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 北大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7 22:5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蕭旭
北大漢簡(四)《妄稽》圖版及釋文收錄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1],原文由何晉作釋文、注釋。茲據以作校補,本文所引整理者注的說法,有的部分有節省。
(1)孝弟(悌)茲(慈)悔(誨)(P59)
整理者注:“茲悔”即“慈誨”,慈愛教誨。或“悔”通“宥”,“慈宥”謂仁慈寬宥。
王曉明曰:悔字當讀為惠[2]。
按:蘇建洲說同王氏,蘇氏且云:“悔讀為惠。《管子·五輔》:‘孝悌慈惠,以養親戚。’”[3]二氏說是也,《逸周書·寶典》:“九德:一孝,二悌,三慈惠,四忠恕,五中正,六恭遜,七寬弘,八溫直,九兼武。”亦其確證。惠,和順。
(2)鄉黨莫及,於國無論(倫)(P59)
按:於,讀為舉。
(3)力勁夬觡,不好手扷(P59)
整理者注:“夬”同“決”,裂開,分裂。觡,鉤。《方言》卷5:“鉤,宋楚陳魏之閒謂之鹿觡,或謂之鉤格,自關而西謂之鉤。”《淮南子·主術訓》:“桀之力,制(折)觡伸鉤,索鐵歙金。”“扷”疑通“夭”,《說文》:“夭,屈也。”
按:我舊校《淮南》,亦引《方言》訓觡為鉤,並指出俗字亦作“鉻”。《六韜·犬韜·練士》:“有拔距伸鉤,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絶滅旌旗者,聚為一卒。”[4]《論衡·效力篇》:“奡育,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手能決角伸鉤,使之自舉,不能離地。”[5]馬王堆帛書《養生方》:“裹其灰以抿(㨉)手,可以翕壺折角,益力。”《釋名》:“夬,決也,有所破壞,決裂也。”《廣雅》:“夭,折也。”字亦作拗,《尉繚子·制談》:“拗矢折矛。”拗亦折也。
(4)敦次忠篤,善養父母(P59)
整理者注:次,處。敦次猶敦處,謹慎處世。或“次”,序。敦次猶敦序,蓋同《尚書·皋陶謨》“惇敘九族”之“惇敘”,謂依次親厚族人。
王曉明曰:“敦次”當讀為“尊節”,即遵守法度[6]。
按:“鳲鳩”已經指出王說不確。“敦次忠篤”四者平列。敦,讀為惇,敦厚。次,讀為齊,齊肅、莊重。
(5)垂顙折骼(額)(P60)
整理者注:顙,額頭。
王曉明曰:整理者說非是。顙就是額頭,已經“垂顙”,何來再“折額”,“折額”亦不通。“骼”當如字讀。折骼即折腰,即彎腰。《列女傳》載醜女鐘離春有“其為人也,極醜無雙……折腰出匈,皮膚若漆”的記載[7]。
余曉春曰:“垂顙”蓋言突顙、突額[8]。
按:余君得其義,而未得其字。垂,讀為𠂤,專字作顀,字亦作椎。《說文》:“顀,出頟也。”《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碓顙而深目。”“碓”是“椎”形誤字。《呂氏春秋·遇合》:“雄顙廣顔。”舊校:“一作‘推顙’。”“推”、“雄”亦並為“椎”形誤字。《文選·魏都賦》李善注、《白氏六帖事類集》卷7[9]、《御覽》卷382引《呂氏》正作“椎顙”。字亦作魋,《史記·蔡澤傳》:“魋顔蹙齃膝攣。”“魋顏”即“顀顙”。“魋”又同音借作“頽”,《類聚》卷75引梁·劉孝標《相經序》:“頽顔慼(蹙)齃。”[10]
(6)股不盈拼(駢),脛大五𢵣(P60)
整理者注:盈,豐滿。拼讀為駢,並排、並列。𢵣,疑此通“矱”,《後漢書·崔駰傳》:“協凖矱之貞度兮。”李賢注:“凖,繩。矱,尺。”
陳劍指出“拼”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當從“井”作“𢪝”字,云:“𢵣”原讀爲“握”韻部不合,亦甚可疑。待考。“𢪝”應釋讀爲“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𢆞)”,“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與“𢪝”形、音皆近。“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𢆞)”見於銀雀山《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簡904:“中囗之木把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𢆞)以上,室中不盈百枚者,親死不得爲郭(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第144頁注〔九〕:“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疑當讀爲𢆞,二字均從幵聲。把𢆞,指木材之粗細。《孟子·告子下》:‘拱把之桐梓。’趙岐注:‘把,以一手把之也。’《說文》:‘𢆞,小束也。’”按“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𢆞)”於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亦兩見(182、302行,皆用爲度量藥草之單位),還見於《養生方》86、149行。其所謂“小束”之義,據與“把”對文、又與“拱”相當,蓋大小亦近於“兩手合圍”。

