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 慈禧,张之洞,李鸿章,历史,中国近代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12-06 02:5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1883年,由于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与清朝的利益发生冲突,两国最终兵戎相见,中法战争爆发。

  中法战争持续16个月左右,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军先败后胜,顶住了法军的攻势并一度反攻。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以两国开启和谈,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而告终,清朝就此丢失了越南这个藩属国,从结果上来看是属于失败的。

  中法战争的结果,并不是丢失了越南这么简单。在国内政局上,它产生了更大的震动,早在战事初期,清军在越南境内北宁被击败后,慈禧就以此为理由,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把军机处包括恭王、李鸿藻、翁同龢等重臣在内的五名军机大臣全班开革,相当于把军机处全部炒了鱿鱼,史称“甲申易枢”。

  甲申易枢是军机处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件,军机处这么重要的权力核心机构,一夜之间全部翻篇,对晚清的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要搞清楚甲申易枢的原因,就得提到晚清政局上一度活跃的一个政治派系——清流派。

中国历史故事1读书笔记

  清流派是晚清的一个政治派系,他们活跃在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成员是御史、翰林为主的言官。既然是言官,弹劾就是他们的武器,清流派们“敢于弹劾大臣为贵”,“上自朝政之阙,下及官方之邪,无不朝闻事目,夕达封章”,领袖是军机大臣李鸿藻,有张之洞、张佩纶、翁同龢、邓承修、何金寿、陈宝琛等骨干。

  清流派在中法战争中的作用

  清流派好对时事建言,中法战争这样的大事,当然也少不了清流派们的言论。

  针对法国咄咄逼人的行动,朝廷内部出现两种意见,主战和主和。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李鸿章,主战派的代表就是清流派大臣们。

  李鸿章认为法国军力强大,尤其是海军实力超群,当时北洋海军还未成型,陆军也有名无实,中国断然无法战胜法军,决不能“轻言战事”,应当以和谈为主。

  清流派则认为,越南与中国唇齿相依,如果越南保不住,中国边境也将进一步被蚕食,也就是唇亡齿寒,所以保住越南也就是守住边境,必须坚决主战。

  两种意见完全相反,针锋相对,朝廷一时无法决断,迟迟不能定议。前方战事紧急,无法再拖延,清流大臣们以李鸿藻和翁同龢为首,纷纷上疏请战。

  清流健将张之洞说:“今日法越之局,惟有一战...事事顾虑,处处受制,譬如与人角斗,既欲击之,又恐怒之”,并且纷纷抨击主和的李鸿章,说他“张夷声势,恫喝朝廷”,“保位贪荣,因循畏葱,凡事苟且敷衍,并无实心任事之处”。

  除了大臣们,民间也纷纷要求主战,压力之下,清廷终于决定派出吏部主事唐景崧率兵赶赴越南,联络身处越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一起援越抗法。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清流派的主战意见胜利了,他们对战争的支持也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从战术到行动上,清流派也积极筹划,身体力行。

  张佩纶举荐徐延旭、唐炯统帅云南和广西清军联合黑旗军对法作战,并建议加强海防,设立水师四大镇。

  张之洞提出十六条办法,建议筹饷练兵,调李鸿章赴粤督办抗法事宜。邓承修则提出上中下三策,强调以攻代守,“为今之计,惟有豫筹边兵,用以攻为守之策,则我可以得志,而沿海之祸可纤”。

  清流派还大力主张给黑旗军以支持,黑旗军是刘永福领导的一支农民军,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躲入越南,到法军侵越后,成为越南王室倚重的抗法力量,并在开始打了一系列胜仗。不过李鸿章并不喜欢黑旗军,认为是太平天国的余孽,始终视他们为眼中钉。

  除了出谋划策,清流派大臣还亲自以行动参与了中法战争。比如张之洞在1884年7月12日走马上任两广总督后,首先是和彭玉麟等人一起积极整军备战,“巫筹守战 之备,夜以继日”。

  战事开始后,张之洞派熟悉边境情况的唐景崧率兵援越,和黑旗军联合作战。在战争后期,法军攻克镇南关后,张之洞启用了冯子材,老将不负众望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场局势,张之洞也因此获得时人好评,“沿海各督抚,舍香老即张之洞外,无一有天良者。”

  除了张之洞,还有张佩纶、吴大徵。张佩纶和吴大徵分别被任命为会办南洋、北洋、福建事宜大臣,直接在战争第一线参与。张佩纶就任福建,努力试图与法国舰队周旋,保全福建水师。从结果来看,最后马江一战,福建水师还是全军覆没,张佩纶难辞其咎,这受限于个人能力和诸多外部条件,但在行动上他还是表现得比较积极。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客观来看,清流派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是积极的,当时清朝面对的只是法国一个国家,并且法军劳师远征,国内形势不稳,在国际上又面临德国等其他列强威胁,这点在之后茹费里内阁垮台也可以得到证明。

  清军虽然在越南境内遭遇失败,并且边境受到威胁,事实也证明只要组织得力,还是可以一战的。虽然清流大臣们有的能力和学识有限,对战争和国际形势并不了解,不过从总体上看,他们的主战主张在中法战争

中国历史有趣故事的书籍

时并不能说错。

  既然如此,军机处的李鸿藻和翁同龢都是清流领袖,慈禧为什么会无视他们主战的立场和建议,把清流两位领袖都一起罢免呢,这与慈禧的目的有关。

  清流派对慈禧的作用

  讲到慈禧的目的,首先要看晚清的政局。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后,嗜好权力的慈禧和同样不甘示弱的奕訢的权力之争从未间断。

