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清代传记丛刊-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

  • 清代传记丛刊,贵州,唐炯,贵州民族,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22 01:2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清代传记丛刊-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代传记丛刊-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


一、唐炯的家世与生平
《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之谱主唐炯(1829~1909),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唐炯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先是江西抚州金溪县人,明朝时先人被委派到四川涪州做官,于是举家西迁入蜀,落籍涪州。明朝末年,张献忠农民军进入四川,局势混乱,唐家为了躲避长年战乱,清初再迁至贵州遵义,并在此定居下来,称为“遵义唐氏”。以后经过六代传至唐炯的父亲唐树义,三迁至省会贵阳,称为“成山唐氏”。1825年,唐树义中式,次年大挑签分湖北知县,仕途曲曲折折,累官至湖北按察使。1854年2月,太平军大兵压境,围攻武汉,唐树义作战失利,跳长江自殉,被清政府追谥“威恪”,事迹具《续碑传集》、《清史列传》本传、《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本传。唐树义先娶王氏,早卒,继娶刘氏,又聘一姚姓女子为妾。膝下有五子,唐炯是元配王氏所生。
1829年4月27日,唐炯在父亲的任职地——湖北天门县出生。早年跟随父亲接受教育,传记文夸他“性倜傥,有大丈夫襟度”[1],好学不倦,喜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对历代政事得失、治乱兴衰和古代名臣事迹反复揣摩,烂熟于胸,富有经世伟略。1849年乡试顺利中举,却在随后的会试中一再受挫,1856年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赴京师纳资报捐知县,分发四川任用,从此走上通过镇压农民起义逐步发迹的道路。先署南溪县知县,下车伊始,立志改弦更张,成就一番作为,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两条基层管理的心得,所谓“作州县足迹所不能到,耳目要到;耳目所不能到,精神要到”,“民财当惜,不可使之破坏,民气当静,不可使之浮动。”[2]以后累迁绵州知州、绥定府知府,直接参与绞杀李永和、蓝朝柱起义和石达开残部,因为擅于用较少兵力攻坚作战,在阵前有进无退,博得“唐拼命”的绰号。1868年率兵援黔,镇压贵州少数民族起义。光绪初年,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支持下,大力整顿川省盐务,卓有成效,升建昌道。
1882年超擢云南布政使,时值法国侵入印度支那,欲以越南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西南边疆顿时战云密布。唐炯领兵开赴前线,在军中擢云南巡抚,不久,法军发动攻势,清军丢盔弃甲,军事重地相继失陷,战局陷入崩溃境地。清政府大为恼怒,以“边防松懈、临敌退缩”的罪名将其革职下狱,会审定拟“斩监候”。经过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岑毓英等朝廷大员的多方奔走、活动和求情,获得宽免。1887年发回云南,以巡抚衔督办云南矿务,经营近20年。晚年谢病归里,1909年卒于贵阳,享年八十有一。《清史稿》、民国《贵州通志》、民国《续遵义府志》、《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均立传。
作为晚清时期一位有影响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世人对其多有议论,且多有分析。民国《续遵义府志》说他性格“刚恪”,遇事持大体,眼里容不得沙子,“不直者虽贵亦责之”,所以平生树敌无数,在仕途上旋起旋落,却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无侥幸心”,“无挠屈意”,称赞他是贵州人中少有的“人杰”。[3]唐炯的女婿、官至封疆大吏的王人文作序称颂他勘定大乱,建立不世功勋,可以与曾左李胡等人比肩,仕途上遭遇的坎坷曲折,也和诸人相同,却最终能逢凶化吉,五福备全,独享高寿,则超过诸人。[4]
另一方面,唐炯的捐纳出身和仕途上的大起大落本身给公众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唐炯本人对此心知肚明。《清史稿》本传对于唐炯居然逃脱死刑,苟且终老,愤愤不平,埋怨“朝廷固宽大,亦失刑甚矣。”[5]李慈铭指出他是“张之洞之妻兄”,暗示唐的升迁缘于裙带关系。王闿运曾说他“坦直寡言”,后来看法大为转变,当听说唐下狱论罪时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小学生