中国历史故事三分钟

妄稽大腿細至不足兩手合圍,與其脛又甚粗大逾恆相襯,醜惡可知[11]。
按:注說全誤。“𢪝”、“𢵣”皆量詞[12],待考。股不盈𢪝當言其細,脛大五𢵣當言其粗。簡文“臂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八寸,指長二尺;股不盈𢪝,脛大五𢵣”是說指長於臂、脛大於股[13],此異於常人,固醜女之狀。《說苑·君道》:“脛大於股者難以步,指大於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7)食既相澤(P60)
整理者注:既,此謂食畢。澤,湯汁沾澤。
按:澤,讀為𥼶,浸泡。《說文》:“𥼶,漬米也。”引申之,凡漬皆謂之𥼶。字亦作液、醳,《周禮·考工記》:“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液,讀為醳。”賈公彥疏:“先鄭液讀為醳者,醳是醳酒之醳,亦是漬液之義,故讀從之也。”簡文是說醜女食畢則把碗碟浸泡於水。
(8)勺乳繩縈,坐肄於席(P60)
整理者注:繩縈,疑形容乳房下垂的樣子。“肄”同“肆”,列。
按:勺,讀為佻,音轉亦作弔,悬也。肆,伸展、展放。坐肄于席,指伸兩足如箕形也,古人也稱作“肆踞”、“箕踞”、“箕坐”。
(9)年始十五,面盡魿腊(P60)
整理者注:魿,魚名。腊,乾肉。“魿腊”蓋謂皮膚乾裂粗糙。
抱小曰:“魿腊”即上博九《禹王天下》簡31之“𩸍䱜”。關於“𩸍䱜”,一是蔡偉認為“𩸍”讀為“鱗”,“𩸍䱜(皵/錯)”猶云“鱗皴”。另一種是蘇建洲先生認為“魿”讀為“皯”,“䱜”自然就是《容成氏》的“䱜(皵)”。我們認為,戰國楚簡《禹王天下》簡31“身𩸍䱜”之“䱜”與《容成氏》簡23+24“面倝䱜”之“䱜”都應讀為“腊”,字又作“昔”,《說文》:“昔,乾肉也。”字或作“焟”,《廣雅》:“焟,乾也。”《容成氏》“面倝䱜”之“䱜”徐在國讀為“皵”,或讀為“粗”,皆非是。孟蓬生、徐在國讀《容成氏》“面倝䱜”之“倝”為“乾”,可從。“倝(乾)䱜(腊/昔)”為同義複詞,就是“乾枯”的意思。《抱朴子·極言》曰:“面無光色,皮膚枯腊,脣焦脈白,腠理萎瘁者,血減之症也。”可以參考。“魿”、“𩸍”待考[14]。
王曉明曰:“魿”在此亦應讀為“鱗”,也可能“魿”就是“鱗”字的異體。“面盡鱗腊”是說臉上皮膚粗如枯魚之鱗。《黃帝內經·靈樞》“論疾診尺第七十四”謂:“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15]
按:抱小聯繫上博簡,讀䱜為腊、昔、焟,是也。《說文》:“昔,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繫傳》:“昔者,肉開析(坼)之象[16]。俎左旁亦象切肉也。腊,籀文從肉。”“腊”是“昔”的後出分別字。俗字亦作𣈏,《玉篇》:“焟,乾也,亦[作]𣈏,同。”焟謂火乾,𣈏謂日乾,其義一也。胡吉宣改“𣈏”作“腊”[17],非是。《高僧傳》卷2:“日給鵝腊一雙。”《金剛映卷上》卷1“腊”作“𣈏”。抱小又謂“倝䱜”即“乾腊(昔)”,亦是也。《初學記》卷28引《山海經》:“雲山之上,其實乾腊。”郭璞注:“腊,乾梅也。”《禮記·檀弓上》鄭玄注:“木工宜乾腊,且豫暴。”《釋名》:“複,其下曰舄。舄,腊也。行禮久立,地或泥濕,故複其末下,使乾腊也。”又“腊,乾昔也。”正“乾腊”、“乾昔”連文。亦作“乾𣈏”,《慧琳音義》卷82:“乾𣈏:音昔,肉乾也。”《可洪音義》卷26作“乾腊:音昔。”《禮記·檀弓下》有人名“陳乾昔”,蓋以物名取義[18]。“昔”是日乾或火乾之肉,引申則有乾枯義。乾枯之物易開裂,“皵”是皮膚乾枯開裂義的分別字,“𣛵(棤)”是木皮乾枯開裂義的專字,其義皆相因。敦煌寫卷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棤,皮甲錯。或作皵、㳻。”“㳻”疑是“焟”形譌。《篆隸萬象名義》:“皵,撗字,𣈏字。”呂浩誤錄作“橫字,腊字”,但校語指出“‘橫字’疑當作‘棤字’”則是[19]。然則徐在國讀䱜為皵,孟蓬生說同(“抱小”失引)[20],亦未為失。物乾枯開裂則麤糙,字亦作錯(“交錯”字本作“逪”),《爾雅》:“棤,皵。”郭璞注:“謂木皮甲錯。”《釋文》:“棤音錯。皵音舄。”《集韻》:“錯,物理麤也。”粗磨石為錯,摩擦亦為錯,皆取粗糙為義。蔡偉說魿、𩸍讀為鱗,魿腊、𩸍䱜猶言鱗皴,可備一通。余則疑魿(𩸍)讀為離[21],音轉亦作列(裂),坼裂義。老人謂之棃(梨、黎)者,取皮膚枯裂為義,語源亦是離或列(裂)。《方言》卷1:“棃,老也,燕代之北鄙曰棃。”郭璞注:“言面色似凍棃。”《說文》:“耇,老人面凍黎若垢。”《詩·行葦》鄭箋:“耇,凍梨也。”《釋名》:“耉,垢也,皮色驪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凍梨,皮有斑黑如凍梨色也。”凍棃,猶言凍裂。魿腊、𩸍䱜,猶言乾枯坼裂。《莊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離而腊”是動詞,簡文“魿腊(𩸍䱜)”則作狀詞,狀詞即由動詞而來。
(10)長髮誘紿(P63)
整理者注:誘,疑同“秀”,美。紿,《說文》:“絲勞即紿。”此蓋謂頭髮細密纏繞。
王曉明曰:“誘紿”疑讀為“秀𩬠”。“𩬠”為假髮[22]。
按:《說文》“絲勞即紿”是指絲弊舊而鬆緩,與“怠”同源,非其誼。當引《廣雅》:“紿,纏也。”誘,讀為修,長也。
(11)觭(奇)牙白齒(P63)
整理者注:《楚辭·大招》:“靨輔奇牙。”蔣驥注:“奇牙,美齒也。”
按:奇,讀為𤘌。《說文》:“𤘌,武牙也。”《集韻》引作“虎牙也”。段玉裁曰:“虎,一本作‘武’,避唐諱耳。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大招》云:‘靨輔奇牙。’《淮南》云:‘奇牙出,𩉇䩉搖。’高注:‘將笑故好齒出也。’按:奇牙,所謂𤘌也。《可部》曰:‘奇,異也,一曰不耦。’笑而露其齒,獨好,故曰奇牙。”桂馥曰:“𤘌,或借‘奇’字,《大招》云云。”[23]
(12)大(太)息歌諃,謬謬爰恤(P63)
整理者注:歌,言說。《玉篇》:“諃,善言。”“謬謬”疑同“穆穆”,安靜、默默。爰恤,哀傷。“爰”讀作“咺”,悲傷。恤,憂。
王曉明曰:諃應讀為吟。“歌諃”就是“歌吟”[24]。
按:有人以“恤”與下句“簫”互易,云:“簡文以‘條(脩)’、‘簫(嘯)’、‘臭’為韻。‘謬謬’應為擬聲詞,可讀為‘噭噭’。恤讀為饖(或‘穢’)。《廣雅》:‘鯹、鱢、腐、饖,臭也。’則‘星(腥)腐臊恤(饖/穢)’四字同義,在簡文中都是指臭味。大(太)息、歌、諃,其聲音如猨嘯之謬謬(噭噭),而其體味腥臊惡臭,則若蛇臭之艻

