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

  • 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遗址,的,保护,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19 22:0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


畅春园是康熙皇帝在京西海淀、依照明朝清华园基本格局建造的一处皇家园林,不仅在中国皇家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康熙朝的政治史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吴振械《养吉斋丛录》载,康熙皇帝“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1]由此一条记载,康熙皇帝对畅春园的特别喜好以及这座皇家园林在清代政治文化史上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畅春园的建立,还引发了有清一朝政治中心从京师紫禁城向海淀一带的转移,进而引发了畅春园周边皇家园林群落和私家园林群落的建立与兴盛(正是畅春园的建造引发了圆明园的建造和百年的扩展,并引发了清漪园、颐和园的建造)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海淀一带的政治经济生态。
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畅春园,就没有后来的三山五园,而整个清朝史的面貌也有会有相当的改变。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畅春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拟根据现有资料对畅春园的园林审美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证于学界方家。
一、西岭千重水:畅春园的相地与选址
园林造景首重相地,地以偏为贵,唯偏园林造作才能依乎自然,所造园林才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明计成《园冶》开篇《园说》即称: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2]
明太祖朱元璋以农民出身而为帝王,最重农事、祭祀,对园林等事颇加排斥。明朝诸帝秉承祖训,故而明朝前期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绝少,惟至中晚期,皇帝耽于享乐,园林造作蜂起,选址多集中于城南、西南部,有着依山傍水天然之利的西北海淀一带未被纳人造园者的视野。
直到明朝晚期,外戚武清侯李伟才于海淀建造清华园(即畅春园的前身)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康熙皇帝统治初年,皇帝以清华园作为基础建造畅春园时,在“地偏为胜”这一点上,畅春园已经占据了天然的地利。
当时,海淀一带只有大片的稻田、溪流,稀疏的林木,零散存在的村落和偶见的寺庙。这种先天的优良造园环境当然不是那些城市园林可以比拟的。
海淀一带不唯以地偏取胜,这里还有造园最需要的山林湖泊。
畅春园的西北处是京师最重要的风景地和水域涵养地,香山(双清、碧云寺泉水)、玉泉山(玉泉湖)、瓮山(瓮山泊)都近在咫尺——传统风水学上以为,北京西北郊建筑空间以整个燕山、太行山余脉为来龙与借景。
清初,此处人烟稀少,自然风貌保持得极好;而畅春园所在的这片区域原是万泉水系聚集而成的湖泊丹棱)之所在。《日下旧闻考》载:
万泉庄泉源随地涌现……(泉宗)庙内之泉锡嘉名者凡二十有八……其庙外之泉,若大沙泉、小沙泉……自是水之由万泉庄注巴沟,由巴沟入畅春园者,其源流始大著。[3]
王嘉谟《丹棱沜记》则云:
沜之大以百顷,十亩潴为湖,二十亩沈洒稻种,厥田上上……汫虽小,然忽隐忽潴,连以数里,可舟可钓,足食数口,负山丛丛。盖神皋之佳丽,郊居之选胜也。[4]
按照《园冶》对造园地的分类而言,畅春园的造园用地属于江湖地。关于江湖地,《园冶》称其利于造园的条件是:
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鸡鸟。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缏岭,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璃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既仙。[5]
最可贵的是,畅春园一带还有北京难以成活的竹子。中国文人赋予竹子以气节,最喜此物,南方园林多用之。
