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封建主义-  读一点清史

  • 封建主义,世界历史,时政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5 23:0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封建主义-  读一点清史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封建主义-  读一点清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读一点清史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深远历史视野和广阔世界眼光的伟大政党。
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历来倡导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读史,他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人民日报》2012年7月31日)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在十六届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9月2日)。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更重了,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更高了,而实践反复证明,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越紧迫,对历史经验的借鉴越重要。我们更有必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更有必要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更有必要把提高历史素养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打好扎实的历史根底。
打好扎实的历史根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中国共产党诞生本身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才实现了从理论准备不足到理论上成熟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我们党自己的科学理论形态,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讲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32-533页)领导革命是这样,领导建设和改革也是这样。理论、历史和实践三者之间,是内在地联系和统一的。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的源泉是实践。如果不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了解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的历史走向,就无法充分理解我们党的科学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刻内涵,就无法充分理解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就无法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因而也就无法正确运用理论武器去解决现实问题。刘少奇同志说过,“不学地理、历史”,你就“理论不起来”。[《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1948年12月14日》

中国历史故事mp3+下载

,《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页]科学理论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一定的历史任务相联系的,只有充分理解科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被实践检验的过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的深刻道理,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打好扎实的历史根底,才能更积极地认识现实。马克思认为,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唯一途径,他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以往人类历史的充分研究,才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研究,才发现了资本的秘密。恩格斯也指出,“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这说明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永远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第一动力。我们党理论工作的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是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我们必须自觉地坚持和贯彻这个正确方针。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历史的学习。司马光用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鲁迅意义

十七年时间修撰《资治通鉴》,认为历史“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进书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9607页)。清代史学家顾炎武,研究历史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他的研究既重溯源,更重导流,举凡制度、吏治、地理、疆域、经济、风俗、学术、语言,几乎无所不包。他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方法,影响深远。作为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在一次次历史危机、一次次王朝更替、一次次文化流变中,不断战胜困难和风险,不断解决复

中国历史故事100 遍

杂矛盾和问题,从而不断实现历史进步的。中国的特殊国情,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历史的特殊性。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才能更积极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从而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新特点,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对形势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对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的困难和新的风险,进行积极应对;才能调动起全党、全民族的伟大力量,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坚毅不拔、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打好扎实的历史根底,才能更坚定地创造未来。历史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从来都是为了正确地创造未来。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说,这“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基于建国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的科学总结,也是基于170多年来我国历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艰苦历程的科学总结,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然而,面对中国的崛起,世界上有人时而鼓吹中国威胁论,时而又宣扬中国崩溃论。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像我们这样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社会主义大国,从世界后列走到世界前列,必然会冲破一些旧东西,必然会带来一些新东西,也必然会遇到一些议论和阻力,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重要的是,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建设世界强国的高度,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正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大局,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扎实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目标不动摇,矢志奋斗不懈怠,稳中求进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百折不饶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而奋斗,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打好扎实的历史根底,才能更主动地应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现在,我国正处在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的时期,正在实现从经济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跨越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这种历史性跨越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党全民族必须有高度的、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高度的、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在对本民族历史有深厚感情和深切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我们不能跟着“西方文化中心论”走,“言必称希腊”;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数典忘祖。毛泽东同志1960年12月在会见外宾时,对批判地汲取和继承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曾经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说:“应当充分地利用遗产,要批判地利用遗产。所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要把封建主义的东西与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别开来。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也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时期。当封建主义还在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它有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反封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全部可以无批判地利用的,因为封建时代的民间作品,也多少都还带有若干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我们应当善于进行分析,应当把封建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时期的文化区别开来,应当批判地利用封建主义的文化,我们不能无批判地加以利用。反封建主义的文化当然要比封建主义的好,但也要有批判、有区别地加以利用。我所了解的是这样,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这样。至于充分利用它们,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毛泽东同志这些思想,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文化的根脉不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生生不息。丢掉了自己的文化,最终会丧失一切。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只有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才能自觉、自信地应对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才能从容大气地立足于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才能真正实现由经济大国到世界强国的历史跨越。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重视。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竞相欺辱中国,人民惨遭屠戮,割地赔款不断,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巨大苦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清代的遗产是厚重的、丰富的。其间发生了若干重大事件、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积累了不少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也留下了很多令后人扼腕的历史教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晚清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反而愈益放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灿烂光辉,经过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而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开创了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受人欺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郑重对待历史并善于从切身经验学习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真正有希望、真正走得远的民族。为

儿童中国历史故事演讲

了帮助大家了解和研究清史,我们编选了这本《读一点清史》。收入本书中的文章,都是在清史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专家所撰写。在篇目的选择上,我们尽可能做到涵盖面宽一些,以对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发展过程提供一些线索,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285.html

以上是关于封建主义-  读一点清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封建主义-  读一点清史;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051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