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海关-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 海关,中国近代史,近代史研究,中国海关,社会科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21 00:4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海关-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海关-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一、研究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始于民国初年。此系当时国人力争关税自主这一社会思潮的产物,其内容偏重于关税问题。然持续时间甚短,自本世纪30年代后便渐趋沉寂。[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陈翰笙、范文澜等一批著名学者组成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组织编译了一套题为《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的海关档案资料丛书,共计10辑。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未跟进。直到1980年,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才重新起步。该年,陈诗启教授厚积薄发,一连发表了《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设和巩固过程》,《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展时期》,《论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的几个特点》等一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引起史学界反响。此后,陆续有一批海关史论文发表。[②]
1985年8月,中国海关学会成立。同年11月,在陈诗启教授倡导下,海关学会与厦门大学合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这进一步推动了海关史研究的发展,其发展概况可由以下几方面观之:
第一,创办刊物,出版丛书。1986年,海关学会创办了《海关研究》这一学术刊物,开辟了海关史研究专栏,定期发表同人的研究成果。此外,海关学会还出版《中国海关历史丛书》,至今已推出3辑。[③]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也出版一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译著》丛书,至今已出版2辑。[④]
第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88年起,在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的促成下,已先后在香港、厦门等地举办了3届中国海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海关与中国近代化、海关制度演化、海关档案资料的利用、海关人物研究、海关与地区政治经济等问题作了广泛的学术交流。[⑤]
第三,各地海关志的编写。海关学会成立后,大力推动全国各地海关编写地方海关志,至1993年底,全国有编志任务的47个海关大多已完成关志初稿。至今已陆续出版了汕头、福州、厦门、九龙、拱北、青岛、芜湖、天津、南京等海关志。
第四,发表了一批学术论著。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至1995年,共出版了10部专著,发表了267篇文章。其每年变化情况如下:
(附图 )
就这批论著涉及的内容而言,在10部专著中,人物类3部,且均为赫德研究,通史类2部,专门史类2部,地方史类1部,论文集2部。267篇论文中,地方史类61篇,专门史类68篇(其中,关税制度类39篇,财政类10篇,缉私类6篇,邮政类4篇,海务类3篇,外交类4篇),通史类33篇,职工革命斗争类22篇,海关人物类22篇,资料类25篇,评论类18篇,理论类9篇,海关行政制度类9篇,考证类2篇。
第五,大力开展海关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已出版的有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陈霞飞主编的8卷本《中国海关密档》的前5卷,由汤象龙老先生根据清代军机处档案编制的《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以及根据海关十年报告和贸易报告编译而成的《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等一批极富学术价值的档案资料。
此外,自1991年开始,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与厦门海关合作。着手整理开发厦门旧海关档案。已编译了数十万字的厦门关税务司与海关总税务司来往半官函,密函。拟于年内正式出版。
上述可见,10余年来,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确有较迅速的发展。
二、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要对80年代以来的近300篇(部)论著一一详加评介,显非本文篇幅所允。故以下我们拟从5方面对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评述。
(一)中国近代海关的作用与影响。这是海关史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部分学者对此基本上持全盘否定态度,即仅将中国近代海关视为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而部分学者则认为海关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对中国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⑥]针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陈诗启教授认为,近代海关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全球建立大英帝国时代的产物,它“一方面是作为资本主义因素出现在中国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进了资本主义的新事物;另一方面,也是主导方面,它是作为维护,发展列强经济的工具,因而也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据此,陈教授既反对把整个海关工作笼统地看作消极的,也反对过高评估海关引进资本主义新事物的积极作用。因为这些新事物“其终极只是加强了海关的力量,扩大了海关的权力,从而支持了外籍税务司制度的长期存在,维护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的利益”[⑦]。这是中肯之论。
当然,中国近代海关在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的操纵下,其活动范围极广,涉及近代中国的许多领域,对于其作用与影响的科学结论,有赖于对这些活动的具体入微的个案考察。如对清末海关兼管常关的考察,对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的考察,[⑧]就是有益的初步尝试。这些个案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海关作用与影响的认识。
(二)海关人物研究。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一职长达半个世纪的英人赫德,一直是海关人物研究的热点,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汪敬虞先生的《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一书,可谓这方面的上乘之作。汪书把赫德的活动放到近代中西关系的广阔背景上,对赫德从精心营造海关这一活动大本营到利用海关广泛介入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的历史过程,作了详尽剖析。从而指出,赫德的一切活动,完全是为了满足和维护侵华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在华利益。[⑨]
邱克在对赫德的评价

