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五部六册-清代青莲教源流考

  • 五部六册,大乘佛法,文化,陈文,袁志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9 07:0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五部六册-清代青莲教源流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五部六册-清代青莲教源流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代青莲教源流考


秦宝琦
【内容提要】 Although a majority of scholars have previously believedthat Qinglian Jiao emerged from the Jiangnan Luo Jiao,evidence shows that it may have had two origins. One wasYingshi Wuwei Jiao and Yaomen Jiao which were prevalent inZhejiang,Fujian and Jiangxi provinces since the Ming Dynasty,and which some scholars consider to Luo Jiao. The otherpossible origin was the Teachings of Yundun Dacheng Jiaowhich was prevalent in Jiangxi province since the Kangxi reign.Wu Zixiang,the key figur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sects,merged these two sects in Jiangxi province.Wu first joined the Yaomen Jiao and later turned to Dacheng Jiao uniting the two sects but retaining the name Dacheng. Dacheng Jiao developed into Qinglian Jiao and spread widely throughout Sichuan,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During the reigns of Xianfeng and Tongzhi internal disputes over leadership arose and Qinglian Jiao disintegrated into many smallerbranches such as Lianhua Jiao ,Jindan Dao,Xiantian Dao,Guigen Dao,Yiguan Dao,Tongshan She, Yuanming Jiao and Pudu Dao, all of which became major secret societies in modern Chineschistory.
青莲教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秘密教门,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马西沙、周育民、庄吉发、王见川,日本学者浅井纪、武内房司等,皆曾对青莲教作过很好的研究。但是,关于青莲教源流的问题,尚颇多歧见。本文利用档案和实地考察的资料,特别是国内学者较少使用的《川匪奏禀》,(注:承日本学者左藤公彦教授惠赠复印件,特此致谢。)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关于青莲教的渊源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青莲教来源于江南罗教,(注: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七章《江南罗教的传播与演变》;第340—351页;第1100页;第860—864页。)但从现有资料来看,青莲教当有两个来源。一是明季以来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流传的应氏无为教和姚门教,亦即一些学者认为的江南罗教;另一是清康熙以降在江西流传的圆顿大乘教。二者在江西会合以后,仍称大乘教,其会合点便体现在吴子(紫)祥身上。他先入姚门教,后奉大乘教,并且将两者加以融合,仍称大乘教,后来发展为青莲教。
1、应继南与应氏无为教
明嘉靖年到万历年间,在浙江处州府缙云县流传的一支秘密教门,称为无为教。关于该教的渊源,也有两种说法。马西沙等认为该教属于南传罗教,(注: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七章《江南罗教的传播与演变》;第340—351页;第1100页;第860—864页。)连立昌则认为该教来源于黄天教。(注:连立昌:《福建秘密社会》,第74—82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以往人们大多称处州无为教的始祖是“殷继南”,主要根据是姚门教流传的经卷《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该宝卷称该教祖师,“初度山东莱州府,翻身又到虎头山。”假托该教祖师是由山东莱州即墨人罗梦鸿转世。经文又称:该教祖师是在“缙云县五台馆殷家出世。”“取乳名,殷继南称。”(注:《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缙云舟转”。)而在该宝卷的《庆元三复》中讲到姚文宇系“应继南转世”时,却又说姚文宇“至在山东人不识,转身缙云投应家。”又称无为教祖师姓“应”。