中国历史十大奇案故事梗概

艻(烈烈)也。”[25]王說是也,吟古字亦作唫[26]。歌吟(唫),歌詠歎息,與上“太息”相應。“謬謬”同“嘐嘐”,從口從言一也。字亦作“膠膠”等形,《詩·風雨》:“雞鳴膠膠。”毛傳:“膠膠,猶喈喈也。”《玉篇》:“嘐,雞鳴也。”是《玉篇》以“膠膠”為“嘐嘐”,《廣韻》“嘐”字條引《詩》正作“嘐嘐”。《集韻》:“咬,咬咬,鳥聲,通作膠。”又“嘐,嘐嘐,聲也。”方以智謂“交交、嘄嘄、膠膠、嘐嘐、咬咬”並同[27],是也。恤,讀為欰、㖅,《玉篇》:“欰,鳴也。”《廣韻》:“欰,鳴欰欰。”又“㖅,口鳴㖅㖅。”《集韻》:“㖅,聲也,或作欰。”爰,猶而也[28]。謬謬爰恤,猶言嘐嘐然而鳴。
(13)星(腥)腐臊簫(鱐),艻艻蛇變(P63)
整理者注:簫,讀作鱐。《禮記·內則》鄭注:“鱐,乾魚。”此謂乾魚之臭。艻艻,疑即“栗栗”,戰抖貌。
王曉明曰:蕭,應該讀為朽。“腥腐臊朽”四字平列,乃“腥臊”、“腐朽”錯列成文[29]。
按:“變”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何有祖指出應釋作“臭”[30]。有人以“簫”與上句“恤”互易,其說見上引。又讀“艻艻”為“烈烈”,指氣味濃烈熏人,是也。簫,讀為焦。
(14)笑胃(謂)周春,奉(捧)頰壴(竪)雜(P63)
整理者注:雜,疑讀作凖(䪼),顴骨。
王曉明曰:“壴”字網友東潮已指出乃“壹”字誤釋。“雜”字從圖版看,右下從“口”,應釋為“囃”。此“囃”疑相當於後世的“咂”,即“嗚咂”之“咂”,乃親吻之意[31]。
按:王說是也,但“嗚咂”乃俗字,本字為“歍𣤶”,亦作“歍噈”、“嗚𣤶”、“嗚噈”、“嗚唼”。《說文》:“歍,一曰口相就。”又“𣤶,歍𣤶也。噈,俗‘𣤶’。”《繫傳》:“𣤶,口相就也。”“噈”為會意字。《玉篇殘卷》:“歍,《說文》又曰:‘二口相就也。’今亦為烏(嗚)字,在口部。”《玉篇》:“𣤶,嗚𣤶也。亦作噈。”[32]《玉篇》引《聲類》:“噈,鳴(嗚)噈也。”《廣韻》:“噈,歍噈,口相就。”“𣤶(噈)”的俗字亦作㗱、唼(色甲切,音迊)、𠯗,《玄應音義》卷24:“𠯗食:古文㗱,又作唼,同。《通俗文》:‘入口曰𠯗。’”“歍噈”的接吻義,可單言“歍”,亦可單言“咂(唼)”。
(15)我今與女(汝)處,訾孰之瘣者(P63)
整理者注:訾,衡量。瘣,疑同“媿”,羞愧,慚愧。
王曉明曰:“處”字網友東潮已指出乃“豦”字誤釋。此句應斷作“我今與女(汝)豦訾,孰之瘣者”。疑“豦訾”讀為“沮訾”,乃“詆毀”的意思。“我今與女(汝)豦訾”是說我今天和你互相詆毀[33]。
何有祖曰:“處”字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當是“豦”字,疑讀作“噱”。《說文》:“噱,大笑也。”[34]
按:《說文》:“豦,鬬相丮不解也。從豕虍,豕虎之鬭(鬥)不相捨。”簡文即用本義,指兩人相爭吵不相捨。或讀豦為詛,咒駡。訾讀為呰,口毁,訶斥。二句是說我和你關係不好,哪個應該羞愧呢?醜女自言有理。
(16)妄稽因新製踵緒之衣,縠帛之常(裳)(P63)
整理者注:“踵緒”即“踵續”,蓋謂衣服拖曳連續不斷。
王曉明曰:整理者說非是。“緒”、“續”非一字,不得相通。“踵緒”應與“縠帛”對文,也應是指絲帛一類的東西。“緒”即“絲”,“踵”就讀“重”,“踵”本身也有重複的意思。“重”為厚重或雙層之意[35]。
按:王說讀踵為重,是也,但緒訓絲頭,無絲義。緒,讀為紵,指色白而細的麻布。簡36“絺緒”亦讀作“絺紵”。
(17)沐膏抹囗(P63)
楊元途曰:“ 抹”下一字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其右旁疑當為“旨”。此字左旁殘缺,疑即“脂”字或至少此字當讀為“脂”。“脂”正與“膏”相對[36]。
按:楊說是也。沐,潤澤也。沐膏者,澤髮。抹脂者,面唇傅粉。
(18)流項囗有,璣狗桀袑,馬躍往來之裴(P63)
整理者注:璣狗,珠璣狗馬,謂珍寶玩好之類,此處所指未詳。桀,高大。袑,褲子。此“桀袑”蓋即“大袑”。裴,長衣。《玉篇》:“裴,长衣貌。”
按:“躍”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楊元途釋作“趯(躍)”。“流項”下之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與簡文“之”字多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同[37]。此三句有人讀作“流項之有璣,狗桀袑,馬躍往,來之裴裴”,云:“‘狗’、‘馬’相對,且也押韻。‘桀袑’應是形容動作的。‘裴’下有重文符。”[38]簡文當讀作“流項之有璣,狗桀袑,馬囗躍,往來之裴裴”。“躍”字上當脫一字,疑當作“騰躍”。桀讀為𧼨。《說文》:“𧼨,趌𧼨也。”又“趌,趌𧼨,怒走。””《廣韻》:“𧼨,走皃。”袑讀為趫,輕捷善走;或讀為超,跳躍輕走義。《爾雅》:“(犬)短喙猲獢。”“桀袑”即“猲獢”,狀狗疾走之貌,本字作“𧼨趫”,亦即《韓詩外傳》卷1之“橋褐”、《文選·射雉賦》之“揭驕”。裴裴,讀為“婓婓”。《說文》:“婓,往來婓婓也。”《廣韻》:“婓,婓婓,往來貌。”《關尹子·三極》:“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裴裴”、“回回”即“裴回”重言而分用,“裴回”亦作“裵回”、“俳佪”、“徘徊”、“俳回”,往來旋轉貌,故引申為不定義。簡文“裴裴”正狀狗馬等玉製項飾之旋繞貌。
(19)蕢(臾)㜢(婁)之紽,夏㬥(襮)短常(裳)(P63)
整理者注:蕢讀作臾,拖曳。“㜢”同“婁”,穿戴。《詩·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毛傳:“婁亦曳也。”紽,縫合之裘。《詩·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孔疏:“然則縫合羔羊皮為裘,縫即皮之界緎,因名裘縫為緎。五緎既為縫,則五紽、五總亦為縫也,視之見其五,故皆云五焉。”夏,大。“㬥”同“襮”,衣領。
按:整理者讀蕢為臾,是也,餘說皆誤。“臾”即“蕢”古文。《詩》“紽”是量詞,毛傳:“紽,數也。”《廣雅》同。《玉篇》、《廣韻》並云:“紽,絲數也。”非此文之誼。㜢,讀為摟,字亦作婁。《說文繫傳》:“摟,曳也,聚也。”紽,讀為袉,俗字亦作袘。《說文》:“袉,裾也。”指衣服的後襟。臾摟之紽,言其衣後襟拖曳也。“㬥”同“暴”,讀為袌、袍,長衣。夏袍,長袍。
(20)脾(髀)若枔版,少肉多骨(P63)
整理者注:“脾”同“髀”,大腿。版,木板。
按:枔,讀為鬵,下小上大的鼎。鬵版,猶今言鍋蓋。
(21)腹若抱曳,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犖)脅膺波(P63)