中国历史古代神话故事

上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赫德引进西方先进事物的活动在客观效果上是有利于中国的进步的。他以赫德利用海关开拓清政府外交为例,认为赫德“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对传统封建外交进行改革,促成了西方近代外交的某些思想和制度在中国的移植,也增进了清政府官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近代外交制度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这应当说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⑩]
问题集中到这样一个焦点上:如何评估赫德在华活动的客观效果?对此,陈诗启教授有完全不同的结论,他指出“总税务司业余外交活动的结果,牺牲了中国的权益,稳定了英国在华地位,维护了满族对汉语的统治,扩大了总税务司的权力。至于中国的外交地位,不但没有改善,甚至是大大低落了。中国的半殖民地位更加深化了”。[①①]显然,对赫德的评价涉及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并且必须与对中国近代海关的作用与影响问题联系起来考察。
除赫德之外,对李泰国,安格联、金登干、贺璧理,德璀琳等海关重要人物,学界均有专文论及。[①②]另有部分学者则注意到一些与海关关系密切的中国官员,如曾任税务处主管大臣的唐绍仪和力主收回关税自主权的顾维钧,[①③]这些研究给海关人物研究增添许多新的内容和色彩,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论从海关洋员群体的角度来开拓这一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三)海关专门史研究。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业务非常庞杂的机构。它以征税部门和海务部门为核心,兼办外债、内债、邮政、教育等,还大量从事业余外交活动。因而近代海关史的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外贸史、内贸史、财政史、金融史、港务史、邮政史、教育史、外交史等各领域,从而形成特有的海关专门史的研究。10余年来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海关与关税制度方面,有叶松年的《中国近代海关税则史》专著。该书对近代中国关税制度演化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其中第四章有关1858~1902年海关税则的局部修订,第七章有关1918年海关税则的第三次全面修订,以及第十一章有关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谈判与国定税则的修订等,都是过去学界极少、甚或未曾涉及的内容。除该书外,学界对租借地海关等特殊关税制度,对保税关栈等均作了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①④]
在海关与财政方面,有一批论著集中探讨了海关总税务司利用关税担保内外债介入甚至控制近代中国财政的问题。[①⑤]其中《近代中国海关与中国财政》一书,较系统地考察了中国近代海关与中国财政的多重关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海关与常关、海关与厘金制度、海关与债赔、海关与晚清财政改革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①⑥]
在海关与外交方面,陈诗启教授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尤其在《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一书的第十三章中,对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利用海关建立其外交活动渠道,插手清政府各项重要外交的历史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均作了细致入微的考察。[①⑦]邱克的《局内旁观者——赫德》一书,则着重考察了赫德如何诱导清政府引进西方的近代外交观念和制度,改造传统的封建外交。[①⑧]
在海关与缉私方面,李桂林利用秦皇岛海关档案,对1931~1937年间日本商人在华北冀东秦皇岛地区进行的大规模走私及其海关的反走私措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姚洪卓则集中探讨了“七·七”事变前夕华北地区的反走私斗争。连心豪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关缉私工作的发展变化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他将这一时期的缉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海关缉私的特点、得失及其原因作了评述。[①⑨]
整体而言,海关专门史的研究虽已取得上述成果,但其选题仍过于狭窄,有待进一步开拓之处尚不少,如海关与海务、海关与近代邮政、海关与近代教育等,均鲜有文章涉及。这妨碍了我们对近代海关全貌的科学把握。
(四)地方海关史研究。这是近10余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显然是受惠于各地海关史志研究、编写工作的开展。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一批地方海关志的出版。这些海关志虽质量参差不齐,但大多均能以简洁的文字,较系统地描述了地方海关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海关的建置沿革、结构转换、制度立废以及兼办的邮政、海务等活动均有或详或略的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②⑩]
在地方海关史研究方面,林仁川的《福建对外贸易与海关史》是较有特色的一部专著。该书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论述福建海关的演化过程,不同时期的作用与特点,开掘较深,颇见新意。[②①]而蔡渭洲在《中国海关简史》中,则特辟“各地海关简史”一章,对全国50多个地方海关作了粗线条的勾勒,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清晰的线索。
研究地方海关的论文虽数量不少,但大多仅是对海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片段作一简要描述,有特色的专题文章不多见。值得一提的有刘存宽的《19世纪下半叶的九龙中国海关及其有关交涉》,丁抒明的《东海关设关考略》,孙修福的《辛亥革命时期福建军政府关于接管福建省各海关之交涉》,以及学界对租借地海关、东北地区海关、西南边疆海关等一些地位较特殊的海关的考察。[②②]
(五)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海关职工革命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斗争大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的,中国海关学会十分重视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于1986和1987两年选编了两辑《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资料选集》,1990年出版了《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文集》。此外,还发表了一大批相关文章。
对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的研究主要涉及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名

