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1900-1949年) :从史学概论到研究方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学-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1900-1949年) :从史学概论到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1900-1949年) :从史学概论到研究方法
传统中国史学在19世纪中业以后日趋式微,由于新时代的需要,加上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冲击,现代中国史学随着20世纪的到来而开展。
1903年梁启超(1873─1929)提出「新史学」的主张,宣告了现代中国史学的诞生。在这前后,中国学界译介了日本学者浮田和
中国历史人物有声故事大全
民(1859─1935)的《史学原论》、坪井九马三(1858─1936)的《史学研究法》等著作,从中既了解到日本史学的情形,也间接地认识了19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1
以下介绍20世纪前期中国学界着译的史学理论书籍,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史学史著作,从而探讨现代中国史学成立的经过,作为探索21世纪中国史学路向的参考。文中提到的著作,一部分至今仍可在坊间购买,一部分只能见于图书馆中;此外,笔者也参考了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中的提要,及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一、史学理论著作
20世纪20年代,是史学理论著作的出版高峰期,其中以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为最早及最多,对史学界的影响也较大。具开创性意义的,有以下两种:
(1)【美】鲁滨生(J.H. Robinson)着,何炳松译《新史学》2,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271页)。这是一册论文集,共有〈新史学〉、〈历史的历史〉、〈历史的新同盟〉、〈思想史的回顾〉、〈普通人应读的历史〉、〈罗马的灭亡〉、〈1789年的原理〉、〈史学下的守旧精神〉八篇文章,内容反映了著者所倡的新史学理论和方法,即打破政治史研究的传统,把历史的范围扩大到人类既往的全部活动,并以进步观点来考察历史变化。
(2)李守常着《史学要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88页)。李守常即李大钊(1889─1927),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后又致力于宣扬马克思主义,《史学要论》这本小册子就是以唯物史观撰写的史学讲义,共有〈甚么是历史〉、〈甚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六篇。作者强调中国传统史学必须改革,对甚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阐释;又认为历史学应是研究社会变革的学科,并从人类、民族、国民、社会、氏族、个人的经历论,去构筑历史理论的体系。在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这是第一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此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特别是史学理论的建立具有奠基意义。」3
另一种较重要的史学理论著作,是【法】郎格诺瓦(C.V. Langlois)、瑟诺博司(C. Seignobos)着,李思纯译《史学原论》4,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310页)。此书内容比较丰富,分为初基知识、分析工作、综合工作三部分,最后为结论,论述历史研究方法。书末附〈法兰西中等历史教育〉和〈法兰西高等历史教育〉。书中阐述了历史学家在进行工作时,必须遵从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著者十分重视史料,强调外证和内证的鉴定。
由中国人自着的,有以下几种:
(1)卢绍稷着、傅运森校《史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09页)。此书认为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继续活动的迹象,以寻求因果关系的一
中国历史故事内容简短版
门学问。共有七章,依次为〈中国史学界之回顾〉、〈西洋史学界之回顾〉、〈现代史学之发达〉、〈史学与科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学法〉,并附何炳松〈中国史学演化之陈迹〉一文。
(2)李则纲着《史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94页)。此书分为十章,包括甚么是历史、历史学、关于史料诸问题等;前六章多引他人论述,后四章为作者的结论性著述。内容强调中国的历史学应与转型期的时代协调,另辟新的局面。
(3)杨鸿烈着《史学通论》,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318页)。此书共七章,依次为〈导言〉、〈史学的科学性质的鉴定〉、〈史学的「今」与「昔」〉、〈论历史的正当「目的」〉、〈论历史的功用〉、〈论史的分类〉、〈论与历史有关系的种种科学〉。此书体系完整,条理清晰,但不同意新、旧史学的提法,主张以今、昔史学作为区分。
二、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关于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早期的译着有两种:
(1)【美】班兹(Harry Blmer Barnes)着,董之学译《新史学与社会科学》5,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588页)。此书篇幅较多,内分十章,依次探讨:史学之过去与将来;地理与历史撰述历史解释之关系;心理学与史学;人类学与史学;社会学与史学;科学史与史学之关系;经济学与动进史学;政治学与史学;论理学与历史;史学与社会理智。
