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招商局-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
清代的漕粮海运,始于道光六年(1826年),咸丰朝以后,除因太平天国运动及义和团运动而偶有中断外,漕粮海运已经成为晚清时期最重要的漕粮运输方式。正如晚清政局,漕粮海运也在此期间经历了诸多变革,并与西方势力的屡屡插手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关于西方势力在中国近代社会走向中的作用,中外学术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文即欲通过此个案研究,对这一问题作侧面回答。
一、代运漕粮的谋划与实践
在同治十一年(1873年)招商局创建之前,洋商就已觊觎漕粮海运,尤其是美国,“由于它所处的中立地位,由于它的航行速度,由于它的武器装备,具有比较安全的保障”[1],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美国琼记洋行老板赫尔德(A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动画
·Head)与俄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故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业幅(Ignatiev)千方百计为琼记洋行穿针引线。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换约,伊格那提业幅表示,自己在上海时,美国商人声称情愿领价采买台米、洋米运京,“如令伊寄信上海领事官,将来夷船、沙船均可装载,用俄、米旗帜即何无虞”[2]。
两江总督曾国藩对此颇为积极,他说美国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由美国公司代运漕粮,“或且输诚而昵就于我,未可知也”[3]。但反对意见亦相当强烈。江苏巡抚薛焕认为,此端一开,恐将来洋商藉口按年勒索银两;如不遂其欲,即阻南漕北上,“贪婪之性,势所必然,不如慎之于始,弗令其于条约外稍存觊觎”[4]。杭州将军瑞昌与浙江巡抚王有龄持同样观点:“若由外国领价买运,价银先入其手,难保不随意开销,窃恐藉此把持,从中渔利,将来南漕海运转多掣肘。”[5]漕运总督袁甲三也坚信:“以现在夷情揣之,其气益骄,其心愈侈,万一发价之后事有变迁,更恐无计可施。”[6]恭亲王奕訢等人亦称,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利用价格杠杆,听任中外商人自行经营[7]。
合作虽未实现,在利润驱使下,洋商之间仍出现了一场购运粮食的竞争,仅琼记洋行就从加尔各达、爪哇等地向天津输米30万担以上。它还与旗昌公司作过一番秘密盘算:两家各自垫支70万美元,共同承运100万担粮食到天津,估计可获利120万元[8]。但是,出乎它们预料的是,由于粮食蜂拥而至,京畿米价狂跌,每石值银不到2两。琼记洋行所运之粮,直到第二年才在天津脱手,亏损达12万美元,“造成了这一年成为琼记洋行自1840年创建以来所经历的第一个赔钱的年头”[9]。洋商大亏其本,争夺漕运的活动暂时沉寂[10]。
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立基的重要条件。为抢夺此笔生意,光绪元年(1875年),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为1钱,以运漕60万担计,就会形成30余万两的差价。《申报》也不得不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11]只因李鸿章和招商局坚决抵制,才未成行。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户部为了节省开支,又欲让洋商承运漕粮:通过赫德代觅洋商包运,由沪收径运到仓,每石合银不过6钱,较招商局远为节约[12]。但盛宣怀不无疑虑:“将来权力必尽落他人之手,洋商觊觎本已久矣。”[13]当时商场惯例以每140斤折换为1石,赫德将合同转包给怡和、仁记后,很快就向清廷要挟,以100斤作1石,将成本提高40%。由于“大不合算”,户部只好向招商局求救:“如能承办,不尽之言。”[14]盛宣怀马上答应下来[15],此事才宣告结束。