整理者注: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若犖,嶙峋突露。犖脅,謂肋骨嶙峋突露堅硬。“波”同“陂”,坡起,不平。膺波,謂胸向前隆起不平,疑即雞胸。
按:“膺”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實從疒旁[39]。“曳”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疑為“臾”形譌。“臾”字武威醫簡85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居延新簡3847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二字相近。“抱臾”是疊韻連綿詞,是“部婁”、“培塿”、“㟝嶁”音轉,圓形高起之貌,亦指圓形高起之物。又轉作“孚俞”、“符瘐”、“𩛞𩜶”、“餢𩜶”、“付蔞”等形[40]。簡49:“鳶肩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脥。”整理者謂“‘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脥’疑同前‘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脅’”,是也。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秝。《說文》:“秝,稀疏適[秝]也。讀若歷。”[41]《廣雅》:“稀、秝,疏也。”字亦作歷,《文選·登徒子好色賦》:“齞唇歷齒。”李善注:“歷,猶疏也。”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脅者,言脅骨稀疏。讀波為陂,是也,但不指隆起。《方言》卷6:“陂,衺也。陳楚荊揚曰陂。”謂偏頗。
(22)髮若龜尾,宿(縮)宿(縮)必施(拕)(P63)
整理者注:“宿”同“縮”。《說文》:“縮,亂也。”縮縮,頭髮長短不整紛亂的樣子。施讀為拕,拖曳。
按:“龜尾”無所謂亂,注說非是。宿宿,讀為“縮縮”,當引《說文》:“縮,一曰蹴也。”“蹴”同“蹙”,物不申曰縮,收縮義。行不舉趾亦曰縮,故“縮縮”為緩行之貌、徐趨之貌。《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李善注引《尚書五行傳》:“晦日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又引鄭玄注:“朓,猶條達也。條逹,疾行貌。側匿,猶縮縮,行遲貌。”字亦作“蹜蹜”、“宿宿”,《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鄭玄注:“著徐趨之事。”《釋文》:“蹜蹜,色六反,本或作宿,同。”《論語·鄉黨》:“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集解》引鄭玄曰:“足蹜蹜如有循,舉前曳踵。”《御覽》卷388引作“縮縮”。宿宿必拕者,即舉前曳踵蹜蹜如也之誼。
(23)揆(夔)據(懅)鹿驚(P63)
整理者注:“揆”通“夔”,獸名。“據”通“懅”,懼怕。
按:據,讀為遽,《說文》:“遽,一曰窘也。”《廣雅》:“遽,懼也。”“懅”是後出俗字。揆,讀為䳫,字亦作𪆴,鳥名。或讀揆為𩹍,魚名。
(24)言笑為為,笑胃(謂)周春(P66)
整理者注:“為”疑同“唯”。唯唯,恭順的樣子。
按:“為”是“𤺉”省文,俗字作噅、歪,指口角歪斜。《說文》:“𤺉,口咼也。”又“咼,口戾不正也。”《玉篇》:“噅,口不正也,醜也。”《廣韻》:“噅,口不言正。”口不正言為𤺉(噅),門不正開為䦱,其義一也。“噅噅”狀妄稽言笑之醜。
(25)郢(挰)命(領)騫(褰)衣,齊阿之常(裳)(P66)
整理者注:“郢”通“挰”,舉也。“命”即“令”,讀作領。“鶱”通“褰”,提起。齊,齊地。阿,地名,屬齊。
王曉明曰:整理者讀郢為挰,似不可信。疑郢應讀為挺,立起、直立。挺領,即立起領子[42]。
按:“騫”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何有祖指出字從鳥,當釋作“鶱”。郢,讀為裎。《說文》:“裎,袒也。”《集韻》:“裎,倮也。”字亦作程,《漢書·母將隆傳》:“程奏顯言。”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程奏,露奏也。”字亦省作呈,呈露。阿,細繒也。東阿出繒,故名繒為阿。
(26)韱(纖)費繢(繪)純,裹以鄭黃(P66)
整理者注:纖,小,細。費,疑通“綼”,裳幅之緣飾。“繢”同“繪”,彩繪。純,鑲邊。鄭黃,鄭地的黃色衣料。
按:“繢”讀如字,指紅色的絲帶。《周禮·春官·宗伯》:“諸侯祭祀席,蒲筵繢純。”鄭玄注:“繢,畫文也。”王引之駁鄭說,云:“繢為赤色之組。《深衣》曰:‘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繢與青相對為文,蓋亦以赤色之組為緣。”[43]王說是也,此既有成說,而注者不知徵引,妄說通假。《漢書·食貨志》:“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為皮幣。”“繢純”即純以繢,亦即緣以繢,謂以紅色絲帶緣之耳。“韱費”待考。
(27)長彘以行(P66)
整理者注:長彘以行,蓋謂行步悠緩。《說文》:“後蹏廢謂之彘。”段玉裁注:“廢,鈍置也,彘之言滯也。”
按:彘,讀為蹛,踏也,蹈也。
(28)絺緒(赭)緹黃(P66)
整理者注:絺,細葛布。“緒”同“赭”,赭紅色。緹,紅黃色的絲織物。
按:緒,讀為紵,白而細的麻布。“絺緒”是古書成語。
(29)玉瑵(爪)玦印,色若秋包(苞)之英(P66)
整理者注:“瑵”同“爪”。玉瑵,謂以玉飾手。“印”疑讀作“玄”,蓋同“懸”,懸佩。
按:玉瑵,稱美人的手指甲。“印”無讀“玄”之理。“玦印”待考。
(30)高朐(玽)大綦(𤪌),翡翠䜅式(P66)
整理者注:“朐”同“玽”,玉名。“綦”同“𤪌”,玉名。《廣雅》:“䜅,就也。”王念孫《疏證》:“謂相依就也。”“式”疑同“飾”。
按:上文“玉瑵”寫手飾,此句寫足飾。“䜅”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王挺斌釋作“讙”或“護”,傾向釋“讙”,並指出秦漢文字“護”可以省略“又”旁[44]。“䜅”訓相依就,此《韓詩》說,是親近義[45],非此文之誼。朐,讀為絇,字亦作𡱺、𢂁、鉤,又省作句,指履頭飾物。“綦”讀如字,屨繫,鞋帶。《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飾以銀,連以珠,良玉之絇,其長尺。”《類聚》卷84引“絇”作“句”,《書鈔》卷136引作“鉤”。《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於跗,連絇。”此簡“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當釋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護”之省文。式,讀為翼。言以翡翠護翼絇綦。
(31)韱(纖)隄(緹)襲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屣)(P66)

