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真武大帝-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
【数据库】2005年
【文献号】2282
【原文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2005/01
【原刊页号】14~19
【分类号】B9
【分类名】宗教
【复印期号】200503
【标题】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
【作者】杨立志
【作者简介】杨立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办教授。(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内容提要】武当山朝山进香习俗历史悠久,在全国影响很大。根据地方志、金石铭文等资料记载,元明以来到武当山进香的香客来自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台湾等地。这些史料显示,元明以来武当进香习俗具有全国性的地域分布。
【摘要题】道教研究
【关键词】武当山/朝山进香/香客/真武信仰/地域分布
【正文】
进香本意指将香上进香炉中,后泛指向神佛敬献礼拜以表达虔诚的心意,亦称“烧香”、“拈香”、“焚香”、“上香”等。宗教信徒从远道去圣地或名山的庙宇
中国历史简短的小故事名字
朝拜焚香则称为“朝山进香”、“朝香”。武当山朝山进香习俗历史悠久,影响颇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社会史、民俗史课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张伟然教授所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以下简称张著),把太岳(即武当山)朝香的习俗及其分布列为专章加以讨论,可谓颇具慧眼,抓住了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不过,张著认为太岳朝香习俗的地域分布不具有全国性,他说:“若认为太岳朝香的地域分布也如此之广,则不足为训,也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2](P94)此说颇为武断,值得商榷。笔者注意武当进香习俗已有若干年,陆续搜集了一些金石铭文、地方文献和口碑资料,试图通过实例复原元明以来中国各省香客道士到武当山朝山进香的信仰习俗,主要涉及的省市有今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台湾等。主要资料都是描述民俗意义上的朝山进香活动,而对记载各地文人到武当山旅游观光性质的游记诗赋资料则基本不用。通过这些史料显示,元明以来的武当进香习俗具有全国性的地域分布。
1.北京 明代到武当山进香的北京人既有贵族和官吏,也有普通百姓。南岩宫保存有一通嘉靖丙申岁(1536)立石的《钦差英国公朝山建醮记》,记载了英国公张溶从北京到承天府公干,返回时“梯航谒顶,金顶朝礼玄天上帝御前。烛香叩祝之暇”,旋转南岩宫,就命官道建醮之事。普通民众朝山进香的遗迹,如玉虚岩有嘉靖四十三年(1546)二月十五日玉虚岩道士卢太昕、徒明世山立石的《京都进香各宫建醮施经碑记》,碑云:
大明国京都顺天府宛、大二县都城内外各街坊巷居住,奉道朝山进香各宫施经建醮庆真报国酬恩祈福迎祥保众宁家匡安会首:刘辅、赖升、李鹏、李舜珍、李纶等二十四人,洎在醮善会人等,即日共诚拜干洪造,下情言念众等各存私敬,同结香盟。径诣仙岩,参祖师之金相;虔心久慕,思万劫以难逢。各怀报本之诚,少效涓埃之敬。修□清醮一百二十分位,上祝皇图天广,圣寿遐昌,雨顺风调,民安物阜;更祈全家父母增福延寿,己妻男均沐平安;次冀买卖亨通,公私利泰,□瘟□□,火盗□□,仰干道典,介赐方来。谨言。
此碑记载了香会名称、会首姓名、人数等内容。五龙宫灵应岩砖殿右侧有题记云:“承天府北京杨小峰、滑静轩。万历十年。”