明清时代,北京寒冷,竹子难以生长,唯有三处能够生长较有规模的竹林:西山樱桃沟、海淀畅春园及紫竹院,这三地都因为水量丰沛的泉水,导致小区域内空气湿润、温度较高,即便在冬天也有保证竹子生长的条件。王嘉谟《丹棱沜记》中就提到丹棱沜一带“有竹万个,箐篇垂丝,慧筹杂生……最美,亦帝京之仅有也。”
山地、水源、花木这些都是造作园林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就畅春园的选址而言,占据了北京最好的造园位置。
实际上,我们说畅春园占据了京师绝佳的造园位置,还不仅从其自身建园所需要的条件而言,更多的则是从中国园林审美的借景角度而言。
所谓借景,即园林不同景物、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互相配合与欣赏,除园林内的互借、近借、时借外,比较引人关注和容易理解的是远借,也就是将园林外的景物借人园林内部的审美。
SHAPE \* MERGEFORMAT
畅春园所处的位置,使得站在园内高处可以平看香山、俯瞰玉泉,园外的村落、湖泊,湖泊上的渔舟、稻田,稻田劳作的农人、寺庙、远处的群山、山边的云霞、近处的林木,无不成为畅春园借景审美的要素。
综上,从园林选址和借景的角度来说,畅春园建造选址时占据京师上佳的地理位置。康熙朝户部尚书王鸿绪在《赐游畅春园恭纪》中写道,“西岭千重水,流成裂帛湖。分支归御苑,随景结蓬壶”[6],虽是咏畅春园来水,但一句“西岭千重水”却很形象地将畅春园的选址和外部借景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衔山抱水建来精:畅春园的园林格局与风格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筑成。”[7]《红楼梦》中贾元春咏大观园的诗篇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畅春园的格局与建造。
当我们观察故宫博物院藏“样式雷”《畅春园地盘形势全图》时,可见畅春园是一座以前、后二湖占据园林主体,其间间以堆山、小湖的自然式园林:前、后二湖构成的轴线将畅春园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西二路又复以湖泊、溪流、堆山分割成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空间,使整个园林既显示出皇家园林应有的大气庄严,复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模拟自然的活泼轻松氛围,堪称平地造园的典范。
畅春园大宫门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宽17米)正中悬康熙手书“畅春园”匾额,东、西各有朝房五间,大宫门东、西复各有角门一座。
以大宫门为中心点,整个畅春园可以在视觉上分作中、东、西三路。
(一)中路园林空间
人大宫门,第一座建筑即是畅春园的主殿——九经三

涨知识的中国历史故事

事殿。
九经三事殿面阔五间,是畅春园规模最大的一处单体建筑,也是康熙皇帝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实际上,九经三事殿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相当于后来静宜园、颐和园的勤政殿,用以表示皇帝在园林中亦不忘循经理政的责任——这也正是清朝皇帝视园林行宫为“避喧听政$ 57,而非游豫逸乐之地的原因所在。
九经三事殿北为二宫门(五楹)过二宫门为澹泊为德行宫,是皇太后、太后在畅春园的居所。行宫为一二进院落,前、后各有房屋五间:乾隆年间前殿名为春晖堂、后殿名寿萱春永殿。
寿萱春永殿有后罩殿,后罩殿北为嘉荫轩(三楹倒座殿),角门内为云涯馆。
实际上,以云涯馆为界,中路建筑和景区复可以分为前建筑区和后园林区:前面的主体建筑区更多的是一种体现皇家政治和孝礼的仪式性空间,其后则正式进人园林区。
由云涯馆渡桥,沿土山北行,有南、北二牌坊,前书“玉润”,后镌“金流”,用以说明此处有溪流经过,在意识上将来访者先期导人后面的园林水景区。
牌楼后为瑞景轩景区,区内遍植牡丹,在北国是为一绝,这是延续了当年清华园的奇景。瑞景轩后为一带土山,上建延爽楼。
延爽楼阔九楹,叠加三层,是畅春园的最高处,楼后就是畅春园水面宽阔的前湖。登楼不仅可以一览园中景色,而且近可俯瞰园外的瓮山、瓮山泊及远近数百亩的稻田,远可平看玉泉山、金山、香山诸山。
此处原是清华园挹海堂的位置——元人称湖泊为海子,京师明人沿用此说——顾名思义,是用以观赏前湖水面的地方;而更名后的“延爽”二字,则将湖泊的浩瀚用文字表达得更为含蓄。
延爽楼左为式古斋,右为绮榭;延爽楼所在的土山后湖边复建有鸢飞鱼跃亭、观莲所。作为前湖东南岸与岸南土山之间的点景,鸢飞鱼跃亭、观莲所的存在不仅成为临湖观鱼赏花的亲水建筑,也成为园中湖、山景观在空间上的有机联系。
在中路主空间区还存有一处隐藏于堆山之中的建筑:闲邪存诚殿、韵松轩。
由澹泊为德行宫的前殿出西如意门,北行,度桥后为一土地平旷的所在,此处三面环水,北面为两道南北逶迤的堆山,中间建闲邪存诚殿:曾为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之一。