(2)【意】沙耳非米尼(Gaetano Salvemini)着,周谦冲译《史学家与科学家──史学与社会科学性质概论》6,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108页)。这本小册子原为作者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演讲,内分〈史学与社会科学之定义〉、〈历史的怀疑主义〉、〈选材与想象〉、〈偏见与假设〉等十二章;卷首有译者长序,对全书作介绍和评述。
论述历史哲学的专书,则有以下两种:
(1)【法】施亨利(Henri Se?)着,黎东方译《历史之科学与哲学》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173页)。此书除导言和结论外,有以下八章:〈历史哲学的起源〉、〈历史的玄学概念:里格尔〉、〈实证派的概念:孔德〉、〈历史的批评概念:古尔诺〉、〈历史科学论〉、〈历史的比较方法〉、〈历史中的进化观念〉、〈我们能否有一种科学的历史哲学〉。
(2)常乃着《历史哲学论丛》,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121页)。这是一册史学论文集,内收〈历史与哲学〉、〈历史与历史学观念的改造〉、〈史学的意义及其可创性〉、〈历史的本质及其构成的程序〉、〈历史的重演问题〉、〈关于思想〉、〈历史文化之有机的发展〉、〈人生的悲剧与国际的悲剧〉、〈文化与国家〉、〈中华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与其前途〉、〈中华民族怎样生存到现在〉、〈日本民族的人格分析〉十二篇。
三、史学方法论
在20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出版的史学方法论着。计共十余种,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约占半数,亦较具份量。译着方面,除上述李思纯译《史学原论》外,还有:
(1)【美】弗领(Fred Morrow Fling)着,薛澄清译《历史方法概论》8,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37页)。这小册子分八个部分:〈引论〉、〈选择题目的方法──史料的搜集和分类〉、〈史料的批评──真伪的决定〉、〈史料的批评──时地人的断定〉、〈史料的批评──史料源流问题〉、〈史实的建造〉、〈综合法──事实的编比〉、〈史文作法〉。
(2)伯伦汉(E. Bernheim)着,陈韬译《史学方法论》9,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23页)。此书内容颇为丰富,分为〈史学之概念及本质〉、〈方法论〉、〈史料学〉、〈考证〉、〈综观〉、〈叙述〉六章。著者指出历史方法的主要任务有二:其一是在材料搜集之后,确定其真实性;其二是认识诸事实之间的关系,作出综合的考察。时至今日,仍被视为一册权威的著作。
国人自着的,有以下几种:
(1)何炳松着《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83页)。这仅是一种内容深入浅出的小册子,但具有先驱的意义。书中分博采、辨伪、知人、考证与著述、明义、断事、编比、著作等十章,介绍治史法并表示自己赞同治史上的疑古态度。内容参考了德、法学者的著作,也吸收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些观点,扼要而有系统,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中有较大影响。
(2)何炳松着《通史新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26页)。此书分为两篇:上篇十章,专论社会史资料研究法,讨论史料考订与事实编比的理论及应用;下篇十一章,专论社会史研究法,对社会通史的著作及其与他种历史的关系加以说明。著者介绍了西洋最新的通史体例,力求建设中国新史学的体例和方法。
顺带一提,其后有刘静白着《何炳松历史学批判》,上海,辛垦书店,1933年(159页)。此书从历史科学论、方法论、系统论、发展论等方面对何炳松上述二着及《增补章实斋年谱序》及《历史上之演化问题及其研究法》等书分章进行批判。
(3)卫聚贤着《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232页)。此书收〈历史统计学〉、〈中国统计学史〉两篇论文,提倡通过统计来研究历史,附〈统计法〉一文。
(4)杨鸿烈着《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年(469页)。此书内容较详尽,侧重介绍史料的研究整理,认为历史研究法应包括搜集史料法、审订史料法、整理和批判史料法等。书中还介绍了关于史料的认识及种类,基本上是一册史料学概论。
(5)姚永朴着《史学研究法》,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58页)。这本小册子将历史学分成史原、史义、史法、史文、史料、史评、史翼七类,分别作了介绍。
专门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开山著作,当推梁启超着《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229页)。此书原为梁氏在天津南开大学授课的讲义,分为六章:〈史之意义及其范围〉、〈过去之中国史学界〉、〈史之改造〉、〈说史料〉、〈史料之搜集与鉴别〉、〈史迹之论次〉,比较系统地讨论了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强调要打破以君主历史和政治史为本位的旧史结构,调整史学研究的范围,写出合乎理想的新史着。
梁启超其后又着《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254页)。此书总论有三章:〈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史德、史学、史识、史才〉、〈五种专史概论──人、事、文物、地方、断代〉。另有分论探讨上述五种专史,但地方和断代只在目录中列出,书内
中国历史故事集小抄
从略。
四、史学史著作
早期有关史学史的著作,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可举的有两种,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美】绍特韦尔(J.T. Shotwell)着,何炳松、郭斌佳译《西洋史学史》10,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392页)。此书内容分导言、犹太史、希腊史、罗马史、基督教与历史五编,共二十七章,书末附〈中古及近代史学〉。
