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各族关系研究(1989——1998)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蒙古文化-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各族关系研究(1989——199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各族关系研究(1989——1998)
关于历代王朝对北疆地区经略的研究,在1989年——1998年1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关于历代王朝北疆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主要表现是,大量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著的发表使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一、 关于北疆经略史通论性研究系统阐述北疆经略史的著作是马大正、华立合著《古代中国的北部边疆》一书。1该书作为丛书的一部,虽然受到编辑体例的限制,仅有10万余字,但以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为纲,以时代为序,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高度,对北部边疆的历史,特别是对古代各朝开拓治理北部边疆进行了概要而系统的论述,是目前唯一系统论述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史的专著。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阐述具体史实的同时,对边疆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历代边疆政策中一些贯穿几代、影响深远、带有共性的重大问题,诸如传统治边思想、羁縻与怀柔、军政管理体制、和亲政策等等进行了专题论述,对于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除该专著外,孟古托力《蒙古高原诸族政权及其递嬗——兼论中国北部边疆问题》、2何本方《长城的兴废与历代边政》、3史建海《乌拉特前旗的历史变迁》4等诸多论文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孟文在论述蒙古族兴起之前在蒙古高原先后建立的各民族政权的递嬗情况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历代各民族政权治理北疆地区的业绩、各民族政权结构三个系列的划分、新旧共同体的兴衰存亡、强弱分合关系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所论虽然难成定说,但自成一家之言。何文则以长城的兴废为纲,对历代王朝的北疆政策进行了阐述。史文由小见大,虽然阐述的是一旗弹丸之地的历史,但能够联系整个中国统一发展的大局,以探讨我国历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规律,也是一篇较有分量的文章。
二、 关于历代边疆民族政策研究历代王朝北疆民族政策是边疆经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这10年中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大量综合性或专门论述历代王朝北疆或北疆民族政策的论著,更使这方面的研究呈现热化的趋势。
在关于历代王朝北疆或北疆民族政策的多种论著中,首先应该提及的是马大正主编的《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5和田继周主编《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6《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由14篇文章构成,分别对夏商周的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秦汉的北疆政策、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边疆形势与边疆政策、隋唐的边疆政策、辽朝的政区双轨制及其对北部边疆的管理、宋朝的周边形势及治边政策、元朝的边疆政策、明朝的边疆政策及其得失、清朝前期的边疆政策、中国古代传统治边思想、古代边疆管理机构、和亲政策、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的概况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虽然是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现的,但在内容上又浑然一体,是目前国內出版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历代王朝边疆政策的专门性著作。继其后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虽然着眼点和前书略有不同,论述的是历代王朝的民族政策。但由于所涉及的民族多活动在边疆地区,因而这些政策也是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书虽然是综合、系统阐述边疆政策、民族政策的著作,不过由于历代王朝边疆或民族问题的重点在北疆地区。因而书中对历代王朝的北疆政策自然着墨较多,是我们系统了解历代王朝北疆政策的重要参考书目。此外,徐杰舜等著《中国民族政策史鉴》7也是一部系统阐述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专著,书中北疆民族政策也是论述的重点。
在这些著作出版的同时,有关这方面的专题论著也纷纷发表或出版,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秦朝北疆政策研究。秦朝立国短暂,因而关于秦朝北疆政策的研究一直难以引起学者们过多的关注,不过10年间也有数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诸如舒振邦《秦之统一与内蒙古历史的发展》8对秦朝的统一给蒙古地区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袁长钊《秦始皇为何北伐匈奴》9则对秦始皇北伐匈奴的原因作了阐述。鲍桐《蒙恬修筑的阴山北麓秦长城考察记》10则有助于人们对秦朝北部边防的了解。
关于两汉王朝北疆政策的研究。两汉王朝北疆政策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学者们投入了不少的精力。首先应该提及的是李大龙《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11一书。该书虽然是全面论述两汉王朝边疆政策和边疆官吏的专著,但其侧重点是在北疆,其中关于西汉王朝的匈奴政策、王莽的北疆政策、北疆沿边诸郡刺史及专职管理机构官吏的选拔等方面的论述有别于前人。龚荫《关于西汉对匈奴政策之研究》、12王宗维《汉武帝的民族思想和政策》、13唐国军《论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与其国力兴衰的关系》、14葛亮《西汉前期北方边防对策举要》、15李大龙《述论王莽的民族政策》、16莫任南《王莽对匈奴的政策有进步、合理的一面吗?》17等等都是论述两汉王朝时期北疆政策的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的北疆政策由于政权更迭频繁、记载纷乱,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白翠琴的魏晋南北朝民族政策系列论文:《曹魏的周边问题及民族政策》、18《论北魏对周边民族的政策》19等论文。前文从曹魏政权面临的周边问题入手,对其北疆民族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曹魏政权对境内的匈奴、乌桓、氐、羌等族往往采取先征服后迁徙。保留其部落组织,册封酋帅,随俗而洽,并设置官吏进行监督,征调租赋兵役的政策;对塞外鲜卑及东夷、西域诸族则以怀柔羁縻,遣使往来为主。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曹魏根据诸族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力量,交替使用镇抚两手,较好地解决了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从而使东、北、西边境较为稳定,国力有所增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使北方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文则对北魏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于隋唐王朝北疆政策研究,10年间相对显得有些沉寂,笔者仅见以下数篇论文:崔明德《论隋唐时期的“以夷攻夷”、“以夷制夷”和“以夷治夷”》20主要对隋唐王朝解决以突厥为代表的边疆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其中不乏一些独到见解。《唐武宗朝对待南迁回鹘的政策》、21王成国《小议唐对契丹的政策》22二文分别对唐王朝对南迁回鹘、契丹政策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王小甫《唐朝对突厥的战争》23在阐述唐王朝和突厥争战过程的同时,对唐王朝的突厥政策也有论及。