由闲邪存诚殿北的山丘中北行,山环树拥,西北处建韵松轩。
由轩名可知,此处山上树木以松树为主。这里原是诸皇子读书的地方,后来此处与前湖南的瑞景轩一起,成为皇帝宴饮大臣的所在。励杜讷《韵松轩即事》诗对这里的景致有生动的描写,云:
一过红桥便有亭,胜于蓬岛隔沧溟。
当阶十亩翻红药,入望千峰拥翠屏。
文鳞纵壑任逍遥,鹤唳清音彻绛霄。
俯仰濠梁聊自适,荷风微度过香飘。[8]
(二)东路园林空间
与畅春园中路前部的严整气氛不同,畅春园东、西两路都更加园林化,更加自然化。
由云涯馆东南角门出北行,过板桥,为剑山,山东过清远堤南行,即可达澹宁居。
澹宁居是康熙皇帝日常办理公务的地方,面阔三间,不施丹膜,素雅朴实。
澹宁居北面前湖与后湖之间是渊鉴斋、佩文斋建筑群,这里是康熙皇帝的图书馆和书画馆,也是其倡导、编纂大型图书的地方。
渊鉴斋南向,七楹,其前为伸人湖中藏晖阁(敞宇三间)阁后临前湖北岸的是清籁亭。渊鉴斋后临后湖,湖南岸是云容水态,其左廊后为面阔五楹的佩文斋:斋后为葆光斋,东为兰藻斋;斋东北处为养愚堂,堂正面为藏拙斋。
渊鉴斋、佩文斋建筑群的隐显处理得非常好,建筑两面临湖,南北通透,西部以太湖石堆起假山,东部则堆砌大土山,土山遂将建筑、湖面、堤岸与大东门分割开来。徐元梦《畅春园书堂春日即诗二首》云:
春光浩荡是天家,五色迷离处处花。
探讨自应志岁月,云窗卷帙足生涯。
花光柳色荫晴川,讽咏何期此地偏。
黄鸟也知人意乐,朝朝啼向艳阳天。[9]
在渊鉴斋和佩文斋,康熙皇帝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图书如《御选古文渊鉴》《渊鉴类函》《佩文斋咏物诗选》《佩文斋广群芳谱》《佩文斋书画谱》《佩文韵府》等的编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佩文斋东北的兰藻斋循后湖东岸北行,转到土山后

中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

,为一北宇五间、西宇三间的建筑空间,这里就是疏峰。疏峰东的小东门内靠墙处建有一处三进的院落:最南三间为上书房翰林值房,后两进为画院。
由疏峰北行至后湖东北角,东行可至康熙皇帝的寝室清溪书屋,沿湖岸西行可至临湖的太朴轩。
清溪书屋位于后湖东北角处,是一座以溪流和堆山(后湖北岸土山)造就的相对独立空间:庭院西部、北部是有相当面积的东北小湖,复从湖南部引出一条溪流,绕过书屋的南部、东部,重新回到湖中。
书屋坐北朝南,面阔七楹,后抱厦五楹,东顺山房五楹,西顺山房九楹。书屋后殿为导和堂,有东西游廊连接前后;书屋西穿堂门外为昭回馆,书屋西部为藻思楼,书屋后临山面湖处以竹子编成一座竹轩,其后面的山上下种植一片茂盛的竹子。
清溪书屋以水面与堆山形成一处独立的院落,又有溪流环绕,清幽古雅,翠竹龙吟,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审美,在北国更是异调,因而,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这里,以此作为修心养性之所。
(三)西路园林空间
由畅春园二宫门出西穿堂门,西小湖南岸为买卖街宫市。买卖街西、湖南岸处建有停放船只的船坞。北行为西墅,再顺岸行可至无逸斋拱门。
入垂花门,正房三间,其后有游廊(韵玉廊)跨河而过,廊西是松篁深处院落,说明这里是一处松林、竹林密布的地方;廊右为无逸斋门,门内是无逸斋正殿五间。
无逸斋是诸皇子搬出韵松轩后读书的地方,也是太子允扔的居所——后由曹寅督建西花园,复迁太子与诸皇子于西花园读书。
由无逸斋北行,过土山,沿小湖西岸行,过东板桥,于小岛东端以太湖石堆就假山,其上建有莲花岩亭。小岛北方对岸为松柏闸,将宫西小湖与前大湖分割开来。闸门东岸为兰芝堤,西岸为桃花林。
沿湖西岸过桃花林、小桥,为前湖西北的横岛。横岛上建东室三间,名纯约堂,其后右厅三间名迎旭堂,再东为招凉精舍;这里湖岸山间还散落着松柏室、乐善堂、回芳墅等小型建筑。
自回芳墅北行,穿过山间通道和连接西部长河与后湖间小溪上的板桥,后湖西岸处不远的岛上建有假山,山上建有瑞珠院露华楼。
露华楼处原是清华园的旧楼台,“高楼五楹,楼上复起一台,俯瞰玉泉诸胜”[10]。
露华楼面阔五楹,高三层,地上遍植牡丹,是除中路瑞景轩外又一处可以集中观看牡丹的地方。
瑞珠院西岸北的南北两座土山之间的建筑称作集凤轩。由集凤轩堂门西出,循河而南可达畅春园的大西门。大西门外是一片广阔的空地,称作西厂,用以阅兵和元宵节燃放烟花,这里原是清华园的西部景区。
瑞珠院北土山上有观澜榭,西河厅三楹、东河厅四楹,榭后为正房蔚秀含清。
雅玩斋、天馥斋位于西北小湖北岸,种植有从南方移来的腊梅。除了以上主体建筑外,畅春园内还点缀有几处寺庙,东路澹宁居北东院墙内建有面东朝西、面阔三楹的龙王庙;渊鉴斋、小东门之间建有坐北朝南、面阔三楹的府君庙;中路无逸斋北、后湖西南角建有坐西朝东、面阔四楹的关帝庙;关帝庙北后湖小岛上建有娘娘庙。
SHAPE \* MERGEFORMAT
综合来看,畅春园是一座以南北二湖水面分割整个园林空间,不同地区又用小的湖面与溪流连接、分割局部景区,其间复以土山、叠山将建筑与湖面、堤岸进行分割,形成半掩半露的审美格局,使得整个园林洋溢着一片自然园林的氛围。这样的布局与圆明园的集锦式完全不同,可以称为平地造园的典范,将静宜园的山地园林、清漪园的山湖园林的特点集中于一身。