以下4个问题:(1)各种海关职工组织及其作用。如外班华员俱乐部、华员联合会、同人俱乐部、战时服务团等。(2)发动或参与的各种革命活动。如支援抗日救亡运动和护关运动,迎接解放的革命斗争和起义,要求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要求提高华员待遇的斗争等。(3)中国共产党在海关职工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斗争策略。(4)主要革命英雄和烈士的生平事迹。[②③]可见其涉及内容较广泛。但迄今为止,大多数文章仅停留于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缺乏作进一步的综合分析,研究有待于深化。
三、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近10余年来,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确已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但无庸讳言,也存在不少问题,且其发展前景不无堪虑之处。
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深度的开掘问题。从本文第一节所述近10余年来研究内容分布状况看,研究着力点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尚有不少薄弱甚至空白之处急待开拓、填补。而从第二节的研究成果评述中则可看出,某些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深。下面我们试举3例。
(1)海关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方式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极其薄弱领域,某些方面甚至仍是空白。迄今为止,仅有陈诗启教授在其《中国近代海关史》一书中对海关主要行政部门的沿革、海关人事制度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等作了开拓性研究,以及《海关研究》杂志组织的对近代海关年终考绩报告评价问题的一场讨论。[②④]事实上,中国近代海关是近代中国最早实行近代西方管理制度的政府部门,也是近代中国唯一一个长期为列强势力直接控制的政府部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且在民国以降又因时局变化而几度演化,其中可以窥见近代中国在引进和消化西方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少颇具规律性问题。然学界至今未给予充分重视。对于海关藉以保证其高效率、有秩序运转的运作方式,学界也尚无专文论及。
应该说,这一领域研究的滞后,影响了我们对中国近代海关的全面认识,也影响了对海关功能的完整评价。若能吸收管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框架,对这一研究领域作深入开掘,相信会结出新的硕果来。
(2)海关人物的研究有待突破。这一突破不但指应对一些重要的海关人物作更深入细致的探讨,而且指更应当把近代海关洋员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来加以考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构成、社会心态、行为特点、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特点。这一社会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近代海关的特殊地位,他们具有很大的活动能量。他们与近代中国的政界、商界、军界、学界以至宗教界等,均有相当密切的联系,社会影响甚大。对这一社会群体的深入研究,无疑将为海关史研究开拓出一片新园地。
此外,这一研究还可以同近代在华传教土群体、外商群体等外国人在华社会群体作比较,以深化对近代中外关系的认识。
(3)地方海关史的研究有待深化。这一深化可以考虑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正确认识地方海关研究与全国海关研究的关系,将地方海关研究放到全国海关研究的大背景下,既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地方特色),又注意两者间的共通之处(相互联系)。第二是将地方海关研究放到区域研究的大框架下,考察地方海关在当地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它与地方其他社会组织、机构间的关系,它的主要社会活动与社会功能等。
第二,近代海关史研究的理论建设急待加强。从目前的状况看,理论建设显然滞后于实证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从长远的发展看,要使中国近代海关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理论建设更是不可或缺。应对(1)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对象与范畴,(2)研究手段与方法,(3)发展线索与发展阶段,(4)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作深入探讨,取得理论共识,为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的突破奠定基础。
第三,大力开展海关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由于种种原因,汗牛充栋的海关档案资料至今仍大多未被学界所开发、利用。这无疑将成为今后海关史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希望有关部门与学界合作,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上海海关档案室收藏的旧中国海关档案资料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整理。
事实上,由于近代海关庞杂的种种业务与非业务活动,也由于近代海关有意识地收集各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报,海关档案的内容与价值已超过海关史研究自身需要。因而,海关档案资料的开发,理应受到学界更多的重视。
第四,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从目前状况看,学界远未形成一支稳定的海关史研究队伍。事实上,近10余年来发表的海关史论文,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关系统的非专职研究人员之手,其中大多是参加各地海关志编写工作的海关关员。近几年随着各地关志编写工作的完成,这批人员陆续回到海关各业务部门,研究工作也随之大大减弱。细心的读者或许已注意到,在本文第一节的各年论文统计表中,自1989年论文数量达到高峰后,1990年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此后也不再有大的回升,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而,应尽快建立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以保证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
注释:
①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黄序yuān@①的《海关通志》,(商务印书馆,1917年),杨德森的《中国海关制度沿革》,(商务印书馆,1925年),贾士毅的《关税与国权》(商务印书馆,1927年)等。
②陈诗启教授是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的开拓者。关于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贡献,请参阅戴一峰:《陈诗启与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19期,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1995年)。80年代前期,学界发表的其他海关研究成果有:陈诗启:《海关总税务司和海关税款保管权的丧失》,《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姚贤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行政权丧失述略》,《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姚贤镐:《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关税主权的破坏》,《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③即,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问题初探》,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海关学会:《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史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
④即,[加]葛松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译:《李泰国与中英关系》,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美]马士著,区中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⑤详见京良:《首次中国海关史国际研讨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薛鹏志:《中国海关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研究》1991年争2期;连心豪:《中国海关关史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⑥邱克:《评汪敬虞先生的〈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3期;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前言,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①①①⑦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第303,367页;第284~289页。
⑧戴一峰:《论清末海关兼管常关》,《历史研究》1989年第6期;夏良才:《海关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历史研究》1991年第2期。
⑨汪敬虞:《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⑩①⑧邱克:《局内旁观者——赫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①②张寄谦:《金登干与中国海关》,《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黄国盛:《李泰国与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产生》,《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尚作湖:《德璀琳其人》,《海关研究》1991年第1期;汪敬虞:《1927年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的去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增刊。
①③詹庆华:《唐绍仪与清季海关》,《历史教学》1992年第8期;《顾维钧与民国海关》,《海关研究》1993年第6期。
①④叶松年:《中国近代海关税则史》,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戴一峰:《近代中国租借地海关及其关税制度试探》,《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薛鹏志:《中国近代保税关栈的起源和设立》,《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①⑤戴一峰:《论近代中国海关与列强对北洋政府财政的控制》,《海关研究》1993年第6期;连心豪:《总税务司垄断北洋财政述论》,《海关研究》1992年第3期。
①⑥戴一峰:《近代中国海关与中国财政》,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⑨李桂林:《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华北冀东秦皇岛地区进行大规模走私

