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圆明园-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

  • 圆明园,清朝,中国古代史,历史,康熙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0 14:3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圆明园-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圆明园-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的皇帝们,在圆明园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祖孙三代赏牡丹
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年,后来的雍正帝胤禛30岁。当时,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也都有自己的花园,他们看到父皇最先游玩的皇子花园,是四弟的圆明园,便紧接着也请康熙帝到自己的花园走一走,以拉近和父皇的关系。
康熙帝最后一次走进圆明园,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游园活动,因为就是这一次,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也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相会。现在看来,这次游园应当是雍正帝精心安排的。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十几个,孙子就更多了,加起来有50多个。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据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就这样,康熙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身边养育,先是跟随住在畅春园,后来又带着去了避暑山庄,前后有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这年冬天康熙帝病死在畅春园。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极之后,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紫禁城没有圆明园好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燥热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红墙围起来的紫禁城,肯定没有田园一样的圆明园住着舒服。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等到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当天,他就向亲王大臣们传谕,说他“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当年的九至十二月,雍正帝又4次来到圆明园居住,短则9天,最长的一次有32天,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已是年根了,才最后回到紫禁城。
从这以后,雍正帝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死在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大戏楼与买卖街


清朝皇帝在圆明园的休闲生活很有情调。在园中后湖与福海之间,有个景区叫同乐园,顾名思义,是皇帝与臣下一同娱乐联欢的活动中心。同乐园内建有一座三层大戏楼,叫清音阁。此阁每两层之间都设有滑车,根据戏的内容,神仙大佛从上层降下,鬼怪妖精从下层钻出,刹那间神鬼齐集,好不热闹。每当逢年过节,同乐园总要连唱十几天的大戏。陪皇帝看戏的,除了后妃之外,还有亲王大臣、外藩王公以及各国使臣。当然,妃嫔公主与男人们是要分开的,她们在楼上看戏。
同乐园西侧有一条皇家买卖街,大约有三四百米长。这个集市每年都要开上好几次,最热闹的当然是正月了。据长期在圆明园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描述,每当赶集的时候,街上四五十个铺子的店门全都打开,商品琳琅满目,凡是在京城里能见到的,在这里都有个小号。有丝绸街、棉布街、瓷器街,有家具店、首饰店、书店,还有茶馆、酒肆、旅馆等等。水果、饮料、日用杂货应有尽有。那些开店的人,都由太监们来充当。
有趣的是,在买卖街上,有的太监装作游客吵嘴打架,而被官员拿下用棍子打上一顿。还有的装扮成小偷,被当场捉住,出尽了洋相。每当皇帝来到集市的时候,跑堂的呼茶,店小二报账,掌柜的核算,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景象。皇家在这里买东西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要享受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乐趣。
岛上寝宫
圆明园与紫禁城一样,也是前朝后寝。前面是办公区,后面是生活区。作为一座有山有水的大型园林,其帝后寝宫的配置,独具匠心,格外有特色。
圆明园内的寝宫主要集中在九州清晏景区一带,位于皇帝处理朝政的正大光明殿正北,前朝与后宫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帝后寝宫在一个岛上,前后都是湖水,左右设有横跨溪流的小桥四座。
九州清晏殿是皇帝的主要寝宫,相当于紫禁城的养心殿。从雍正初年开始,在殿内就设有火炕取暖的卧室,分别叫东、西暖阁。档案文献记载,乾隆时期,每当冬天来临,

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书

圆明园内皇帝后妃的寝宫总共要安设取暖火炉324个。
道光时,在九州清晏殿的西头接了三间套殿。咸丰帝喜欢住这个套殿,就把道光帝原先赏给他的“同道堂”匾额,用在这里了。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时,为防止大臣专权,特地交给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交给5岁的小皇帝一枚“同道堂”印章,要求朝廷谕旨必须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慈禧太后是小皇帝的生母,那枚“同道堂”印便由她控制了。后来,慈禧太后等最终发动政变,实现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其实也发迹于圆明园。九州清晏的东路,是妃嫔的寝宫,总称“天地一家春”。咸丰帝住在园子里时,他的婉嫔、懿嫔、丽嫔以及5名贵人、2名常在都住在这里,各有一套院落。懿嫔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在这里开始得到皇帝宠幸的,所以对天地一家春这个地方总是念念不忘。