宋王朝民族政策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安国楼《宋朝周边民族政策研究》24是作者经过多年研究而撰著的研究宋朝民族政策的专著,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了宋朝对北疆各民族的政策。
杨保隆《简论辽朝的民族政策》、25冉守祖《略论辽朝的“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26陈炳应《辽夏关系及其相互政策》27等则从不同的方面对辽朝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论述。
明朝北疆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蒙古的政策方面,10年间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余同元《明太祖北部边防政策与明代九边的形成》、28陈梧桐《论朱元璋对蒙古的“威德兼施”政策》、29赵立人《洪武时期北部边防政策的形成与演变》、30雪岩《朱元璋对北元政策管窥》、31谢贵安《从朱元璋的正统看他对元蒙的政策》32等数篇专论将目光主要集中在明朝初期北疆形势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北疆,尤其是蒙古的政策方面,虽然各篇论文侧重不同,但合在一起对朱元璋北疆政策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而且各文也基本肯定了朱元璋的北疆政策。韩狄《明成祖对蒙古防御政策调整刍议》、33蒋重跃《朱棣对蒙古各部的均势政策及五次北征》、34齐书深等《论明太祖、明成祖时期对蒙古的政策》35等论文,则多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了明成祖朱棣的北疆政策,既有综论,也有更为具体的专论。杨艳秋《论明代洪熙、宣德时期的蒙古政策》36详细探讨了明仁宗、宣宗两代对蒙古的政策。胡凡《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调整》37则对明后期北疆政策的调整原因、内容进行了探讨。在这些论文中,虽然没有见到全面阐述明朝北疆政策的专论,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显示出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清代的北疆政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10年间更是发表了众多的论著。首先应该提及的是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38一书。该书是全面系统论述清朝边疆政策的专著,文中对清朝北疆政策,诸如近代北疆的危机和清朝的对策、对蒙古的宗教政策、盟旗制度、满蒙联姻等都有论述。虽然该书是综合性著作,对清朝的北疆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将清朝的北疆政策置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整体中论述,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和评价清朝的北疆政策。袁森坡《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39则是一部探讨清朝兴盛时期北疆政策的专著。该书近50万字,分别以统一北疆的军事斗争、经营北疆的政治措施、恢复和发展北疆经济为纲,探讨了康雍乾三朝在统一、管理、开发北疆中采取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项政策。因为清朝的北疆政策往往是和东北、西北边疆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将北疆的范围扩大到了东起黑龙江,西包括新疆、青海等广大地区,视野更为宽阔,论述也比较准确、恰当。赵云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40则是一部探讨清代蒙古管理制度的专著,论述系统、全面,填补丁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在这些专著之外,也有关于清朝北疆政策的论文大量发表。杨选娣《清代对蒙古地区实行法制统治的几个问题》41结合《理藩院则例》的编撰、内容对清朝蒙古立法的概况、思想、司法管辖等进行了探讨。徐晓光《清政府对蒙古的行政立法初探》42也是这方面的专题论文。黑龙《试述清朝对蒙古政策的转变》43认为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用汉族地主阶级直接控制蒙古地区,使蒙古族产生了离心倾向,给帝国主义策划蒙古“自治”和“独立”提供了机会。关树东《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政策和措施》44详细分析了皇太极对漠南蒙古采取的政策,并进而认为其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赵云田《清朝治理蒙藏地区的几个问题》45探讨了清朝对蒙藏民族的统治情况,认为有效的政府行为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王秀英《清初对蒙古族的民族团结政策略论》、46卢明辉《略析清代前期治理蒙古的几项重要政策》、47刁书仁《论乾隆朝对蒙地的封禁政策》、48赵毅《清代蒙地政策的阶段性演化》、49袁森《清朝治理蒙藏方略》50等等,也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清朝的北疆政策进行了探讨。
和亲政策尽管是我国历代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围绕这方面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10年间发表了大量有关论著,因而有必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介绍。
首先应该介绍崔明德所著《汉唐和亲研究》和《汉唐和亲史稿》。51两书是作者积10余年之功而撰写的以和亲为研究对象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自西汉至唐代我国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之间、边疆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史实,为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和亲政策提供了可能。
在专门性著作之外,也有大量以和亲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发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两汉王朝和亲政策研究。和亲作为治边政策的重要内容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王朝时期,因而两汉王朝和匈奴的和亲自然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崔明德《西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52李大龙《西汉前期和亲政策新论》、53李桂荣《汉初和亲政策作用简论》、54葛亮《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55施祖新等《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56叶永新《汉与匈奴第一次、第二次和亲考略》、57陈博《试论呼韩邪单于在与汉“和亲”中的主导作用》,58以及诸如李希廉《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59吴郁芳《昭君家族与汉胡外交》60等关于王昭君的研究论文都对两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进行了论述。其中葛文对西汉王朝和匈奴所签订的第一个和亲约的时间进行了考定,认为诸多史书都以汉高帝刘邦和刘敬策划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为开始,而实际上根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个和亲约。即高帝七年十月下旬双方休战期间就定有和亲约。这一观点颇有新意,但并没有得到叶文的赞同。李大龙文则认为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是凭借西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同化匈奴的进攻型政策,目的是希望不通过战争而达到臣服匈奴,其结果是失败的。这一观点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看法。