在无为教的经卷《应祖行脚宝卷》中,也称该教祖师姓应,并称“应祖师于嘉靖六年二月念八日降凡在处州府丽水县应家庄,父元汇,母李氏,讳继南。”(注:《军录》浙江巡抚三宝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另外,我们从清顺治九年无极正派即应氏无为教的传人普伸在重刊开心法要本《五部六册》时,所撰《祖经法要补注宗教会元序》中也提到:“无极圣祖复化应翁,讳继南。舍身喂虎,割肉饲鹰。六年苦行,入灭双林,遗三乘教法。”(注:王源静补注《金刚般若经注解全集》(开心法要本《五部六册》)《祖经法要补注宗教会元序》。)皆称继南姓应。鉴于《应祖行脚宝卷》乃无为教的经卷,《祖经法要补注宗教会元序》乃是应氏无为教传人普伸所撰,而《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则是姚门教经卷,况且在该宝卷中也有无为教祖师姓应的记载,故当以无为教始祖姓“应”为可信。为了进一步查清此问题,笔者曾到浙江缙云县进行过实地考察。结果证明无为教创始人确实姓应而非姓殷。(注:秦宝琦:《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新发现》,载《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
下面我们从应继南本人的传教生涯中,来探讨应氏无为教的源流。
从《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的《缙云舟转》可知,应继南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二月二十八日。他三岁丧父,七岁丧母,由叔婶抚育成长。婶母故后,叔父送他到金沙寺出家为僧。他在金沙寺的六年僧人生涯中,大约接触并信奉了南传罗教的教义,以至被住持本空逐出。被逐之后的应继南无以为生,甚至想到自杀。恰好永康县有一位银匠丁予,是一位无为教的“化师”,法名“普慎”,劝应继南随他去学银匠,而且引他拜当地无为教教主卢本师为师入教,取法名“普能”。后来,应继南凭借其巧言善辩的本领,使卢本师相信了应继南乃是“罗祖转世”的神话,并且反拜应继南为师了。从此,无为教及其分支便留下了所谓“三十年前徒拜师,三十年后师拜徒”的传统。
从《缙云舟转》的记载来看,应继南从卢本师那里传习的无为教并非罗教而是黄天教。因为:第一,带领应继南拜卢本师为师的“化师”丁予法名“普慎”,应继南入教后所取法名是“普能”,用“普”字派名,乃是黄天教的传统,而这一传统又是来自白莲教。据普渡所撰《庐山莲宗宝鉴》记载,茅子元“欲令天地众生见本性弥陀,达唯心净土,普皆觉悟菩提之妙道,乃立普、觉、妙、道四字为定名之宗。”(注:杨讷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元末白莲教起义军(天完大汉军)中的许多将领,皆以普字派名。(注:杨讷:《天完大汉军史述论》,载《元史论丛》,第一辑。)而罗教又是诋毁白莲教的,不可能沿用这一传统。在《五部六册》中称“白练(莲)烧纸是邪宗,哄的大众错用心。邪水照着公侯伯,正是邪气引迷人。信邪烧纸不打紧,闪赚许多众迷人。你行白练是邪气,万剐凌迟不趁心。求拜日月是白练,哄得男女都遭难。”(注:《正信除疑无修正自在宝卷》,“拜日月邪法品第十八”。)罗教对白莲教如此仇恨,如果应氏无为教传自罗教,当然不会沿用白莲教以“普”字派取法名的传统了。第二,从《缙云舟转》有关应继南拜卢本师入教和后来卢本师反拜应继南为师的记载来看,卢本师的弟子们对罗教的《五部六册》并不熟悉,至少并未把它作为经典加以念诵。第三,最主要的证据是,应氏无为教教义中的“三佛三世”说并非来源于罗教而是来源于黄天教。在《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的《缙云舟转》中写道:“祖曰:无生老母生下天地人三才神,一世名为黄阳劫,燃灯佛掌天盘,坐了五叶莲台。”“祖曰:第二世名为红尘劫,释迦佛掌天盘,坐了七叶莲台。”“祖曰:第三世名为白阳劫,弥勒佛掌天盘,坐了九叶莲台。”(注:《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缙云舟转》,第29-31页。)在黄天教的《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写道:“佛祖慈心,化现三世古佛,立于三教法门,三世同体,万类一真,九转一性,乃为三周说法人间,譬喻过现未来。”(注:《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第35分;第36分。)又说“三教者乃为三佛之体,过去燃灯混元初祖安天治世,立下三元甲子,乃是三叶金莲。”“九十六亿人缘,过去佛度了二亿,乃是道尼。现在佛度了二亿,乃是僧尼释子。后留九十二亿,皇极古佛乃是圣人转化。”(注:《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第36分。)在黄天教的《普静如来钥匙宝卷》中,又有如下内容:“无生老母生老君,东西南北分明暗,安立日月定乾坤。”“无极立下青阳会,化显掌教是燃灯。太极立下红阳会,转化释迦掌教尊。皇极立下白阳会,八十一劫弥勒尊。”(注:《普静如来钥匙宝卷》第23分。)所以从教义来看,处州应继南的无为教,更接近黄天教。不过由于应继南的加入并被认为是罗梦鸿转世,处州的无为教也发生了变化,该教后来不仅自认是罗教分支,而且把《五部六册》奉为经典,甚至干脆自称罗教。
2、姚文宇与姚门教(龙华会、老官斋教)
应继南故后,在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又有姚文宇假称应继南转世,自认是应氏无为教的继承人,并将其发展为姚门教。
