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改变中国历史的三次大饭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邦-改变中国历史的三次大饭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过去有这么一句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说明,在特定的中国文化中,“革”命和吃饭绝对不是两件孤立的事情,至少在古代不是。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往往都是在饭桌上解决的。而且这些饭局,往往都杀机重重,“革”掉几条性命是常有的事。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差点在一次宴会上被两个兄弟用毒酒革掉小命。
所以,饭桌也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非常著名的饭局,就是在推杯换盏之间修改了原本要驶向另一个方向的历史车轮。
一、鸿门宴
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根据事前的约定,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就有资格在关中称王。令社会各界大跌眼镜的是,综合实力远远不如项羽的刘邦却率先进入了秦都咸阳,更令令社会各界大跌眼镜的是,贪财好色的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居
然远财宝,避美女,并且还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常言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刘邦的
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这场饭局的结局是刘邦安然脱险,此后他起兵与项羽并争天下,最后反而革了项羽的命,使原本坐定天下的西楚霸王兵败身死。从此,一个历时400多年的强盛王朝诞生了!
二、青梅煮酒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十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从这次饭局中我们看出刘备是个出色的演员,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其结果是刘备后来趁机开溜,到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三、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公元96年)七月,宋太祖赵匡胤乱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不久,就开始设法解除拥护他登皇帝位的统兵将领的兵权。一天,他专门设宴,将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椅、张令锋、赵彦徽等请入宫中。饭饱酒酣之时,宋大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以后,晚上却经常失眠。”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你们都对我忠心耿耿,并无异心,我担心的是如果你们部下有贪图富贵之人,有朝一日也强将黄袍加身,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石守信等人惶恐着清太祖指点一条生路。大祖便委婉诱导他们交出兵权,出守藩镇,多购良田美宅,为子刊。创下永久的家业。还可多养些歌儿舞女,每日饮酒取乐,以尽天年。如果能这样的话,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石守信等人大悟,第二天便上表假称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太祖欣然同意,罢免了他们的军职。
以上是关于刘邦-改变中国历史的三次大饭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刘邦-改变中国历史的三次大饭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