魏晋南北朝和亲政策研究方面也有数篇论文发表。崔明德《魏晋时期的和亲述论》61对魏晋时期北疆各民族政权之间,诸如鲜卑各部之间、鲜卑和匈奴之间等的和亲情况进行了考述,对于了解和亲政策在各民族政权调解双方关系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刘春玲《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和亲”》62主要对北周、隋王朝和突厥的和亲进行了探讨。崔明德《柔然与中原王朝的和亲》63则对柔然和各王朝的和亲经过进行了详细考述。
隋唐王朝的和亲政策在北疆地区主要施用于突厥、回纥等民族,对此学者们的研究都有涉及。冉守祖《试论隋与突厥的和亲》64是一篇系统考述隋王朝与突厥和亲经过的专论。崔明德《唐与回纥和亲公主考论》、65周钥《唐对回纥和亲浅论》66则分别对唐王朝与回纥的和亲、和亲公主进行了系统阐述或考述。崔明德《唐与突厥和亲述论》67研究的重点是唐王朝与突厥的和亲。通过这些论文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隋唐两朝和亲政策在北疆的具体实施过程和作用。
清代的满蒙联姻是清朝蒙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清代满蒙之间的联姻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杜家骥《清代皇族与蒙汉贵族联姻的制度和作用》、68岑大利《努尔哈赤家族与女真各部及漠南蒙古的联姻》、69王冬芳《后金联姻政策在蒙古各部中的作用》、70曹凤山《试论清代满蒙和亲的原因与后果》、71刘潞《对清太祖太宗时期满蒙联姻的再认识》72和《清太祖太宗时期满蒙联姻考》73等,即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这些论文涉及到了满蒙联姻的方方面面,读后可以使人对满蒙联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从整体看,历代王朝北疆和亲政策的研究就和亲本身来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虽然也存在一些争论,但基本史实已经考述清楚。如何使之进一步深入则是致力于此的学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总之,关于历代王朝北疆政策或北疆民族政策的研究虽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出版或发表了大量有关论著,各王朝的北疆政策都有学者涉足,只是尚未出现从理论上全面系统探讨历代王朝北疆政策的专著,不过从这些大量有关论著的出版或发表看,此类专著的出
中国历史文物和故事手抄报
现应该是已经有了牢固的基础。
三、 关于历代王朝北疆管理机构的研究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政策实施的保证,也是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历代王朝北疆管理机构的研究10年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表现之一即是赵云田《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的出版。该书虽然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我国历代王朝边疆管理机构沿革的专著,但对北疆管理机构的阐述也比较详尽、系统。
目前虽然尚未出现以北疆管理机构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但10年间也有一些论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于两汉王朝北疆管理机构的研究集中在使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度辽将军等方面。 使匈奴中郎将是东汉王朝为管理南匈奴而设立的机构,也是东汉王朝北疆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的研究有三篇论文发表:何天明《东汉使匈奴中郎将探讨》、74李大龙《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75韩香《试论“使匈奴中郎将”的来源及演变》。76对使匈奴中郎将的来源、职责、发展,及历任使匈奴中郎将的官员进行了探讨或考述,基本上搞清了使匈奴中郎将的有关情况。
护羌校尉是自西汉王朝时期即已设立的专门管理西羌的机构,其职责范围有时也扩大到北疆,对于两汉王朝北疆的安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护羌校尉的研究有三篇论文发表:高荣《汉代护羌校尉述论》、77李大龙《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78和《温序为东汉王朝第一任护羌校尉考》。79高文对护羌校尉设置的原因、职掌、性质和特点、作用和影响等进行了探讨。李文主要对东汉王朝护羌校尉的设置时间、职责、历任护羌校尉的情况、选任途径等进行了详细考述。
度辽将军是东汉王朝在北疆设立的重要机构,其最初的职责是防御南北匈奴的交通,后发展为协调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等共同维护北疆安定的重要机构。李大龙《东汉度辽将军述论》是探讨度辽将军的专题论文,80对度辽将军的设置经过、历任度辽将军的人选、度辽将军的选拔途径、度辽将军的职责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并将度辽将军定位于东汉王朝北疆主要管理机构,对护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具有统辖权。
唐王朝对边疆民族实施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羁縻府州制度,而且在北疆地区设立众多的羁縻府州。关于羁縻府州制度的研究由于羁縻府州多是以边境民族部落为单位设立,而北疆游牧民族流动性较大,对羁縻府州地望和管辖范围的考证一直是困扰学者的难题,以致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探讨,但系统性论著难以出现。但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其表现即是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的出版。81该书分为上下两篇,近20万字。上篇主要论述了羁縻府州的建立与组织、羁縻府州制度与管理、羁縻府州对唐朝的义务和贡赋、羁縻府州与正州间的转化、羁縻府州的迁徙与变化、羁縻府州与唐王朝疆域的关系。下篇则对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剑南道、黔中道、岭南道管辖下的众多羁縻府州的地望进行了考述。
关于唐代北疆管理机构的研究,也有数篇论文发表。樊文礼《唐代单于都护府考论》82是探讨唐代单于都护府的专论,而其另一篇文章《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83则对唐王朝贞观四年(630)所设置的羁縻府州进行了考述。艾尚连《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84将研究视角放在了唐太宗灵州之行方面,认为是唐太宗的灵州之行促成了漠北羁縻府州的设置,观点颇有新意。