当然,洋商与漕粮海运发生直接关系的,有清一代也出现过两起:光绪十一年(1885年),江浙部分漕粮由招商局出面,转包给旗昌、太古和怡和代运。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廷如法炮制,由招商局代雇洋商承运。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方宣布阻截海运船只,招商局被迫出售给旗昌,漕粮海运难以进行。洋商乘机活动,德商费实呈请用轮船7只,运粮10年,每年以80万石为断,每石水脚银6钱,十年期满后轮船送归中国。如每年付运之粮不足80万石,则所缺之数按每石补缴银3钱。李鸿章指出,招商局运米至多四、五十万石,德商所请过多,不足部分还有讹索;况轮船用过10年再送中国,早破旧不堪,“以此为饵,其谁信之”?英国则称,如果将漕米交给太古、怡和装运,就算2钱利益已不小。李鸿章奏称:从上海用轮船运米到天津,每石水脚须4钱左右,英国开出如此低的价钱,实际上是企图一劳永逸地控制漕粮海运之权。招商局与洋商抗衡,“官无帮助之法,惟藉此运漕为扶持”,若因中法战争被洋商占夺,则战事平后招商局必难规复[16]。他提议,现在招商局船旗虽换,而此局尚存,江浙漕粮惟有仍
中国历史故事汪小川
照旧章,交由招商局承运,“责成该局转雇洋船分运”。洋商知漕米非招商局不能承运,他日局船收回,“可不费唇舌而自明”。另外,招商局已经和旗昌协商好,收回轮船时盈余仍归招商局,“与其交别家洋船,自不如仍交旗昌承运”[17]。经唐廷枢与洋行商议,决定以招商局所装四成交旗昌洋行代运,以沙宁船所装六成交怡和太古分运[18]。
四月二十七日中法和约画押,法国答应漕米可于是日起运。结果江苏之米80余万石,交由太古、怡和装运的就达32万余石[19]。浙江巡抚刘秉璋因不满洋商在战争期间不肯冒风险运粮,从洋商应运之米中拨出六成约9万余石,交由宁船承运[20]。即便如此,招商局仍规定,其所承运的漕粮,“凡未经海运局验兑、由各县自寄旗昌洋栈者,所有栈租、麻袋、芦席、砻糠、扎口等费,均由本局给付,不与各县相涉”[21],可见完全贯彻了李鸿章的主张,即虽系洋商代运,具体事宜由招商局负责。
光绪二十年,日舰出没大洋,“虽未即敢肆扰沿海,而商舶来往已不免戒心”[22]。清廷命江苏议复,结果署苏州藩司黄祖络、粮道吴承潞等人与盛宣怀商议,最后决定由招商局在天津、上海设立商米公栈,各属将所收米石运交上海公栈验收存储,分雇洋轮装运,所有损失均由招商局赔偿[23]。因战事纷乱,直到第二年张之洞等才给出江苏的具体运漕米数。招商局交洋轮包运部分,共计二十七、八万石,占全部漕粮的三成,其余部分折征[24]。浙江仿效江苏做法,也是本折兼解,折六运四,雇洋轮包运[25]。
简而言之,洋商虽多次想插手漕粮海运,但清廷为维护利权起见,始终加以拒绝。即使雇用,亦完全由招商局负责。这种努力,对于保护漕运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阻止与妨碍漕粮海运
西方列强很早就开始利用漕运来打压清廷。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们即以占领运河、切断运道的方式来挟制清廷。中国通马理逊向英军统帅献计,漕运以江宁为咽喉,英军只需盘踞江面,阻绝南北,即可要挟清廷,“所求当无不如志”;否则扬言密招汉奸,挖冲高家堰堤,阻断运河,“计更无不得请者”[26]。由于早有这种战略企图,英军沿长江一线猛攻,占领镇江后立即派舰队封锁运河口,将当时的近700只沙船阻断于此,切断了与北方的商业联系[27]。尽管此年漕粮已先期运抵通州,美国学者Harold·C·Hinton还是认为,正是英国军队“通过占领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南京,切断了运河,从而为鸦片战争迅速有结果做出了重大贡献”[28]。这种战略态势的存在,使得象包世臣这种原本最支持海运者,也对海运发生动摇:洋人驻扎上海,控制咽喉,“虽仆亦不敢主持”[29]。
清代的第二漕粮海运始于道光二十八年,这也是鸦片战争之后清代的首次漕粮海运。但正是在此次过程中,发生了“青浦教案”[30]。三名传教士违约到青浦传教,和当地看守停运漕船的山东籍水手发生冲突后受伤。尽管事情得到青浦县令的妥善处理,英国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 )仍利用这一机会,扩大事端。他采取的手段之一即是用军舰阻止漕船离港。在上海道咸龄的授意下,几只沙船想冲破封锁线,阿礼国真的命令“奇尔特”号开炮轰击,结果将这些漕船全部堵在黄浦江内,时间长达14天[31]。为扩大影响,阿礼国还派人在吴淞一带遍贴告示,“声言夷人被粮船水手殴打尚未严办,海运米船不许开行等语”,这不能不在沙船水手中产生巨大恐慌[32]。
