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

  • 中国近代史,历史,林则徐,魏源,明治维新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0 08:3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


在中国近代史上,“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是不同时期提出的探寻中国前途的两个命题。鸦片战争中,魏源在研究总结失败的惨痛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辟论断,而大约过了半个世纪后,“全盘西化”说才开始在中国露头,“全盘西化”为一个流行的社会思潮,则是本世界二、三十年代的事了。这两种主张在中国的近代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那么它们是在一种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各自的特点和实质又如何呢?这需要在比较中做进一步探讨。

关于“师夷长技”出现的历史背景,“史学”专刊已发过专文,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洋务派”所标榜的“自强新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一落千丈,“求强”“求富”的口号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成为绝妙的讽刺。民族危机的加剧,使越来越多的爱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去探索救国真理,如谭嗣同所说:“平日于中外一虽稍稍究心,终不能得其要领。经此创痛巨深,乃始屏弃一切,专精致思,酷嗜西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2册,第566页)。从1895年至1898年短短几年间,报馆风起,学会林立,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著作被广泛译成中文,变法维新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有人形容是:“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同上,《戊戌变法》第3册,第156页)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全盘西化”论在近代中国出现了。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湘报》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樊锥的《开诚篇》:“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是效”,另一篇是易鼐的《中国宜以弱为强》说,它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若欲毅然自立于五

中国历史敢于尝试的故事

洲之间,则必改正朔,易服色,一切制度悉从泰西”。这两则文字可算有关“全盘西化”论的最早报道。“全盘西化”成为时髦的社会思潮,那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胡适、陈序经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声称只有“全盘西化”,中国才有出路。蒋廷黼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也说,中国“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如果说戊戌变法维新时期,刚刚冒头的“全盘西化”论主要是出于爱国动机而走上极端的话,那么“五四时期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则是要对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要把中国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

与“全盘西化”论相比,“师夷之长”的主张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是从实际出发的。当时的实际是什么?第一,鸦片战争把清军装备的落后、穷陋暴露无遗。通过战争实践,使中国人目睹了西方枪炮、船舰的威力,用魏源的话说,要学习的夷之长技是“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议战)。第二,能不能从中国古代智慧中去寻找御敌良方呢?事实说明办不到。不用说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无济于事,就是嘉、道时期被称为“经世致用”的思想和方略也无能为力。第三,是当时清政府现行对外政策的实际。长期以来,清政府坐井观天,昧于世界大势。结果是走私的鸦片大量输入,一些有利于增强国力的“长技”却被拒之门外,魏源曾批语过这一政策魏源、林则徐等按照当时的国情和世界形势,提出他们认为应该学习的内容。
“全盘西化”论者则对本国实际不做认真细致研究,他们对自己的国情,或站在远处、高处粗粗地瞥一眼、或带着有色眼镜略加“考虑”之后,就把目光全部倾注到他们朝思暮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师夷长技”主张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目的是“制夷”,这是关键所在,它的进步性和生命力也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历史上名人真实故事

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制不制夷,或说抵不抵抗列强的侵略这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不但采取了“师夷”的措施而且也初步取得了“制夷”的效果。他曾经派人去澳门、新加坡,“购西洋各国洋炮二百余位,增排两岸”(《林则徐书简》(增订本),第179页),并购置了一艘千吨级的英制军舰“剑桥”号,又组织人力翻译了一些国外造船、制炮的技术资料。林则徐的活动曾使西方殖民者感到恐慌,也使战争初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手。
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蒋廷黼却一方面为殖民主义者涂脂抹粉,说什么“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全无处心积虑以谋中国的事情”。美化投降派琦善下了一番“知已知彼”的功夫,说“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另一方面,却大肆攻击伟大爱国者林则徐“于中外的形势不及琦善那样的明白”甚至说“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外三种))第114页,第133页,第124页),功过是非颠倒到如何地步,究其源不就是“全盘西化”论在作怪吗?
第三个特点是从思想方法以上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打破了僵化的传统意识,对己对彼都注意了克服片面性,这确实是中国思想界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师长”论者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看到了彼长己短之后,并没有失去自尊和自信,从而对夷人顶礼膜拜。相反,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相信经过“师夷长技”一定能达到“制夷”的目的,使国家面目改观。魏源对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出一种由衷的自豪感,他说:“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历算则日月薄食,闰余消息,不爽秒毫;仪器则钟表晷刻,不亚西土;至罗针壶漏,则创自中国而后西行;穿札扛鼎,则无论水陆,皆擅勇力”。这样的民族,如再能长处,“因其所长而用之”,就一定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议战。)
“全盘西化”论者则并非如此。他们鼓吹“要彻底的崇洋”,在“五四运动”后,有一本《中国文化的出路》的书,甚至公开宣扬“中国的一切都不如西方”,必须“把西方的一切都接受过来,好的坏的都要,不仅要民主与科学,也要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其崇洋心理的膨胀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它的片面性也达到了荒废绝伦的程度。
有些论者在评述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总是不无遗憾地认为林、魏等人“只是学习西方文化的表层而非文化的根本”,说他们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须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却如一条清溪,清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见《鲁迅全集》第六卷,第页)。林、魏虽浅,却是一条“清溪”,比起“全盘西化”的“烂泥深渊”来,很容易让人赞同“不如浅一点的好”的呼唤。

“师夷之长”与“全盘西化”,不仅表现出对待西方文化的两种态度,实质上也反映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两种评价。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侵略者面前并没有苟安昏睡,屈服于敌人的坚船利炮,而是不甘落后,积极探索,追求新知,但是“师夷长技”论者并不任意践踏民族文化传统,他们强调以我为主,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相信中国智慧“不亚西土”,要制夷却不为夷所制,“我有铸造之局,则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于外夷”。向夷人学习是要为我所用,绝不能匍匐在夷人脚下,仰其鼻息。这种没有奴颜和媚骨的硬骨头精神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正是“殖民地半殖

日记中国历史故事

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而“全盘西化”论者则割裂民族传统,唯西洋马首是瞻的主张完全是反科学的,因此虽然时不时出来闹哄一阵,但终究成不了气候,毕竟为历史潮流所淹没。
(本文由作者提供,原载于《光明日报》1990年8月1日第三

中国历史故事 儿童

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6759.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262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