2.河北 河北地区祭祀真武神的信仰习俗也颇为流行,涞水县、青县、景州等地都有三月三日祀真武、玄帝的岁时习俗[3]。武当山太子坡保存的清代进香功德碑中,有数通提到河北省香客的姓名,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立石的《圣迹重辉——重修太子坡功德碑》,记载有南宫(6人)、曲周、元氏(各1人)等县香客姓名及朝山进香捐资的情况;同年所立《天下善土——重修复真观功德碑》,记载有武安县香客5人到武当进香捐资情况。次年所立《善与人同》、《乐善不倦》二碑,记载有肥乡县香客姓名及朝山捐资的情况;乾隆二十五六年(1760~1761)立石的《重修太子坡碑》,记载有安平县香客姓名及朝山捐资的情况。
3.山西《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四载沁州人朝武当情况:“赵廷举,性孝友,负米邯郸,力养二亲。母病,祈药武当,往返四千余里。”[4](P83)武当山泰山庙保存有铜铸武当山金顶模型,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由山西平阳府绛州在城会首信士、香头、官吏等集资铸造,朝山斋送来的,其铭文包括有一百多位信官信士的姓名和捐资数额等。五龙宫华阳岩保存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立石的《山西汾州送圣安神八宫二观建福醮记》,碑高约2米,篆额为“皇帝万岁”,碑文叙述了“大明国承宣布政司冷册”等百余名信官信士朝武当建福醮的经过。金沙坪保存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安奉五帅建醮之碑记》,记载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在城内外信士朝山进香的情况,有会首陈汝宁等25人姓名。清乾隆年间重修太子坡大殿,山西介休、潞城、长治、长子、高平、屯留、阳城等县香客多有捐资助建者。
4.陕西明代陕西省香客到武当进香者颇众。西安市新合乡新合村内存有明代所立的《朝武当山碑》两块,其一为嘉靖年间(1522~1566)立石,其二年代不详。记载的是当地信士朝武当山事。狄寨潘村内有崇祯十五年(1642)立的《朝山社碑》,记当地成立朝拜武当山神社及议立会规等事。渭南市蒲城县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立的《进香愿满碑》,记当地信士王应祥等朝山进香,祈佑玄帝,愿满立碑事[5](P71—72,P532)。安康市城南香溪洞天梯口的《香溪洞八宫二观建醮碑》,记万历年间当地人朝观武当山各宫庙事[6](P59)。明代陕西三原县文人温纯《寿张居士六十序》云:“张居士者,吾邑之良贾也……又岁奉而大母硕人李步朝太和山者二十年。”[7](P589)每年都陪老人到武当进香,历时二十年,需要相当的毅力。清康熙三年(1664)金沙坪凝虚观重建大殿,“陕西宁夏众善捐资彩画大殿”,立有石碑;乾隆《白水县志·风俗》记载:“乡民每隔数年率众同往武当山进香。”[8](P96)太和宫皇经堂内“法开元武”木匾,系道光二十五年(1845)正月陕西兴安府安康县城的“朝山会”众姓弟子敬献的,进香信士80余人,其代理经理首人靳喜曾“朝山七次”。武当山太子坡现存的碑刻中,涉及陕西香客进香的资料还有不少,主要涉及的地方有西华、泾阳、白河、商南、富平、临潼等地。
5.甘肃据《甘肃通志》(四库全书)记载,甘肃之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凉州、西宁、秦州、阶州、肃州等地多建有真武宫、真武庙、玄帝观等,说明该地区真武信仰盛行。武当山太子坡保存的《德著北极——重修大殿功德碑记》云:
恭闻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烧香为上……大清国甘肃甘州府张掖县南关右科二约人氏,室人袁福(下列11人姓名)右及众善人等,助银三十两。祈保各家清吉,人眷平安,男增百福,女纳千祥,以志云耳。乾隆二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复真观当家王椿年同立。
同年立石的《圣迹重辉——重修太子坡功德碑》等碑上有武威、张掖、平番等县香客朝山进香捐资情况的记录。
