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高句丽-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
本文所谓高句丽军事问题是指高句丽军队发展、军队部署、军事指挥系统、军队构成及装备等方面的问题,它是研究高句丽
历史中一个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问题。高句丽的军事发展在高句丽建立、发展、强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高句丽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张领土,逐步走向强大,最后在东北亚
历史舞台上存在长达705年之久,与其军事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强大是分不开的。高句丽政权为了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军事建设方面也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但由于文献中关于这方面记载很少,史料阙如,所以我们很难对高句丽军队总数及军事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过学界学者已从零散资料的整理和考古材料的分析入手对高句丽的军事制度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作一扼要阐述,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高句丽-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
一
高句丽的军队建设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大到最后灭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与高句丽的建立、发展、强大和灭亡相伴始终的。高句丽邹牟
王建国初期就已组建了一支善战的军队,之后,这支军队不断在对外对
内战争中得到发展和壮大,成为北方民族中的一支劲旅,“从军队数量上、兵种上、装备上、素质上,在北方诸民族国家中堪称一流。”根据当时邹牟王先后派军队征服了位于今天富尔江上游的沸流国、长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和北沃沮可以看出,此时的高句丽确已存在军队,并已初具规模。
儒留王时继承父业,通过攻伐活动迫使在今天苏子河至太子河流域的鲜卑为其属国,进而又向太子河上游进军,公元!''年,高句丽王命乌伊、摩离“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时动用的军队已有2万人,显然这个数字还不是当时高句丽全国军队的总数,此时高句丽军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此后,高句丽军队逐渐壮大。
大朱留王时期,高句丽军队征服了盖马国、句荼国,袭击了汉乐浪郡。太祖大王时期,高句丽军队进一步扩大发展,将征服的部落方国的军队也编入高句丽军队,使步兵、骑兵的数量增多,并具备与辽东郡、玄菟郡作战的实力,时常派出数千人、上万人侵扰、掠夺辽东郡、玄菟郡东部各县。东川王与毋丘俭军队在沸流水交战时,亲自率兵2万人。故国原王时,为抵御慕容皇光大军,故国原王派王弟武率精兵5万拒北道,自己率羸弱之兵以备南道,亦应有万余人。此时,高句丽军队的数量已是很可观了。
好太王时期,是高句丽国力较强的时期。好太王多次调动大量军队对周边诸国进行较大规模的征战,仅据好太王碑所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八次。耿铁华先生根据好太王碑和《三国史记》对这一时期有关军事情况的记载,“推
吸引人的中国历史故事
断好太王统治时期,高句丽国家的常备军队亦应在7万以上,其中步兵应在4万人左右,骑兵2万人左右,水军也有万余人。”并指出“好太王后期,占据辽东、玄菟、乐浪以后,其人口数量、军队数量都有很大增长,其常备军队或可达到12万人左右。”这一看法是基本符合实际的。长寿王以后,高句丽疆域扩大,迁都平壤向
朝鲜半岛南部发展,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历史时期。高句丽国家人口增多,军队数量亦有所扩大。
隋唐时期,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
中国历史外交的故事
,加之隋与唐不断对高句丽进行征伐,为求自保,高句丽这一时期大规模扩军,而其军队的人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中一些关于高句丽军队数量的零散记录,有学者推测在唐初时高句丽国内常备军队已经达到60万左右。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率唐军攻下平壤城,擒高句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境内尽降,高句丽亡国。至此,高句丽军队也随之瓦解,不复存在。二在军队的指挥系统中,最高统帅是高句丽王。他总揽军事大权,发布战争命令,亲自率军或派遣将领率军作战。建国初期,邹牟王、儒留王、大朱留王率兵征服周边松让、荇人、盖马、句荼、梁貊等部落方国,同时袭取夫余、乐浪、沃沮等。东川王十八年(公元244年),在与幽州刺史丘俭战于沸流水时,高句丽王亲率步骑2万人。在著名的好太王碑中记载关于好太王时期的八次军事行动中,好太王亲率大军前往的就有五次:
永乐五年(公元395年),岁在乙未,王以稗丽不归##,躬率往讨。
六年丙申(公元396年),王躬率水军,讨伐残国。
九年己亥(公元399年),百残违誓与倭和通,王巡下平壤。
十四年甲辰(公元404年),而倭不轨,侵入带方界⋯⋯王幢要接荡刺,
倭寇溃败,斩煞无数。
廿年庚戌(公元410年),东夫余旧是邹牟王属民,中叛不贡。王躬率往讨。
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高句丽国王一般要将军权委派给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重要人物手中,如太子或是中央高级官员。“三十三年(公元!,年)春正月,立王子无恤为太子,委以军国之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一·琉璃王》)“八年(公元25年)春二月,拜乙豆智为右辅,委以军国之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二·大武神王》)“六十九年(公元121年),十一月,王以(弟)遂成统军国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三·太祖大王》)“二年(公元166年),拜答夫为国相,加爵为沛者,令知内外兵马,兼领梁貊。”(《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四·新大王》)“三年(公元250年)春二月,王命相明临于漱兼知内外兵马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五·中川王》)“十一年(公元280年)冬十月,拜达买为安国君,知内外兵马事,兼统梁貊。”(《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五·西川王》)高句丽后期,中央军事权力集中于大对卢和莫离支手中。
地方军事指挥体系大体与同一时期的地方行政体系基本一致。高句丽建国之初,先后征服了松让国、荇人国、东沃沮、句荼国、盖马国、梁貊国,或是以其地为城邑,或是以其王为当地之主,实行管理。好太王、长寿王时期,高句丽先后又占据了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等地,在这些地方设立郡县,建立地方行政体系,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据《两唐书·
高丽传》记载,高句丽根据各州县大小不等,于大而重要的城邑设置褥萨,于一般州县设置道使,作为地方行政长官。除此之外,地方上还有五部部长、褥萨、太守、宰等官职。《三国史记》载,西川王“十九年(公元288年)夏四月,王幸新城,海谷太守献鲸鱼目,夜有光。”(《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西川王》)烽上王“五年(公元296年)秋八月⋯⋯,王以高奴子为新城太守。”(《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烽上王》)烽上王“二年(293)年)秋八月,慕容来侵,王欲往新城避贼。⋯⋯时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领五百骑迎王,逢贼奋击之,等败退。⋯⋯&r
中国历史故事积累词语
dquo;(《三国史记&mid
法国到中国历史故事书
dot;高句丽本纪·烽上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美川王》中还出现有“鸭绿宰”之职。
高句丽在设置郡县的地方置太守,作为郡一级地方或城邑的行政长官,置宰于小的城邑。无论太守还是宰,抑或是五部褥萨,他们都既是地方长官又是军事指挥官。公元293年,在慕容进攻高句丽之时,新城宰高奴子率领五百名骑兵,前来退敌,迎接国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那时,高奴子作为西北地方的新城之宰,不但是地方长官,而且是军事指挥官。
高句丽的地方长官,同时又是军事指挥官,自己麾下有军队。这种情况通过
唐朝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10/38914.html
以上是关于高句丽-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高句丽-高句丽军事实力:唐初时有60万常备军;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99975.html。