辽朝由于立国于北疆,其对辖下的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加之对其统治制度的研究往往和通史的研究混杂在一起,所以关于辽朝北疆管理机构的研究专论较多。何天明《辽代契丹北枢密院的设立、职官设置及其特色》85和《试探辽代北宰相府的职能》、86《试探契丹北枢密院的职能》,87尹德蓉《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88杨树森《辽朝统一北方和有效的行政管辖》。89李锡厚《辽朝的边防》90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论,分别对有关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清王朝北疆管理机构也有不少论文涉及,主要集中在对蒙古的管理方面。纳古单夫《内蒙古扎萨克旗制概述》、91达力扎布《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92对清王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的扎萨克旗制度进行了有益探讨。佟桂江《清朝统治蒙古的体制》、93薛志平《清代内蒙古地区设治述评》、94吕建中《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制度》、95张永江《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96等对清朝统治蒙古的制度及其特点、效果进行了全面阐述。乌云格日勒《清末内蒙古的地方建置与筹划建省“实边”》97则对清末内蒙古的地方建置,以及建省实边的活动进行了考述。驻防八旗是清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定宜庄《清代北部边疆驻防八旗概述》98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蒙林《绥远城驻防八旗考源》99和《绥远城驻防八旗源流考》100则对绥远城驻防八旗的源流进行了考述。姜涛《清代北部卡伦设置及沿边卡伦路》101将目光对准了清朝为防守边境而设立的卡伦,及交通道路。
四、 历代王朝与北疆民族关系研究关于历代王朝和北疆民族关系的研究也是l0年间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热潮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80年代初期高潮又起,北疆民族关系,尤其是历代王朝和北疆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随之而掀起浪潮,不仅发表了大量论文,而且也出版了系统阐述北疆民族关系的著作。
翁独健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02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我国历代民族关系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其中对北疆民族关系的论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清楚地描绘出了北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
吕光天等所著《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与中原的关系史》103对历史上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以及后来的许多现代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王朝关系史研究》104是一部以突厥和隋唐王朝关系史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作者用40万字的篇幅,以突厥汗国的兴起及其对西域的统治、“远交近攻”方略与隋朝对突厥及西域的关系、东突厥汗国的兴衰与唐朝统一北方、西突厥汗国的内乱与唐朝进兵西域、西突厥汗国的覆亡与唐朝在西域统治秩序的确立为题,对6世纪至7世纪中叶唐朝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期间突厥和隋唐王朝的关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该书虽然不是刻意全面系统地阐述突厥与隋唐王朝的关系史,但也基本梳理出了双方关系发展的线索,而且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文献记载含糊不清或歧异较大的一些问题上,也有不少独特的见解。
大量的有关北疆民族关系的论文则涉及到了各个民族,尤其是北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匈奴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值得提及的有以下数篇:莫任南《匈奴对汉王朝的政策》105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匈奴和汉王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选择的角度则是以往学术界没有注意到的。王文光《呼韩邪归附汉朝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06则对呼韩邪单于降汉的原因及作用进行了论述。张志坤《也谈匈奴及其先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兼同陶克涛同志商榷》107虽然是一篇争论性文章,但对匈奴等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作了探讨。李大龙《两汉时期中央王朝派往匈奴的使者述论》108对两汉王朝派往匈奴的使者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晓克《论新莽时期的汉匈关系》109则对新莽时期的汉和匈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张金龙《北魏前期的北边防务及其与柔然的征战关系》110则对北魏和柔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柔然一直是北魏王朝北方最为强大的民族政权,北魏对柔然的政策构成了其边防政策的主要内容。北魏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同时即十分重视北边防务问题,与柔然展开了激烈的征伐战争。统一北方之初,为了巩固和稳定对北中国的统治,北魏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北边防务,其中主要是主动对柔然进行征伐。公元429年通过远征柔然,柔然频繁犯塞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北魏和柔然的关系也由大规模征战关系向战争与通使并存的战和关系转变。
隋唐时期北疆的民族关系在10年间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发表了众多的论著。
突厥是隋唐时期北疆重要的民族,因而其和隋唐王朝的关系尽管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但仍然吸引着学者的关注。赵云旗《论隋与突厥关系的发展进程》111对突厥与隋王朝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冯智《唐初的突厥问题与全国的民族关系》112则探讨了唐王朝初期和突厥的关系,及其对唐代民族关系的影响。崔明德《东突厥、回纥与唐朝关系再比较》113则将突厥、回纥和唐王朝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唐王朝对两民族的统一是必然的,不管方式存在多大的差别。
