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慈禧-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年仅38岁。
次日午后,慈禧太后在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
光绪皇帝的死,是清末最大的一桩历史疑案。多种记载认为,光绪是被害死的。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慈禧太后。
光绪自四岁进入宫中之后,就
开始受到慈禧太后的专制管理,精神上一直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之中。及至长成亲政,内忧外患,太后的处处掣肘,心情也很少舒畅。戊戌变法失败,被禁闭于瀛台,种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珍妃的惨死,更增添了思想上的愁闷。
如此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负担,身体不被压垮,那才奇怪呢!
不过,尽管光绪三十四年时,皇帝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并且自年初患病起,就没有痊愈过,但是种种的迹象表明,病情还不至于导致光绪突然去世。
光绪在去世的前一天,曾经发布谕旨,令全国各地督抚,遍寻名医灵方,推荐进京,为其治病。这件事说明,病人此时神智还非常清醒,对治好病,仍然有很大的信心。
另外,光绪“脉案”中没有任何“吐血”的记载,病人的结核病尚未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
还有一件事值得深思。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即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
中国历史故事是寓言故事吗
,慈禧太后死前的两天,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其二,任命载沣为摄政王。
这道谕旨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溥仪在这里虽然未被立为大阿哥,但事实上已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显然,这两道谕旨并不是皇帝所发。甚至光绪本人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两道谕旨。且不说光绪这时正在生病,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时候,朝政也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平日上朝,光绪只是摆设,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决定皇位继承人这等重大问题,慈禧绝对不许光绪染指,更不可能让他独自作主。
很清楚,谕旨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颁布的。如此,则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颁布
中国历史人物精神故事简介
谕旨时,慈禧太后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她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颁布谕旨时,慈禧已经决定,她要看着光绪死去。如果光绪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后面,那么,令溥仪进宫及载沣为摄政王的谕旨,就等于一纸空文。因为在慈禧太后死后,光绪肯定要改变这个并非出于他本意,甚至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政治安排。
关于这一点,慈禧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叫可能改变这个决定的人,死在做决定的人的前面。
事实上,依据慈禧太后的性格和为人,她早就打算这么做了。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想置光绪于死地。她痛恨光绪曾要发兵围颐和园,并要将她囚禁。但是光绪毕竟是大清国的皇帝,同一般的政敌不一样。政变后,光绪刚刚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就立刻引起朝野内外,以至国际上的强烈反响。如果皇帝又突然去世,势必要引发更大的社会动乱。投鼠忌器,她不得不隐忍一下。
以后慈禧又多次想方设法废掉光
你最喜欢的中国历史故事
绪的帝位,但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阻力而未果。
眼下,慈禧太后年迈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什么再可顾虑的了。
这位统治具有四万万人口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临终前最不希望的,就是因自己生命的结束,而给了政敌光绪以胜利的机会,使他得以重掌朝政,改弦更张。如果是这样,慈禧太后将死不瞑目。
权力是慈禧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政治角逐中,她要永远扮演胜利者的角色。
果然,在颁布令溥仪进宫谕旨的第二天,光绪去世。溥仪受命继承大统,为宣统皇帝。其
中国历史小故事14
父摄政王载沣,出任监国。
次日,已经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做出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决定:嗣后,一切军国政事,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院长、教授)
(摘自《光绪之死大揭秘》,陈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3/489611.html
以上是关于慈禧-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禧-慈禧最后的政治安排;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4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