整理者注:緹,赤色絲織品。襲,量詞,猶言一套。
按:“襲”當是動詞,《小爾雅》:“襲,合也。”此猶言覆蓋。
(32)桃支(枝)象笿,鑑蔚粉墨(P66)
整理者注:象笿,象牙裝飾的盛具。《說文》:“笿,桮笿也。”鑑,鏡。“蔚”同“熨”,熨斗。
按:“桮笿”是盛放杯盤的竹籠,皆與此文寫虞士服飾無涉。象笿,疑讀為“象輅”,象牙裝飾的車。《釋名》:“天子所乘曰玉輅,以玉飾車也。輅亦車也。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象輅、金輅、木輅,各隨所以爲飾名之也。”也作“象路”,《周禮·春官·巾車》:“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鄭玄注:“象路,以象飾諸末。”“鑑蔚粉墨”四者皆修飾容貌所用。“熨斗”本字作“㷉(尉、叞)”,字已從火,後又加火旁作“熨”乃俗字,此治小學者之常識。
(33)馮(憑)吸皆願,七旬為夜(P66)
整理者注:“馮”同“憑”,滿也,盛也。吸,吸氣,《說文》云:“內息也。”“憑吸”意謂心中氣盛憤懣。或即“憑噫”,亦謂氣鬱積憤懣。
按:“吸”是動詞,《說文》云“內息”,“內”即“入”字,注者不知其誼。吸,讀為悒,憂悶不安。憑悒,猶言憂悶。
(34)周春與出,遇妄稽門。見春而笑,仞仞囗囗(P68)
按:“遇”是“過”誤書。仞,讀為訒。《說文》:“訒,頓也。”“頓”同“鈍”。訒訒,口吃貌,今吳語尚謂口吃為“訒”,字又作“𠯄”。
(35)……瞻諸,前龜後陫(P68)
余曉春曰:“瞻諸(蟾諸)”就是癩蛤蟆[46]。
按:余君說是也。“蟾諸”亦作“詹諸”、“蟾蠩”、“蟾蜍”。《爾雅》:“鼁𪓰,蟾諸。”《說文》:“鼀,圥鼀,詹諸也。”陫,讀為痱,痱子[47],也稱作“痱癗”、“痱磊”、“痱瘤”。《廣韻》:“痱,痱癗。”又“癗,痱癗,皮外小起。”指皮外起小粒。《證類本草》卷22引《圖經》:“蟾蜍形大,背上多痱,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又引陳藏器曰:“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聲,行動遲緩。”後陫者,言妄稽如蟾諸背上有痱子也。
(36)曲指䠱踝(P68)
整理者注:“䠱”疑同“屬”,連屬。
按:曲指不得連屬至踝,注說非是。䠱,讀為獨。人皆足內外有踝,妄稽獨否,故為異耳。
(37)穜(腫)朏廢腤(P68)
整理者注:朏,腳彎曲。《廣雅》:“朏,曲腳也。”“廢腤”疑即“瘖俳”。《素問·脉解篇》:“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王冰注:“俳,廢也……腎氣內奪而不順,則舌瘖足廢,故云此腎虛也。”
按:“瘖”是口啞不能言之病,與此無涉,注說非是。朏,讀為詘、屈,彎曲,“朏”乃曲腳之分别字。腤,讀為𤸱。《說文》:“𤸱,跛病也。讀若脅,又讀若掩。”字亦作㞄,《廣雅》:“㝿、㞄,蹇也。”“㝿”同“跛”。《廣韻》:“㞄,蹇跛之皃。”又“㞄,跛也。”字亦作𨂁,P.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蔣斧印本《唐韻殘卷》並云:“𨂁,跛行貌。”《玉篇》:“𨂁,足跛𨂁也。”字亦作痷,《集韻》:“𨂁,跛疾,或作𡯸、痷。”“廢”指足傷殘,《淮南子·覽冥篇》:“走獸廢腳。”高誘注:“廢腳,跛蹇也。”“廢腤”同義連文。
(38)見富不為變,見美不為㘇(榮)(P68)
整理者注:“㘇”同“榮”,棄,見《列子·周穆王》“榮汝之糧”張湛注。
按:訓棄不通,且“榮”無棄訓,張湛注非是。《列子》之“榮”讀為贏,擔負之義[48]。㘇,讀為䁝[49],字亦作營,迷惑。諸葛亮《新書·將志》:“見利不貪,見美不淫。”淫亦惑亂義。與簡文義同。《晏子春秋·外篇上》“不為大利變”,即“見富不為變”之誼。
(39)壹接周春,無所用士(事)(P68)
整理者注:壹,專一。
按:“壹”猶言一旦,副詞。
(40)妄稽為布席善傳之,邑(挹)入其衣而數揗之(P68)
按:“傳”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當釋作“傅”,秦漢隸書“傅”字右上的一點往往可以省略。
(41)隨而猶之,執而窌之(P68)
整理者注:“猶”通“猷”,疑此假借為“搖”,搖動。窌,疑讀若摎,繫縛,捆綁。《說文》:“摎,縛殺也。”
按:此為虞士治傷,何捆綁為?注者引《說文》訓“縛殺”,更是不知所云。“猶”可徑讀為“搖”。隨,讀為㨊、撱。《玄應音義》卷10、17、22、24並引《通俗文》:“捫摸曰㨊。”《集韻》:“㨊,捫也,或作撱。”窌,讀為抱,抱持。字亦作㧕,《集韻》:“㧕,捫也。”
(42)楬解囗之(P68)
按:楬,讀為厇、磔。《玄應音義》卷14、16、17、22、24並引《通俗文》:“張申(伸)曰磔。”《廣雅》:“磔,開也。”《玉篇》:“厇,亦作磔,開厇也。”字亦作乇,張家山漢簡《引書》“引口痛,兩手指内(入)口中,力引之;已,力張口,力張左輯(頜),有(又)力張右輯(頜),乇而勿發,此皆三而已。”“乇”即上文“張”字之義。
(43)蕭(肅)蕭(肅)淮淮(P69)
整理者注:肅肅,敬也。淮淮,疑同“唯唯”,恭順貌。
按:注說大誤。此寫妄稽之醜惡,何得言恭順?蕭蕭,讀為“慅慅”,亦作“騷騷”,動擾貌。淮淮,讀為“睢睢”,跋扈貌。“蕭蕭淮淮”指上文妄稽“搖臂兩指”(簡45)把虞士打傷。
(44)慮聞一里(P69)
整理者注:《廣雅》:“慮,廣也。”
按:慮訓廣未見經傳。慮,讀為臚。《國語·晉語六》韋昭注:“臚,傳也。”俗字亦作𨇖,見《集韻》。
(45)朝噒聲聲,當門塞戶(P69)
整理者注:噒,象聲詞。
按:注說無據。“噒”同“呤”,《集韻》引《埤倉》:“呤呤,語也。”
(46)左手把之,右手𢬮之。適得其指,因朐折之。適得其耳,究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而起(P70)