三、虽由人作、宛自天幵:畅春园的审美意识
中国园林的审美完全不同于欧洲园林,欧洲因为其山地、丘陵地势,更重视人力对自然的改造,中国人则因为自己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和对天地万物的尊重,在园林设计、建造中,将效法自然、模拟自然作为最高的审美诉求,希望将自己的园林建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11],于是,山林湖泊这些自然要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就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要角色。
历来中国园林,尤其是明清园林建造都追求这样的效果,但是除了依靠山海湖泊而成的自然式园林如香山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漪园等外,平地造园却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畅春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平地造园的典范。
(一)水麻与湖泊之与中国园林
平地自然式园林要求相当的面积和足够的水源,唯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够为园林制造溪流湖泊,而有了溪流、湖泊,园林就有了生气。《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描写大观园的造景,在写到“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时,曹雪芹亲友在此批道:
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
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
脂砚斋。[12]
做批者一语即点出了北国园林建造的短处,即乏水脉,无法形成园林中的灵魂与血液。
(二)中国园林中堆山模拟自然山林
没有足够的土地面积和堆山制造的山地丘壑与其上的林木花卉,园林就没有应有的气魄和境界,因此,湖溪是园林魂,山丘就是园林骨。足够的土地面积才为挖湖堆山创造条件,使得园林设计和建造中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创造出山林丘壑,以及隐藏其间的建筑与景观。
南国园林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主人对城市的留恋、财力上的局限,无法营造大面积自然环境,只能在营造技术变化上、花木山石使用上多下功夫;而清华园虽然是平地起园,缺乏自然山林的条件,却喜有足够的水源和郊野的条件以及庞大的财力、充分土地条件,使得建造自然式园林成为可能。
(三)畅春园中的山水空间组合
清华园本是巴沟诸泉汇成的丹棱)所在,本着顺应自然、建造园林的审美需要,清华园以水景著称。《帝京景物略》称其“园中水程十数里,舟莫或不达”。[13]《明水轩日记》则称其“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14]
康熙在清华园基础上修建畅春园时,极力保持了清华园原有的基本格局、林木花卉,北、东、南三面俱依原墙位置,唯西部向东收缩,大约收进去十分之三四的面积,整个畅春园占地面积约为原清华园的十分之六七,不过,湖面的广度和深度却都进行了新的拓展,从而造成了面积虽收,而“弥望涟漪,水势加盛”的效果[15]。
虽然,皇家园林出于政治理念和政治操作上的考量,需要一些大体量、轴线性建筑,但是,其广袤的面积足以保证这些建筑不足以破坏整个园林空间的自然美感。而畅春园尤其注意这一点,两个巨大的湖泊将园林划分成西、中、东三路,中路利用前后湖复对建筑群落进行了空间分割,东西两路则以小湖、半岛、小岛、山丘、溪流进行空间分割,加之建筑面积不大,在山林、堆山的掩映下,多半显半隐,避免了大面积建筑空间的呆板,从而显现出活泼自然的境界,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形成了较好地融合。
挖掘湖泥堆起的土山虽不甚高大,却极力模拟自然山体的形势,将湖泊岸与建筑进行新的空间分割和组合,配合山丘上的林木,给人以走进山林的感觉,而建于其上、其旁的建筑也不追求大体量,给人一种隐乎其间的感觉,不破坏自然山林应有的氛围。法国传教士张诚(曾教授皇帝几何)在日记中描述畅春园的建造风格:
他们的屋宇和花园的美处,全在于布置得宜和对于自然的模仿。比如堆起而成的假山和岩洞,嶙峋的怪石,以及世界上遥远偏僻地方的奇态异景都加以模拟,但是他们所最喜欢的,是点缀在山边水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亭台和花坛以及林下花丛中的曲折小径,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天才。[16]