6.山东明清时期山东省东昌府、东阿县、历城、滕县等地到武当进香风俗较盛。《古今图书集成》云:东昌府(治今聊城)“隆庆后,风恣侈靡……又时裹赢粮走泰山、武当,渡海谒普陀,祈祷无虚岁”[8]。清代王士祯的《池北偶谈》云:“康熙丙寅岁(1686),济宁南池侧居人王姓者,与众约会武当山进香。既再往矣,归为其妻述@①岳奇丽之状,妻亦欲往,夫以道远艰费难之,妻恚而自经。……遂行。此至河南某邑,忽见其妻在路旁大树下坐憩。”[9](P620)清代顾炎武编辑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云东阿县“市里小民群聚为会,东祠泰山,南祠武当,岁晚务闲,百十为群,结社而往,谓之香社”[10](P449)。武当山复真观保存的清代功德碑中,有山东高唐州、邹平、滕县、历城、东阿等地香客朝武当的记载。由此可见,这一习俗在当地是比较发达的。
7.安徽安徽省齐云山有玄天太素宫,其布局仿武当太和宫,亦以供奉玄天上帝而著称于世。明代齐云山道士频繁上武当山朝圣,并从武当山带回榔梅树苗种植于齐云山,故当时人称之为“江南小武当”。明清安徽徽州地区到武当山进香之风也颇为盛行,当地人编制的路引和行程图多记有朝山路线及武当景致。紫霄宫保存的一对铁制蜡台是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安徽歙县信士捐铸敬献的。南岩宫有明代安徽歙县信士朝武当的摩岩石刻。武当山金沙坪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立石的《现寓湖广襄阳府樊城众姓施财重修大殿碑记》,记载有江南徽州府休宁县信士11人捐资情况。清乾隆年间立石的太子坡功德碑中,记载了安徽泾县、凤台、歙县等地信士进香捐资的情况。
8.江西根据《道藏》、《江西通志》等书可知,江西建昌府有武当行宫、南昌府有武当福地观、抚州府有武当阁、饶州府有武当观。江西民众及道士朝武当由来已久,如元代江西龙兴路云麓樵翁罗霆震曾上武当山进香,并撰有《武当纪胜集》,内有题咏武当山名胜的诗歌209首[11](P668)。至元己卯岁(1339)立石的《华阳岩浩然子记碑》云:武当山五龙宫提点李明良修建华阳岩,江西安城人管存浩、弟存吾“见而乐其志,遂全给其工役之费,以完美之”[12](P169)。金殿四周的铜栏杆是各地信士铸造的,其中也有江西信士捐造的,如北侧一根铜栏铭文云:“万历辛卯年(1591)十二月二十三日信士江西临川民饶启四室人王氏吉祥”;另一根铜栏铭文云:“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五都王嘉宾……祈
长相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吗
保母寿无疆,万千如意。”
9.江苏今属江苏省管辖的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等地的民众,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组成进香船队,每年春天朝武当。据明末清初人王永积(1600~1660)所著《锡山景物略》等书记载,万历年间苏州、松江、常州等地的善男信女,乘坐艨艟巨舰到武当山进香。每年进香集中的船只约“百十艘”,有时甚至多达数百艘,这些船只在无锡县北门外的北塘莲蓉湖集合(当时称为“齐帮”),选择二月中的黄道吉日起航。进香船只从各地集中到北塘时鸣锣为号,声振四方,入夜后香船竖起桅杆,系绳索于船头船尾,悬挂起扎有灯架的“四方灯”、“八角灯”等,灯灯相续,连翩而下。每船的灯数以香客人数为准。每名香客悬灯一盏。若以每船乘载二三十名香客计算,一百艘船的进香船队,约载香客三千人以上。进香船队从无锡出发,由大运河进长江,溯流而上到汉口,再沿汉水上行至均州,全程约3370多华里,陆路上武当金顶还有140华里。往返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江苏民众这种大规模的朝武当民俗活动,在明代持续了上百年。由于年复一年的接连举办香船“齐帮”活动,故无锡“北塘香灯”[13]水上盛会竟成为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日。苏州玄妙观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立石的《玄妙观真武殿重修六亭记》,记载了吴县(即今苏州)信士钱溥惠朝武当事迹[14](P493)。
