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慈禧-王道成讲慈禧

  • 慈禧,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曾子墨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3 05:5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慈禧-王道成讲慈禧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慈禧-王道成讲慈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道成讲慈禧


王道成
王道成简历
1933年4月生,四川高县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5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1972年调清史研究所,研究清代政治史、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颐和园》《圆明园》《慈禧太后》等。
曾子墨: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位人物不能不提,那就是慈禧太后。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个以垂帘听政和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大约47年的满族女性,长期以来就像一个团谜留在人们心目中。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她的性格、能量如何影响了晚清的政坛?我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先生为我们演讲。
王先生;您原来学中文,怎么会对历史感兴趣呢?
王道成:人的一生总是有些偶然的事情。1972年4月,中国历史教研室一位先生到我家来,说人民大学要成立一个清史研究小组,你愿不愿意来呀?这个小组是以中国历史教研室为基础的。我说没有搞过清史。他说现在全国也没有几个搞清史的。要全面研究清史,文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说可以吧。这样就搞清史了。
曾子墨:比竟你原来学的是中文,后来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方面的教学,一下子就放弃了,不觉得可惜吗?
王道成;不可惜,因为文史这两个东西,实际上是不可分的。
曾子墨:您从史料中接触慈禧这么长时间,她身上的哪些地方让您印象特别深呢?
王道成:我开始接触慈禧的时候,主要还是看现有的一些东西,觉得许多关于慈禧的书或者文章都不符合事实。所以我就想,要真正了解慈禧这个人,必须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工作,要从第一手的资料做起。
曾子墨:你怎么就能判断出当代这些书籍不符合事实呢?
王道成:我先是看这个人这么