姚文宇号镜山,法名普善,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的松源镇姚家村人。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三月十九日,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五月二十九日。关于姚文宇的生平及所创姚门教,在姚文宇孙婿普浩所撰《松源实录》及该教经卷《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的《庆元三复》中,皆有所记载。我们在庆元县进行考察时,又见到了道光五年(1825)的《庆元姚氏总谱》,从中得知庆元姚姓乃当地著名大族,系从北方迁居浙江庆元县的。“姚氏世居晋阳,殆宋季南迁,从临安而龙泉,由龙泉而庆元。”在姚门教经卷《庆元三复》中,为了附会姚文宇是应继南转世之说,特意编造出一段神话:称姚文宇出生后直到五岁,一直“不曾言语,如梦未觉”。直到应继南“归空”,即明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三日子时,姚文宇“才开言语”。在《庆元三复》中记载,姚自幼“家贫无艺,挨延岁月”,靠为人放鸭为生。后因“逐日见伤性命甚多”,“终期见物伤心”,遂欲寻别业谋生。但又“无处可投”,一日,他“偶坐后山准提阁凉亭”,遇一游方道者,问他为何在此久坐?姚文宇讲明上述缘故,道者曰:“既有如此好心,何不皈依道门,自有超凡入圣之日。”姚文宇欣然依从入教,取法名“普善”,号镜山。从这位“道者”为姚文宇所取法名“普善”来看,他肯定也是黄天教徒。道者又劝他可以在路旁“做些点心生意”,既可维持生计,又可济行人饥馁,自己又处于“半凡半仙”境地,度化他人。姚文宇听从其劝告,便“日间店中生意,夜则止静参功。”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即姚文宇36岁时,因羡慕应继南的教主生涯,便来到缙云县吴谷阏应继南坟边守墓一年,然后又到各处去求道。但因“人缘未至,人不知信”。直到后来在浙江武义县逆溪地方,遇到化师普理、普波夫妇,二人拜姚文宇为师。其后又得到在逆溪靠种靛为生的同教、福建汀州人李老麻(法名普敬)十两白银的资助,使姚文宇得以在普波家中“开堂接众”。两年之内,便“道法大行”,收徒3784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教权,姚文宇于明崇祯二年(1629)对教内“各方大众”曰:“我今三世复来,普传正法,”“今幸人缘已至,正法流通,欲续灵山正派,接续人天。”从而正式脱离了应继南的无为教,而自称“灵山正派”,后来教内自称“姚祖教”或“姚门教”。姚文宇还对教内的组织,加以整顿,按照“三枝九派”建立了传教网络,姚门教从此便以更快的速度,向各地传播开来。
经过姚文宇的多年努力,使姚门教“道法通行明显,信香遍传于各方。”众多的信徒,则为他带来滚滚财源,使得姚姓家族“富饶遍传于各方”。适值明清鼎革之际,各地群雄蜂起。顺治三年,据守处州的杨鼎卿父子,以“助饷”为名,对姚文宇进行勒索。姚文宇的义子金佛寿此时正在杨鼎卿帐下任职,称姚家“田连阡陌,米烂陈仓,金银盈床,珠宝盈箱”,更激起了杨鼎卿父子的贪欲。遂把姚文宇押往相邻的龙泉县,令他“助饷”。姚文宇不肯,杨鼎卿大怒,即派兵数百,将姚家住宅团团围住,并将其家财尽掠而去。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姚文宇也“被害归天”。
姚文宇故后,教主职位由其次子姚铎承袭。姚铎字孟宣,法名普法,清顺治二年为庶母周氏所生。从清档可知,姚铎即普法在康熙年间已从庆元迁居浙江温州的永嘉县,据乾隆十八年(1753)该教的普栋供称,“祖师普善(姚文宇)的儿子普法在温州落了业,那里有老祖堂。”(注:《朱折》浙江总兵官史弘蕴折,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三日。)所以,乾隆年间姚门教在庆元和温州永嘉皆有祖堂。
姚文宇的发妻夏氏生有一子,乳名长生,顺治三年姚文宇遇害时,长生刚满周岁,随其母夏氏避难于铁岭,旋迁居与庆元比邻的福建政和县西表村。(注:《太上祖师三世因由宝卷》《庆元三复》。)后来,这一支姚门教便在闽西北一带流传,称“龙华会”或“老官斋教”,因为“入会吃斋之人,乡里皆称为老官”,(注:《朱折》福州将军新柱折,乾隆十三年二月十三日。)故名,并自认属于罗教。康熙年间,姚门教的一个小教首陈万善,回到家乡江西临川传教。他为了抬高自己在教内的地位,特意把姚姓子孙姚焕一从浙江请到江西临川。雍正七年(1729)清朝当局查拿罗

中国历史上机智人物故事

教,因姚门教自认是罗教,受到查拿,遂改名为“一字教”。(注:《朱折》江西巡抚开泰折,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所谓“一”字,便是指“普”字。为了躲避查拿,当时的教主姚文谟便携妻蔡氏迁居到江西石城县高田村,投奔在该处居住的同教黄子敬。姚文谟弟兄四人,大哥姚千佑,二哥姚成武,姚文谟行三,弟名姚际媚。乾隆十三年(1748),老官斋教在福建建安、瓯宁举行反清暴动,被清方所镇压。清朝当局从老官斋教被捕者供词中得知,该教“传自浙江处州府庆元县姚普益之祖姚文宇,法名普善。”该教“自明代以来流传已久,曾经雍正年间查禁而迄今不改。其姚氏子孙仍往各处代取法名,总以普字为行。每一名送香资三钱三分,愚民奉若神明,姚氏视若世业。”(注:《史料旬刊》第二十八册,大学士讷亲折,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因此,乾隆皇帝在老官斋教事件平定之后,

中国历史故事 免费下载

便下令各地对姚姓子孙及其传教活动严加追查。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即派人前往浙江将姚文宇后裔姚必起、姚家震拿获,“提解来闽,归案究办”。姚家震供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有已故陈万善,立有斋堂,后伊族姚焕一即往江西相依居住传教。焕一已故,生子细妹现存。”(注:《朱折》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折,乾隆十一年十月初二日。)并称“如今姚焕一、姚细妹、陈万善都死了,闻得姚细妹还有弟郎,陈万善还有儿子。”喀尔吉善立即移咨江西,江西巡抚开泰接到咨文后,便派人到临川县查核陈万善和姚焕一等是否果真身死,并令各地严加查拿姚姓子孙。不久,赣州府石城县报称在该县高田地方,捕获了姚焕一之子姚文谟,据供称:“小的祖居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父亲姚焕一,乳名细妹,移居抚州府临川县。