阿礼国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他咄咄逼人的进攻之下,两江总督李星沅命令地方官分3批从青浦获抓倪万年、王明付、刘玉发等10名漕船水手,枷号黄浦。判罪时,清朝官员认为可判为口角争斗,阿礼国则坚决要求罪加一等,视为“抢劫”。结果倪万年、王明付等人被诬首犯,杖100,充军3年,其他人也莫不罪加一等。随后,清廷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紧急向停运河漕水手发放救济,预给官银,声明于明年河运帮费内扣还,并造花名清册备查[33]。尽管此后水手皆安静如初,但安于现状的道光皇帝再也不可能继续推行海运,道光朝的漕粮海运就此结束。
咸同以后,漕粮海运得到恢复,但类似“青浦教案”性质的事情仍不时发生。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十四日,因各地教案未能迅速完结,法国公使伯洛内对奕訢声称,清廷倘仍不快速结案,“应派本国兵船于海面捕拿漕船,变价分偿受伤之人”[34]。对这份照会,奕訢奏称:“种种狂悖之词,俱出情理之外”[35]。他在照会中指出,办案须有真凭实据,即如北京天主教徒虽有买田红契,但原契仅地11亩,实际侵占却多达73亩,“其为越界多占显而易见”[36]。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同治九年,“天津教案”爆发,清廷特命曾国藩处理。法国公使如法炮制,以决裂相要挟。曾国藩闻知此信,“呕吐大作,历三时之久,卧床不起。据医家云,脉象沉重”[37]。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海运受阻,“或谓局船必为法人所掳,或谓局栈必为法人所焚”,马建忠当机立断,将招商局出售旗昌,结果成为轮船招商局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38]。与此同时,李鸿章希望美、英等国进行调停,以便漕粮继续北运[39]。但美国杨约翰回电,美国并不能“阻止中法之欲按公法所载权利”[40]。也就是说,美国不会为了清廷的利益而插手此事。与此类似,英国的立场是:“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存在着战争状态,所以法国有权宣布封锁。”他们甚至还为法国人的疏忽感到惋惜:“有几条装满漕粮的轮船抵达天津。很显然,这是由于法国人没有看到它们,否则的话,它们早就应该在到达之前消失。”[41]同样,德国外交部也指示德国驻华公使,承认法国军舰有权搜索德国船只[42]。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轮船招商局为避免更大损失,仿效出售旗昌之例,由盛宣怀将轮船分售各国洋商。如德商信义洋行(H. Handl & Co.)和礼各洋行(Messrs, Carlwitz & Co)即收购了招商局的7艘轮船[43]。次年《马关条约》签定,招商局又将出售之船“全数买回”。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招商局为防患未然,再次将永清、丰顺等19艘轮船变价出售,自己仅保留江宽、江永等10艘。次年战事平息,招商局又将售出轮船“仍照原价全部买回”[44]。在经历了这几次反复后,招商局元气大伤,经营受到沉重的打击。
三、漕粮改折与修改商约
漕粮海运本为节省费用起见,但随着财政的日益枯竭,清廷逐渐加大漕粮折色比例,以应付赔款,漕粮海运的比例愈来愈小。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北各属奉派俄法英德四国还款,将漕粮盈余每两解钱100文,正米1石解钱200文,共凑银4万余两。二十四年,又继续每石提钱200文,仍用于还款[45]。此为较早的利用漕粮折银抵款之事。
《马关条约》出台后,清廷为“专款存储,听候拨还洋款”,改折江苏漕粮30万石,折价解司[46]。二十八年,户部为偿还赔款,又筹提各处漕粮折价金:江苏丁漕折钱平余银10万两,江宁丁漕折钱平余银4万两,江苏漕项银6万两,安徽漕项银2万两,河南丁漕折钱平余银2万两、漕折正项加复银4万两,浙江漕项银6万两,湖北丁漕钱价平余银33000两,湖南丁漕折钱平余银3万两、漕项银4万两,安徽丁漕折钱平余银5万两、历年积存漕折银4万两,以上共计银53万3000两[47]。
不过
中国历史图画故事绘本
,在制定《辛丑条约》时,西方列强认为,漕税虽为清廷主要收入,“但因常有天灾侵扰,中国政府时常予以免除。鉴于此项税收不稳定,赫德建议不要动用”[48]。这种态度在《辛丑条约》中得到了体现,即担保只以关税及盐税为准,而没有将漕粮列入[49]。