整理者注:朐,彎曲。
伊強曰:簡59:“誶(捽)𢬮緄(混)緄(混)。”兩例“𢬮”字,頗疑當讀為“搣”。《說文》:“搣,㧗也。”又“㧗,捽也。”又“把,握也。”[50]
按:伊說是也。朐,讀為拘,執持。究,讀為㲃(𢽭)。《說文》:“㲃,揉屈也。”《廣韻》:“㲃,㲃屈。”又“㲃,強擊。”《集韻》:“𢽭,強擊也。”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抾,俗字作𢬱。《方言》卷6:“抾摸,猶言持去也。”《集韻》:“抾,持也。馬融曰:‘抾封狶。’或作𢬱。”《文選·羽獵賦》:“抾靈蠵。”李善注引韋昭曰:“抾,捧也。”
(47)妄稽忿忿,自身艻之。疏齕鉗錯,疾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筮(噬)之(P70--71)

整理者注:疑“艻”通“扐”,捆綁。《集韻》:“扐,縛也。”亦或“艻”同“竻”,刺。疏齕鉗錯,蓋謂張口咬牙切齒。疏,分開。“齕”同“頜”,上下頜。
陳劍曰:按西北漢簡數見“芀”字,或訛作“艻”(如居延漢簡123.63‘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等)。前者勞榦先生已曾正確釋讀爲“刈”,裘錫圭先生又對有關字形辭例等有詳論。“艾”可訓爲“治”。
按:“竻”訓刺指竹刺,名詞,非其誼也。“扐”訓捆綁,實是“勒”字。此簡“艻”讀為勒,猶言勒緊、拉緊。《釋名》:“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也。”《玉篇》:“勒,抑勒。”疏,讀為束。齕,讀為𢴲,亦束也。鉗,古刑具名。錯,讀為笮,字亦作鑿,亦古刑具名。疏齕鉗錯,言束縛虞士而施刑。“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是“惡”增旁字。
(48)跪進涶(唾)淺(濺),以時閒之(P71)
整理者注:跪進,跪著奉進。“涶”同“唾”,唾沫。淺,濺,噴射。
按:“跪”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楊元途釋作

体现中国历史的故事

“𧻜”,謂即“跪”之異體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6

。“濺”乃俗字。淺,讀為灒,字亦作𠵖。《說文》:“灒,汚灑也。一曰水中人。”段玉裁曰:“《史記·廉藺傳》作‘濺’,楊泉《物理論》作‘𠵖’。皆音子旦反。‘中’讀去聲。”[51]《玄應音義》卷7:“唾濺:又作灒、𠵖二形,同。”正作“唾濺”,亦作“唾𠵖”。《玄應音義》卷3:“澆灒:下又作濺、𠵖二形,同,子旦反。《說文》:‘灒,相汙灑也。’《史記》‘五步之內,以血濺大王衣’作‘濺’,揚(楊)泉《物理論》云‘恐不知味而唾𠵖’作‘𠵖’。江南行此音,山東音湔,子見反。”此段說所本。
(49)能過乎度(宅),不可當月而睇(P73)
整理者注:當,對。“睇”蓋同“睼”,迎視。
按:睇,微微側視,此乃古楚語。《說文》:“南楚謂眄曰睇。”《楚辭·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睇,微眄貌也。”“睇”寫婦人美目。言不可者,極言其美。
(50)陰象簪,尌(駐)觭(奇)牙,步蘭(闌)下(P73)
整理者注:陰,隱於陰影之中。象簪,象牙之簪,此代指美人虞士。“尌”同“駐”,停步駐留。“觭牙”即“奇牙”,漂亮牙齒,此亦代指美人虞士。
按:注者說“象簪”、“奇牙”可以代指美人虞士,未聞。“觭牙”即“𤘌牙”,已詳上文。陰,讀為兂,俗作簪,插也,字亦作撍。綴物為簪,所綴之物亦為簪,名、動相因。尌,讀為鬥,俗作逗。鬥奇牙者,寫婦人之笑貌媚態。《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只。”《淮南子·修務篇》:“口曾撓,奇牙出,𩉇䩉搖。”高誘注:“冒若將笑,故好齒出。”王粲《神女賦》:“美姿巧笑,靨輔奇牙。”
(51)日短歲眧(P73)
整理者注:“眧”疑同“迢”,長久。
何有祖曰:“眧”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即“𦨣”字。“𦨣”在文中與“短”相對爲文,似形容時間長。“𦨣”字如以舟爲聲,讀作“壽”。《說文》:“壽,久也。”字也有可能以“召”爲聲,讀作“迢”[52]。
按:“日短歲𦨣”是周春及時行樂之辭,言歲日苦短,“𦨣”不得據對文訓長。有人讀𦨣為遙,舉上博(九)《舉治王天下》簡4+16:“日短而世意(億)矣”為證[53]。此與上博簡文義無涉。“𦨣”即“𦩍”別字,刀、周一聲之轉。𦨣亦短也。《釋名》:“𦩍,貂也。貂,短也。”《廣雅》:“䂏,短也。”無緣之衣(即短衣)謂之裯,短尾之犬謂之䂏、㹦,短尾之鳥謂之翢(周),無緣之斗謂之刁,其義一也。小車謂之軺,小船謂之𦩍、舠、𦨣、刀,小魚謂之鯛、鮉,小兒留髮謂之䯾、髫,皆取短義。
(52)妄稽大越,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嘰嘰)哭極(P73)