小的祖上原奉罗教,雍正七年奉文查拿,就改为一字教,又名老官斋。小的法名姚世普英,父亲法名普振,父亲的师傅叫陈万善,法名普万。雍正七年查拿罗教,有同教的黄子敬在石城高田住,小的携妻蔡氏逃奔他家,就租了黄子敬房子居住。”又供“小的兄弟原有四人,大哥姚千佑死了,二哥姚成武,弟郎姚际媚现住临川地方。”当局根据姚文谟所供线索,又在石城县将姚成武、姚际媚逮捕,并于其家搜获乾隆二年(1737)所立《记名簿》二本,康熙年间抄存破碎《科教心经》一本,刊印残破《无量佛经》一本。姚成武供称:“小的祖上都是入罗教的,这画像是小的高祖姚华卿,法名普绪;曾伯祖姚安福,法名普掌;曾祖姚安庆,法名普器的,因破烂挂不得,收在楼上。”姚际媚供称:“小的名四妹,父亲的乳名叫细妹,土音相同,小的实不是细妹。”(注:《朱折》江西巡抚开泰折,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姚际媚的供词可知,姚家震所供姚焕一“养有儿子叫细妹”,应该是姚际媚即“四妹”之误,因为浙江口语“细”与“四”读音相近,大约是录供者所误。从雍正七年署理福建总督史贻直所奏,“浙江处州府庆元县有同教姚细妹一犯,江西抚州府有请经之陈万善一犯”,可知姚细妹便是姚焕一。乾隆年间,浙江庆元县虽然已不再是姚门教唯一的的传教中心,但是,姚文宇的嫡派子孙仍然居住该处,该处也设有该教祖堂。乾隆十三年以前,姚姓教主姚普益、姚正益每年仍到福建建安、瓯宁一带,为当地入教者派取法名,“携回作香火之资”。(注:《朱折》福州将军新柱折,乾隆十三年二月十三日。)该教一部分迁往浙江温州府的永嘉,另一部分早在雍正年间就已迁往江西临川和石城了。嘉庆年间姚姓子孙继续传徒习教,如姚瀛松、姚海查及迁居温州的姚汉揖即姚狄先弟兄,皆继续传徒。姚海查又传其侄姚秉信,把该教传到江西玉山、临江、鄱阳等地。(注:《朱折》闽浙总督程祖洛折,道光十三年九月二

女娲补天算不算中国历史故事

十日。)江西的这支姚门教,在清乾隆年间与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相会遇。
二、吴子祥大乘教的形成
乾隆年间,江西贵溪人吴子祥先加入了姚门教并成为当地姚门教的教首,而且使姚门教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档案史料可知,吴子祥的大乘教来源于姚门教。据嘉庆年间江西贵溪县大乘教徒张起坤供称:“原名坤起,又名杨俚,籍隶贵溪县,自幼唱戏营生。乾隆五十七年,有同班唱戏已故之万年县人叶益章,述及向习吴子祥所传大乘教即三乘教。[该教]起自前明罗姓,法名普仁,传徒殷姓,法名普能。普能传徒浙江庆元县人姚大宇,法名普善,流传徒众,称为姚祖教。迨吴子祥编造《大乘大戒经》,称为大乘教即罗祖教,均以普字派名。”并称入教时要传授“五戒”及“十步教法”,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注:《朱折》江西巡抚先福折,嘉庆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供词中的“姚大宇”实为姚文宇之误。由于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传入江西,吴子祥这一支姚门教便与之融合,改称大乘教。而这支圆顿大乘教,又是罗祖大乘教与圆顿教融合而形成的。据雍正年间江西圆顿大乘教教主黄森官之父黄廷臣供称:所传圆顿大乘教“原系圆顿教”,又名“三皇圣祖教”、“白阳会”。据学者研究,该教“明显地带着大乘教与圆顿教混合的痕迹。”(注: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七章《江南罗教的传播与演变》;第340-351页;第1100页;第860-864页。)而圆顿教又是来源于北方的黄天教的支派,(注: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七章《江南罗教的传播与演变》;第340-351页;第1100页;第860-864页。)这也正是吴子祥为甚么作为一名姚门教的骨干,竟然能够同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融合的原因。我们知道,姚门教来源于处州缙云县应继南的无为教,而处州无为教实际上乃是来自北方的黄天教,只是在应继南时融入了罗教的因素,并以罗教自居,该教便自称罗教。所以从应继南的无为教到姚文宇的姚门教,皆继承了黄天教以“普”字派名的传统。而来自北方的圆顿教(黄天教也自称圆顿教),也以“普”字派名,绝非偶然。这一传统后来也由吴子祥的大乘教所继承,其弟子皆以普字派名。实际上,整个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中,仅有黄天教、圆顿教、应氏无为教、姚门教和吴子祥的大乘教以“普”字派名。这说明上述教门之间确有密切关系。吴子祥所传的大乘教也与来自北方的罗维行所传大乘教有关。据教徒龙海燕供称:“康熙六年,有素习大乘教之直隶民人罗维行,曾给官给护道榜文,在外传教。罗维行四传至江西民人何弱为徒。”(注:《朱折》云贵总督伯麟折,嘉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而何弱即何若正是吴子祥的弟子,可见吴子祥曾加入过罗维行的大乘教。那么吴子祥又是如何与罗维行所传大乘教汇合的呢?我们从龙海燕供词中已经得知何弱(若)与罗维行之间的传承关系。 再从道光二年(1822)江西巡抚阿霖的奏折中,也可得知何若与吴子祥间的密切关系。 据吴子祥之侄媳吴张氏供称,乾隆四十八年,吴子祥编造《大乘大戒经》、忏及斋单,并用盘装果供神,名“斋盘”。立有天、地、人、神、圣五等名色,取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之义,祛病延年。并以吃斋念经,期在超凡入圣。随以圣盘为首,吴清远(吴子祥之侄)供圣盘,何樊英之父何若供天盘。(注:《朱折》江西巡抚阿霖折,道光二年七月初十日。)可见吴子祥确实与罗维行一支大乘教有密切关系。所谓罗维行四传而至何若,应该是指罗维行、黄德辉、吴子祥与何若。但吴子祥并不是单纯传习罗维行的大乘教,而是把它同自己原来所传的姚门教融为一体,新形成的大乘教。既具有罗维行大乘教的特色,如诵念“大乘真经”《五部六册》;以大乘教为名,并拥有《护道榜文》;同时又具有姚门教的特色,如以普字派取法名,并传有十步教法等。