折价而外,西方列强还欲通过商约谈判,直接监管漕运。二十七年年底,英国商约谈判大臣马凯两次要求清廷允许粮食外运,均遭谈判大臣盛宣怀和吕海寰的拒绝。马凯又提议:“既欲禁米,须先一月通知,并须华洋商一律。无论何项米粮,于禁内有运出口者,概作弛禁。”中方表示,商米可以如此办理,但漕粮与军米不在此内。马凯仍哓哓不休,“坚欲漕粮、军米同禁,否则商米不得独禁出口”[50]。两江总督刘坤一指示:漕粮、兵米皆关国用,与商贩谋利之米迥不相同,“马使无论如何要求,自难允其入约”[51]。事后证明,英方之所以如此纠缠,主要是因为二十八年份苏漕海运,有议交太古洋行代运30万石之议。
清廷宣布漕粮改折诏后,江浙漕粮海运本应全部转入轮船招商局手中。一方面因招商局运输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招商局的不满,江苏粮道罗嘉杰派候补知县沈翊清、颜澍等人前赴上海,与太古洋行秘密协商。太古洋行派华人经理王增禄商办,双方议定,将原来由沙船承担的6成交太古包运。自上海至塘沽,每石规银3钱2分。至历届沙船准带二成免税货物,因国库亏空,准令免税一成。合同草签后,江苏先付水脚规银2万两作为定金。恩寿奏称,综而计之,所议水脚每石约可节省银9分[52]。
整个谈判过程招商局均被蒙在鼓里,直到草约签定,他们才得到消息。二十八年三月初二日,盛宣怀电函外务部,指出清廷成立招商局,“一则利不外溢,二则权自我操,非仅为保护商局起见”。现在英使迟迟不肯定约,皆因有苏漕交太古装运草约。如果草约变成正式合同,“在华商必更心寒气散,难期推广”,要求江苏单方面废除草约[53]。他还表示,太古洋行遽肯减价揽运,“实为攘夺权利起见,是以英国、日本议订商约,均欲将漕运列入约章”。太古平时运送商米,水脚或增或减,但都高于此数,“该洋行何以独于漕米愿减水脚?可见别有隐衷”[54]。同日,盛宣怀又致电外务部大臣王文韶:苏漕代运之事尚未画押,“合同似尚可废”。洋行所减甚微,况一入新约,仍必加价,“此洋人惯技也”[55]。三月初四日,外务部回电:“现电驳令作罢论,勿使利由外溢。”[56]因为“西律毁议,必须重罚”,经江苏与太古反复磋商,太古答应由中方赔偿银7万两废约。盛宣怀先垫银4万两,在招商局应收余米变价盈余项下扣还;其余3万两,由江苏粮道向号商挪付,自行清理[57]。
江苏运漕合同撤销后,马凯不得不同意中方要求[58]。不久,马凯旧事重提,称仅禁商运不禁官运,系违旧约。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对《天津条约》进行补充修订:如果出现饥荒禁运,中国提前一月通知即可禁止。在禁米时期,“如中国国家有漕米、军米欲于禁期之内运出者,须将其数目示明,则该项谷米不算在禁之列”。洋关则须将漕米、军米出口及进口数目登记,但除此之外,不许别项谷米在禁期之内出口。[59]也就是说,经过此番谈判,西方列强已经可以监管中国的漕粮运输事务了。
晚清时期漕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由河运占主导变为海运占主导;由全归木帆船承运变为轮船控制主体部分(《辛丑条约》签订后火车亦加入此行列);由全交本色改为以折色为主。在此过程中,西方技术与漕粮海运相结合,催生了中国运输工具的近代化,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轮船及后来的火车在中国大规模出现,正是重要标志。但是,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必须对西方的这种贡献保持清醒的头脑。漕运只是一种利益的分配方式,西方势力对漕粮海运的染指,无非是想对原有的格局进行再分配,从中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表现,绝非出于什么美好的愿望。正如识者所言:“所有西方侵略者在中国的现代化设施,包括赫德所说的‘做轮车以利人行,造船以便涉险,电机以速通讯’统统在内,都是首先服务于他们的利益。他们的目的,都不是什么向中国引进新的技术,至少首先不是这样;而是为自己攫取利润,至少首先是这样。”[60]
注释:
[1](美)斯蒂芬·洛克伍德:《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章克生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22-123页。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以下同类档案省收藏单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月初九日,总理衙门折。
[3]《军机处录副奏折》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两江总督曾国藩折。
[4]《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件一,江苏巡抚薛焕奏折。
