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鵬宇
一
在漢代諸鏡中,有一類以含有“湅石華”鏡銘的銅鏡。其鏡銘格式常有如下種類(圖1-13)[1]:
1.內而光,眀(明)而清,湅(煉)石華,下之菁,見△己,知人請(情),
心志得,樂長生。
《收藏家》2005(9)第12頁圖1[2]
2.內而光,眀(明)而青(清),湅(煉)石華,下之菁,見△己,知人請(情),
心意得,樂長生。
上海泓盛2011春拍:2020
3.內而光,眀(明)而清,湅(煉)石華,下之菁,見△己,知人請(情),心志得,
畢長生。
《巖窟藏鏡》第二集中第96圖[3]
4.內而光,眀(明)而青(清),柬(煉)石華,下之菁,見△己,
圭(窺)人青(情)[4],而長生,
心中兮。
《古鏡今照》圖版一一一
5.內而光兮,眀(明)而清,湅(煉)石華兮,下之菁,見△己兮,
知人刑(形),心志得兮,畢長生。
《越地范金》第132頁
6.【外
汉林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试题
】內而光,眀(明)而清,湅(煉)石華,下之清(菁),見△己,知人刑(形),心志得,畢長生。【內】長宜子孫。
東方博物2006夏拍:0318
7.【外】內而光,眀(明)而青(清),柬(煉)石,下之青(菁),見△己,而人菁(情),長生。【內】宜子孫。
中國嘉德2010春拍:7173
8.【外】內而眀(明),湅(煉)石華,下之菁,見△己,知人清(情),心志得,樂長生。【內】宜子孫。
《古鏡今照》圖版一〇〇
9.【外】內而眀(明)而光,湅(煉)石華,下之清(菁),見△己,知人菁(情),心志得,樂長生。趙。【內】宜子孫。
《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圖版一八[5]
10.湅(煉)石崋(華),下之菁,見△己,知人清(情),心志得,樂長生兮。
《陳介祺藏鏡》圖版一四七[6]
11.湅(煉)石華,下之清(菁),見△己,知人請(情),心志得兮,樂長生。
中拍國際2010慶典:8041
12.【外】湅(煉)石華,下之清(菁),見△己,知人菁(情),心志得兮,樂長生。【內】宜子孫。
《長安漢鏡》第142頁圖四十一:3
13.【外】湅(煉)石華,下之清(菁),見△己,知人菁(情),心志得,樂長生。【內】宜子孫。
中國嘉德2010秋拍:6893
去除通假的因素,1-5可作為“湅石華”鏡銘類型中的標準鏡銘,6-13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字、漏字現象,是對標準鏡銘稍加改造的結果。
這一類的鏡子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對此李零先生曾有考釋及譯文[7]。李零先生認為“內”之鏡面,“內而光,明而清”形容銅鏡明亮干凈,“湅石華,下之菁”,指用取自地下的礦石鑄銅鏡,“心志得,畢長生”指心想事成,得遂其願,長生久視,與天無極。對於這些意見,我們覺得都較為正確合理,符合漢代鏡銘的表達習慣。
不過,李零先生將△釋作“乃”,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书名
見△己,知人情”解釋為“鏡中照見的乃是自己,但推己及人,想到的卻是他人之情。”我們認為似不夠準確。其中△字(參表一),我們認為應釋為“弓”字,讀為“躬”,“弓己”即“躬己”。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越地范金》第132頁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長安漢鏡》第142頁圖四十一:3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考古》1975(3)第179頁圖二,1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古鏡今照》圖版一一〇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古鏡今照》圖版一一一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上海泓盛2011春拍:2020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中國嘉德2010春拍:7173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中國嘉德2009秋拍:5696
“弓”讀為“躬”,典籍有徵。《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經典釋文》:“躬,鄭本作弓。”《隸釋》十八《陳寔壇碑》:“君諱寔,字仲躬。”洪适釋:“諸書皆字陳君曰仲弓。獨此碑不同,殆是備用。”[8]
躬有身體之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胈,膚不生毛。”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躬,體也。”躬常指自身、自己。《詩·邶風·穀風》:“我躬不閲,遑恤我後。”朱熹集傳:“而又自思我身且不見容。”《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鄭玄注:“躬,猶己也。”
“躬己”見諸典籍,《漢語大詞典》釋其義為親身,引唐代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為書證,惜較晚。典籍中又習見“躬身”[9]、“躬自”[10],鏡銘中“躬己”大約也是這一類的意思。而且“見躬己”與“知人情”都是動賓結構,從對仗的角度考慮,似乎也遠勝於“見乃己”。
更為直接的證據是,最近我們新見到的一面“湅石華”漢鏡,異文徑作“躬己”,可佐“弓己”之說。該鏡近日在上海泓盛2013江南桂月拍賣會“百湅石華——銅鏡專場”上拍(5134號)(圖14),鏡銘作:
內而光,眀(明)而清,湅(煉)石華,下之菁,見躬己,知人請(情),
心意得,樂長生。
又“躬己”,亦或作“躬身”,如《西安文物精華·銅鏡》圖版三五(圖15)鏡銘:
維鏡之舊生(性)兮質剛堅,處于名山兮俟工人,湅(煉)取菁華兮光燿遵(焞),升高宜兮進近親,昭(照)兆朕兮見躬身,福憙(喜)進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飲澧(醴)泉,倡樂陳兮見神鮮(仙),葆(保)長命兮壽萬年,周復始兮傳子孫。[11]