三、青莲教的形成
乾隆四十九年(1784)吴子祥故后,该教一度沉寂。乾隆五十四年(1789),吴子祥之徒何若因继续传徒敛钱,破案后被发往“云贵两广烟瘴充军。”何若到贵州龙里县后,仍然暗中传徒。“何若到黔,收八寨故民王道林及其妻钱氏为徒,给经一包又五本,内一本载有榜文。又收龙里县袁志礼为徒,给经十二本,内一本亦载榜文。”(注:《朱折》云贵总督兼署贵州巡抚伯麟折,嘉庆二十五年五月十八日。)袁志礼是青莲教和一贯道的十二代祖师袁志谦之兄。“贡生袁志礼因子嗣艰难,曾拜何若为师,吃斋念佛。何若留与经本卷十二本,袁志礼存于家中。”(注:《朱折》云贵总督兼署贵州巡抚伯麟折,嘉庆二十五年五月十八日。)嘉庆二十五年(1820),贵州丹江厅教徒龙海燕欲赴京“恳请换给《护道榜文》”,而被当局盘获,从而导致王道才、袁志礼等人被捕。经审讯,袁志礼、龙海燕、王道才等人被判“先枷号一个月,满日重责四十板,迁徙云南为民,分别安插,交地方官随时管束。”(注:《军录》伯麟等折,嘉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有关袁志谦当时的情况,笔者曾前往贵州龙里县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在该县龙山镇找到了袁志礼、袁志谦弟兄的后裔,1995年已经七十八岁的袁思忠老人。据他说贵州龙里的袁姓,是明末清初从四川大足县迁来,如今在距龙山镇三公里处的尧钵山牛打场一座小山上,还保存着袁志礼、袁志谦父辈为袁志礼祖父袁开祺所立墓碑,碑文落款中提到立碑者有袁志谦父辈袁琮等人,并有袁志谦同辈弟兄十人,即袁志道、志忠、志宽、志刚、志和、志仁、志圣、志信、志礼、志谦。其中袁志礼行九,袁志谦行十,与档案记载袁志礼又名袁九,袁志谦又名袁十相符。
关于袁志谦在道光年间的情况,档案中有三条记载。
一是道光七年(1827)四川总督戴三锡在奏报杨守一、徐继南(兰)一案时称:“(道光七年)五月初间,有贵州龙里县人袁无欺,来川售卖土绸,亦至杨守一铺内算命。因杨守一所言多中,袁无欺常往坐谈,遂称相好。袁无欺得知杨守一吃斋念经,即言伊有一种《开示真经》,须供奉飘高老祖并无生老母牌位,每日烧香念诵,可以消灾获福。如能学习,伊肯相传。杨守一欣然愿学,即拜袁无欺为师,随给抄写《开示真经》一部,袁无欺旋即回籍。”(注: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月折包》道光七年六月十六日戴三锡折,转引自王见川:《先天道前期史初探》,载《台湾的斋教与鸾堂》,天南书局有限公司,1996年。)所谓《开示真经》又称《礼本》,是青莲教、先天道的主要经典之一。该经也颇受黄天教的影响,有些段落完全照抄黄天教经卷《普静如来钥匙宝卷》。如《开示真经》有关三皈五戒的内容是:“要五戒严精,三皈清净。三皈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酒肉,五不妄语,此乃是三皈五戒。佛法僧者,皈依佛不是泥胎,不是彩画,不是泥塑木雕,不是铜打铁铸,要皈活泼泼,转辘辘,有静有动,常放五彩毫光。圆陀陀,赤洒洒,无新无旧。为众生乃为一尊真佛,自性为佛。皈依法,不是王法,不是家法,不是邪魔外道法,不是呼风唤雨法,不是邪魔魇镇法。要皈依明晃晃,亮堂堂,晶辘辘,金轮常转。悟道之人,蕴空妙法,取经发卷,乃为真法,自性为法。皈依僧者,不是人僧,不是尼僧,不是众僧,不是看经念佛僧,不是走方云游僧,不是一切人中僧。要皈依日山日山转,巍巍妙元元,无尘无垢,无身无体,半虚空放一段光明,乃为真僧,自性为僧。”(注:《礼本》(《开示真经》),载台湾林万传:《先天道研究》第二编《先天道经典汇编》。)这段经文一字不差地抄自《普静如来钥匙宝卷》中的第七分《钥匙佛如来开悟道修行分第七》。这说明吴子祥、何若、袁志谦一系所受黄天教影响之深。
另一条是道光八年贵州巡抚松溥所奏:“袁无欺本名袁志谦,系龙里县生员,告给衣顶,常在川省贩卖绸布,并为人看择风水。嘉庆二十五年,该县因其外出游荡不归,详革衣顶。”(注:《朱折》贵州巡抚松溥折,道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三条载于李星沅的《川匪奏禀》。据住在湖南零陵县秀山庵的青莲教徒朱帼玉供:“道光十八年三月间,有贵州龙里县人袁无欺来庵,自称秀才,现吃长斋,素知看地,并能坐功运气,名为金丹大道,可以祛病延年。”“并称初入教名为众生,递升天恩、证恩、保恩、引恩、顶航等名目。”(注:《川匪奏禀》陕西巡抚李星沅道光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奏。)另据李星沅奏,“金丹大道与现在查办之青莲教,一名龙华会,又名金丹道,亦复名目相同。”(注:《川匪奏禀》陕西巡抚李星沅道光二十五年初四日奏。)据一贯道的《道统宝鉴》所载,袁志谦“姓袁讳退安,道号志谦,又号无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降诞于贵州龙里县。少壮入泮,又补廪膳生员。自受何祖点指教,授以至道,复赐祖位。初开荒于黔滇,复阐道西蜀,日以算命卖卜遮身,常讲三教合一之理。”(注:王见川:《先天道前期史初探》。)在袁志谦所著《无欺老祖全书》中,也明确记载他乃是何若(弱)的弟子。(注:王见川:《先天道前期史初探》。)