[5]《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二日上谕附件,杭州将军瑞昌等折。
[6]《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借船运米案清档》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件二,漕运总督袁甲三奏折。
[7]《军机处录副奏折》咸丰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恭亲王奕訢等折。
[8](美)斯蒂芬·洛克伍德:《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第129页。
[9](美)斯蒂芬·洛克伍德:《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第133页。
[10] 聂宝璋先生认为,此议洋商运米,“不管怎样,历来由官方承办的漕粮,却开了外轮承运的先例”。参见《十九世纪中叶中国领水主权的破坏及外国在华轮运势力的扩张》(《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实际上,此次洋商所运之米并非漕粮,更说不上是外轮承运漕粮的先例。
[11]《申报》,《论旗昌轮船公司欲代运漕事》,光绪元年二月初九日,1875年3月16日。
[12] 李鸿章:《寄西安行在军机处、户部》,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四日,《李鸿章全集·电稿》卷三七。
[13]《寄江鄂督帅山东抚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五五《电稿》。
[14]《北京全权大臣户部来电》,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二十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五五《电稿》。
[15]《寄北京全权户部》,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五五《电稿》。
[16] 李鸿章:《论南漕折色并由绅董采运》,光绪十年八月十二日,《李鸿章全集·译署函稿》卷十六。
[17] 李鸿章:《复户部额阎两中堂论漕运》,光绪十年八月二十一日,《李鸿章全集·译署函稿》卷十六。
[18]《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十年十月十五日,两江总督曾国荃等折。
[19]《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十一年五月初十日,江苏巡抚卫荣光折。
[20]《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浙江巡抚刘秉璋折。
[21]《述报》,《招商局轮船运漕局示》,光绪十一年二月十八日,影印本,第710页。
[22]《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山东道监御史庞鸿书折。
[23]《朱批奏折》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署两江总督张之洞等折。
[24]《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湖广总督署两江总督张之洞等折。
[25]《朱批奏折》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五日,浙江巡抚廖寿丰折。
[26] 梁廷柟:《夷氛闻记》,中国史学会编:《鸦片战争》(六),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74页。
[27] 对于这一点,英国方面早已有精细打算。有人分析,其侵入长江,“其意即在扼中国交通之冲要,藉以要挟”,且镇江未陷以前,英军即以船封锁运河北口之瓜洲,“可知其断绝漕运之毒计,早决于未至镇江以前也”,见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1983年1月影印,第144页。
[28] Harold·C·Hinton :
The Grain
Tribute System of China (1845-1911), 1970, East Asia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 4.