中国历史四大爱情故事动漫

讲,那个人那么讲,就想找些能够判断这些事情的真伪的东西,所以下决心看档案。我看档案看多久呢?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我看了7年。档案是当时人记当时的事,特别是宫廷的东西,是每天记的,譬如说哪一天,皇帝下了一道谕旨,兰贵人晋封懿嫔,它有的就是个纸条,就这么放在档案里。档案里像这类的东西很多,你把它一个一个地放在一起,你就知道,这个才是真的。
曾子墨:那看档案,枯不枯燥呢?
王道成:枯燥,很枯燥,看档案,是大海捞针。有时候你看一天可能毫无收获,但是有的时候,你可能发现一条材料,使你高兴得跳起来。
曾子墨:我想翻阅了这么多的档案,有许多发现是让王道成先生惊喜的,又有三十多年的悉心研究,他对慈禧也有着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欢迎王道成先生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晚清人物系列之《慈禧》。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活了74岁。她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虽然当时有皇帝,但是皇帝不能拍板,皇帝要听她的。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47年。长期以来,讲慈禧太后的一些史学著作,不论是专著、论文,还是小说、电影、戏剧,都是讲慈禧太后如何祸国殃民,于是,在人们心目中,慈禧就是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人。历史上的慈禧太后真是这样的吗?不是。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所了解的慈禧太后。第一个是宽厚与残忍,第二个是革新与守旧,第三个是主战与求和。
先讲第一个问题,宽厚与残忍。1861年11月2日,26岁的慈禧太后在以奕訢为首的贵族官僚和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北京政变,从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个赞襄政务大臣手里夺取政权,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是,巩固政权比夺取政权要困难的多。慈禧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两个最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对政敌的处理,就是赞襄政务的八大臣,另一个是清理狱讼,用现在的话讲就叫平反冤假错案。这两件事情,最能表现慈禧宽厚的一面。北京政变以后,载垣、端华、肃顺三个人是按照大逆罪凌迟处死。但是慈禧说,还是宽大一点吧,载垣是怡亲王,端华是郑亲王,这两个人都是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里面的,他们的祖先都为清王朝的建立立过大功,就让他们自尽吧,给个全尸。对肃顺,慈禧说要斩立决,马上弄到菜市口去杀掉了。其他五个人怎么处理?有个人叫景寿,是道光皇帝的女婿,恭亲王奕訢的姐夫,那怎么办?以革职,但是保留公爵,并额驸品级,不发往新疆充军。对于其他四人,除一人革职并发往新疆充军外,其余三人只是革职就完了。
后来有人说,应该查办载垣、端华、肃顺的党羽,又处理了6个官员、5个太监,都是跟肃顺关系很密切的。整个北京政变,杀了3个人,处理了16个人,总共19个人。一场政变仅仅处理了这么一些人,在古今中外恐怕都是少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宽厚的一面。所以,慈禧太后上台以后,她在统治阶级内部的威望很快上升,有些人甚至说她是女中尧舜。
但是,慈禧太后也有很残忍的一面。譬如说在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就是现在的南京,分段切杀太平军,三天杀了十几万人。有的历史资料讲,“秦淮河尸首如麻”。表现了慈禧残忍的一面。
第二个问题是革新与守旧。很多人认为慈禧是顽固派,是反对革新的。实际上,慈禧有守旧的一面,也有革新的一面。尽管洋务运派推行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但是在顽固派看来,这是“用夷变夏”,所以坚决反对。慈禧太后对于这两派,采取平衡策略,她既支持洋务派搞洋务,也支持顽固派来牵制洋务派。当顽固派气焰嚣张时,她又回过头来压制顽固派,支持洋务派。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在同文馆设新馆的问题上:1866年12月,奕訢提出要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在进士、举人里边选拔人来学习,立即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有一个很著名的理学家、大学士倭仁,就坚决反对。他说,让科举出身的人向洋人学习天文算学,简直是斯文扫地。他说,我们中国这么大,人才是很多的呀,只要你好好地去找,去发现人才,一定能够找着懂得天文算术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向外国人学。慈禧太后说,好啊,那你就推荐几个中国人里边懂天文算学的,找一个地方,也去办一个天文算学馆,你们两家可以竞赛一下,看究竟谁办得好。这个时候倭仁只好说,我实在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后来慈禧说,这样吧,你到总理衙门去做做事,了解了解情况吧。因为总理衙门是主持洋务运动的,倭仁认为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请求慈禧收回成命。慈禧坚决不允,把他弄得十分难堪。他是同治皇帝的师傅,到上书房给同治讲书的时候,有所感触,这个老头子居然哭了起来。正是由于慈禧对洋务派的支持,洋务运动才能够比较顺利的发展。而洋务运动今天看来就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光绪一心要变法,变法和反变法的斗争非常激烈。有人主张变,有人反对变。奕訢虽然是洋务派首领,但是,反对维新变法。为什么呢?因为变法涉及了清王朝的政治制度。慈禧认为,变法是需要的,但有一个底线,就是祖宗之法不能变,破坏稳定的事不能做。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和维新派的分歧越来越大,特别是康有为提出要效法过去康熙、乾隆、咸丰时期开懋勤殿的故事,选拔一些优秀人才,并聘请东西方专门政治家,在故宫的懋勤殿一起讨论清王朝的制度哪些应该改革,议定就予施行。而这点慈禧就接受不了。所以,当光绪到颐和园向慈禧提出要开懋勤殿,慈禧脸色就很难看,一言不发。随即发生戊戌政变,这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就被扼杀了。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往国外。其他的一些参与维新运动的官员,分别受到降级、革职或者流放的处分。所有的新政全部被废除。在新政里边唯一留下来的一个东西,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出逃。到西安以后,就下诏变法,回京后,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机构。后来又采纳刘坤一、张之洞的建议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学校,派遣留学生,鼓励农工商业,调整政府机构,编练新军等等。把戊戌维新提出的一些问题,逐步加以实现。有人说,慈禧太后成了戊戌维新运动遗嘱的执行人是有道理的。当然,慈禧当政推行新政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但是,她这些改革,毕竟是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个问题是主战与求和。慈禧这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到1900年间的五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她才5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她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她就是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和求和,可以看出她和帝国主义的关系的变化。1860年9月21日,清军在通州西面的八里桥,跟英法联军进行了一次激战,是北京的保卫战。清军失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准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这时,懿贵妃劝咸丰:你不要走,要留在北京继续抵抗。当时就触怒了咸丰。到了避暑山庄以后,肃顺就向咸丰建议,要向汉武帝杀钩弋夫人那样把懿贵妃杀掉。但是,咸丰不忍心,算是保住了懿贵妃一条命。后来,奕訢和英法联军签订了《北京条约》,懿贵妃觉得是耻辱,还想废约再战。但是,咸丰已经病重,只好作罢。
中法战争爆发后,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也很激烈。战场上接连失败,慈禧归罪于奕訢的因循萎靡,把奕訢免职了,把军机处的四位军机大臣也全部罢免。这样大换班,在清朝历史上也是很少的。1884年8月23日,法国的军舰突然向福建水师发动进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慈禧就决定对法宣战,并把主张议和的总理衙门的六个大臣全部免职。但是,1885年2月,法国军队攻下了谅山,慈禧就动摇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之后,慈禧对议和之事曾有过犹豫。是不是继续打?结果如何,没有把握,于是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见胜即收。她授权李鸿章在天津和法国驻华公使巴得诺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扁鹊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的60岁生日,准备在颐和园大规模地庆祝。在紧锣密鼓筹备这个庆典的时候,中日战争爆发了。当时中外舆论认为中国一定打胜。因为,原来和英国打,跟法国打,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强国,而日本是个小国。所以,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慈禧讲,与日本交涉,不能示弱。当时,有人提出来把颐和园工程停下来,把那些个景点停下来,用这些钱打仗。慈禧很生气,说: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要让他一辈子不高兴。后来,清朝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海军又在黄海之战中被日本打败,受了损失。慈禧为了不影响她的六旬庆典,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希望外国调停,先是寄希望于俄国,但是这些人后来都不行。北洋海军覆灭后,陆军也节节败退。慈禧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刚刚在山东兴起的时候,慈禧是主张镇压的。她一再让各省督抚坚决镇压,不能养痈遗患,但是,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而且进了北京。各国驻华公使在照会清政府要求镇压义和团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派军队进驻北京,说要保护使馆。在使馆工作人员的指挥

