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朝,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创立了五省六曹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因避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宋朝承唐制,但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己转移至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辽朝设官同于宋制。金朝自海陵王以来只设一省六部,一省为尚书省,元朝在大多数时间内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就军国大事
门下省: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尚书省设在宫外,总领六部。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根据制敕精神,制定政令,下达有关部门。中央寺、监、百司等机构下达诸州的政令,也必须由本省发遣。是执行机构。
各部长官称尚书(正三品),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六部各下设四司,合共二十四司。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军队训练、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等。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以及贵族的生活用品等。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2107/125502.html
以上是关于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历史由来 三省六部制的优点介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