10.浙江南宋时期,江浙一带盛行真武神信仰,临安(今杭州市)佑圣观是东南地区真武信仰的中心,其香火之盛堪称全国第一。元代江苏、浙江合称江浙行省,当时文献记载有浙西道信士到武当进香的情况,至元丁丑岁(1337)在武当山立石的《沉香圣像碑》云:“浙西道平江路昆山州市船居大檀信士沈道升,偕室张氏妙果、妻父张森、妻母李氏妙真、侍父沈文得家眷等,崇真奉善,乐施净贿。收选丰块沉香,命处士雕镂玄帝、圣父、圣母碑座三面……溯舟而上,来诸名山,入于大顶天柱峰,永充供养……上海县信士郑道英、昆山州沈道升、陆添佑、陈道俊喜舍钞锭。”[12](P167)明代方升编著的《大岳志略》称:香客“自江南诸郡而来者自襄入”[5]。明代谢肇浙《五杂俎》云:到太和山进香的信士信女来自全国各地,“然多闽浙、江右、岭蜀诸人。”[16](P66)近20年来,浙江杭州、温州、宁波等地也常有信士来武当山进香,其姓名多留于武当各宫观功德碑、功德簿上。紫霄宫父母殿前铜香炉系由瑞安市鲍田鲍川香客敬献。
11.福建福建莆田、彰州、晋江等地崇奉玄天上帝,称玄帝为“帝爷公”、“上帝公”。莆田黄石北辰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当地大姓朱、吴、卓三族创修。宫成之日,乡人共推三族热心人士,前往武当山进香迎神,据清道光年间流传的《北辰宫故典歌》云:“……关心跋涉路悠悠,三诣武当去告求。帝鉴真心随回殿,香烟缭绕邪踪休……。”该宫正殿西厢墙至今仍保存有明末清初莆田画家吴仲飞所作壁画《武当进香图》[17](P194)。太子坡保存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福建汀州信士敬献的“体慧长春”的匾额。武当山南岩宫石殿入口处墙壁,嵌有一块清光绪六年(1880)刻石的功德碑,内云:
谢明峰者,福建彰州府龙溪县人也。卜居于廿八都阪尾社定山宫之侧,服贾营生,素心好佛,三谒武当,不惮跋涉。南岩为修真之胜境,见其殿宇寂寥,辄动善念,其同乡诸君子闻之,亦愿广种福田,各输白镪以助补茸之赀。谨将诸公姓名勒石于左,以志不朽。计开谢明峰纹银陆两,另交谢金树号捐佛24大元,冯宝合号瑞发公司,谢素官(共计41人姓名)通共捐佛银190大元,折纹银壹佰贰拾陆两陆钱陆分。武当山南岩真庆宫焚修住持张宗莱勒石。
晋江深沪崇真殿始建于宋,至今殿内仍供奉有宋大中祥符年间雕刻的石雕玄武神像。深沪渔民信奉玄天上帝甚为虔诚,明清以来皆以朝武当为荣耀。公元1996年5月,崇真殿董事长陈培基率领董事10人朝谒武当山,参加紫霄大殿重光庆典活动。
12.河南 河南地区真武信仰影响颇大,豫北辉县老爷顶有真武庙,香火繁盛,与湖北武当遥遥相对,有“北顶”之说。武当山遇真宫有《贻赐仙像》铜碑,碑座为铁铸,是明成化十三年(1477),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募资铸造的。河南民众朝武当所留碑文颇多,如太常观保存有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吉日立石的《八宫二观建醮碑记》,额题“帝道遐龄”四字,碑文云:“大明国河南开封府许州各俱在城西乡庙一境各居住,集会谒鼎,进香建醮,答报神恩,清福迎祥,佑境匡家,星消灾悔罪愆……。”太子坡有清乾隆五年(1744)立的《建醮碑记》,记载的河南怀庆府原武县王林镇人氏(共29人),三次到武当进香的情况。太子坡功德碑中记载了河南南阳、邓州、唐县、孟津、武陟、裕州、河内、尉氏、汝阳、光州等地信士进香捐资情况。紫霄宫大殿有大鼓一面,是公元1985年9月9日(疑为阴历)“河南省叶县任店乡联社代社长刘升年捐献”的。公元1991年2月14日(阴历腊月三十日)下午,笔者在武当山大门遇到五辆从河南方城县开来的大客车,约200余人,为首一辆车车头上,贴有一幅对联:“武当山千里朝圣,为父母一炉明香”,横幅写“有求必应”四字。河南南阳地区许多家庭世代朝山,许多村庄都有朝武当的香会。
13.湖北湖北地区朝武当的习俗形成于北宋。李方叔(1059~1109)的《武当山赋》称武当真武,灵应异常,“民俎豆之,其情则亲”。元代《真庆宫创修记碑》云:“武当山真庆宫创修云路一道,……承荆南宫邑大檀长者曾君显叔,施中统宝钞贰百锭。”[12](P166)元代《玉虚岩功缘记碑》记载了德安府安陆县信士进香武当,施财塑玉虚岩神像的情况[12](P171)。明清以来,湖北郧阳、襄阳、宜昌、黄冈、荆州、武昌等地到武当朝山进香者颇众,现存于武当山各宫观庵庙的进香功德碑记载了进香者的姓名、住址、进香次数及时间等内容,此不赘述。