整个园林的建筑不仅在面积上求小,不破坏自然气氛外,风格也但求素雅,不加艳丽的装饰。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的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17]
(四)畅春园中的植物搭配
除了园林内部空间和建筑格局、风格极力追求自然和谐外,畅春园的植物配置也很有特点,除了著名的牡丹园区和荷花塘区、满山的油松、京师少见的竹林、东北引来的树木外,畅春园还有几处颇有规模的植物景区,既对园林增添了风物上的欣赏点,也体现了中国皇家园林与中国园林审美的特点。
前湖筑东、西两条大堤,各长数百步,东堤与澹宁居相连,堤岸遍植丁香花,故名丁香堤;西堤满种兰草,又叫兰芝堤;兰芝堤外,又筑有桃花堤。
桃花堤位于前湖西岸,由西堤过桃花堤、桃花林,至横岛,由横岛可以东望前湖东北岸边的渊鉴堂。渊鉴堂与西堤横岛及横岛上的纯约堂的互见与对照构成园林内部的借景与对比。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将植物、动物视为植物、动物,而是视为与人具有同样性格的朋友,因此,植物、动物在中国园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审美中就具备了特殊的意义。尤其是桃花代表着世外桃源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风骨,而兰花则代表君子,丁香虽然没有桂花那种“天香”的地位,却因其悠远的香气成为中国人的口中含香。白居易《酬严十八郎中见示》云:“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18]咏的就是丁香。
畅春园后湖西岸有一个数亩的葡萄种植园,除北京本地葡萄品种外,还有许多从新疆哈密移来的葡萄品种。这些哈密葡萄的种植不仅意味着畅春园增加了植物或者葡萄的品种,实际上,更多地意味着皇帝对四海的控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非王臣”[19]气某种程度上讲,它和各地树种花卉一起,开启了圆明园“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建造模式。
畅春园最能体现园林境界的是西北处的一片稻田。稻田本为农业社会的基本景观,但是在园林中却具有其最基础的意义:稻田意味着田居,意味着自然,是园林的追求境界。
SHAPE \* MERGEFORMAT
实际上,李伟的清华园西部本有大面积的稻田,畅春园西部收缩进去的十分之三四的面积原本就是清华园西部稻田的位置,康熙皇帝保留了相当部分的稻田,将收缩进来的面积开辟作西厂阅兵所,以表示不忘武备。
(五)畅春园的外景内借
畅春园的外景内借做得也相当好。
形成畅春园外景内借有三个条件,一个原因是畅春园所处的“这一个”的地理位置;一个原因在于畅春园有中部延爽斋、西部露华楼两座制高点建筑;另一个原因在于畅春园的低矮围墙和周边自然的环境,于是,不仅畅春园内部各景区、景点互相呼应,形成对景、借景,畅春园的稻田、寺庙、湖泊、村落、群山、林地也都被统统借人园林,这一点和圆明园、清漪园等著名皇家园林的外部借景又不尽相同。
总之,畅春园实现了人造景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的结合,可以称为平原造园的极典,在中国园林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如今现代公园造园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四、畅春园的现状与建设遗址公园的建议
(一)畅春园空间的损害历史
随着清朝国力的下降,维持京西皇家园林群的巨大管理、运转费用问题日益凸显,圆明园作为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健全的园林自然不可能被放弃,于是,其他园林的管理、维护就日益见轻了。
道光元年(1821年)正月十九日,皇帝上谕,畅春园殿宇墙垣多倾欹,若重加修葺,断非一二年所能竣工,孝和皇太后供养于绮春园。自此以后,皇太后不再驻跸畅春园,畅春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较高的质量,老化与毁坏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了。直到咸丰十年(I860年)八月,英法联军的战火最终将畅春园地上木构建筑付之一炬。
清末民国时期,畅春园地方为驻军所占据,部分土地被农民耕种成田地。20世纪80年代,这里修建起电子商城、海淀体育馆等设施,靠近北京大学西部的部分则被占用,成为教职工宿舍。唯有畅春园西部部分地区被建造成一处街头公园“畅春新园”,大片的稻田消失,西花园位置被改造成海淀公园——一条宽大的马路将本为一体的畅春园、西花园分割开来。