薛延陀继突厥之后显赫于北疆,但时间短暂,因而关于其和唐王朝关系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奥其尔、林荣贵《唐朝平定薛延陀与加强漠北的管理》114则对唐朝和薛延陀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是近年少有的系统论述唐朝和薛延陀关系的论文之一。认为唐朝对薛延陀的平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贞观十五年(641)的诺真水战役,唐军挫败薛延陀军队的锐气;诺真水战役结束至贞观十九年(645),唐朝通过政治上的周旋配合军事上对薛延陀的围困;贞观十九年至二十年平定薛延陀。在此基础上,该文对唐朝平定薛延陀后如何管理漠北也作了探讨,认为唐朝的政策大致归纳为:安置薛延陀降众,招抚大漠地区各部;开辟通向漠北的驿道;实行军政建制和管辖上的双重制约等三个方面。关于唐朝平定薛延陀的作用,该文从政区建制向漠北地区推进、大漠地区出现了唐代民族关系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及为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提供了战略基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回纥《后改称回鹘》是和唐王朝关系密切的北疆民族,而且在唐代民族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关于回纥和唐王朝的关系备受学者们关注。薛宗正《回纥汗国的创建及其盛世的形成——兼论回纥对唐关系的论述推移》115对回纥和唐王朝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认为回纥是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而称汗建国的,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又恰好是唐王朝内乱中衰。回纥因助唐王朝平叛而与唐建立起绢马互市关系,但随着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回纥由尊唐转变为轻唐。王有德《论唐与回纥的关系》、116王国华等《述论安史之乱后的唐——回纥关系》、117徐伯夫《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关系》、118程溯洛《回纥汗国兴起前后与唐朝的关系》、119薛宗正《回鹘的初兴及其同突厥、唐朝的关系》、120张炼《唐朝与回纥民族关系及唐王朝的民族政策》121等也都是这方面的专论。
在隋唐时期北疆民族关系的研究中,尚值得一提的还有李大龙的系列论文:《唐王朝与西突厥亙使述论》、122《回纥派往唐王朝的使者述论》、123《由使者来往看唐王朝与薛延陀的关系》、124突厥派往唐朝的使者述论》、125《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126《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127《隋王朝与突厥互使述论》、128《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129《高丽与唐王朝互使述论》、130《唐王朝与新罗互使述论》,131以及顾吉辰《唐与回纥交聘礼仪的几个问题》。132这些专题论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隋唐时期北疆民族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的对象是北疆民族和隋唐王朝之间的使者往来,为民族关系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于契丹和渤海的关系也有一些论文论及。宋玉祥《渤海与契丹的“世仇”之浅见》、133马利清《渤海与契丹关系探源》134等即是这方面的专论。
宋辽金元时期的北疆民族关系由于各王朝分割鼎立而一直倍受关注,10年间仍然有不少学者对此发表宏论,主要集中在:一是宋辽关系。孙建民《燕云十六州与宋初宋辽的军事策略》、135漆侠《宋太宗雍熙北伐》136和《辽国的战略进攻与澶渊之盟》、137徐红年《论宋辽战争的性质》、138阎玉启《辽朝的养马业与宋辽关系》、139李大龙《也谈“澶渊之盟”形成的原因》140等针对宋辽关系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别于前人的观点。二是宋蒙关系。宋蒙关系的研究渐成热点,表现之一是户昭曦主编《宋蒙<元>关系史》141的出版。该书用40余万字的篇幅对自蒙古崛起于漠北,到元统一全国宋蒙元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填补了学术界只重视宋蒙战争史而缺乏全面阐述宋蒙关系的空白。表现之二是大量有关论文的发表,诸如蔡东洲《论宋蒙早期关系》、142任崇岳《郝经使宋与宋蒙关系》143等从不同的侧面对宋蒙关系进行了探讨。三是蒙夏关系。蒙夏关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征服方面,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博彦《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战争》、144穆鸿利《试论蒙夏战争》、145阿木《成吉思汗灭西夏的战争》、146汤晓芳《试论成吉思汗用兵西夏的战略意义》、147陶刚《成吉思汗五伐西夏考》、148何平立《略论蒙古征服西夏的战争》149等都是这方面的专论,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成吉思汗对西夏采取的战争政策和实施过程。
此外,蒙古和金朝的关系也有学者论及,如巴雅尔《金国的民族关系和成吉思汗的对金战略》150即在探讨金朝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对成吉思汗对金朝采取的政策进行了有益探讨。
明朝和蒙古的关系除在政策部分所介绍的一些论著都有涉及外,尚有不少专论。如其其格《张居正与俺达封贡》、151任寇文《俺达、张居正与蒙汉关系》152等即对俺达汗、张居正在蒙汉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当时明朝和蒙古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讨。
清王朝和蒙古的关系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除政策部分所介绍的众多论著涉及到双方关系外,尚有以下值得注意的专论:刘存宽《17世纪清俄与喀尔喀蒙古关系述略》153从俄国人在蒙古西北部的活动、17世纪中叶到《尼布楚条约》签订期间的清俄蒙关系、《尼布楚条约》以后的清俄蒙关系等方面对清俄争夺喀尔喀蒙古的过程,以及清最终统一喀尔喀蒙古进行了详细考述,基本上理清了17世纪三方的复杂关系。徐晓萍《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朝的关系》154则对清初阿拉善和硕特部与清朝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民族贸易往来也是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边疆稳定、边疆开发有着极为深远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有不少学者将研究的视角投向了北疆的民族贸易。
舒顺林《论东汉时期长城内外各族经济文化交流》155对东汉时期北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是秦汉时期北疆民族贸易研究的代表之作。张泽咸《唐朝与边境诸族的互市贸易》,156则在全面探讨唐王朝和边疆民族互市贸易的同时,对其和北疆各民族之间的互市进行了探讨。
明代北疆的民族贸易研究有多篇专论。哈正利《明代蒙汉民族贸易投影下的民族关系》157和《明代蒙汉民族贸易浅析》158对明代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贸易以及民族贸易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戴鸿义等《永乐时期明蒙间的贸易关系》159也是这方面的专论。余同元《明代马市市场考》160和《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161则对明代北疆的民族贸易市场进行了考述,而曹永年《<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考误》162则是针对余同元后文考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订正,主要是认为余同元夸大了市场的数目。
谢元鲁《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163不仅探讨了明清两代北方边境的对外贸易,而且还从中论述了晋商的兴衰原因。袁森坡《清代前期的边疆贸易》164则是一篇专门探讨清代前期边境贸易的专论。
五、 关于北疆开发史的研究自西汉王朝首开移民实边、屯田以来,边疆开发一直是历代王朝为巩固边疆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此进行科学的总结,不仅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0年间,大量的关于北疆开发的论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秦汉王朝对北疆的开发。肖瑞玲《秦汉对北部边郡的开发》、165张南《论西汉长城边区的经济开发》、166徐志清《西汉同匈奴的经济交往》、167笑端《南匈奴的附汉与东汉时期包头地区的发展》168等论文对秦汉王朝对北疆的开发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之作。其中肖文对秦汉王朝开发北疆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作者认为以“移民屯垦”为中心的全方位开发,带动了北边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交通、贸易等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北疆的巩固和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而且使北疆经济呈现农牧并举、多种结构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与内地融为一体发展的基本格局,也加速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步伐。