皇家书院


皇帝住在圆明园期间,皇子们也跟着一起到园子里来读书。在清朝,皇子称为阿哥,阿哥们的书房称为“上书房”(道光以前也作“尚书房”)。圆明园的上书房,在前朝区东侧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与皇家画院如意馆一墙之隔,由南北相连的两个小岛组成,雍正帝亲笔书写的“斯文在兹”等四块匾额挂在殿堂之上。
皇子虚龄六岁正式入学,授课师傅由皇帝钦点。上课时间从清晨5点来钟一直到下午两点半,才放学吃饭。下午的课程是军事训练。皇子们在宫里练习走步射箭,到了开阔的圆明园,便练习骑马射箭。练武场所叫山高水长,也是别有一番寓意。根据档案记载,皇子学习一年只放5天假,只有大年初一、端午、中秋、皇帝生日万寿节和自己的生日这五天可以放松一下。
乾隆帝当皇子时在圆明园的住所叫桃花坞,在后湖的西北角,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景色相当优美。他住进这里的时候是15岁,具体住的地方叫桃花深处,在桃花坞最北端的环山之中,非常幽静。乾隆帝很喜欢在这里读书吟诗,把书房取名为“品诗堂”。他从小就喜好诗赋,登基之后更是写诗成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一生竟写了四万多首诗。每次往返紫禁城和圆明园之间,在路上他都要写个十首八首的。
园子里的差役
圆明园里的服务人员有多少?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最鼎盛的时候,园子里的差役达到两千人。这其中,有管理园内事务的官员,有太监、宫女,还有做工的匠役、种田的农夫、养蚕的蚕户,以及喇嘛、道士等等。
圆明园内的太监最多时达到620名。他们主要负责皇帝后妃的起居生活,其中有一种技勇太监负有警卫任务,在平时还要练习长枪、腰刀和弓箭。正是这些技勇太监,在后来侵略者闯进圆明园时,拿起手里落后的武器,进行了一番顽强的抵抗,总算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再说说园子里的匠役。乾隆五十二年(1787)规定,圆明园匠役定额是667名,嘉庆十年(1805)增至908名。他们的职责分的很细:其中703名园户,负责园内各处卫生,白天洒水打扫,夜里轮流值班看护;54名花匠,负责园内40亩花圃养护和16处宫殿四季花卉的摆放;54名

长篇中国历史故事直播

闸军,负责园内各处进水、出水闸门的启动和关闭;还有3名水手,长年在园内看管皇帝的游船——凤翔艇。园内大小船只,在乾隆十年时是184只,主要由太监经管。
圆明园很大,四周的门算起来共有30多个。凡是进入圆明园执行临时差务的官员和匠役,都必须走指定的门,并且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传记大全

要仔细核对身份才能放行。虽然规定很严,也有奉行不力的。乾隆二十一年的一次大清查发现,在圆明园当差的540名园户,竟有95人是冒名顶替的。乾隆帝知道后大为震怒,责令给每个园户制作两个火印腰牌,上面写明年龄和相貌,一个由园户自己携带,一个放在指定的园门处,每天委派专门官员查验核对。园户进入园子,由太监带到当差的地方,不能随意乱走。

拖家带口的护卫军


从雍正二年开始,圆明园就设置了专门的护军营,由八旗护军营和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组成,统辖营务的总统大臣由皇帝亲自委派。圆明园护军营人数最多时达到6847名,配备官马最多时3244匹。围绕着圆明园,总共设置了133处哨所。
在圆明园周围,为护军建起了8所大型营房。清代八旗制度是兵民合一的,不仅是军队组织,也是户籍组织。所以圆明园护军营的营房很大,每个营的最高官员——营总有房子12间,以下依次递减,但就连普通士兵也给3间房子,妻儿老少都住在一起。这种拖家带口的警卫部队战斗力不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圆明

中国历史故事包括哪些

园护军营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长枪、弓箭、腰刀、稍子棍等。当时,能发射铅丸的鸟枪,就算是“军中利器”了。
除了圆明园护军营,在园子外围,还有一支绿营,这就是由九门提督直接统领的巡捕五营。他们在圆明园四周的土山、树林、桥梁以及偏僻小巷,昼夜巡逻。
圆明园的稽查把守,的确可以说是里三层、外三层。可是,这看似森严的拱卫,实际却是涣散软弱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向圆明园时,竟像进入无人之地,实在可悲!
作者简介
李国荣,1961年生,辽宁建平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研究馆员,《历史档案》杂志总编辑,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主要著作有《清朝十大科场案》、《帝王与佛教》、《实说雍正》(合著)等14部,担任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典志·科举志》所附《科场案》项目主持人,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总撰稿、《故宫》清宫档案总顾问。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6637.html

以上是关于圆明园-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圆明园-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2013年第33期);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2739.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