  慈禧凭借太后的身份和自己的手腕逐渐占得上风,革除奕訢“议政王”头衔后,太后独尊的局面已经形成。恭王虽然不再有实力和慈禧争锋,但他也并不甘心就此认输,并且奕訢既有影响政局的能力,又是清朝宗室在朝中的代表,是他们藉以牵制慈禧的代表人物。

  所以,慈禧对奕訢也并不完全放心,他的存在意味着宗室的力量始终对她有所制约,影响她彻底大权独揽。清流派的存在,正好是对宗室力量的一个制约,清流们大多是御史之类的言官,一旦宗室们有什么失误或把柄出现,御史们的弹劾不会放过他们。

  此外,清流派的存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与李鸿章这样的实力派大臣形成一个制衡,成为慈禧控制地方要员的手段。比如在伊犁问题上,张之洞上奏弹劾李鸿章、刘坤一等淮军

10个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首脑,“身为干城,甘心畏蕙,不能任战”,一时名声大噪。慈禧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破例召见张之洞,并把他连续擢升,三年间张之洞就从六品的国子监司业升到了从二品的山西巡抚。

  慈禧这样的态度,也是表态支持清流,以打压李鸿章等地方大员,并时时放出风声,要“以内轻外重为患,日鳃鳃然收将帅疆吏之权”,这样李鸿章等人也必须夹紧尾巴做人。

  总而言之,清流派是慈禧操纵权术,对各个派系进行制衡的一个工具,他们能就朝局发表自己的看法,施加一些影响,但没有左右朝局的能力,对慈禧的影响也相当有限。如果清流派们的意见与慈禧的利益发生冲突,威胁到太后的统治,那么他们将被毫不犹豫地拿下。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的目的

  那么清流派哪里冒犯到了慈禧,要让她如此大动干戈呢。

  在中法战争中,奕訢的表现软弱无力,在外交上表现得倾向妥协,不敢放手支持战争,这本来是值得清流派们弹劾的对象。但清流们虽然对总理衙门进行了抨击,却很少有直接弹劾恭王的奏折,反而要求慈禧“责王竭诚任重”,这说明清流派们对奕訢还是比较看重,还希望他能重新振作,恢复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鬼子六”的形象,在政治上一显身手,这显然与慈禧希望借清流派打压奕訢的目的背道而驰。

  事实上,清流派虽然时而对宗室进行弹劾,对奕訢却并没有那么激烈。相反,清流中张之洞、张佩纶、盛昱等几位干将还和奕訢过从甚密,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在慈禧看来,虽然清流们对奕訢的表现有所不满,但并没有付诸行动,反而是奕訢和清流之间的关系让她更觉得不安,所以借此理由把军机处的清流领袖也一起革除,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借1884年4月3日,左庶子盛显上折弹劫李鸿藻,并要求奕訢、宝鋆负连带责任的机会,慈禧借题发挥,直接把整个军机处一锅端,把所有军机大臣全部逐出军机。

  当然,这里面还有给奕訢一些面子的关系。在此之前与慈禧的权力争夺中,他已经有过一次被逐出军机,后来被革除议政王头衔后得以回归。

  这次如果单独驱逐奕訢,一是显得对他过于针对,军机处全班更换,既照顾了恭王面子,又一并解决了李鸿藻、翁同龢等人的麻烦,此后的军机处,实际上就掌握在奕譞、世铎手中,这些人的能力是远不如恭王的。

  这次易枢,被评价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但对慈禧来说,相比原来的军机处,换上去的人马更受自己控制,她也就把军机处的权力完全抓在了手里。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清流派本来就是慈禧用来牵制平衡各方势力的政治工具,奕訢被罢黜,清流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小练笔

派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除了领袖李鸿藻、翁同龢被一并赶出军机,慈禧又利用清流派主战的言论顺水推舟,以让清流大臣吴大徵、陈宝琛、张佩纶、邓承修等出京会办军务的理由,把他们派遣出去。

  表面上看慈禧是满足清流的主战愿望,实际对于这些书生的能力她很清楚,此举只不过是把他们赶出朝堂,给他们一人一个烫手山芋而已。果然出京的清流们一个也没能落得好下场,张佩纶被革职充军、陈宝琛遭弹劾降五级调用、邓承修知难而退主动称病辞职,清流的力量进一步遭到重大打击。

  时人对于慈禧的借刀杀人也看得很清楚,多有评价:“西太后久恶清流,故使书生典戎,以速其败”。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

  从甲申易枢前后清流派的遭遇可以看出,慈禧是利用清流派的主战思想和言论,来作为牵制宗室力量恭亲王和地方实力派李鸿章的工具。

  假使战事顺利,对于巩固她的统治当然有利,并且也可以借此机会打压非主战派的恭王和李鸿章;假使战事不利,则更有机会对负责战争筹划有直接责任的领班军机奕訢下手,加以打击,这是一步一石二鸟的棋。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她正是这么做的。北宁战败和遭遇弹劾只是慈禧的一个借口,来借以拿下宗室势力的代表恭亲王,以让自己进一步独操权柄。奕訢既然倒台,对于容易鼓噪生非的清流派,慈禧也不放过,领袖、干将都被一一罢黜或获罪,一时间失去了原先的力量。

  而奕訢经过这次挫折,在政治上被宣判了死刑,再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再次振作,就此远离政治,郁郁而终。

  慈禧用自己的手段,以清流派为工具,操纵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场政变,排除了掣肘她的皇族宗室势力,顺便清理了不顺眼的清流派,从此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2003/116165.html

以上是关于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禧-甲申易枢历史事件介绍 慈禧的目的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600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