14.湖南《湖广通志》卷七十五载:宝庆府(今湖南邵阳市)在元代就有人朝武当。“元杨道圆,杨氏女,夙佩道法,三谒太和山……。”[18](P790)南岩宫保存的一通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月十五日立石的《八宫一观建醮碑记》云:“湖广岳州府澧州东厢后街五通庙三州村陈上保各住香首羿应(共14名香客)”,“同敛赀帛,共谒仙境。刻石于山,万古留名”。南岩还保存有一块题额为“玄天上帝”的青花瓷碑,内云:“湖广辰州府、沅泸二县兼客士民等,合寓浦市各坊土地祠下居住,朝谒金顶,姓名开列于后(共20人)。”该碑立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太和宫古铜殿(俗称转运殿)保存有一口清道光六年(1826)九月铸造的“万名钟”,铭文云:“大清国湖南省直隶澧州南武当七里保梅公山土地下民刘寿全敬主”,并附有侄男及香客姓名。
15.广西据地方志记载,广西上林、同正、来宾、苍梧、廉州、上思、定安等地都有“三月三”祭祀北帝之风俗[19]。容县有武当宫,在城东(或言在城南),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又名玄武庙、真武阁。明代乡贤李文祥、潘泓等募资重修。该宫由香会组织募修,且以“武当宫”为名[20],当有定期的朝武当活动。广西桂林伏波山摩岩《创建三清殿记》云:“紫极宫下公馆堂第拾肆代住持道士罗汝信,法名钦崇,号绍玄……每遇旱年请求雨泽速应,信朝武当各处名山……。”[20]该摩岩刻石于明隆武二年丙戊(1646),故其所记罗汝信等人定期朝武当活动当在万历、天启年间。据武当山道士介绍,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也以朝武当为荣耀。
16.广东据地方志记载,广东从化、曲江、阳山、海阳、顺德、赤溪、怀集、广宁等县都有“三月三”和“九月九”祭祀玄帝的习俗[19]。而广东信仰玄帝最虔诚的地区当推佛山。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明洪武五年(1372)重修,是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神庙。因其历年久远,且居佛山诸庙之首,“故乡人以祖庙称之”。明代中叶,因神显灵助败海贼黄萧养,保护了佛山的安全,故佛山各大族共推玄天上帝为祖宗,以供奉玄帝的祖庙为大宗祠。佛山商民既然崇奉玄帝,自当组织香会朝武当玄帝金殿,故其对武当景色甚为熟悉。据《广东新语》卷十六“佛山大爆”条载:“每年三月上巳节醮会,市民们“以小爆层累为武当山及紫霄金阙,周围悉点百子镫,其大小镫,灯裙、灯带、华盖、璎珞、御炉诸物,亦皆以小爆贯穿而成”[21]。佛山市民众朝武当的风俗至今仍在流传,在20世纪后二十年的武当山“功德簿”上常可看到佛山人的名字。此外,广东汕头玄武山一带的民众每隔七年上武当朝圣一次。
17.云南明代云南省民众信奉道教者颇众,朝武当之风盛行。《云南通志》卷八记云南通省风俗云:“三月三日,谒真武庙于西山罗汉寺……或负香之襄阳谒武当山,往返数月。”[22](P251)《明史》卷二百九十七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二月十二日,云南太和人赵廷瑞在武当山太子岩刻石云:“赵廷瑞朝山至此”;十三年后(即万历六年——1578年)的同月同日,廷瑞之子重华“万里寻父”,祷武当山过太子岩[23]。武当山金殿周围有铜护栏140余根,多为云南民众万历十九年辛卯岁(1591)朝山进香时捐造的,铜栏杆上的铭文记载捐造者的姓名、心愿等,如北面一柱铭文云:“云南巨津州吏目今升萍乡县主簿陈嘉禄(共8人姓名,不具录)诚心铸造一柱玄帝老爷金殿栅栏,勒之永久,伏祈庇护”;又如西面一柱铭文云:“云南省城蒋门信女马氏(共20余人姓名,不具录)长命富贵。万历十九年十一月。”
18.四川四川省多崇奉真武之信士,各地都有真武庙,据《四库全书》所收《四川通志》载:四川各地共有真武观、玄帝庙等24处。明清时期四川各地多有香客信士朝武当,《五杂俎》卷四称到均州太和山进香士女中,“多闽浙、江右、岭蜀诸人”[16](P67)。明代《大岳志略》卷三说:“自蜀而来者自房入。”[15]明代谈迁《国榷》云:永乐十年(1412)十一月丁亥,“开州民父子三人自言愿效力太和山。上诘其有为乎。曰:非也。矢报耳。上曰:尔遵教务本足矣,何劳为”[24](P1083)。开州即今重庆市开县。《续修大岳太和山志》卷四云:“光绪辛丑(1900)春,有曾暴芟者,四川人,来顶朝谒,焚楮祝祷毕,倏发颠狂,喜怒不时……。”[25]由此可见,四川民众对真武神的信仰。