以上资料表明,乾隆末年,袁志谦在家乡贵州龙里曾入何若所传吴子祥的大乘教,而吴子祥大乘教不仅受到罗教、黄天教及圆顿大乘教的影响,而且受到黄德辉先天道的影响。据台湾学者林万传研究,黄德辉在顺治年间曾在江西传金丹道。后来拜罗维行为师入大乘教,以后又创立先天道,以《礼本》即《开示真经》、《愿忏》及《雷俺经》作为“开教经典”。并“依据乩示编定道统,以达摩为初祖,自称九祖”。(注:林万传:《台湾斋教:先天道源流考》,载王见川等编:《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第114页。)袁志谦所传之教,既称青莲教, 又称龙华会与金丹大道。袁志谦称金丹大道当受到黄德辉先天道(金丹道)的影响,在先天道的经卷《皇极金丹九莲正信归真还乡宝卷》中,多处提到:“金丹大道”。如在《开经偈》中写道:“金丹大道至极玄,万法流通在世间。”在经文中也强调:“金丹大道最为奇,元始临凡坠玉梯。”袁志谦不仅在教名上受到先天道的影响(称金丹大道),而且继承了黄德辉尊达摩为初祖,黄德辉本人为九祖的“道统”,并且也诵念《开示真经》等经忏。道光七年五月袁志谦从贵州来到四川,在华阳县(今双流)与杨守一、徐继南(兰)相遇。据史料记载:“杨守一籍隶新都县,平日算命营生,买有道教《性命圭旨》及《唱道真言》各一本。茹素念诵,并坐功运气。道光七年三月间,来至华阳县属新街,租得张俊空屋,开设命馆。遂有县民徐继兰、蒋玉章、余青芳,往令算命。因杨守一推算颇验,徐继兰等信服,常相往来。”志谦来到华阳后,便与杨守一、徐继兰等相识。在杨守一、徐继兰等拜袁志谦为师后,不久袁志谦即返回贵州,杨守一、徐继兰便开始在当地传徒。“是月(五月)二十三日,徐继兰等人来到杨守一处闲谈,”“杨守一即起意传徒做会,敛钱使用。先以念经求福之言问探,徐继兰等皆以为然。杨守一即将袁无欺传授经卷,令其供牌念诵,可以消灾获福,并盛称其经精妙,诱令徐继兰等从伊学习,徐继兰等允从。杨守一因寓所窄狭,约定于二十五日在徐继兰家拜师做会念经。至期杨守一前往相会,徐继兰、蒋玉章、余青芳各送一千文,当拜杨守一为师。杨守一将《开示真经》及《唱道真言》给予阅看。曾闻供奉飘高老祖系属犯禁,遂以《唱道真言》为青华道祖讲道之书,用黄纸书写青华老祖并无生老母两位供奉,即取名为报恩会。并将《开示真经》改称《恩书》,掩人耳目。且引人入会,众皆允丛,供奉牌位,烧香念经。”徐继兰便将《开示真经》照抄一份,同原供牌藏于家里,常与杨守一等聚众念经。同年闰五月初十日,杨守一等聚众做会,传徒敛钱之事,被地方官员访闻,前往查拿。徐继兰等当时就获,杨守一因先已出外,闻风逃逸。官府在杨守一家中搜获《性命圭旨》一本,《唱道真言》一本,《开示真经》一本。在徐继兰家搜获《开示真经》一本,黄纸书写的“青华老祖”和“无生老母”牌位各一个。奏折中提到被捕者供称杨守一等所立之教取名“报恩会”,有学者据此认为“青莲教”一名称,可能是官府强加给杨守一等人的“诬称”。(注:王见川:《先天道前期史初探》。)不过,从《川匪奏禀》中李星沅的奏折来看,袁志谦传给杨守一、徐继兰的教,确属青莲教,或称金丹道或龙华会。至于“报恩会”这个名称,大约同杨守一等把袁志谦所传《开示真经》改为《恩书》一样,也是为了“掩人耳目”。
总之,在袁志谦时,吴子祥所传大乘教已经变成了青莲教或金丹大道。
四、青莲教的流衍
青莲教(金丹大道)形成后,在川楚鄂等省,得到了广泛发展。咸丰、同治年间,青莲教又分裂为一贯道、先天道、普度道、同善社、归根道等,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会道门的渊薮。
1、青莲教从四川进入湖北
道光七年青莲教被清政府破获,受到沉重打击。闰五月初十日,徐继南(兰)被捕,杨守一适值外出,闻讯逃逸,不久亦被拿获。袁志谦在教徒黄金榜帮助下,逃往湖北汉口,改为“吉姓”,扮作卖绸商客,在汉口潜匿下来。(注:《上谕档》道光八年七月二十六日“上谕”。)教内骨干被捕后,大多发遣到“回城”为奴。其中有些人如陈文海、郑子青等,因以“乡勇”身份参加清军平定张格尔叛乱,事平后被免罪释回。他们在返回内地后,又故智复萌,“仍复习教”,使青莲教在川楚鄂等省,又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首先,袁艾等人继续以“报恩会”的名义,在贵州龙里一带传徒敛钱。在四川南部县有邓良玉、谢永先等,仍以青莲教名称传教。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湖南清泉人周位抡,拜城步人吕文柄为师,皈依青莲教,学习坐功运气之术,念诵《三皈五戒》、《无上妙品》等经卷。该教仍“以达摩为祖,有众生、添恩、证恩、保恩、引恩、顶航名次。”(注:李星沅:《李文恭公奏议》,卷八。)并且尊袁志谦为十二祖。(注:《朱折》陕西巡抚李星沅折,道光二十年三月初八日。)道光十七年湖南人徐万昌、张有林拜青莲教骨干彭超凡为师入教,供奉无生老母牌位,并抄藏礼拜表偈忏语,念诵《悟性穷源》等经卷。
在青莲教逐渐恢复元气之后,教内首领与骨干李一源、陈文海、彭超凡、林祝官、郭建文等人便商议对青莲教的组织进行整顿,开始所谓“复兴青莲教”的活动。道光二十二年,李一源在四川约陈文海、彭超凡等商议复教之事,但无结果。次年二月,青莲教教首、骨干再次商议其事,决定分别前往各省传徒。有人提出,必须扶乩判出字派,方好传徒,事后,众人相约分别前往湖南善化县,进行复教活动。(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陈文海等人来到善化后,在该县东茅巷地方,以行医、算命为掩护,租房潜住。适有江宁人刘瑛来到湖南长沙贸易,贩卖杂货,与素识之湖南人莫光点相遇。莫光点向他谈及陈文海等复兴青莲教之事,邀刘瑛入教。刘瑛即拜莫光点为师入教,莫光点将刘瑛带到善化县,与彭超凡等人相见。刘瑛时常帮人扶乩,彭超凡便请他设坛扶乩,定出十七字派。即以“元、秘、精、微、道、法、专、真、果、成”十字,都用“依”字加首,称为“十依”。又定“致温”、“致良”、“致恭”、“致俭”、“致让”五名,又恐人多不敷使用,又添“克、特”二字,共凑够十七字派。又分出“内无行”五人,专管乩坛;外五行五人,同五致字为“十地”。(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2、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斗争同青莲教的分裂
在道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青莲教的复教活动中,教首、骨干之间为争夺领导权产生了不少矛盾与冲突。教内形成了以李一源、彭超凡、陈文海为核心的主流派,同以周位抡、郭建文为首的非主流派间的生死搏斗。