关于辽夏金对北疆的开发研究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漆侠等著《辽夏金经济史》169是一部系统阐述辽夏金经济发展研究的专著,对辽夏金各朝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关树东《辽朝部族军的屯戍问题》170则专门就辽朝部族军屯戍问题进行了探讨。刘兴文《辽代农业发展浅探》171是一篇探讨辽代农业发展的专题论文。赵鸣歧《金代上京路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172则对金朝对上京路地区的开发,以及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要论述。申友良《辽金元东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述略》173则对自辽至元时期东部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论述。林荣贵《辽朝开发北部边疆的经济战略》174即对辽朝开发北疆的政策进行了阐述。申友良《辽代北方城市的兴建和商业繁荣》175则将目光集中在了北疆地区城市的兴起及其对北疆发展的作用方面。
蒙元时期北疆的开发也有不少论文涉及,其中高文德《蒙元时期岭北地区的治理和开发》176是一篇全面系统论述蒙元统治者治理、开发岭北地区的专论。作者认为由于采取的种种有利措施,岭北地区获得了显著发展,政治、军事力量加强,农业、手工业等经济部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岭北成为了元朝可靠的后方基地。
明代北疆的开发没有引起学者们过多的关注,有关论文仅见到了曹永年《明代蒙古中晚期的经济》、177杨绍猷《俺达开发土默川对巩固我国北疆的作用》178等不多的几篇。
清代北疆的开发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潮。出版和发表了众多的论著。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179虽然是一部有关清代边疆开发的论集,但所包括的16篇专论,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具体史实的阐述,从中不仅可以系统地对清代边疆开发有概要的了解,而且其中汪炳明《清末新政与北疆开发》、成崇德《清代前期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及清朝的政策》等多篇论文是对清朝北疆开发进行研究的专论。 不少学者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在了清朝对蒙古的封禁政策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是成崇德《清代前期对蒙古的封禁政策与人口、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关系》、180马永山等《清朝关于内蒙古地区禁垦放垦政策的演变》、181哈斯达赖《清封禁蒙古的几个不同层次及其目的》、182孙喆《清前期蒙古地区的人口迁入及清政府的封禁政策》、183赵云田《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184马永山《论清朝在内蒙古实行的农业政策的演变》185等。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清朝的蒙古封禁政策产生的原因、发展、目的、作用等进行了探讨,有些还将封禁政策与人口、环境等联系在一起进行阐述,不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的论著中,学者们研究的视角多数是集中在清朝对北疆的开发方面:
卢明辉主编的《清代北部边疆民族经济发展史》186侧重于对漠南地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在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探讨,包括民族经济社会状况概述、北方各民族的畜牧业经济、农业经济、手工业发展与商品经济萌芽、商业贸易经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森林采伐业经济、采矿业经济、金融货币经济的发展、赋税与科差等多方面的论述,填补丁清代北疆开发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
刘海源主编《内蒙古垦务研究》187是一部以研究内蒙古垦务为主的论文集。论文集中刊载了:李克仁《清代乌兰察布盟垦务初探》、杜心宽《清代哲里木盟垦务及其土地关系》、乌兰《从察哈尔放垦章程看察哈尔垦务》、呼格吉勒《论清末呼和浩特、土默特地区的垦务》、李克仁《清末明初伊克昭盟的放垦态度》、薛智平《试论清代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的放垦》、厚和等《放垦与土地沙化》、王艳萍《清末察哈尔八旗蒙地的放垦》等多篇有关内蒙古各地区垦务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了清代的垦务,以及这种开垦与内蒙古沙漠化的关系等多方面。
陈育宁、汤晓芳《北方民族史论丛》188是作者的论文集,包括论文23篇,对秦汉、元、明、清时期北部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现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中关于鄂尔多斯的一组文章《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述论》、《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开发》等是属于北疆开发史方面的论述。作者在内蒙古工作多年,不仅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而且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加以分析,因而其论述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同时,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着指导意义。
注释:1、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
3、《西北史地》1989年第2期。
4、斯平主编:《内蒙古社会发展与变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前沿》1992年第5期。
9、《历史学习》1994年第2期。
10、《包头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1、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13、《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14、《广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16、《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
17、《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8、《西北史地》]989年第3期。
19、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0、《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21、《四川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
22、《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2期。