19.台湾据赖宗贤博士《台湾北极玄天上帝信仰》一文称:北极玄天上帝,台湾俗称“上帝公”、“上帝爷”、“帝爷公”,是台湾民众至今崇奉的道教大神。古代台湾先民从闽粤渡海来台时,供奉玄天上帝神尊于船上,做为北极星座航线的指标,故安抵台湾定居后每加崇奉。“其信仰之普遍可能是玄天上帝被郑成功视为台岛的守护武神,而在明郑时期大加祭祀有关,迄今香火仍相当鼎盛,兴旺不衰”。据《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记载,截止到1987年台湾省登记在案的玄帝庙共计419座。“台湾地区玄天上帝总庙,一般都指南投县的‘受天宫’,由此宫分香、分灵、请令旗或请神尊的为最多,授例于每年三月三日前后,都得回到民间乡松柏坑的‘受天宫’谒祖进香。大陆未开放之前,信徒们在此广场向武当山祖庙玄天上帝持香遥祭,虔诚祝圣寿无疆”[17](P280)。自1988年以来,到武当山朝圣谒祖的台湾玄帝宫观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十七年来共有500多个台湾朝圣谒祖团来武当山进香,朝圣台胞达10万余人。有些朝圣团坚持每年到武当山进香一次[1](P306)。
通过上述实例复原的武当山进香民俗,是一个全国性的道教信仰民俗,而不仅仅是分布于湖北、河南两省的地方性道教信仰民俗。由于正史和官修地方志对道教民俗信仰的歧视,关于道教民俗信仰的文献资料相当难找,因此,要探讨武当山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武当山真武神信仰是一个全国性的道教尊神信仰。武当朝山进香习俗崇拜的主神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北宋时流传的《太上说真武本传妙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真武启圣记》等道经,已有真武神在武当山修行四十二年、功成飞升的神话,并宣扬非真武不足以当此山。真武神崇拜虽与武当山有密切关系,但它并非是湖北西部的地方性信仰,而是遍及全国的道教尊神信仰。从道经、《道家金石略》、地方志、武当碑刻等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早在宋元时期,真武庙、北极殿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超简短
、武当行宫等道教建筑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兴建,香火颇盛。这种举国上下流行的真武神崇拜是武当进香习俗具有全国性地域分布的信仰基础。
其次,就明代文献看,认为太岳进香是一个全国性信仰民俗的文献并非孤证。如明代文人谢肇浙(1592年进士)的《五杂俎》卷四云:“均州之太和山,万方士女,骈阗辐凑,不减泰山。然多闽、浙、江右、岭、蜀诸人,与元君雄视,无异南北朝矣。”[16](P66—67)明代方升的《大岳志略》卷三云:“山当均房之交,周迥八百余里,由蜀而来者自房入,由汴而来者自邓入,由陕而来者自郧入,由江南诸郡而来者自襄入。”[15]《重修玄妙观志》卷九所录明代碑文云:“我太祖文皇帝竭天下之力,鼎建武当,海内朝山者岁有亿万大千,非刑驱势逼而然也,良由神以人感,幽以显通,信心不替者屡膺福祐,悖理犯教者时蒙燮代……。”[14](P493)明代小说《北游记》云:“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民感神恩……名扬两京一十三省,进香祈福者不计其数。”[26](P216)
其三,研究武当进香习俗的地域分布“只能凭藉资料实证”,而搜集、查找资料又是无法偷巧的笨功夫。因此,笔者认为要论证武当进香习俗的分布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必须注意五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历代留存下来的太和山志及各省府州县的地方志,张著广泛查阅湖北、河南各县志中的太岳朝香资料,用功颇勤;二是武当山现存元明以来的金石铭文和匾联,其中涉及朝山进香内容的有数百条之多;三是历代野史、笔记、小说及武当游记、诗赋中的描述;四是各种道经中保存的有关武当进香的资料;五是各地供奉真武神的庙宇中保存的到武当山进香的文献资料和口碑传说。以上各类资料的搜集、查找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很大,但没有这样的功夫就无法复原武当进香习俗的地域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