(2)【美】班慈(Harry Elmer Barnes)着,向达译,何炳松校订《史学》11,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102页)。班慈或译班兹,其《新史学与社会科学》已如上述。这本小册子分三部分:(一)史学之性质及其目的;(二)史着进展中之几种重要现象;(三)新史学或综合史学;书末附参考书举要。
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较早出版的是魏应麒着《中国史学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274页)。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中国史学概论,包括中国史学的特质及价值,史籍的位置与类别,史
中国历史故事纪实作者是谁
官的建置与职守;下编则分期叙述自远古至民国每一时代史学发展的情况,并评述了刘知几、郑樵、章学诚、梁启超等史学家治史的理论。另有王玉璋着《中国史学史概论》,重庆:商务印书馆,1942年(178页)。此书共五章,包括〈史官〉、〈史籍名著述评〉、〈史体〉、〈历史哲学〉、〈史学之新趋势〉。
其后,金毓黻着《中国史学史》,重庆:国立编译馆,1944年(329页)。此书内容较为详尽,成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
五、结语
史学理论、研究法和史学史,是历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中国学界已有若干以新方法、新形式写成的史学著作,可以说是现代史学的萌芽时期,但真正的现代中国史学,是在20世纪前期成立的。这既反映于西方重要著作的译介和引进,更关键的是,中国学者撰写的著作,在质和量方面都很可观。
尤为值得注意之处,是外国新史学理论的介绍及中国新史学理论的形成。新史学在世界各国先后开展,是20世纪史学界的最大特色,梁启超率先提出「新史学」的观念,可说是这潮流的滥觞;其后又撰《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为中国的新史学奠定了基础。史学界普遍对新史学的主张作出了响应,并产生了一批章节体的新史学著作。12
在此前后,何炳松译《新史学》等西方著作,把西方的新史学介绍到中国;李大钊着《史学要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端。即是说,现代中国新史学的三大流派,在20世纪前期已经形成,既自成系统,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其后大量的史学论著,大抵都不超出这三大流派的影响。20世纪后半,便是现代中国史学的开展时期,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以至海外华文学界,均各自按照本身的环境、条件和需要,撰写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史学论著。
1. 参阅张玉法〈台海两岸史学发展之异同(1949─1994)〉,「吴大猷院长荣退学术研讨会」论文抽印本(台北:中央研究院,1994年)。
2. 此书译自:J.H. Robinson, The New History, Essays Illustrating the Modern Historical Outlook. (New York: Macmillan, 1911)
3. 姜义华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历史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页541。
4. 此书译自:C.V. Langlois, C. Seignobos, Introduction aux Etudes Historiques. (Paris, 1898)
5. 此书译自:Harry Blmer Barnes, The New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25)
6. 此书译自:Gaetano Salvemini, Historian and Scientist: An Essay on the Nature of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as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9)
7. 此书译自:Henri Se?, Science et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 (Paris: F. Alcon, 1928)
8. 此书译自:Fred Morrow Fling, The Writing of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Metho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20)
9. 此书译自:E. Bernheim, Lehrbuch der Historischen Methode. (Leipzig, 1889)
10. 此书译自:J.T. Shotwel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9)
11. 此书译自:Harry Elmer Barnes, History of History. 按:向达译《史学》初版,收入「社会科学史丛书」;亦收入何炳松、刘秉麟主编「社会科学小丛书」中,改题《史学史》。后又列为《社会科学史纲》第一册:史学(1940年)。
12. 参阅张文建〈中国新史学思潮〉,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页259─260。
(转自智识学术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7742.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学-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1900-1949年) :从史学概论到研究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学-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1900-1949年) :从史学概论到研究方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