“兆朕”,原整理者隸作“兆煥”,殊誤。細審拓片,“昭”字後兩字分別作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當為“兆朕”二字。“兆朕”,指形體。《淮南子·俶真訓》:“天氣始下,地氣始上……繽紛蘢蓯,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高誘注:“兆朕,形怪也。”[12]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卷一》:“‘怪’係‘性’之譌,性猶體也。見《讀書雜志·俶真篇》‘知不能平’條,形性猶形體,乃古人成語。”[13]葛洪《抱樸子·道意》:“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狶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猪疾走,不能跡其兆朕乎宇宙之外。”[14]
二
“湅石華”鏡,最早著錄于《西清續鑒·乙編》卷十九第39頁,原題名“漢長生鑒”(圖16、圖17)。“弓己”二字,原闕釋。
後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亦收錄有此類鏡(卷十五第93頁a下),更名為“漢湅石峯鏡”,雖將“石華”誤釋作“石峯”,但卻將“弓己”二字正確釋出,然劉氏於“弓己”之意無所闡說,故而後來信服者甚少。
梁上椿《巖窟藏鏡》收有一面“光明八乳仙人禽獸帶鏡”(第二集中第96圖),其中“弓己”二字誤釋作“以之”,當系梁氏臆造。
王士倫先生《浙江出土銅鏡》序言《歷代鏡銘選錄》将“知人清(情)”前一句引作“見上下”[15],雖新添一說,然亦不可信[16]。
新修訂版《浙江出土銅鏡》收有一件“东汉七乳禽兽带镜”,其中“知人菁(情)”前一句作“見乃己”[17]。
以上諸說中以“見乃己”流布最廣,近年來新出版的銅鏡著錄、書籍多用此說,如《越地范金》等等。尤其自李零先生《讀梁鑒藏“內而光”鏡》一文後,此說漸成定論。
考諸秦漢時期,“乃”字常作如下諸形[18]:
Ⅰ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秦詔權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行樂錢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漢印徵
Ⅱ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相馬經
Ⅲ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漢印徵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睡虎地秦簡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定縣竹簡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武威醫簡
Ⅳ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史晨碑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熹平石經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漢印徵
“弓”字常作如下諸形[19]: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說文》小篆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武威漢簡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武威醫簡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禮器碑陰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漢印徵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漢印徵
其中Ⅰ式的“乃”字與“弓”字寫法相似,這大概是不少人將鏡銘中“弓己”誤釋作“乃己”,長久流行而不被人懷疑的主要原因。
需要補充地是,清宮舊藏的那件“湅石華”鏡,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除著錄于《西清續鑒·乙編》外,其彩色照片近年來又見於《故宮銅鏡特展圖錄》[20](圖18)。該鏡徑17.6公分,邊厚0.5公分。新出版的《圖錄》已識出“弓”字,但又將銘文割裂誤讀作“湅石峯下之菁見,弓己知人清心志,□□長生,內而光,明而清。”顯然未完全理解鏡銘的含義。
近日,陳學斌先生又贈我一拓,其中“弓己”寫作“己弓”,亦屬少見。其銘曰:
【外】誰(唯)內
中国历史故事动漫图
而光兮,精(清)而眀(明),湅(煉)石華兮,下之清(菁),
昭(照)己弓(躬)兮,知人刑(形),心志得兮,樂長生,
受大<天>保兮,永安寧。【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其文辭精美,銘文罕見,故附圖于文末(圖19)。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2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3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4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5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6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7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8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9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0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1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2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3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4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5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6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7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8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图19