整理者注:越,怨恨。《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則是越之也。”王聘珍《解詁》:“越,疾也。”“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同“嘰”,哀歎聲。
按:“越”無怨恨義,所引《大戴》“越之”與下文“疏之”對文,“越”是“戚”形誤,親近也[54]。且王氏“越,疾也”之訓出《廣雅》,是輕疾、疾速義,本字當作“䟠”,不是怨恨義。注者昧於故訓,妄引一通。越,讀為怴。《公羊傳·桓公五年》:“曷為以二日卒之?怴也。”何休注:“怴,狂也,齊人語。”《廣雅》:“怴,怒也。”又“怴怴,亂也。”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㥋㥋”,字或作“偯偯”。馬王堆帛書《合陰陽》:“絫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者。”帛書《天下至道談》“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作“哀”。《說文》:“㥋,痛聲也。《孝經》曰:‘哭不㥋。’”今本《孝經·喪親章》“㥋”作“偯”。
(53)妄稽大病,音若搤(P73)
整理者注:搤,掐住,扼住。疑“搤”下句讀符號當為重文符號,句為“音若搤搤”。
按:校作“音若搤搤”是也,但所釋則誤。搤搤,讀為“嗌嗌”,音轉則作“啞啞”。
(54)淫瑟緣辟(臂)(P73)
整理者注:淫,大也。瑟,讀若蝨,蝨子。
按:“淫”訓大,指程度深,如云“淫威”、“淫禍”、“淫雨”是也。《廣雅》:“淫,游也。”淫、游一聲之轉。淫瑟緣臂,言游走之蝨沿著其手臂爬行。
(55)魋㬥(㿺)𤵸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P73)

整理者注:“魋”疑同“㿉”,陰部病。“㬥”同“㿺”,鼓起,突出。“𤵸”同“癃”,小便不通。“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疑同“癈”,癈疾。
按:說“㬥”同“㿺”是也,其餘諸說皆誤。癈之言廢,謂四肢傷殘。此文言妄稽因狂怒而生大病,何得生陰部病,又何得致四肢傷殘?不思之甚也。“㿺”是“暴”俗別字,字亦作𦢊、𤿈、曝、爆。魋,讀為𠂤、堆,高起突出。《史記·蔡澤傳》:“魋顔蹙齃膝攣。”“𤵸”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當釋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55],即“𤵸”,同“胮”,腫脹,字亦作肨、䏺、䏾、膖、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勃,勃起。“魋㬥𤵸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四字一義,但言身體腫脹耳。
(56)臨勺疥腸(P73)
整理者注:《廣雅》:“臨,大也。”“臨勺”蓋謂腦勺隆大突起。疥,疥疾。
按:“疥疾”是疥瘡,與“腸”怎麼連文?疥,讀為𤸪。《說文》:“𤸪,引縱曰𤸪。”字亦作𢊏、瘈、痸、掣,抽掣、牽拕、引縮之義。疥腸者,腸痙攣也。勺,讀為灼,灸也。《說文》:“灼,灸也。”[56]又“灸,灼也。”二字互訓,謂以火艾熏灼治病。《楚辭·七諫·怨世》:“唐虞點灼而毀議。”王逸注:“點,汙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點灸之。”臨勺疥腸,謂臨到熏灼治療則腸痙攣也。
(57)鞠(鞫)李(理)而投之面,李(理)盡不棄(P75)
整理者注:“鞠李”蓋即“鞫理”,鞫治審理。面,面頰。
王曉明曰:“鞠”在此應讀為“掬”。掬,兩手捧物也[57]。
按:整理者說鞫治審理而投之面頰,不知何意。王說是也。鞠,讀為匊、𢱬,俗作掬。《說文》:“𢱬,撮也。”又“匊,在手曰匊。”《玄應音義》卷11:“掬,又作鞠,同。”謂兩手捧取。《說文》:“李,果也。”蓋謂淮北惡人兩手捧取李子而食,卻把李子送到臉上,李子吃完了仍在吃。
(58)我妬也,疾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墮)纍瓦毀襲杯,解擇(釋)成索別瓶橘(桔)(P75)

整理者注:疾,快。“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同“墮”,掉落。纍,堆積,重疊。襲,重,疊。解,解開。成,重,層。別,分離。“橘”同“桔”,桔槔,汲井水之木。
王曉明曰:“橘”應讀為“繘”。“繘”為栓繫汲瓶的繩子。古代在井中汲水一般皆用繘栓繫的瓶子,所以古籍中有時會“繘”、“瓶”並提……大意是說極力毀壞累積在一起的瓦和疊在一起的杯子,解開已經連接在一起的汲瓶和繩子。這裡累瓦、襲杯、瓶和繘都象徵周春和虞士的關係[58]。
按:王說大致得之,而未得“杯”字之誼。“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字圖版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其右從“隋”,當釋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隓,毀壞,字亦作𡐦、隳。簡文“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毀”同義對舉。《慧琳音義》卷14引《考聲》:“杯,瓦器未燒者也。”杯讀為坏,俗作坯、𤬭,未燒成磚瓦的土坯。音轉亦作䍍,《說文》:“䍍,未燒瓦器也。讀若筩莩。”《廣雅》:“䍍,培也。”“培”即“坏”異體。壞之言胚,磚瓦之胚胎也。成索,猶言結成的繩。
(59)而離卑李,晝肖(宵)不瞑(眠)(P75)
整理者注:“離”同“罹”,遭受,遭遇。李,疑通“使”。卑使,賤待。
按:度整理者之意,“待”是“侍”誤書。余謂“李”讀為㾖,字亦作悝,或省作里,又作𢟤,憂病也。《說文》:“𢟤,楚潁之間謂憂曰𢟤。”此用楚語。言妄稽遭受憂病,晝夜不眠。
(60)念女(汝)之事我,亦誠苦勞矣。不忍隱,何不走?不勝堇(勤),何不逃(P75)
整理者注:忍隱,忍耐克制。勤,辛勞。
按:隱,憂苦、苦痛。本字為慇,《說文》:“慇,痛也。”字亦省作殷、㥯,俗作㦩。
(61)何則我妬以自敗也(P75)
按:當點作:“何則?我妬以自敗也。”自問自答句。