[2]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
[4]觉罗石麟,储大文.山西通志(卷一四四)[A].四库全书·史部·地理三(第547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Z].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
[6]张沛.安康碑石·香溪洞八宫二观建醮碑[Z].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
[7]温纯.温恭毅集(卷八)[A].四库全书·集部六·别集类五(第1288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二五四·东昌府部汇考六)[Z].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1.
[9]王士祯.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上[M].上海:上海书店,1987.
[11]罗霆震.武当纪胜集(第19册)[A].道藏[C].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2]杨立志.明代武当山志二种[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3]顾文璧.明代武当山的兴盛和苏州人大规模武当进香旅行[J].江汉考古,1989,(1).
[14]顾沅湘
中国历史故事好段好句好词
.重修玄妙观志(卷九)[A].胡道静.藏外道书(第20册)[C].成都:巴蜀书社,1992.
[15]方升.大岳志略(卷三)[N].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刻本.
[16]谢肇浙.五杂俎(卷四)[M].上海:上海书店,2001.
[17]林剑华.福建莆田北辰宫庙会记祥[A].詹石窗.道韵(三)[C].台北:中华大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18]迈柱,夏力恕.湖广通志(卷七五)[A].四库全书·史部·地理三(第533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9]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
[20]陈垣.道家金石略[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1]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2]鄂尔泰,靖道谟.云南通志(卷八)[A].四库全书·史部·地理三(第569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3]张廷玉.明史(卷二九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4]谈迁.国榷(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5]赵夔.续修大岳太和山志[M].襄阳:大同石印馆,1922.
[26]余象斗.四游记[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上山下参的繁体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2562.html
以上是关于真武大帝-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真武大帝-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