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
1、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
十七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的荷兰和英国兴起,打破和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霸权。天启四年(1624),明总兵俞咨皋大败侵占澎湖的荷兰军队,活提其主将高文律等十二人,其余的荷兰官兵则逃往了台南,可惜,明政府官军没有乘胜追歼,于是,这些荷兰人在台南先后建起了赤嵌城、热兰遮城(又称台湾城)、普罗文查城堡(即赤嵌楼)等。崇祯十五年(1642),他们又战败并侵占了台湾北部鸡笼,淡水等地西班牙殖民军。其间,荷兰殖民侵略者强征租税,肆虐民夫,滥杀无辜。他们的卑劣行径激怒了台湾人民,各族人民多次揭竿而起,奋勇反抗,同荷兰侵略者展开了殊死博斗。其中,郭怀一起义最为壮烈。
郭怀一原系郑芝龙旧部,留在台湾。平时,他仗义疏财,慷慨好施,受到汉族和当地人民的崇敬。同时,他“因愤荷人之虐,思歼灭之。”[9]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他密集众人说:“诸君为红毛(指荷兰殖民侵略者)所虐,不久皆相率而死。然死等耳,计不如一战。战而胜,台湾我有也,否则亦一死,唯诸君图之!”[10]众人皆激奋响应。不幸机密泄漏,郭怀一遂于八月五日提前起义。逾二日,在同荷军的激战中壮烈牺牲,其余起义者纷纷被荷兰殖民军用极其野蛮残酷的手段杀害了。死者约四千人之多!
这次起义后,荷兰殖民主义者一提及此事便毛骨怵然,并处处防范,他们怀疑郭怀一暗中与郑成功有过联系。同时,这一惨痛的结局促使台湾人民更加觉醒,认识到要战胜这帮殖民强盗,一方面要继续英勇斗争,一方面要有大陆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以上情况成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因素。
2、“开辟荆榛逐荷夷”
正当台湾各族人民不断抗击荷兰入侵者之时,郑成功已在福建担起了抗清复明的重任。在此之前,其父郑芝龙于隆武二年(1646)降清,清军长驱福建,隆武帝等人被杀害。郑成功虽力劝其父,但大失所望。未久,其母田川氏愤辱自杀。郑成功集国仇家恨于一身,毅然投笔从戎,誓师安平,决心同清军血战到底。自此,他选贤任能,严明军纪,以身作则,威名大振。数年间,他挥师驰聘于东南海疆,抗清基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清廷朝野上下为之震撼。局时,由于荷兰强占台湾,郑、荷双方在海外贸易方面不断出现尖锐的矛盾,于是,郑成功于永历九年(1655)“刻示传令各港澳并东西夷国州府,不准到台湾通商。由是禁绝两年,船只不通,货物涌贵,夷多病疫。”[11]郑成功的严正立场和强大实力迫使荷兰殖民者屈服了。永历十一年(1657),侵台的荷兰当局委派何斌为使者,携带信件和礼物,在厦门与郑成功谈判。他们愿以每年向郑成功交纳银五千两、箭坯十万支、硫磺千担为条件,请求郑成功撤消封锁台湾之令,“年愿纳贡,和港通商”。[12]郑成功从抗清全局出发,予以同意。同时,由于何斌具有鲜明的爱国之心,于是郑成功秘密交给他两项任务,1.搜集荷兰殖民者的军事情况,利用往来的船支送到厦门。2.由他为郑氏代征所有开往中国大陆商船的税收。
何斌在完成上述任务之时,还密测了台湾鹿耳门一带的水道,绘制成图以.待。永历十三年(1659),郑成功因大举北征失败,退回厦门,虑及郑军势单力孤,清军必倾全力来攻,这样,必须有一牢固的抗清基地,他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13]为此,他曾于是年岁末议遣黄廷、郑泰率军“往平台湾,安顿将领官兵家眷。”[14]次年春,荷兰殖民者因害怕郑成功进取台湾,遂再派使节到厦门“议贡,”何斌同往,遂择机向郑成功“密进地图,劝赐姓取之。”[15]他强调指出:“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横绝大海,足与中国(指清朝)抗衡。土番(指高山等族)受红夷(指荷兰入侵者)欺凌,每欲反噬。以天威临之,如猛虎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饷兵,进战退守,无逾于此!”[16]复以地图为据,详述可取之状,历历了如指掌。郑成功闻言观图,“满心豁然。起而抚何斌背曰:‘此殆天之使公授予也!自当重报。汝勿扬声,吾自有成算。’”[17]不久,何斌满怀信心,回到了郑军,并成为郑成功大举收复台湾时的重要助手。
郑成功在审时度势、详阅地图后,成竹在胸,决心收复台湾,从而使郑军在战略上进行一次根本性转变,显然,这是一项有胆有识的英明决策。但是,当他在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召集文武百官共商复台大计时却遭到吴豪等将领的激烈反对,吴豪说:“怎奈(何兰)炮台利害,(台湾)水路险恶,纵有奇谋而无所用,虽欲奋勇而不能施,是徒费其力也!”[18] 马信、陈永华等则支持郑成功之议,特别是杨朝栋“倡言可行。”郑成功非常高兴,说:“朝栋之言,可破千古疑惑。……台湾非吾亲征不可!”[19]
随后,郑成功对厦门、金门等地详加布署,委以其子郑经和洪旭、陈永华、郑泰等人。是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亲自率领马信、周全斌、刘国轩、杨英等官兵二万五千余人,自金门料罗湾启航,扬帆直指台湾。这时,张煌言亲自致函,派人切责郑成功的这一行动。郑成功不为所动,挥师勇往直前。
四月初一,郑成功统大军到达了台湾鹿耳门港之外。多年以来,鹿耳门港的港口狭窄,航道迂回,只能通行小船,夙有天险之称,所以,荷兰人并未专门设防。对此,何斌早有了解并已勘测成图。当日中午,鹿耳门潮水骤涨,郑军在何斌的导航下,“大小战舰衔尾而渡,纵横毕入,”[20]立刻登岸。当地人民