,觉得理所当然,认为唐“贪位侥幸,正使杀之,亦所应得”,此后又讥讽唐办理云南矿务“拼命弄钱,念唐鄂生真如一大梦也”[6],此“唐拼命”之“拼命弄钱”与彼“唐拼命”之“拼命作战”,形同天壤,如此用笔,辛辣极了! 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批评唐炯作战只知道一味强攻,导致精锐消耗严重,“实不知兵”[7];并揭露他性格执拗,重私谊;行军打仗期间随带专职厨师和炊事用具,中法战争期间嫌越南水土恶劣,雇用马匹从省会昆明专程运输黑龙潭水到前线泡茶,简直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晚年放纵自我,讲究吃喝,喜好卜相之术,搜罗字画附庸风雅,但艺术修养很差,经常上当受骗。
二、《成山老人自撰年谱》的版本与成书
唐炯一生著述较富,撰《成山庐稿》十二卷(其中诗八卷,文四卷),《成山老人年谱》六卷,《援黔录》十二卷,《成山庐诗录》一卷,《成山堂公牍》不分卷,编《丁文诚公年谱》一卷,《四川官运盐案类编》八十卷卷首一卷,修光绪《续云南通志稿》等。
《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包含《成山老人年谱》六卷,唐炯撰,附录一卷,唐炯之子唐坚续编,由姚华题签,牌记“宣统二年三月刻于京师”,铅印9行23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 卷首有谱主八十岁像和自题。可知该书1910年付梓于京师。中国国家图

中国历史故事系列 明朝故事pdf

书馆藏单刻本,以后续出丛书本三种,分别是台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文海出版社1968年)、台湾中国历代名人年谱汇编本(广文书局1971年)和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三种丛刊本均影印自单刻本,其中中国历代名人年谱汇编本为六卷,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改动书名为 “成山老人自订年谱”。
关于年谱的成书,《成山老人自撰年谱》的初稿是1886年在刑部大狱完成的,唐炯自叙“罪且不测”,感到大祸临头,来日无多,于是在儿辈的请求下,“粗述平生险阻艰难情状”,这是他的编撰初衷。1904年,唐炯在病中翻出旧稿,删削整理,写成六卷,要“藏于家,以示子孙”,并供历史研究者考见往日得失,还强调他的年谱没有“怀挟恩怨,虚构事迹,颠倒是非”[8]的成份。可见,唐炯在有生之年自撰年谱具有叙述个人从政经历,立此存照,为自己辩白和正名的一层用意,同时表扬个人功绩,激励子孙。《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刊行后,有人评价它“殊不详核”[9],当下阅读,也可以发现存在一部分主观虚美和迷信内容。即便有这些缺点,《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作为晚清史重要人物之一唐炯的个人传记,详细记载了谱主的人生经历、内心活动、人际交往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唐炯的生活足迹和从政区间覆盖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年谱保存了晚清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社会史料,对于我们研究清代晚期的西南政局、行政管理、民族关系、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太平天国、李蓝起义、苗民起义、中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年谱中均有直接反映。
三、《成山老人自撰年谱》的史料价值
南开大学冯尔康先生认为,年谱是历史人物传记的一种体裁,是用编年体形式记叙谱主一生经历及其相关的人和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0]唐炯宦居西南期间撰写、保存了大量的个人诗文、往来函件,参与编纂官书和方志,为年谱写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素材。《成山老人自撰年谱》的编纂体例遵循按年叙事,以事系年的原则,详略互见,在叙述个人经历之后,多附录原始资料,所以年谱中保留了许多谕旨奏章、文移书启和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概括起来说,第一,年谱详细纪录了李永和、蓝朝柱大起义的全过程。咸丰初年,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基层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统治秩序瓦解,李永和、蓝朝柱、蓝朝鼎揭竿而起。起义军势如破竹,转战滇、川、陕三省,与太平天国起义、云南回民起义遥相呼应,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匆忙调派湘军入川,与本土川军联合镇压,唐炯是全程带兵镇压李蓝起义的中下层官员之一,对这场大起义起因、经过和结局的记载大体可信。年谱用大量文字呈现了清军战备废弛,战斗力低下,军纪败坏,守土不足,扰民有余,军队之间派系斗争激烈。地方官员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矛盾重重。
第二,年谱披露了石达开部队走向覆没的史实。1862年,从天京负气出走的太平军将领石达开转战进入四川,走上了一条“流寇主义”的不归之路,沿途遭到清军和地方武装围追堵截,且战且走,消耗很大。四川总督骆秉章闻报急忙调集唐友耕、刘岳昭、唐炯追击,石达开抵达大渡河边紫打地,人地不熟,河水一夜之间暴涨,前有大河和清军阻挡,后有少数民族武装掐断退路,终于自投罗网,陷入绝境。年谱说:“石大开至大渡河,游骑数百人已济招还,下令多备排筏,明日齐渡,是夜,水陡涨数丈,连日不退,而振武军前队始驰至对岸,石大开前不得渡,退为倮夷所扼,食尽乞降,槛至成都伏法。”[11]
第三,年谱详细记载了唐炯率领川军援黔,扑灭贵州少数民族反清起义的史实。贵州苗民举起义旗,汇合黄号、白号等民间秘密会社起事,参加人数众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使清军疲于奔命,不独贵州全省局势失控,而且波及整个西南地区。清政府举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广西五省之力,进行防堵和镇压。1868年,唐炯力排众议,率部入黔,剿抚兼施,稳扎稳打,三年之后终于基本控制局势,把少数民族起义扑灭下去。期间唐炯与贵州地方政府交恶,势同水火,双方互不协作,直至拆台。川军枪炮火器等军需物资严重短缺,军粮筹措艰难,普遍欠饷,而入黔湘军军纪荡然,公然抢掠妇女,形同匪寇。
第四,年谱记载了唐炯在四川推行盐法改革的前因后果。川盐行销云贵川楚,积弊丛生,官盐滞销,私盐猖獗,盐价高昂,官员中饱私囊,百姓大受其害。1877~1881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卡通版