23、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24、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25、《北方文物》1991年第3期。
26、《史学月刊》]993年第1期。
27、《宁夏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
28、《烟台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29、《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30、《史学集刊》1994年第4期。
31、《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32、《华中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33、《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34、《浙江学刊》1990年第2期。
35、《史学集刊》1995年第3期。
36、《中州学刊》1997年第1期。
37、《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3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0、中华书局1989年版。
41、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2、《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43、《内蒙古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44、《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45、《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46、《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47、《北方民族》1995年第2期。
48、《史学集刊》1996年第4期。
49、《东北师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注音
大学报》1993年第1期。
5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51、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版。
52、《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53、《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
54、《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
5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2期。
56、《太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57、《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4期。
58、《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9、《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60、《江汉论坛》1995年第1期。
61、《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62、《阴山学刊》1994.年第3期。
63、《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64、《河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65、《文史哲》1991年第2期。
66、《甘肃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67、《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68、《南开学报》1990年第4期。
69、《清史论丛》第8集,1991年。
70、《东北地方史研究》1992年第2—3期。
71、《松江学刊》1995年第2期。
72、《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
73、《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3期。
74、《北方文物》1990年第4期。
7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
76、《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77、《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第3期。
78、《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79、《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80、《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81、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2、《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8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
84、《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
85、《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3期。
86、《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87、《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88、《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89、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
中国历史故事精华
。
9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91、《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92、《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93、《内蒙古垦务研究》第1辑。
94、《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95、《清史研究》1993年第2期。
97、《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1期。
9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
99、《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100、《满族研究》1995年第2期。
101、《北方文物》1992年第4期。
1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3、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992年笫4期。
106、《昆明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
107、《内蒙古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08、《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9、《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110、《西北史地》1989年第4期。
111、《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12、《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1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11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l期。
