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 文学,文学历史,新文化运动,艺术,新青年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12-06 18:1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文学革命简介:文学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文学革命的背景

第一是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禅门语录,理学语录,白话诗调曲子,白话小说。

第二是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的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第三是我们海禁开了,和世界文化接触了,有了参考比较的资料尤其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国语文学次第产生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放胆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革命。

此外,还有几十年的政治的原因。第一是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第二是满清帝制的颠覆,专制政治的根本推翻,中华民国的成立(1911-1912)。这个政治大革命虽然不算大成功,然而它是后来种种革新事业的总出发点。

文学史上的变迁,其中各有多元的,个别的,个人传记的原因,都不能用一个“最后之因”去解释说明。

至于我们几个发难的人,我们也不用太妄自菲薄,把一切都归到那“最后之因”。白话文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迟出现二三十年。

文学革命的过程

一、兴起

中国新文学(后来称中国现代文学)以1917年的文学革命为开端。至此,中国古代文学终于被现代文学所取代,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术界近些年有人试图把百年中国文学整合贯通,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起始于晚清(鸦片战争后的1895年),近代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但我认为在语言,文体,审美观等几个有关文学的几个关键问题上的突变还是起始于1917年发端的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并非单纯的文学运动,它是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寻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的目的是人的解放。

它的主要内容有: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进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平等学说,社会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文化思潮,抨击以“孔教”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批判专制制度与文化,反对外来侵略与殖民主义,主张民族的独立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端的标志:《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随主编陈独秀迁到北京)。

1915年9月—1919年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宽泛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

从五四开始,反帝与政治的需求上升,加上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传入,这场思想启蒙运动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还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在《新青年》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了“科学”与“人权”(民主)的口号,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9年1月,陈独秀把这六

中国历史故事复述

条归结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民主Democracy音译德莫克拉西/科学Science音译赛因斯)“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此外,李大钊,吴虞都是当时的著名人物,。李大钊写了《晨钟之使命》,《青春》,《青年与老人》。吴虞提出“打到孔家店”,产生了轰动效应。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除了杂志以外,还有北京大学。1917年,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采取“兼容并包”主义。

二、发展

对西方新思想的输入和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很自然的转到对作为传统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并寻求新的语言和文学的工具——白话,于是,就发生了文学革命。

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的倡导,几乎与新文化启蒙运动同时。

1915年6月,李大钊提出“要以其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之发展”。

1915年11月,陈独秀提出:“吾国文艺犹在古典主义理想主义时代,今后当趋向写实主义。”

1916年8月,李大钊又呼吁中国的新文艺要像欧洲的一些文艺一样,为“自我觉醒之绝叫”,以“惊破”众人之“沉梦”。

但都是片言只语,缺乏系统的观念与方法。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现代文学和文化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开端,文学革命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

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作为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其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它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经由晚清的白话运动和文学革命对白话文学的竭力倡导,终于在1920年,作为现代“国语”的白话纳入官方教育体制,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这无疑承认了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民族文化转型的契机。

第三,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文学革命完全改变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它以极为开放的胸襟持续不懈地翻译和介绍外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化吸收潮流。

正是在这种文化引介的潮流中,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各种思想和学说,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中国找到了通行的市场,不仅影响和构建了现代文学创作的风貌,也影响和构造着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和憧憬。


如何评价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的积极性

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的全面革新和解放,使中国文学告别古典,走向现代。

1、文学观念

批判“文以载道”或“游戏消遣”的文学观,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学观。

五四巨匠们的文学观是带有功利主义因素的。他们一开始是以先知觉者,以知识精英

解读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书

自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国民众的觉悟的程度问题。所以他们对“游戏消遣”不严肃的文学观加以讨伐,让文学承负思想的历史重任。

在今天看来,他们的批判有一部分是批对了,如黑幕小说;另一方面,文学革命在注重文学功利性的同时,对文学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注意不够。而文学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是和文学性紧密联系的,结果注重文学的思想性,哲理性,同时降低了文学性。

2、主题与内容

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情绪,歌颂民主,人道,自由,表现出现代精神。

“民主,人道,自由”是当时的中心词,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方面:“个人观念”。

3、文学形式

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传统的文体,用白话写作。

文言和白话是历史的概念,各时代的文和白是不一样的。文是写的,白是口头的。每个时代的文和白是相对而言的。此外白话文学不是从五四开始的。诗经的“风”就是白话。宋元以后,白话文学开始兴盛,宋话本小说,元曲,元杂剧更加白话化,明清演义体也用白话。

强调五四时期白语文学的功劳是强调五四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白话化。结果带来文体的变化:传统诗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后“四大文

中国历史上抗日英雄人物故事

体”: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二、文学革命的局限性

1、功利问题

(1)“游戏”消遣说,批判“鸳蝴派”有些过激,批旧戏曲。

(2)为改进国民精神,重思想启蒙与政治教化功能,轻艺术形式和娱乐功能。

2、相关意识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精英意识相当明显。从结果来看,一方面的确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另一方面,启蒙在当时的历史范围来看是一种自我启蒙。老百姓的蒙没法启,只是启了知识分子的蒙。

原因:

(1)启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知识,而是深刻的思维和文化的变革,是从西方引进一套系统,一套整体的文化观念,让中国人接受。而已有的欣赏习惯,文化程度,思维方式会阻碍启蒙思想的普及。

(2)主将们虽然已经努力将话语白话化,稀释,通俗化,但老百姓还是不懂。白话所表现的并不是一个通俗化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仍

中国历史故事连环画简笔画

是一种崭新的思维和观念。启蒙解决了接受者的工具问题,但接受者主体问题没有解决。

赵树理:“五四以来的文坛太高了,我要把它拆下来,变成文摊。”

3、过激主义

五四文学革命在理念上的确有全面反传统,全面学习西方的倾向,称为过激主义。

过激主义与他们在精神情感上依恋传统形成矛盾。与传统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割不断,舍不掉的。如鲁迅,胡适都是典型的口头革命派。

要用历史的观念,即将一定的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时空之内来给它定性定位。

过激主义是一种文化策略。当时必须采用极端的方式,全面否定传统而引进西方的东西。过激主义的文化策略是由于特定历史语境和面临的文化建设任务而做出的选择,他无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902/11231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学-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675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