年,唐炯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鼎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革新四川盐法,变“官督商销”为“官运商销”,终使官盐销售畅旺,盐课充裕,并带售积存盐引,私枭敛迹,盐价平抑,民间无淡食之苦,收到官民两便的效果。
第五,年谱记录了中法战争前半段的史实。1882年,清政府认为唐炯“素称知兵”,把他调任云南布政使,不久授云南巡抚,一再督促他带兵前往中越边境布防。在法军大兵压境的局势下,唐炯内心却不愿与法国开战,一再向清政府陈说,越南落入法国人之手是“天之所废不可兴”,认为中国耗三省之力为越南守土,“在彼无丝毫之益,在我有邱出之损”,“出境兴师,甚非长算”,所以“统筹全局不宜用兵”,主张固守门户,“敛兵保险,以固吾圉,于国体犹存,孰与不能操必胜之权,徒兵连祸结,掣动全局,亡羊补牢,犹未为晚。”[12]畏战之心昭然若揭。唐炯把战略重点放在整顿云南内政上,即开办矿厂,整顿练军,裁革夫马,归并厘卡,以卧薪尝胆、上下一心作为固圉安边、杜绝列强窥伺的万全之策。整顿内政固然必要,但与迫在眉睫的抗法战争相比,显然属于缓不济急,也充分暴露了唐炯的军事才干不过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而已。统兵官员决心不定,前线清军军心涣散,战事一开,一败再败,清政府指责唐炯退缩不前,以致军心怠玩,相率效尤,予以革职问罪,是不无道理的。
第六,年谱反映了1887~1906年唐炯办理云南矿务的情况。云南矿务以铜务为重,铜矿的开采和冶铸关系国计民生。回民起义以来,云南陷入长年战乱,铜矿开采一落千丈,技师稀缺,矿工星散,资本匮乏,转运艰难,原料涨价,产量急剧下降。唐炯到滇后,组织矿务公司,招集商股,购办机器,并尝试过采取提高铜价、豁免积欠、增加商铜比例等办法来鼓励采铸,但经营近二十年,亏损累累,仅能保证“京运无缺”,《清史稿》直截了当地说“仅岁解京铜百万斤,为时论所讥”,证明确实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年谱还记载了这一时期中外合资开办滇矿和臭名昭著的出让“七府矿权”的交涉。
此外,年谱还载录了许多民风社俗资料,诸如四川田土买卖,川人假命案兴讼,土豪调解民间纠纷开销酒肉费,乡民卖米居然由中介持斗做中间人,收取“斗息”等等。




[1]凌惕安:《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第一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46年。

[2]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卷二。

[3]周恭寿修、赵恺、杨恩元纂:民国《续遵义府志》卷二十上列传一,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本,巴蜀书社2006年。

[4]王人文:《贵阳唐中丞八十寿序》,

中国历史故事什么类型的书

凌惕安《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第一集第三卷。

[5]《清史稿》四百五十八《列传》二百四十五。

[6]金梁:《近世人物志》,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89年,第62册,第271页。

[7]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第202册,第622~623页。

[8] 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自题。

[9] 王闿运记:宣统三年二月十日,唐鄂生子坚送年谱,求作碑,看唐自作年谱,殊不详核。参见金梁:《近世人物志》,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第62册,第272页。

[10] 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11]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卷三。

[12] 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卷六。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6604.html

以上是关于清代传记丛刊-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代传记丛刊-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中的西南史料;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4008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