115、《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116、《新疆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
117、《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
118、《喀什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
119、《西北史地》1992年第3期。
120、《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
121、《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122、《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
123、《西域研究》1995年第4期。
124、《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25、《北方文物》1996年第1期。
126、《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中国历史上有关鸟的成语故事
》1997年第2期。
127、《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128、《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129、《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
130、《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1期。
131、《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2期。
132、《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133、《北方文物》1995年第4期。
134、《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135、《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
136、《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
137、《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38、《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39、《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4扔。
140、《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141、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2、《四川师院学报》1990年第5期。
143、《黄淮学刊》1990年第2期。
144、《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1集,1989年。
145、《宁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146、《成吉思汗研究文集》,1991年。
147、《成吉思汗研究文集》,1991年。
148、《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49、《军事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50、《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研究论文集》第2集,1990年。
151、《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52、《晋阳学刊》1993年第6期。
15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154、《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
155、《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56、《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
157、《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3期。
158、《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59、《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
160、《民族研究》1998年第l期。
161、《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62、《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6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164、《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6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166、《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167、《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168、《阴山学刊》1991年第2期。
169、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0、《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171、《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172、《北方文物》1995年第1期。
173、《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17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5期。
175、《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76、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
177、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78、《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7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180、《清史研究》1991年第2期。
181、《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5期。
182、《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183、《清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8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
18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1期。
186、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87、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88、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资料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651.html
以上是关于蒙古文化-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各族关系研究(1989——199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蒙古文化-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各族关系研究(1989——1998);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