中国历史故事家长心情分享

下,外国军队在北京抓捕、驱赶、枪杀甚至炮击义和团群众。这时,慈禧觉得,受外国人欺负得太狠了,就主张打,主张宣战。在御前会议上,一个大臣说义和团是乱民,从古到今,从来没有靠邪术成功的。慈禧马上反驳:“法术不足恃,难道人心也不足恃吗?现在中国已经弱到了极点,如果连人心都没有了,怎么立国?”就在她决定宣战的时候,天津的大沽炮台已被八国联军占领了。慈禧看不行了,马上转过来,派荣禄到使馆去慰问,而且在北玉河桥上立一个牌子,上面大书:“钦奉懿旨,保护使馆。”还给使馆送去西瓜、冰、面粉示好。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先是占领了天津,占领了通州,然后进驻北京。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的第二天,慈禧就出逃了,让李鸿章等跟外国人谈判。外国人原想把慈禧作为祸首惩办,经过反复磋商,又感觉如果没有慈禧,中国就乱了,对各国不利,所以没有把她作为祸首。后来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慈禧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而清王朝也就成了洋人的朝廷。
曾子墨:好,谢谢。的确像您说的那样,慈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有着多面性和复杂性。而在很多文艺作品和历史教科书中,慈禧是一直被塑造成一个祸国殃民、心狠手辣、而且昏庸无能的政治人物。那我想问,这种形象的塑造是不是从民国就开始了?这种塑造是不是和后来时代的一些政治需求有着某种的联系?
王道成:对,慈禧之所以成为一个被妖魔化的人物,有多种原因。慈禧支持洋务派,顽固派要骂她;她搞了戊戌政变,维新派要骂她;她镇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革命派也要骂她。我们只要看一看清末民初的一些诗文、笔记小说,就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慈禧就已经不是什么好人了。1949年后,慈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然成了批判的重点。1957年,《新观察》杂志连载了容龄的一部回忆录,叫《清宫琐记》。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这本书掩盖了慈禧的反动本质,于是写了一篇文章:《那拉氏反动的一生》,这就给慈禧定性了。以后,慈禧的形象越来越坏,最后成为一代妖后。
观众:有人把慈禧和当时英国的女王做比较,说她们在同一个时代,英国女王在后花园里一边纺线一边想,这个英国怎么样去征服这个世界。而慈禧却在宫廷里玩弄权术,和太监提笼逗鸟。您认为慈禧的所作所为和清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间有多少联系呢?
王道成:一些外国著作常常把慈禧和伊丽莎白相提并论,说她相当于英国的伊丽莎白。但是,她们两个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不一样。慈禧的时代,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但慈禧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整天就是吃喝玩乐。她很精明,也有一番报负,但这时候,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人民大规模起义,慈禧尽管做了很多事情,仍属支撑残局。清王朝已经不行了,实际上早在乾隆时,马戛尔尼访华就

360夜中国历史故事

讲,清王朝已像一只快要沉没的大船。封建制度只能越来越没落,慈禧的时候更是不行了。我觉得,慈禧是想补天,却又无力。《红楼梦》中有一个金陵十二钗探春的判词,里边有两句:”才有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我觉得颇似慈禧。
曾子墨:最后还想问一个问题,慈禧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人物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没有她的话,会不会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
王道成:我觉得慈禧的出现,是时势造成的,是当时的一种需要。在两个太后里面,东太后连字都不认识,看奏折都是慈禧太后给她念,给她讲。慈禧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很有才干,所以,慈禧的出来,也是形势的需要。如果说慈禧有野心,并得以实现,是有这么一个社会条件。
曾子墨:好,谢谢王道成先生。今天我们推出慈禧这样一个人物,并不是简单地说要为她平反,为她说好话,也并不是要简单地把她塑造成正面人物或负面人物。和历史上所有人物一样,慈禧也有多重性、复杂性,就像王道成先生所言,她在性格上有宽厚的一面,有残忍的一面;在政治上有守旧的一面,也有革新的一面;同样在外交上也有抗争的一面,有妥协的一面。我想单纯的否定或肯定,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来源:凤凰卫视出版中心编:《世纪大讲堂·清议》,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5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4970.html

以上是关于慈禧-王道成讲慈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禧-王道成讲慈禧;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400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