[1] 此類鏡較多,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僅舉出一些具有典型特徵者。
[2] 本釋文採用寬式隸定,如“眀”直接釋作“明”,“崋”直接釋作“華”。
[3] 《巖窟藏鏡》“內”字前有起迄符號,故而我們知道這一類的鏡銘應該從“內”字起讀。相同銘文鏡又見于《考古》1975年第3期第179頁圖二,1,《西清續鑒·乙編》卷十九第39頁a,中國嘉德2010秋拍也拍過一面相同銘文的銅鏡,拍品號6794。
[4] 承蔡偉先生告知“圭”可讀作“窺”。“窺”古音在溪母支部,聲在一系,韻又相同,於音可通。此外,“圭”也可能讀爲“知”,“圭”古音在見母支部,“知”,古音在端母支部,文獻中見系、端系相通之例極多。《淮南子·主術》“若欲規之,乃是離之”,《莊子·在宥》作“若彼〈欲〉知之,乃是離之”。
[5] 趙,鏡師姓氏。“內”字前亦有起迄符號。
[6] 是鏡又著錄於《小校經閣金石文字》卷十五第93頁a下
[7]李零《讀梁鑒藏“內而光”鏡》,中國文物報,2012年3月16日第6版
[8]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第31頁,齊魯書社,1997
[9] 《國語·越語下》:“王若行之,將妨於國家,靡王躬身。”
[10] 《詩·衛風·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11] 此鏡又著錄于《長安漢鏡》第143頁圖四十二,《文物》1979年第1期刊圖版拾壹,1,原書及期刊中鏡銘釋文中
[12] 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新編諸子集成》,中華書局,1989年5月第1版,第44頁
[13] 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卷一》,《于省吾著作集》,中華書局,2009年4月第
中国历史故事文化传承
1版,第805頁
[14] 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新編諸子集成》(增訂本),中華書局,1985年3月第2版,第170頁
[15] 王士倫《浙江出土銅鏡》,文物出版社,1987,第42頁
[16] “弓己”與“上下”字形相差較大,王氏此條引文中值得懷疑處不少,如“早發生”,疑為“畢(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長(
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生”的誤釋。
[17] 王士倫编著 王牧修订《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第228頁
[18] 《秦汉魏晉篆隸字形表》第310頁引諸字形例
[19] 《秦汉魏晉篆隸字形表》第910-911頁引諸字形例
[20]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著《故宮銅鏡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第90-91頁圖版貳柒。
主要参考文献:
[1].梁上椿編.巖窟藏鏡[M].大業印刷局1940年印行
[2].王育龍,程蕊萍.西安地區近年新出土的漢鏡[J].收藏家,2005(9)
[3].浙江省博物館編.古鏡今照——中國銅鏡研究會成員藏鏡精粹(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3
[4].浙江省博物館編.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越地范金[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11
[5].(清)王傑等編纂.西清續鑒·乙編[M].北平古物陳列所民國二十年(1933)影清寳蘊樓抄本
[6].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9.4
[7].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M].新編諸子集成(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3
[8].辛冠潔編.陳介祺藏鏡[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6
[9].王士倫編,王牧修订.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
[10].王士倫編.浙江出土銅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2
[11].程林泉,韓國河著.長安漢鏡[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6
[12].劉體智編.小校經閣金石拓本[M].民國二十四年(1932)小校經閣印本
[13].李零.讀梁鑒藏“內而光”鏡[N].中國文物報,2012,3(16):6
[14].孫福喜主編.西安文物精華.銅鏡[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8.11
[15].高亨.古字通假會典[M].济南:齊魯書社,1997
[16].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故宮銅鏡特展圖錄[M].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17].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晉篆隸字形表[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8
点击下载附件:
1235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73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鵬宇:補說漢代鏡銘中的“弓己”一詞及相關問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