周位抡是湖南清泉县人,道光十三年拜吕文柄为师,学习坐功运气之术,念诵《三皈五戒》、《无上妙品》等经卷。尊达摩为初师,至袁志谦为十二祖。道光十九年,周位抡独自外出传徒,他自任“顶航”,号“摘光祖”,先后在江西、湖北、湖南各地传徒。他向弟子传授坐功运气之术,并在各地古庙或杂货摊上寻觅、收购到许多经卷,如《推背图》、《东明律》、《风轮经》、《拖天神图》等,用作传徒之工具。他不仅传习青莲教,而且“奉的添弟会”。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周位抡在湖北汉口“静坐出神”,诡称“忽见天有白光,知世人遭劫”,遂制造金冠云履、仙衣寿带、黄旗佛冠、七星宝剑等,并且绘画兰草,书写龙虎二字,扬言能“镇邪驱瘟,可除妖魔”。(注:《朱折》陕西巡抚李星沅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并编成七十二种“魔道”,“未来三灾八难”,名为《九莲宝赞》,写书散布。又宣称他本人曾得“天书”三卷,书中注明周位抡是“弥勒佛转世”,将成大道。(注:《川匪奏禀》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李星沅奏。)周位抡的活动,主要是为了争夺青莲教的教主地位,所以,引起了李一源等人的警觉。为此,陈文海、彭超凡等人与周位抡曾在黄雀楼“谈道”,实即辩论。周位抡以陈、彭“道真人假,好讲符录”,彼此不合。
李一源等为了夺取教内大权,于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与彭超凡等在湖北汉阳萧家塘租用当地刘王氏的空屋,“设坛请乩”,将“无生老母”改称“瑶池金母”,称汉阳为“云城”,所设之坛称为“紫微坛”。陈文海又假托“圣贤仙佛转世”,以达摩为初祖,袁志谦为十二祖,徐继兰、杨守一为十三祖。凡有人入教,先给予劝善书本,如《玉皇心印》、《十人二圆觉》、《悟性穷原》、《慈行性理》等。然后供奉香火,传授愿忏语句。每人捐献功果钱数千文或银数十两、百两不等,所得钱文用作教内人相互接济。(注:庄吉发:《清代青莲教的发展》,载台湾《大陆杂志》,1985年5期。)李一源见入教者日多, 便与陈文海等商议,须奉一人为总教主,以巩固同教人之心。在拥立教主问题上,青莲教教首间产生了尖锐冲突。葛依元即郭建文声称周位抡现有云履、仙衣、寿带及《天书》三卷,天书“道理高妙”,且书中注明周位抡是“弥勒佛转世”,将成大道,故应奉为教主。而李一源、彭超凡、陈文海等则以周位抡“为人狡猾”,而湖南长沙人朱明先(彭超凡的表弟)为人老实,易于控制而欲拥为总教主。他称朱明先法名“中立”,道号“化无”,暗号“牛八”,并称“八牛主是弥勒佛转世,名叫朱普明”,与教内《开示真经》中“八牛普及”一语相吻合。若奉为教主,可以便于招人入教。但恐此说仍难以令人信服,便又利用“降坛”,假称“八牛儿即弥勒佛转世,未末申初之年应当成佛。”届时,凡属教内之“五行”、“十地”及传道之人皆可“大获好处”。又摘录《开示真经》内“万法流通在世间,金丹大道至极元,八牛普度开群品,丙午丁未大收元。”暗示朱明先即朱中立乃弥勒佛转世,因而力主朱中立应为总教主,(注:《朱折》成都将军宝兴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但是,郭建文不服,仍坚持立周位抡为总教主。双方争执不下,遂“各行其教”。李一源等依仗势众,不许周位抡在汉口传徒,周也因势单力薄,恐遭加害而前往卧龙岗避难,并改名为张利贞。(注: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宫中档》李星沅折,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十六日。转引自庄吉发:《清代青莲教的发展》。)陈文海等夺得教权后,便做“龙华三会”,让朱中立改名“化无子”。教内又规定,以后教内往来书信,均以“云城”为暗号,免致败露。相约以孟家巷为“紫微坛”,江夏洗马池为新坛。又恐朱中立年轻无能,又于洗马池地方设立“太和公栈”,作为往来寄住之所,由朱中立和黄文彬照管,众人仅虚奉朱中立为总教主,教内实权仍操于李一源等人手中。李一源等争得教权后,便按照道光二十三年制定的派名办法,确定青莲教教首与骨干的派名及职位。
所派名是:元:邓良仕改称邓依元;秘:林祝官改称林依秘;精:陈文海改称陈依精;微:李一源改称李依微;道:刘瑛改称刘依道;法:彭超凡改称彭依法;专:柳清泉改称朱依专;果:范臻改称范依果;成:安添爵改称安依成。(注:《上谕档》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上谕”。)其中彭超凡、陈文海、林祝官、安添爵和刘瑛五人为“先天内五行”,在湖北掌管“云城”、“洗马池”两处坛事,总办收圆。后来,刘瑛入教后“因未获利”,而“改教回去”,由宋朝真改名“宋依道”顶替。(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内五行”又分别以水、火、木、金、土为序,上述教首与骨干又排列为:水:彭超凡即彭依法为“水法子”;火:陈文海即陈依精为“火精子”;木:安添爵即安依成为“木成子”;金:林祝官即林依秘为“金秘子”;土:宋朝真即宋依道为“土道子”。
又以李一源等五人为“后天外五行”,分别排列为:元:余克明即余依元,号“依元子;微:李一源即李依微,号依微子;专:柳清泉即朱依专,号依专子;果:范臻即范依果,号依果子;真:邓良玉即邓依真,号依真子。
以夏继春等五人为“五德”,以“致”字再加上“温良恭俭让”派名:温:夏继春改名为夏致温;良:谢克畏改名为谢致良;恭:黄德修即黄克立、黄文彬,改名为黄致恭;俭:张蔚泽改名张致俭;让:张俊改名为张致让。
先天内五行又称“五内”,职责是“总持坛事”,“后天外五行”与“五德”,构成“十地大总”,职责是掌管各省传徒之教务。又把全国十八省划分为“道家十方”,由“十地大总”,各认一方,再由他们将其徒弟分为108盘,分散到各地去传徒。 具体分工是:郭建文(葛依元)掌管浙江、福建;李一源(李依微)掌管四川、陕西、甘肃;柳清泉(朱依专)掌管江南;邓良玉(邓依真)掌管广东、广西;夏继春(夏致温)掌管云南、贵州;谢克畏(谢致良)掌管河南、直隶;张蔚泽(张善即张致俭)掌管山东、山西;黄德修即黄克立(黄致恭)掌管湖北;张俊(张显猷既张致让)掌管湖南。
