月开始,后金设立文馆,但起初机构规模有限,人员成份单一,仅有儒臣十人,且全是满人。这对新兴政权发展的人才需求来说,远远不够。为此,皇太极决定设法广泛搜求人才。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天聪三年九月的儒生考试。努尔哈赤在世时,尤其是挺进辽沈后,推行戮儒政策。天命十年(1625)十月曾下令“察出明绅衿,尽行处死,谓种种可恶,皆在此辈”,要将后金国中的汉人儒生斩尽杀绝。此举不得人心,皇太极对此也深有体会。他下令让隐匿得脱的诸生出来参加考试。此次共从三百名儒生中选拔出二百人,分别选送文馆等部门使用。被选中者可谓精英,其中如范文程、马国柱、杨方兴、王文奎等后来成了皇太极的重要谋臣,为其大业的发展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皇太极还以直接提拔、发动举荐、鼓励自荐等方式搜求卓越之才。如直接从奴隶中提拔宁完我,从俘虏中提拔蒋赫德等。其中宁完我是自荐而出,被破格授予参将,他既得任用,随后又一连荐举了五人。
三、扩展人尽其才的局面
上述许多人才原来的经历是非常悲惨与屈辱的,如果没有皇太极的破格提拔、信任与使用,他们或许将永无出头之日。在皇太极制定治国大政方针时,许多重大措施都是文馆文臣所献,文馆也因此成了他的“政策研究室”。皇太极在文馆建设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对人才的极力搜求,便没有文馆的存在与发展。现存于世的《天聪朝臣工奏议》一书,如实记录了作为皇太极智囊团的文馆诸臣以及汉人文士、官员,畅所欲言、人尽其才、坦诚真切地竞相设计治国政策的情形。
在当年文馆诸臣中,有两位最为突出,那就是同为奴隶出身的宁完我与范文程。宁完我提出“参汉酌金”的重要原则,即建设方针要效仿明制,但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有取有舍,有自己的特色。他还提出一系列改革后金政治体制的建议,如设六部、立谏臣、更馆名、置通政、辨服制等主张。范文程则是皇太极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凡有机密大事必召共议。诸多重要文件皆由文程起草,皇太极初尚审阅,后便不再细看,说:“汝当无谬也。”(李霨《内祕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他终成文臣领袖,扶佐皇太极创业,日后又为统一全国立下了不朽的功业,是名副其实的清朝开国元勋。
四、精心储备人才的远略
皇太极的人才战略不仅有近谋,即注重现实,解决当前问题;更有远略,即着眼长久,为将来谋划。天聪五年闰十一月,他下令八旗各级官员送子弟入学读书,在八旗中进行教育普及;八年四月,首开科举,并逐渐常规化、制度化,这为日后的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清兵入关后,这些子弟多为督抚大员,已成长为清朝政权的中坚力量。
除上述这些制度性保证外,皇太极还对在战争中掳获的一些重要人士或降而复叛者,多设法争取,加以留养,以为日后之用。其中张春、祖大寿、苗君稷与洪承畴,便是他颇为用心争取之人。
张春是明朝太仆寺少卿(正四品)、监军兵备道,于大凌河之战中被俘。皇太极将其带回沈阳,虚心隆礼相待,盼其投降。然张春始终保持明臣气节,坚毅不屈,十年后绝食而死。虽如此,皇太极却赢得了爱惜人才的美誉。
明将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中因粮尽援绝投降后金,随后又逃回锦州坚守。皇太极因祖大寿是辽西祖氏家族集团势力的核心人物,一再耐心招降争取。十一年后,祖大寿计穷乞降,皇太极仍授以总兵。这充分展示了皇太极容才、爱才和争取人才的深谋远虑与博大襟怀。
苗君稷是昌平人,诸生出身,崇德三年(1638)末被清兵所获。皇太极欲加重用,被断然拒绝,威胁利诱皆无所动,遂同意其出家修道的要求,以慢慢软化之。虽然苗君稷矢志不移,终身为道士,但历经崇德、顺治、康熙三朝,面对社会的变化,他冷静思考,与时俱进,其诗歌反映了这一进程:由谴责清兵之暴虐,到咏叹国家的统一,并有“雄图开

中国历史上尊重小故事

辟太宗多”(《焦冥集》)之句,成为清朝由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见证人。
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反复努力,终于使其投降。皇太极当即令置酒陈百戏庆贺。对此,满洲诸将皆不悦,皇太极反问:我等栉风沐雨者,究欲何为?众言:欲得中原耳!皇太极笑曰:“譬诸行者,君等皆瞽(gǔ,瞎眼)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昭梿《啸亭杂录》)众乃服。终太宗一朝,洪承畴虽一直未用,然当清兵入关之后,洪承畴成为平定中原的先锋,其功甚伟。皇太极储才战略终收实效。
虽然皇太极一生用人也有不少失误和局限,如他重用的刘兴祚,后来却叛离后金,但其人才战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且开清代风气之先,其重视人才的思想,为后代统治者所继承。八旗办学及开科取士逐渐完善成为制

严复翻译中国历史故事

度,为清朝后世所遵行。康熙、乾隆年间的博学鸿儒及博学鸿词科之举行,正是仿效皇太极不拘一格搜求人才做法的实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302.html

以上是关于清朝-皇太极的人才战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朝-皇太极的人才战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049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