[1]《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2]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一)》,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7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
[3]蘇建洲說見簡帛網2016年6月25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5。
[4]《六韜》據影宋鈔本,四庫本“拔距”誤作“披距”。《御覽》卷437引作“枝格”,《長短經·練士》作“破格”,恐皆誤。
[5]以上參見蕭旭《淮南子校補》,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96頁。
[6]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一)》,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7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5。下引“鳲鳩”說見此文下之評論。
[7]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五)》,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19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50。
[8]余曉春說見簡帛網2016年6月7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
[9]《白孔六帖》在卷21。
[10]以上參見蕭旭《史記校札》,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3--1984頁。
[11]陳劍《〈妄稽〉〈反淫〉校字拾遺》,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7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50。下引陳說皆見此文。
[12]“ee”讀𢵣為握,說同《北京大學藏西漢代竹書墨跡選粹》(人民美術版社2012年版),陳劍早已指出“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爲握韻部不合”。“ee”說見簡帛網2016年6月8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陳劍說最早見於蔡偉《試說北大漢簡〈妄稽〉之“臂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八寸”》轉引,復旦古文字網2012年12月22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81。下注引蔡說亦見此文。整理者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時蓋據陳劍說刪去“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爲握”之說。
[13]整理者曰:“‘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同‘夭’,長也。”蔡偉謂“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讀為镺”,並引《廣雅》“镺,長也”及王念孫說,指出字亦作“夭”。整理者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時蓋陰取蔡說而陽沒其名耳。
[14]抱小《北大漢簡〈妄稽〉初讀》,復旦古文字網2015年12月1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683。
[15]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16]《繫傳》據新安江氏藏版,“析”當為“坼”形譌,四部叢刊本又誤作“祈”。汪憲、苗夔、王筠並失校。汪憲《說文繫傳考異》,苗夔《說文解字繫傳校勘記》,王筠《說文繫傳校錄》,並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846頁。
[17]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085頁。
[18]王筠謂“人名乾昔者,或取堯如腊之義”,存參。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收入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第6847頁。
[19]呂浩《篆隸萬象名義校釋》,學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25頁。
[20]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札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其說正式發表在《上博館藏戰國楚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頁。
[21]《史記·齊太公世家》:“北伐山戎、離枝、孤竹。”《集解》:“《地理志》曰:‘令支縣有孤竹城。’疑離枝即令支也,令、離聲相近。應劭曰:‘令音鈴。’鈴、離聲亦相近。《管子》亦作‘離’字。”是其證。敦煌寫卷P.2718《茶酒論》:“有酒有令。”P.3910“令”作“禮”。S.5475《六祖壇經》:“若實不相應,合掌令勸善。”敦博本077“令”作“禮”。P.3610《開蒙要訓》“捩”字注直音“令”。P.2578《開蒙要訓》“犁”字注直音“令”。“清浰”音轉則作“青令”、“清泠”。皆其比。這種語音現象,古籍甚是常見,參見蕭旭《〈玉篇〉“浰,清浰”疏證》,收入《群書校補(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6--1900頁。
[22]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二)》,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8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6。
[2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並收入《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702頁。
[24]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25]“黔之菜”《讀北大漢簡〈妄稽〉小札一則》,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22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37。
[26]從林與從金、從今之字古通,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4、1015頁。
[27]方以智《通雅》卷9,收入《方以智全書》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7頁。
[28]參見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148頁。
[29]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30]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年6月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31]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東潮”即王挺斌。
[32]《玉篇殘卷》作:“(𣤶),《說文》:‘鳴(嗚)(𣤶)也。’野王按:口相鳴(嗚)之聲也,或為(噈)字。”錯譌較多。
[33]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三)》,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7。
[34]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年6月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35]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四)》,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9。
[36]楊元途《北大漢簡〈妄稽〉、〈反淫〉校讀筆記》,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3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12。本文所引楊說全出此文。
[37]此“落葉掃秋風”說,簡帛網2016年6月5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2。
[38]此“ee”說,簡帛網2016年6月15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4。
[39]“那個人”也已指出,簡帛網2016年6月4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
[40]參見程瑤田《果臝轉語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9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18—520頁。又參見蕭旭《麵食“餺飥”、“餢飳”、“蠍餅”名義考》。
[41]“秝”字據段玉裁說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9頁。
[42]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五)》,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19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50。
[43]王引之《經義述聞》卷9,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頁。
[44]王挺斌《北大簡〈妄稽〉與〈反淫〉研讀札記》,簡帛網2016年6月29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87。
[45]本字當是追,《方言》卷12:“追,隨也。”桂馥曰:“‘就’當為‘訧’。”王筠、胡吉宣從其說;桂馥又謂“就”是“𣄵(𣄴)”之譌,皆非是。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齊魯書社1987年版,第218頁。桂馥說又見《札樸》卷1,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34頁。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88頁。胡吉宣《玉篇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3頁。桂馥下說見《札樸》卷7,第256頁。
[46]余曉春說見簡帛網2016年6月8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
[47]“痱”亦作“疿”,熱生小瘡,語源是“沸”,言内熱沸起。《玄應音義》卷14:“皰沸:《通俗文》:‘體蛘沸曰㿎沮。’江南呼沸子,山東名㿎沮。”《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35:“盛夏之月,人膚腠開,易傷風熱。風熱毒氣摶於皮膚,則生沸瘡,其狀如湯之沸。輕者帀帀如粟粒,重者熱汗漬漬成瘡,因以為名,世呼為沸子也。”
[48]參見牟廷相《雪泥書屋雜志》卷4,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15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522頁。又參見王汝璧《芸簏偶存》卷2,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462冊,第79頁。
[49]“補白”《北大簡〈妄稽〉中與簡61、62有關的簡序試調》已及之,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25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839。
[50]伊強《試釋〈忘稽〉中的“搣”字》,簡帛網2016年6月20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82。
[5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頁。
[52]何有祖《讀北大簡〈妄稽〉條記(一)》,簡帛網2016年6月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68。
[53]此“ee”說,簡帛網2016年6月8日,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page=3。
[54]參見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45頁。
[55]“那個人”也已指出,簡帛網2016年6月4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71。
[56]今本“灸”誤作“炙”,治《說文》諸家皆校作“灸”。參見《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9938頁。
[57]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四)》,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9。
[58]王曉明《北大簡〈妄稽〉校讀簡記(四)》,復旦古文字網2016年6月13日,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49。
点击下载附件:1679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286.html

以上是关于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北大-蕭旭:北大漢簡(四)《妄稽》校補;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46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