至此,曾经引领清代京西皇家园林文化区发展的畅春园及其附园彻底被现代水泥建筑和毫无文化内涵的街头绿地、公园所埋没。
(二)畅春园地理空间的意义与现实威胁
三山五园作为中国园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文化史、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居住空间陈设史、中国图书文物收藏史上都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价值至少不小于目前的故宫、北海区域,但是,社会上、学界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的只是把这些皇家园林视为古建筑或者园林而已。
作为三山五园中第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空间,作为一个连接了京师和京西园林带的园林,作为一个承载了康熙朝数十年历史风云的空间,畅春园是一个梦,是一个标示……
2000年4月25日至6月4日,为了配合西北四环路工程的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畅春园大宫门建筑遗址和西花园一石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总面积达2300余平方米。
不过,限于当时对经济、文化地位衡量上的失位,这片区域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保护,畅春园南大宫门永远沉睡在了地下。
不仅如此,随着大学的扩招、电子商城和餐饮行业的发展,畅春园周边地区继续接受着水泥建筑的侵袭,21世纪初,北大占据了部分畅春园遗址土地建造学生宿舍。
实际上,畅春园遗址仅存的空间也面临着现实的威胁:北大未来可能会形成对畅春新园的侵占。
如果不事先对此地区进行基于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与建设,这片承载历史、园林,作为金元明清四代帝京城市水域背景的空间就有可能会彻底消失,这对于北京而言、对于中国园林美学而言,都是极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从现代城市文化保存看畅春园空间的命运
随着北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中国、北京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三山五园在北京城市、海淀地区未来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由于这一区域存在的复杂性,长期以来,这片区域的整体规划显得不足,尤其是结合当前北京市三山五园的整体规划而言,就显得更加不足。
近年来,海淀区极力发掘三山五园文化,着力打造三山五园文化带,但是,应该看到,缺少了畅春园的三山五园是不完整的三山五园。
基于畅春园在清代历史中的地位、在三山五园中的位置、现有的地理空间保存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畅春新园、海淀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畅春园遗址公园,以便为畅春园和三山五园的长远利用、开发奠定基础。
从一个研究者看来,园林、公园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现代城市公园提供市民的减压、休闲、健身、娱乐、生态,这都需要巨大的面积,而遗址公园则要挖掘公园空间的遗址、研究历史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部分恢复历史空间的标示,将空间保护、历史研究、园林展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现代城市公园的作

中国历史的名言故事

用只是遗址公园作用的一部分而已,或者说,两者的侧重完全不同,不能等同看待。
欧洲发达国家的文物、建筑和园林保护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的园林建筑、空间、外围空间都有严格的保护规划与操作,给城市和区域留下历史,为现代城市留下文化,对于他们所知道的历史遗迹或者给予恢复,或者给予标示
作为一个极具历史、文化的空间,畅春园有存在的理由,在海淀区打造三山五园文化带的发展战略中,畅春园空间应该有其一席之地;在中关村区域大力发展的情况下,畅春园作为减压、休闲、健身空间的现实要求更加凸显。基于此,畅春园遗址公园(附西花园)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就显得愈发迫切。
(四)共于杨春园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设想