[29] 包世臣:《答桂苏州第六书》,《安吴四种·中衢一
把中国历史编成故事
勺》附录四下。
[30] 关于清浦教案具体过程的描述,参见拙文:《李星沅与青浦教案》,《史学月刊》2003年第5期。
[31] Ernest O.Hauser著:《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越裔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1990年4月版,第26页。
[32] 福禄堪:《青浦事件信稿》,《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2期。。
[33] 福禄堪:《青浦事件信稿》,《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2期。
[34]《法署使伯洛内为各地官员不肯速结教案等事致奕訢照会》(附件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清未教案》第一册,中华书局1996年6月版,第549-552页。
[35]《军机处录副奏折》同治五年七月十八日(朱批时间),恭亲王奕訢等奏为法国来照情词叵测并现在办理情形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清未教案》第一册,第546-548页。
[36]《恭亲王奕訢为驳斥来照不符事实覆法署使照会》(附件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清未教案》第一册,第P559-561页。
[37]《军机处录副奏折》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折。
[38] 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上海民智书局,1931年7月版,第153-154页。
[39] 李鸿章:《寄译署》,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十日酉刻,《李鸿章全集·电稿》卷五。
[40]《中法越南交涉档》,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七日,美使杨约翰为法禁运漕米事复总署函,张振鹍主编:《中法战争》。
[41]
North China Herald, 1885, 7, 3.
[42] 对于中法战争期间德国对法国的袒护,李鸿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曾对德国公使巴兰德说,“尽管他所希望只是要德国方面讲一句有分量的话,或者陈兵边境来阻止法国像它已做的那样向中国进攻”,但却并未能达到目的。巴兰德则说,中国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从未让德国与闻其事,“如果对一件从未向德国讨教的事,在最后关头期望它以这样干涉的方式羼入其间,这可谓对德国未免要求过甚”,见《巴兰德公使关于同李鸿章谈话的报告摘要(1885年10月10日)》,引自施丢克尔:《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乔松译,三联书店,1963年7月版,第334-335页。
[43]
North China Herald, 1894,9,28; 1894,11,2.
[44] 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158-159页。
[45] 刘坤一:《酌减宁属地丁钱价并提平余折》,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刘坤一遗集·奏疏》卷二八。
[46]《朱批奏折》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刘坤一等折。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366页所指,“二十三年仅在江苏海运漕粮内改折30万石”,所指实应为二十三年份。
[47]《筹补七处厘金折并附清单》,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四日,户部折,《户部奏档抄本》卷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著:《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217-219页。
[48]《赔款委员会关于中国财政资源的报告》,《美国外交文件》,1901年,《附刊》,第146-153页,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著:《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第917-920页。
[49]《辛丑各国和约》第六款第戊条,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9月版,第1006页。
[50] 盛宣怀:《米谷禁止出洋仍坚持原议办法电奏》,《愚斋存稿》卷22《电奏》。
[51] 刘坤一:《复吕侍郎盛宫保并寄外务部张宫保》,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刘坤一遗集·电信》卷2。
[52](台湾)《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六日,江苏巡抚恩寿折。
[53]《寄外务部》,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二日,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7《电稿》。
[54] 盛宣怀:《核减招商局承运漕粮水脚折》,《愚斋存稿》卷7《奏稿》。
[55]《盛宣怀致王文韶电》,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二日,王尔敏、陈善伟编:《清末议订中外商约交涉(盛宣怀往来函电稿)》,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2页。
[56]《吕海寰、盛宣怀致宁督署、鄂督署电》,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廿六日,王尔敏、陈善伟编:《清末议订中外商约交涉(盛宣怀往来函电稿)》,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页。
[57](台湾)《宫中档光绪朝奏折》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两江总督魏光焘折。
[58] 盛宣怀:《米谷禁止出洋仍坚持原议办法电奏》,《愚斋存稿》卷22《电奏》。
[59] 盛宣怀:《重定禁运米谷出口章程入约电奏》,《愚斋存稿》卷23《电奏》。
[60] 汪敬虞:《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第366页。
(资料来源: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近三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回顾 下一篇:试论招商局创立与清代漕粮海运的关系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随便看看
尧的神话传说故事:他的主要贡献有哪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上古神兽:北冥鲲鹏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老照片:盛世才统治下新疆的状态陈纳德与妻子陈香梅老照片:生育两个“魔术师”似的密码破译专家:罗彻福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姚崇提出的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感应故事 因果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
历史学
史家论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简史 古今文献 历史名人 历史考据 治学心语 国外史学 史学评议 观点 学科词条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学科简史
时序 地域 人物 著作 流派
历史网收录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件、历史朝代顺序表、典故,资料齐全的历史吧,打造历史爱好者的历史之家。|所有文章
Copyright©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5570.html
以上是关于招商局-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招商局-西方势力与晚清漕粮海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