3、大规模开发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他将台湾视为一个长久的抗清基地,因此,他在设官建制、寓兵于农、推行屯垦、制定法律、兴办学校、振兴贸易、积极改善同当地土著民的关系、鼓励大陆人民迁居台湾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是年四月一日,郑成功率军首次登上台湾宝岛文鹿尔门,一个月后(五月二日),他便下令以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下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万年二县,分别管辖北路和南路。为表示对家乡的纪念,改台湾城(热兰遮城)为安平镇。他任命戎政杨朝栋为承天府尹,庄文烈为天兴县知事,祝敬为万年县知事。郑成功命令府尹查报田园册籍,征纳税银,立即履行职责。
为了尽快开发屯垦,发展台湾经济,郑在功于五月十八日又颁布了一道专谕屯垦的命令,他指出:“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本藩已手辟草昧,与尔文武各官及各镇大小将领官兵家眷,聿来胥宇,总必创建田宅等项,以遗子孙计。但一劳永逸,当以已力经营,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兹将条款开列于后,咸使遵依。如有违越,法在必究。着户官刻板颁行。特谕!”具体条款是:
一、承天府、安平镇,本藩暂建于此,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暂住于此,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经商,取一时之利,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各处地方或田或地,文武各官随意选择,创置庄屋,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但不许纷争及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本藩阅览形胜建都之处,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设立衙门,亦准圈地,创置庄屋,永为世业,但不准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文武各官圈地之处,所有山林陂池,具图来献;本藩薄定赋税,便属其人掌管,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庶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各镇及大小将领官兵派拨汛地,准就彼处择地起盖房屋,开辟田地,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经商,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各镇及大小将领派拨讯地,其处有山林陂池,具启报闻,本藩即行给赏,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庶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沿海各澳,除现在有网位、罟位藩委官徵税外,其余分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前去照管,不许混取,候定赋税。
一、文武各官开垦田地,必先赴本藩报明亩数,而后开垦。至于百姓,必开亩数报明承天府,方准开垦。如有先垦而后报及报少而垦多者,察出定将田地没官。仍行从重究处。[30]
在这包含着八条的屯垦专谕中,明令“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就多达五处,郑成功还向官兵们特别强调“如有违约,法在必究!”以上情况说明郑成功非常重视同当地的移民和土著居民建立友好、亲善的关系,为此,当郑氏大军刚刚到达台湾、新善、开感等里的土著居民头目即前来迎附,郑成功立即设宴款待,赐给正副土官袍帽靴带等物,表示慰问。由于土著民受荷兰人欺压日久,郑成功的友好行动使他们深受感动。于是,“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各照例宴赐之,土社悉平怀服”。[31]此外,郑成功还亲自到新港、目加溜湾、肖垅、麻豆等社视察,土著居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郑成功好言慰之,赐以酒食、烟、布,土著民“甚是喜慰”。[32]他们对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的壮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台湾是一个农业尚未充分开发的地区,高山族等土著族居民对于农耕技术还很落后。面对这一现状,户官杨英专此向郑成功陈说:“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富国足用之法,不外劝农力耕而已。”他说:“各族土民,数倍我众,抚其众而耕其田,教其法而竭其力!使适开垦,越陌度阡,则按例纳赋,年可岁供百万也。”他强调此处土地膏腴沃野,在其它地区未曾见过,惜土著民耕种不得其法,那是因为无人教之。于是,杨英曾亲往各土社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了高山族的风俗和耕作习惯。高山族当时尚不知用钩镰割稻,不知用犁耙耕地,用锄除草,因此生产效率很低。他们收稻,逐穗采拔,一甲之地数十日方完,创地只用寸铁凿,一甲之园要用一个月才完,同时他们不能充分使用地利,近水湿田被弃置不用。杨英向郑成功建议,在土著高山族的各社,每社配给一名农民,给予铁犁耙锄各一副、耕牛一头,向他们教授驾牛和使用犁耙的方法、教授五谷收割的方法。彻底改变当地落后的耕作方法。杨英又指出,这必须要由克已奉公的官员去推行,必须用心抚绥,务使家喻户晓。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垦田多,努力耕作的赏,懒怠玩忽不努力的罚。要根据各户的男女人口数、耕作能力,分配田土,官府则计亩征税收粮。同时推行教化,移风易俗,逐步实现“雍熙之世”。[33]
郑成功采纳了这项重要建议,命杨英主其事。此后的事实表明,台湾的农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例如,施琅以其亲身经历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写道:“臣奉旨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鱼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贾,各遂其生。”[34]