畅春园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不仅有现实的需要,更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样式雷家族绘制的畅春园地盘形势图仍在、时人对畅春园的记载仍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当年的发掘报告仍在……
这些都为畅春园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另外,目前畅春园空间建筑的归属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这也就为未来的规划用地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可能。
最好能够成立一个机构,比如以现在的海淀公园管理处为基础,成立畅春园遗址公园筹备办公室(未来作为遗址公园管理单位)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先期活动。
关于空间,按照2000年的发掘报告和现有遗存,尽可能恢复畅春园空间的四至;至于其与海淀公园(西花园)的关系,可以通过立交桥(或者地下通道)的方式实现空间连通。
园林风格,畅春园、西

西方人参观中国历史故事

花园都是建筑稀少、水域广大、模拟自然山林的综合空间,建筑也以朴素的、无彩画建筑为主,因此,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此为基础色调。
畅春园的恢复应当建立在前期细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唯有如此,才不会将保护工作搞成破坏工作。
由于目前学界对畅春园研究还不够细致,建议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以历史研究人员和电脑制图技术人员组成,采取三维立体建造模型的形式,先期构造电子畅春园,为后期的实体建设创造条件。
总之,畅春园遗址公园的研究、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学术课题,也是海淀地区三山五园文化带打造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学界持之以恒的细心研究,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1]吴振械:《养吉斋丛录》卷18,童正伦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
[2]计成:《园冶》卷1《园说》。
[3]英廉等编:《钦定四库全书》卷99《郊垧西九》。
[4]张散主编:《古人笔下的北京风光——古代北京游记今译赏析》,第101页,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年。
[5]计成:《园冶》卷1《相地•江湖地》。
[6]吴长元:《宸垣识略》卷11《苑囿》,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7]曹雪芹著,黄霖点校:《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齐鲁书社,1994年。
[8]吴长元:《宸垣识略》卷11《苑囿》。
[9]铁保辑:《熙朝雅颂集》卷第3《家数目录•徐元梦》。
[10]《燕都游览志》,见《钦定日下旧闻考》卷79《国朝苑囿•泉宗庙》。
[11]计成:《园冶》卷1《园说》。
[12]《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甲戌本•侧批”。
[13]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第5卷《海淀》。
[14]《钦定日下旧闻考》卷79《国朝苑囿•泉宗庙》。
[15]《钦定日下旧闻考》卷76《国朝苑囿•畅春园》。
[16][法]张诚著、陈霞飞译:《张诚日记》,第76页,商务印书馆,1973年。
[17]转引自张宝章,《畅春园记盛》,第34页,开明出版社,2009年。
[18]白居易,《酬严十八郎中见示》,《全唐诗》卷442《白居易》。
[19]《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作者单位北京曹雪芹纪念馆馆员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795.html

以上是关于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畅春园园林美学概说——兼论畅春园遗址的保护与遗址公园的建设;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863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