在确定了传徒的任务后,教内骨干便分头赴各省发展信徒。不过,由于教内的争斗,使得原计划不得不作部分改变。原来认往浙江的郭建文和认往山东的张蔚泽,因与陈文海争夺教权发生矛盾,张蔚泽出教,郭建文另立灯花教。遂改由邓仕良、詹乾元等去浙江,徐惠先到山东,柳清泉、林祝官到江南,邓良玉到广西,范臻到江西,谢克畏、徐传贵、文先觉、钟大环等到河南,张克广、彭超凡等到湖南。又决定去贵州传教者,由云南派去,去广东传教者,由广西派去,去福建传教者,由浙江派去,去江苏传教者,由江南派去,去安徽传教者,由江西派去,去直隶传教者,由河南派去,去山西传教者,由山东派去。声言传教事,须互相照应,接济银钱,互相帮助。(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又继承袁志谦时在教内设立的“顶航”、“引恩”、“保恩”、“证恩”、“添恩”等教职,“以顶航为上等,凡入教之人,由添恩递进”,(注:《朱折》湖广总督裕泰折,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初六日。)逐步提升。传徒时,借扶乩祷圣,假托圣贤仙佛转世,劝人吃斋行善,声称如此便可“获福延年,不遭水火劫难。”信徒要在神像前盟誓,宣称“后若改悔,定遭雷殛”,并由教首或师父传给打坐运气之术。
朱中立虽然名义上被拥为“总教主”,而实际教权仍操在李一源、彭超凡等人手中。朱中立本人并没有甚么本事和背景,他本来在家乡靠种田和小生意为生,李一源等见他“为人老实,易于愚弄”,(注:《川匪奏禀》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初四日奏。)不会同他们争夺教权,而且他姓朱,可以藉此以“复明”相号召,才将他名义上奉为总教主。
道光二十五年,青莲教再次遭到破获。是年,四川简州、南充等地官府捕获青莲教内的彭汝昌等六人,供称皆“素习青莲教”。其中的郑子青乃“杨守一案内遗犯,曾经陕省拿获发遣,嗣因平定西口外逆回防堵出力释回,仍复习教。”被捕者还供出“有籍隶南部县教犯李一源,展转传徒,遣令分赴湖北、陕西、甘肃各省传教。”接着,四川省又拿获了李一源之弟李会源及其子李觉宽。不久,甘肃省也捕获了在兰州传徒的夏长春等多人,据供皆曾拜李一源为师入青莲教。同年十二月,教内骨干萧刚等人在陕西被捕,供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内,曾在本省(四川)南部县拜李一沅为师,学习龙华会,又名青莲教。”(注:《川匪奏禀》,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李星沅奏。)这样,便引发了对青莲教的大规模搜捕,使青莲教的组织遭到严重打击,在教内地位最高的所谓“十依”或死或逃。据档案史料记载,“十依”的情况是:邓依元即邓依沅在浙江被捕;林一秘即林祝官逃往四川未获,陈依精即陈文海在湖北被“奏结正法”;李依微即李一源在四川被“奏结正法”;刘依道即刘瑛,在江南奏结发遣;彭依法即彭超凡在湖南未获;朱依专即柳清泉在江南未获;邓依真即邓良玉在广西奏结发遣;范依果即范臻在湖南身故,安依成即安天爵在湖北奏结正法。(注:《上谕档》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上谕”。)其中的“先天内五行”即林一秘、安依成、彭超凡、陈文海和宋依道中,除林一秘、彭超凡二人漏网外,其余三人皆被当局捕获处决。这便是王觉一在《历年易理》中所说“岁至乙巳,天开考选,诸佛惊异,无根不前,三星已归,十地败焉。”这时,道内便借扶乩的办法,推彭超凡为首。“老母慈命,设立沙盘,五行十地,凭乩取全。谁是仙佛,谁是圣贤。谁人扶持,谁人掌盘。一一叙明,皆是神判。水精道高,人神钦羡”。由于水祖(彭超凡)道高而“普度良缘”,即由水(彭超凡)掌道。“戊戊水归”即戊午(咸丰八年)彭超凡身故,又由“西乾金祖”即林一秘继任教主,称西乾堂。
据《还乡宝卷》记载,林一秘性格柔弱,难以控制教内首领,于是教内再次互争雄长。同治四年(1865),曾子评脱离青莲教,另创“圆明圣道”,(注:青华居士:《道脉统宗》,民国九年滇垣同原堂版。)后来发展为归根道;与此同时,黎国光即黎晚成,与姚鹤天皆自称“十四代祖师”,与林一秘相对峙。黎国光一支后来发展为同善社,姚鹤天一派后来发展为一贯道。同治十二年林一秘死后,西乾堂分裂成三华堂与西华堂两派。三华堂由林一秘时的三个首领余道龙、谢道恩和韩道宣为首,控制了原西华堂的大部分堂口及教内十地、顶航、保航等教职;西华堂以林一秘的义女林素华、林素玉为首,(注:清宣统三年贵州庆玄庵藏版:《正宗祖派源流全部》“历代祖派根源词”。)势力较小,主要在湖广、陕甘及四川等地活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青莲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应继南的无为教与姚文宇的姚门教。当清初来自北方的圆顿大乘教和罗

中国历史巨富传说故事

维行所传大乘教进入江西后,与在江西贵溪一带流传的一支姚门教相会合,形成吴子祥所传大乘教。该教后来由吴子祥的弟子何若(弱)带到贵州龙里,辗转传到了袁志谦。在袁志谦时,大乘教又接触到了黄德辉的先天道,确定了尊达摩为初祖及教内道阶制度,并将大乘教改称金丹大道或龙华会、青莲教。袁志谦又从贵州进入四川,在华阳县(今成都市双流县)传杨守一、徐继兰为徒。在杨守一、徐继兰时期青莲教遭到打击,教首非死即逃亡。道光二十三、四年,青莲教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不久再次遭到打击,而且内部因争夺教权而发生分裂,形成了众多的支派,其中重要的有灯花教、金丹道、先天道、归根道、一贯道、同善社、圆明教、普渡道等,这些支派成了近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会道门。
【作者简介】秦宝琦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邮编 100872
【文章出处】《清史研究》,1999年4期,第1~10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9670.html

以上是关于五部六册-清代青莲教源流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五部六册-清代青莲教源流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786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