中国历史品德故事

述略》,《海关研究》1987年第2期;姚洪卓:《“七·七”事变前夕华北地区的海关缉私》,《海关研究》1988年第2期;连心豪:《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海关缉私工作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4期,《战后中国海关缉私述论》,《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
②⑩厦门海关编著:《厦门海关志》,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九龙海关编志办公室编:《九龙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福州海关编:《福州海关志》,鹭江出版社1991年版;拱北海关编:《拱北海关志》,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天津海关编志室:《天津海关志》,津新出图字1993年版;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海关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版。
②①林仁川:《福建对外贸易与海关史》,鹭江出版社1991年版。
②②刘存宽:《19世纪下半叶的九龙中国海关及其有关交涉》,《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丁抒明:《东海关设关考略》,《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5期;戴一峰:《清末东北地区开埠设关及其关税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十九世纪后期西南边疆的开埠设关及其关税制度》,《海关研究》1990年第1期。
②③

体现中国历史的故事的诗

孙国权:《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回海关主权的早期政策》,《海关研究》1994年第1期;黄汪然:《左江苏维埃收回龙州海关史略》,《海关研究》1994年第1期;梁家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海关职工革命斗争历史述略》,《海关研究》1991年第3期。
②④姚寿山:《论“年终考绩报告”》,《海关研究》1987年第1期;王兆勋:《不应该推荐旧海关的“年终考绩报告”》,《海关研究》1987年第3期;兰穗:《也论“年终考绩报告》,《海关研究》1988年第1期。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宛加鸟
(资料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3期)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342.html

以上是关于海关-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海关-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896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