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东西突厥怎么在李世民手上灭亡的?东突厥历史介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突厥-东西突厥怎么在李世民手上灭亡的?东突厥历史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东西突厥怎么在李世民手上灭亡的?东突厥历史介绍
一年后的夏天(618年5月),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等的支持下正式取代隋朝而建立了唐朝,不久重新统一全国。这时,突厥的统治者意识到:中原只要一方坐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群雄割据中获得诸多利益,因此将主要对手确定为唐,试图扶植其他势力与唐相抗,但不幸的是:失败了!不甘心之余,便趁唐朝建国之初人心未定、国力不强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武德九年(626年)8月,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在发动“玄武之变”两个月后登上皇位。而在他刚刚即位之时,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万攻占泾州,进至武功,京都长安震动。
突厥
颉利可汗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颉利见唐大军赶至,且军容威严,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太宗许以金帛财物,突厥军队乃撒离唐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便桥订盟的屈辱使李世民“
唐朝太宗时期疆域形势图唐太宗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12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敏锐地感受到“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唐太宗心系民生,体恤百姓,对各族民众“爱之如一”,得到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拥戴,并被尊称为“天可汗”,真正享受到一代英主的无限荣光。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
突厥汗国
隋朝疆域形势图然而隋朝短命,只有短短的37年。隋末天下大乱,而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的强大军事力量。而隋末群雄并起,自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其中不少都曾经依附过突厥。《通典》卷197记载:“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渊伺机在晋阳起兵。此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迫于形势,李渊父子决定与诸雄一样自下于突厥,派出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而这时的突厥仍像北朝时代一样,试图对中原各势力恩威并施,抑强扶弱,不时直接出手,借以保持、提高自己的优势地位,李渊父子的“称臣纳贡”之举正中始毕可汗下怀。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史载:“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处罗可汗死后,李渊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706/97759.html
以上是关于突厥-东西突厥怎么在李世民手上灭亡的?东突厥历史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突厥-东西突厥怎么在李世民手上灭亡的?东突厥历史介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