再如,郑成功收复台以前,新港、目加溜湾、肖垅、麻豆四个高山等族村社的民众,还是“计口而种,不贪盈余”[35]这是因为生产技术落后,而无法多种。后来,据郁永河《裨海纪游》记载,郑氏后期,“四社番亦知勤稼穑,务蓄积,比户殷富”。[36] 这说明,郑氏政权的不断努力,使高山等族的土著村社的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郑成功的“5?18”谕令同时还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台湾开始形成,而这种土地所有制则包括“官田”、“文武官田”、“营盘田”三种不同的土地类型。
“官田”即“官佃田园”,这是郑氏直接占有的土地,原属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所谓“王田”。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11484甲的耕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面地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郑氏的“官田”总面积还达到了9782.8甲,相当于“王田”的85%左右。[37]关于“官田”的经营和租赋情况,《诸罗杂识》曾有清楚的说明:
“盖自红夷至台,就中土遗民令之耕田输税,以受种十亩之地名曰一甲,分别上、中、下则征粟。其陂塘堤圳修筑之费,耕牛、农具、籽种,皆红夷资给,故名曰王田,亦犹中土之人受田耕种而纳税于田主之义,非民自世其业而按亩输税也。及郑氏攻取其地,向之王田,皆为官田,耕田之人,皆为官佃,输税之法,一如其旧,即伪册所谓官佃田园也。”
“文武官田”是郑氏时期私田的别称,郑成功在垦地令中规定:“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文武各官圈地处,所有山林陂池,具图来献,本藩薄定赋税,便属其人掌管。”“文武各官开垦田地,必先赴本藩报明亩数,而后开垦,至于百姓,必先开亩数报明承天府,方准开垦。如有先垦而后报及报少而垦多者,察出定将田地没官,仍行从重究处。”此外,政府对“文武官田”实行“三年一丈量”之法。“文武官田”的持有者则视具体情况提供数量不等的耕牛、农具、种子等。其租税与“官田”租税基本相同。
郑氏的军屯之田称为“营盘田”。各镇之兵,以其所驻之地自耕自给,同时,他们对这种土地既拥有继承权,也具有租佃权。江日升在《台湾外记》内载:郑氏军屯田,“按镇分地,按地开荒。”“其火兵则无贴田,如正丁出伍,贴田补入可也。”“照三年开垦,然后定其上、中、下则,以立赋税。但此三年内,收成者借十分之三,以供正用。”[38]“火兵”指随军亲属。郑氏的“营盘田”只有正丁才可授田,但在正丁出伍的情况之下,随军亲属可以继承,其租税收入则是三年起科。
经过郑氏政权的官兵与农民不断努力,上述三种不同称谓的土地,在开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文武官田”为例,蒋毓英在《台湾府志》中指出:其时,“文武官田园”已达到20271.8甲,近23万亩,其中,清初称诸罗县的新港溪以北地区,“文武官田园”共计8356.3甲,而由荷兰占领时期垦成的“官佃田园”只有787.4甲。清初称凤山县的二层行溪以南地区,“文武官田园”共有7315.7甲,而由荷兰占领时期垦成的“官佃田园”只有1892.5甲。而清初称台湾县的地区,即以上二溪之间地区,荷兰占领时期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但“文武官田园”仍有4599.7甲之多。[39]
简言之,以郑成功、郑经、郑克塽为代表的郑氏家族是当时台湾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不仅拥有最多的土地,而且,还代表国家征收田赋和其它捐税。同时,他们还“是海商集团的首领,拥有许多大型海船,每年往返于日本、吕宋、交趾、暹罗、柬埔寨、西洋等国从事远洋贸易,获得丰厚的利润。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他们以台湾为基地,维持庞大的军队,与清政权隔海对峙。”因此,郑氏政权的核心必然是以军事体制为主,以适应抗清斗争的需要。他们奉行的“寓兵于农”正是这种体制下的重要政策。20余年间,台湾社会内部保持着相对稳定,与郑氏政权强有力的军事控制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应当认识到的。[40]
总之,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在我国众多的民族英雄中,郑成功以他特有的事迹,虽历经岁月的风雨而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同时,郑成功为使台湾尽快发展起来,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殚心竭力,昼夜操劳,直至次年五月病逝。
可是,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清王朝已实现了对大陆的统一。此后,郑成功之子郑经,企图使台湾分裂于大陆之外,从而引发了清廷对台湾的统一,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事。从台湾的历史发展来看,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其功永存,但他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由康熙帝完成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统一,结束了台湾长期孤悬海外的局面,这是台湾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5209.html
以上是关于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